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在当前科学尚未解决地震预报的前提下,只要预报制度还存在,地震谣言就 依然有市场   废黜地震预报   本刊记者 王莉萍 方玄昌   《财经》杂志2010年第9期 出版日期2010年04月26日   恐惧来自未知。   4?14青海玉树7.1级地震前后,北京、包头、廊坊、邢台四地再次陆续传出 地震谣言,很多居民抱着“宁信其有”的心态被谣言左右,迫使四市地震部门出 面辟谣。   与此同时,另一种谣言则直接走向市场,一种号称能够帮助预报地震的“土 方法”在网上流传:“把一块磁铁用绳子挂在高处,磁铁上粘一大铁块。地震前 地球磁场发生剧烈变化,磁铁会失去磁性。铁块掉下来,发出响声……”这让硬 币大小的一块磁铁,在网络上公开叫卖时价格抬高到30元。   更多的公众责问再次指向负责预报的地震局:玉树4月14日凌晨5时39分发生 的4.7级“前震”,为什么没有能够帮助预报7.1级“主震”?   这一切问题产生的前提都只有一个:人类对地震了解依然太少。   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报?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官方预报制度?中国应不应 该取消预报制度、而把防范工作重点转向其他手段?这一系列问题在汶川大地震 之后已经被一再提出,早已不能回避。   为什么只有中国做预报   玉树震后,地震部门工作人员再次面临盘诘。4月16日,中国地震局地震预 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面对中外媒体说:“地震没有被预报,广大的公众,特别 是灾区的群众在流血,我们作为地震工作者,感到非常的痛心,也非常的难过。”   如果仅仅是因为“地震没有被预报”,则地震工作者大可不必感到痛心和难 过。实际上,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也预报不了地震;除了中国,其他国家几乎所有 科学家都不做地震预报这个工作。   在欧洲和美国,“地震预报”甚至是科学家要回避的字眼。“如果提交给 NSF(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或USGS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项目建议书中提 到‘地震预报’的话,可以肯定不能获得经费支持。”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地球物 理研究所教授维斯(Max Wyss)说。   中国地震局一位预报员向《财经》记者介绍说,美国当年也曾考虑要不要做 地震预报,专门委托了兰德公司做调研,兰德公司最终给出的利弊分析是:与其 做地震预报,不如将经费投入到工程抗震。   中国作为唯一一个具有官方预报制度的国家有其历史渊源。1966年3月,周 恩来总理站在邢台地震后的废墟上说:“我们不能只留下地震史实,要抓住地震 现场不放,希望在你们这一代搞出地震预报。”这被看做是中国作地震预报的 “最高指示”。1971年,中国地震局的前身国家地震局宣告成立,自此中国成为 世界上唯一把地震预报作为社会责任和政府工作任务的国家。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从事地质研究工作(现从事化学研究)的 高级工程师夏新宇将中国的地震预报局面描述为:中国做地震预报,草创的时候 就是政治路线和群众路线的产物,直到今天还存在这两方面的压力。   “地震局为地震预报而成立,一开始我们的起点就是应用研究,建立台网。 而现在,其他职能如中、小型地震应急救援由民政部主管,大型地震由国务院直 接领导,防震减灾工作有专门的防震减灾委员会,抗震工程等也可以由各部门承 担。如果不提预报,别的部门会质疑,地震局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前述地震预 报员介绍说,“1988年地震局的思路改变了,原地矿部副部长方樟顺任局长之后 推动了防震减灾和救援,后来宋瑞祥提出了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早在1980年,5位科学家曾联名写信给国务院提出将地震局归到中国科学院。 赵紫阳、万里都同意了,地震局党组书记胡克实也同意了,但最终,这个当时已 经略显庞大的机构依然被保留下来。   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报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玉树地震相关信息新闻发布会上,与会记者多次 问及地震预报。