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回复“酷爱科学”,并盼全世界的动物学家都能“自导”这样“一场戏” 作者:李冰杨   方舟子先生,您好:   我叫李冰杨,是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分子生态与进化实验室(张树义教 授为负责人)的行政助理,负责实验室的全部日常事务。   5月27日,新语丝刊登了“华东师大张树义教授自导一场戏——“赠送”模 式标本“一文。28日上午,我们实验室所有成员收到张老师的邮件:“新语丝刊 登关于我的文章,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请大家不要回复”。两天来,我每想起 这篇文章就十分气愤,于是决定破天荒地违背张老师的安排,逐句地回复“酷爱 科学”的信。   文章第一段第一句:“张树义教授向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赠送蝙蝠 (北京宽耳蝠)模式标本”。这一点不假!据我所知,这是我国学者发现和命名 的第一个有效蝙蝠新物种。兽类的模式标本弥足珍贵,放到国家动物标本馆是适 当的。如果全世界的动物学家都能“自导”这样“一场戏”,把模式标本送到中 国国家动物博物馆,该博物馆可就“发”了!我期盼!!!   第一段第二句:“张教授原来是动物所研究员,后来去了华东师大”。这也 是真的,张老师1995-2006年在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工作。他2004-2005年连续在 Nature、Science杂志发表文章,2006年却无奈地离开动物所(需要说明的是, 动物所2008年换了所长;据说新所长是个作风正派的院士)。我从动物所的同学 那里听到不少令人愤慨的事情,也建议中国科学院好好调查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第一段第三句:“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动物所学生,而且那两位第一作者至今 也没有毕业。”看来“酷爱科学”对张老师在动物所的情况非常熟悉。这两个并 列第一作者(一个研究蝙蝠的宏观分类和多样性,一个研究蝙蝠的分子分类与进 化)都是张老师的博士研究生(发表文章的时候还是硕士研究生),现在都还在 我们实验室。   第一段第四句:“从网络信息可以看到,作者之一——Gareth Jones 是一 位研究蝙蝠很多年的英国科学家”。的确如此,Gareth Jones是英国Bristol大 学的教授,跟我们实验室合作已有8年之久,是国际上研究蝙蝠的顶尖学者。我 们实验室的很多稿件都请他提意见和帮助修改、尤其是英文,他因此也常是文章 的作者之一。关于这篇新物种的文章,您可以直接写信给Jones (Gareth.Jones@bristol.ac.uk)教授,询问张老师是否应该是通讯作者。如果 Jones教授说张老师不应该担任文章的通讯作者,我愿意请您到中国任何一家饭 店吃一顿!   第一段第五句:“文章通讯作者张树义教授倒是一位半路出家的“蝙蝠砖 家”。我倒不是说搞科研就完全不能改变研究方向,很多成功转型的例子,我就 不举了。”这验证了我的判断:“酷爱科学”对张老师非常熟悉!张老师的博士 论文是在亚马逊热带雨林开展的关于灵长类动物的行为生态、及其与植物协同进 化关系的研究(是我国第一个在亚马逊原始森林开展长期生态学研究和考察的学 者),但他从法国留学回国后很快就从灵长类转到蝙蝠的研究。从张老师的简历 (http://faculty.ecnu.edu.cn/zhangshuyi/Info_cn.html)可以看到,我们实 验室最近几年来的工作大都是围绕蝙蝠开展的。而且,蝙蝠与灵长类动物都是兽 类,研究思路和方法也是相似的。此外,这句话用到的“砖家”以及文章最后用 到的“民科”两个词都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触,读起来怎么感觉“酷爱科学”不像 是个学者,倒像是个痞子(俗话说文如其人,我相信“酷爱科学”的长相和做派 也一定跟他的文章有一拼。如果有谁敢打赌,我出价一万元人民币,愿赌服输)。 而且他的逻辑功底也真差,先说张老师“半路出家”,随后又说“倒不是说搞科 研就完全不能改变研究方向,很多成功转型的例子”。建议“酷爱科学”到自己 的中学母校回回炉,温习一下逻辑学课本。   文章第二段第一句:“无论兽类的形态分类学还是利用分子技术比较物种遗 传上的差异,张树义教授都是外行,因为张树义教授本人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从事 兽类分类和进化的任何实际工作”。这的确是我们实验室第一篇关于蝙蝠新物种 的文章(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篇,因为发现兽类新物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按照“酷爱科学”的逻辑,只要第一次做一件事情就是“外行”,因为在此之前 没做过。如此推理,全世界哪一个人不是“外行”?因为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 从第一次开始。   第二段第二句:“记得前两年,大家笑话动物所康乐教授连移液枪都不会用, 却在PNAS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关于蝗虫进化的文章”。还有第四段第一句“动物所 也是冤大头,本来就是自己的东西,结果还成了接受“赠送”的单位,还出来宣 传,也不怕国外同行笑话。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乔格侠教授是昆虫分类的专家, 应该知道那个本来就是动物所的模式标本是算“赠送”还是“归还””。我感觉 “酷爱科学”有心理障碍,智商和情商也不高,怎么能无端地攻击这么多同事和 自己的单位(我自己的判断,也许不准确。因为一个多月前,张老师跟我们一起 吃饭的时候给我们看过他的一个朋友发来的手机短信,大致内容是:“树义,我 听别人说你想上院士难,因为动物所的某个人说要整你,提醒你提防一点”)。 建议“酷爱科学”去看看心理医生,让自己狭窄的心胸略微宽一点!   