◇◇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叶志镇教授开始反击了   作者:樊贾   据浙大材料化工学院网页报道:   “由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办,浙江大学承 办的“工程力学前沿 ”和“材料科技前沿”技术科学论坛于2009年4月20-21日 在我校召开,来自技术科学部的24位院士、21 位相关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和浙江 大学的广大师生参加了本次盛会。4位院士和17位中青年专家在论坛上作了专题 学术报告。其中,材料系的叶志镇教授作为我校中 青年专家的代表,在会上做 了关于“ZnO薄膜材料制备、物性调控与光电应用”的报告。   …………   叶教授在报告中提到,……课题小组的p型ZnO样品不仅在实验室测量得到, 2007年还去上海微系统所等单位验证过测试结果。2009年在天津国家信息产业部 专用材料监督检验中心(CMA)给出的测试报告中,课题组送去检测的早期样品 中仍有相当部份保持着良好的p型性能。这说明ZnO的p型掺杂虽然是个国际难题, 但还是有很大可能在全世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被彻底攻克的。从 事ZnO研究的 课题小组和学者正在逐年增加,据SCI检索国外30多个、国内20多个研究小组都 发表了关于p型ZnO研究的学术论文,而已经作出室温电致发光报道的单位在国内 外也有近10个。浙江大学ZnO课题组是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较早的单位之一,一些 原创性研究思路和新发现虽然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肯定和验 证,在该领域拥有了 一定的国际学术地位和影响.”   我们可以把以上报道看做叶志镇对近期新语丝批评的正式答复。他试图以一 种非常模糊的方式,在可以决定他当选院士这一关键问题具有发言权的一小部分 院士面前澄清新语丝批评者对他的质疑。具体地讲,他试图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 所和天津国家信息产业部专用材料监督检验中心测试过他的样品,以及国内外众 多科研单位都实现了p型掺杂,以及超过十家国内科研单位做出室温电致发光报 道来证明自己结果的正确。   为了弄清他所提出的所谓其他人的工作对其工作的肯定,让我们看一看他所 提到都是些什么。为此本作者在Google中搜索一番,看一看所谓国外30多个研究 小组都是那些。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日本是从事ZnO研究非常活跃的国家之一,经 过搜索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事实。在2004年日本东北大学Kawasaki教授报道通过 Combinatorial superlattice engineering实现了1E16浓度的p型掺杂后,几乎 早期声称实现p型掺杂的人都闭上了自己的嘴巴。不知叶教授是否将这些研究小 组都纳入这30多个小组之中。并且,在2006年Kawasaki教授接受JAPAN NANONET BULLETIN采访时讲到“At that time, many researchers did not think that p-type semiconductors could be made from ZnO. I think proving its materialization in a way that convinced every researcher was a milestone.”(见 http://www.nanonet.go.jp/english/mailmag/2006/077a.html)。从以上事实 我们基本可以认为Kawasaki教授和日本科学家基本认为以前有关ZnO p型掺杂的 报道不能使科学家确信那些结果,因此,那些曾经报道过实现p型掺杂的日本科 学家们再也不谈他们的p型掺杂了。   另外在世界科技最为发达的美国Google上只能检索到几家机构声称制备出p 型ZnO材料。其中包括加州大学Riverside分校的一个华人教授领导的小组,一个 韩国人开的一个只有5个雇员和年销售额只有43万美元的小公司,佛罗里达大学 材料科学系和化工系的小组, Eagle-picher 实验室这四个单位。并还发现被叶 志镇称为国际ZnO权威人士D Look教授从事一些测试工作的文章。如此说来,没 有美国的著名大学或著名实验室参与ZnO p 型掺杂和电至发光的工作中来。这一 点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其他从事ZnO的研究小组大都集中在韩国、俄罗斯,印度,波兰等国家,没 有检索到西欧发达国家的实验室声称实现p型ZnO。   当然,以上的事实并不能否定叶志镇教授的结果,但可以肯定的是至今还没 有人可以使大多数科学家相信他实现了超过1E17 的p型掺杂。那么看一看我国科 学家都发表了什么吧。除了叶教授外还有N多教授和研究员们声称实现了p型ZnO 和电至发光。最值得指出的是硅酸盐所的李效民和电子科大的邓宏,他们分别给 出了让任何一个认真从事过半导体材料或半导体物理研究过的科学家难以相信的 结果,邓宏声称他们的样品具有5E17的p型掺杂浓度和超过250cm2/s.V的迁移率, 李效民则声称在空穴浓度超过3E18的情况下,他们实现了迁移率110cm2/s.V,如 果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结果为真,则叶志镇的相关奖项应该发给他们才对,至少 应该同叶志镇共享,顺便指出李效民在Appl. Phys. Lett.上的文章中连电导率 激活能的数值都算错了超过一个量级,把在无序度非常高材料中的跳跃电导行为 说成是本征激发的载流子数目决定的能带电导。其他人的结果本人在必要时将另 写帖子评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大致可以说拉出其他人为自己助威并不能让我们信服叶 志镇的结果为真,与其躲躲闪闪,不如尽早拿出自己的样品给别人测试,以证明 自己没有造假。也希望杨卫校长不要继续采取鸵鸟把头插入沙中的态度,正视问 题,展开调查,或还浙大一个清白,或惩处造假者,还科技界一个公正。   最后, 我要向叶志镇教授和杨卫校长表示,本人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你 们早采取行动,早获得主动。 (XYS20090525)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