张国民对“预报”二字避而不答:“地震的预测是社会公众强烈 的需求,也是我们地球科学家,特别是地震学家毕生奋斗的最崇高的科学目标和 重大的科学难题,为此付出了一代一代人的努力。”   国际主流地球物理学界认为,由于人类对地震产生、发生的机理研究还远远 不够,准确的地震短期和临震预报在当前是办不到的,这也是全世界除中国之外 所有国家不做地震预报的原因。著名地震科学家、日本东京大学地球与行星物理 学系盖勒教授(Robert J. Geller)甚至认为,地震永远不能预报。其依据是, 地球是一种自组织临界状态,在这种临界状态,一个小的事件会引发大小不等的 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同著名的“蝴蝶效应”)。而与同为自组织状态的天气现象 不同的是,人们根本无法掌握地球深部无数细结构的临界状,所以地震根本不能 预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姚振兴也认为,天气预报可 以通过测量、方程计算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做出来,“但地震,现在到底要测量 哪些量都不清楚,对于一些前兆和地震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也不清楚,无法预 报。”   实际上,对于“当前不可能准确预报地震”这一事实,中国地震学界也并不 否认。中国地震局前地震预报员(现已退休)孙士鋐说:“经过几十年现在地震 预报的水平依然很低,一些方法也仅算是科学界的一种讨论,各家之言而已。”   但4月15日,北京市地震局针对地震谣言发布公告称:“经北京市地震局分 析会商,北京地区地震活动正常,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这一公告为辟谣而出,但显然,“北京地区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事实 上也可以算是一种预报。这一公告给人传达的信息依然是: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依据前震报主震,这被认为是中国地震预报工作者取得一些成绩的原因。在 这次玉树大震前夕,还发生了一个4.7级的前震(两者震中仅相差十多公里), 而地震部门没能由此预报7.1级的大震,青海地震局监测预报处处长宋晓明针对 媒体说,第一次地震发生后,地震预报部门成立应急预案,迅速对地震的下一步 趋势进行研判和会商,正在会商期间便发生了7.1级强震。   对此,张国民说:“每一次地震之前的情况非常复杂。因为像这种4级多的 地震,在全国各地是经常发生的,是一种较普遍现象。凭一次4级多的地震,马 上对后面的大地震做出预测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一个基本事实是,全球每年发 生的4级以上地震数以万计,如果每次发生这个规模的有感地震人们都要做出反 应等待后面的“大震”,世界各地将时常陷入混乱。   对于在“当前是否能够预报地震”这一问题下地震局专家们表现出来的矛盾, 业内人士将其解释为地震局当前所处尴尬境地所致:公然承认不能预报,则地震 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在地震局内部,部分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前兆研究(包括动物异常),以 及根据以往地震的发生数据来进行统计,推测下一次地震发生的时间,这被其他 一些科学家认为是“民科思维”方式。有地质学家认为所谓的预报其实是科学算 命,原因是每次地震事后找到的所谓“前兆”,与地震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地 震的发生随时间变化并无可靠规律。   谣言多来自“民科”   “对于4月25日-28日可能在北京、天津(小华北地区)出现大地震的结果, 乃是对部分专家的预测归纳汇总得出的结论。此预测和汇总非官方信息,仅供参 考。”这是一家网站刊登的内容,也是北京地震谣言的源头。其所提到的“部分 专家”,主要来自“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中国长期活跃着一群以各种方式预测地震的民间人士。汶川地震之后,“中 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耿庆国就声称预测到了这次地 震,他坚信,地震可以实现短临预报,并且越是大地震越容易预测。玉树震后, 也有致力于地震研究的民间人士表示,“监测到玉树地区震前有异常”。   按照有关规定,各地专业地震机构、工作人员和非专业单位及个人在预报地 震时必须要填地震预报卡,地震预报卡包括时间、地点、震级等地震三要素,由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筹管理。