第二段第二句的后半句:“其实张树义教授也差不多,兽类的门纲目科都没 弄清楚,就敢做兽类分类文章的通讯作者!他能对文章的那方面负责?”我们张 老师是法国居里大学毕业的博士,说他“兽类的门纲目科都没弄清楚”,有证据 吗?这项工作是研究生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在张老师的实验室完成的,难道要 “酷爱科学”来做文章的通讯作者?另外,我宁愿相信“酷爱科学”把“哪”误 写成了“那”;否则,他的语文水平也同样够低的!   文章第三段第一句:“既然发表新种的第一作者和第一署名单位都是动物研 究所,而且科研经费也是隶属于动物所,那该成果(文章和新种的所有权)都应 该属于动物所,而不是属于张树义教授本人”。事实上,这篇文章(A new species of Barbastella (Chiroptera: Vespertilionidae) from North China. Journal of Mammalogy 88: 1393–1403)有五个单位、八个作者,其中通讯作 者(张老师)单位是华东师范大学。关于科研经费,文章致谢部分写道: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a Darwin Initiative grant (14-008) to G. Jones and a grant (7806-05) from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as well as Zijiang Scholarship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to S-YZ。谎言不攻 自破!   第三段第二句:“那就是说张树义教授在“赠送”之前,一直把模式标本私 藏着,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从来没有听说哪个国家的科学家把模式标本私藏。 也只有张树义教授这样的“砖家”才能做得出这样贻笑大方的事情。”没错, “北京宽耳蝠”模式标本在此之前一直保存我们实验室,因为我们还在开展相关 的研究。这句话的后半句颇有点泼妇骂街的味道,我就实在懒得回复了。   文章第四段第二句:“为什么张树义教授要大张旗鼓地在4月底“赠送”模 式标本给动物所?”。我在查看“酷爱科学”提供的动物所主页关于张老师赠送 标本的新闻的时候,也看到这样一则消息:5月15日国家动物博物馆开馆 http://news.ioz.ac.cn//2009/5/ACCEA94C_7240_4E7D_BA82_2583ABADB673.htm l。我猜这可能是张老师在四月底把模式标本送到博物馆的原因吧!反过来讲, 什么时候赠送标本是张老师和我们实验室的自由,“酷爱科学”无权干涉。另外, 别人把模式标本赠送给国家动物博物馆,“酷爱科学”反倒来指责,这是什么心 态?   第四段第三句:“张教授是今年中科院院士新科候选”。这话不假,是令我 们实验室倍感光荣的事实!而且,张老师的很多材料都是我帮助收集和整理的。 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发现张老师实在是令我们骄傲和自豪!我给您提供一组相关的 数据:“他迄今发表了126篇研究性文章,其中96篇(含待刊)在SCI杂志,包括 2篇Science(1篇为共同通讯作者)、1篇Nature、2篇PNAS(均为第一通讯作 者,direct submission);已被Nature、Science等SCI杂志他引860次;Science 杂志四次、Faculty of 1000 Biology两次正面评述他的文章。2006~2008年, 国际兽类学研究代表性杂志Journal of Mammalogy共18期杂志中,中国大陆学者 为第一作者单位共发表文章6篇,而其中5篇来自张树义教授带领的团队”。我想 对“酷爱科学”说:如果你在学术上取得了这么好的成就,我一定也尊称你一句 “老师”!如果你没取得这么好的成就,我建议你别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整人上 (当然,也别过多地放在拉关系、走后门、整天请客送礼大吃大喝上),踏踏实 实做科研才是正路!此外,如果你敢和我一样公开自己的身份,说出自己是张三 李四或者姓W还是YZ(只是随便举例,无须对号入座),我至少会佩服你的勇气 和磊落!   除了回复“酷爱科学”,我想顺便用几个事实和数据来介绍一下张老师及我 们实验室,请大家看看这样的老师是否应该被攻击:第一,他平时的办公地点就 在我们实验室第一排靠边的桌子,这样可以随时跟研究生们讨论工作;他在上海 的时候(张老师的家仍在北京,而且他经常跑野外,偶尔还要参加国际会议), 通常是早七、八点至晚十一点多在实验室工作;第二,对于全世界研究蝙蝠的单 个实验室来说,我们实验室最近三年发表SCI文章的影响因子总和应该是第一名; 第三,张老师所有的文章及其它奖励的奖金全部放在实验室公用或者直接奖励学 生;我们实验室不少在读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先后到国外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 机票都是用张老师的奖金支付的;第四,张老师培养的博士毕业生纷纷到美国顶 尖的实验室读博士后或进修,今年的一个毕业生将很快去耶鲁大学,另一个将去 密西根大学。如果问张老师是否有缺点的话,我觉得他唯一的“缺点”就是心直 口快、刚正不阿。这样的人难免得罪小人并遭其暗算!   方先生,请向“酷爱科学”转达我的建议(我实在不屑于直接写给他):最 好把笔名改成“酷爱整人”或者“酷爱搬弄是非”;并向他转达我送给他的一句 话:人可以不高尚,但不能太无耻!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张老师可能会因为我的回复而责怪我;我(包括我们 整个实验室——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很可能不再回复此类因为竞争或嫉妒而恶 意攻击我们老师的信件。再见! (XYS20090530)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