耿庆国曾递交给中国地震台网中心14 张地震预报 卡(截止2008年年中),但无一发生对应地震,预报准确率为0%。   但公众并不能获得这些民间人士“预报”准确率的具体信息,因此其谣言传 播依然具备土壤。加上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的教育误导,中国人普遍相信动物异 常行为可以预示地震,以及“小震闹,大震到”这些“常识”;一些民众甚至有 了“千年以前张衡就能预测地震,现在怎么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这样的疑问— —事实上,“候风地动仪”只能在地震发生之后感知地震。   玉树地震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东分析说:“关于地震谣 传,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也都出现过,但是总体来看,地震知识普及得比较好的 一些国家和地区,这方面的情况就好一些。”   相比之下,在美国和日本,政府和公众都清楚地震不能预报,所以注重平时 的防范意识和准备工作,各种预报谣言不成气候。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时勘则从大众心理 学角度为《财经》记者分析了公众广受谣言影响的背景:“当我们对一个问题不 确信时,需要寻找一个合理解释,以满足认识。”   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位研究员则将地震谣言产生的根源 (也即“对一个问题不确信”之源)直指中国地震局:“只要依然有‘地震预报’ 的官方声音存在,只要地震预报制度还存在,老百姓依然会对地震预报抱有希望, 地震谣言就依然有市场。”   要预警,不要预报?   尽管地震谣言在西方“不成气候”,但在海地、智利和中国玉树一系列大地 震发生之后,西方少数非科学界人士确实开始怀疑影片《2012》中的场景是否会 真的出现。4月18日,英国《卫报》报道说,美国有实业家已经开始为自己规划 能够抵挡核爆、大地震以及洪水的“末日地堡”,且应者甚众。   孙士鋐分析认为,近9个月全球地震活动频次明显高于平均值。“我们有理 由认为全球现在进入地震活动的相对活跃期。”   但玉树地震之后,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专门刊出文章否认了这一观点。文章 说,从1900年开始,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16次大地震(7级及7级以上),其中 1986年只有6次,而1943年则达到32次。今年前四个月发生了6次大地震,在正常 范围;而从2009年4月15日到2010年4月14日,共发生了18次大地震,这个数字也 属于预期的变化范围。   美国地质勘探局将最近地震显得异常频繁的原因归结为前一段时间几个大地 震不巧发生在人口相对密集区。   也就是说,对目前地震发生的全球趋势,科学界不认为有明显的异常,也不 存在什么变化规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倪四道认为,地震的短临预报目前难以取得突破,中 国应该大力发展地震预警技术,有效减少地震灾害。   自汶川大地震以来,新一轮地震知识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其中,对地震预 警的重视是最有价值的遗产。   地震预警,指的是在地震发生以后,利用地震波与电磁波之间的几秒到几十 秒时间差,抢在地震波传播到某一地区前告诉公众躲避到更加安全的区域,这可 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员伤亡。   地震危险性评估也是预警系统的一部分。利用地球科学可以对一个地区做相 对准确的评估,如果该地地震危险性比较大,就相应提高建筑设防。   与中国的官方预报制度不同,美国、日本等国科学家做的是“评估”工作。 美国地质勘探局在其网站上明确表示,他们会借助科学的数据,计算未来发生地 震的可能性,比如科学家预测在未来 30年内,旧金山湾区发生一次重大地震的 概率为 67%,而南加利福尼亚的概率是 60%,他们凭此致力于通过提高基础设施 的安全等级来长期减弱地震的危害。   美国、日本、墨西哥是最早应用地震速报与预警的国家。近年来,很多国家 对这项技术产生了兴趣,包括澳大利亚、德国、土耳其等。中国台湾也已将地震 预警技术纳入实用。   但至今,中国目前似乎还没有这方面的实质行动,在《中国地震局支出预算 表》里面,并无“地震预警”这一项;其“科学技术”这一大项支出里面,所占 比例最大的是表述略显含糊的“应用研究”。 (XYS20100430)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