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汪晖深陷“抄袭门”:学术的背后是利益   作者:思郁   2010年04月02日华夏时报   近日,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在《南方周末》发表的《汪晖〈反抗绝望〉的学 风问题》一文,质疑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学者汪晖早年的博士论文存在严重的抄 袭问题,引起了汉语学界的轩然大波。一时间,挺汪者众,拥王者自然也不在少 数。但是很多情况下,真理并非是愈辩愈明,拥趸多了也不见得是好事。如果事 件中的两位当事人能够开诚布公,心平气和,就事论事,在学术讨论的范围内互 相辩驳和质疑,事件也就平息了。但现在的情况是,学者汪晖身在国外,仅仅抛 出一句不痛不痒的“学界自有公论”,再无其他表态,倒是惹得国内许多学者为 他辩解。笔者看来,正是这种“他者话语”的辩解才让这场争论偏离了学术范围, 演变成“挺汪派”和“拥王派”的两派之争。   汪晖之“两宗罪”   《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原本是汪晖的博士论文,1988年通过论 文答辩,随后出版。作为奠定汪晖在鲁迅研究领域以及学界地位的重要著作,这 本书先后出版了四个版本,其中王彬彬指摘抄袭所采用的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年的版本,2008年三联出版了修订版,即第四个版本。王彬彬在他的文章中说, 他也是偶然间才读到这本“经典名著”,但是读完之后他发现了“两个低层次的 问题:一是论述语言的文理不通问题;二是抄袭与剽窃问题”。根据王彬彬之前 发起的一些争论看,他似乎没有什么背景和原因故意惹起争端,所以基本可以判 定这是一起学术争论。   对他所言的第一点,汪晖文理不通,行文风格晦涩难懂,这种说法让人不以 为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书写风格,有平易明快,简洁干练,就有晦涩难懂,苦 苦深思,这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不能因为汪晖的文章晦涩就以“文理不 通”一棒子打死。这样一来,岂不是康德和黑格尔早该遭人遗弃了,我们还抱着 啃什么大部头?因此第一个问题基本就是伪问题,可以不予讨论。在第二个问题 上,汪晖是否真正涉嫌抄袭?我们对抄袭的定义是否有所公论?王彬彬的论据是 否充分?这些都是亟待证实的问题。有网友找到国外大学中比较权威的教科书, 对抄袭的标准如此定义:“当你用了别人的文字或观点,但没有注明出处,你就 是在抄袭,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当你注明了出处,但是直接引用了他的话而没 有用引号或使用大段引文格式,这也是抄袭。你写的文字要是与原文非常接近, 以至于对比你和原作者的文字,你发现如果没把原文放在边上,你不可能写出这 样的话,这也是抄袭。”   对照这个定义,然后再具体看王彬彬在文章中的分析,基本可以确定,汪晖 的书中确实存在抄袭的嫌疑。其实王彬彬所提供的证据稍显牵强,很多地方存在 疑问。但是随后有其他网友对照汪晖的著作同样也找到了许多与其他著作相似之 处,弥补了王彬彬论据的不足。   问题似乎已经很清楚,汪晖抄袭基本可以认定了,尽管无损于他的著作的立 论和观点,但毕竟是抄袭,剩下的也许就是汪晖出面表态和道歉,学界一切可恢 复平静。认错之后仍然是个好同志嘛,本来很简单的事情,没想到风云突变,骤 生变故,麻烦就出在那些辩护者身上。王彬彬的文章刚发表的时候,两位著名学 者,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和孙郁开始表态说“抄袭之说不成立”,提供理由有三: 第一,汪著是作者在读博士生时的著作,写作时间离现在已过20年,当时缺少严 格的学术规范要求;第二,王文指出的汪著抄袭问题,只是不合学术规范的技术 问题,不是有意抄袭的学风问题;第三,汪著的核心观点应该是汪晖独立思考的 结果,其对鲁迅研究的贡献不能否定。我要承认,钱理群先生说的这三点理由其 实都是事实,尤其20年前的学术规范简陋粗疏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的。但是, 这种事实与汪晖的抄袭并不矛盾,深思一下反而可能有着更为直接的关联,甚至 可以做一个大胆的猜测,正因为当年的这些事实,学术上的不规范,普遍的学术 风气不甚良好(其实现在也一样)才让一个个汪晖们存在侥幸心理,可以蒙混过关。 这些事实其实就是抄袭的部分原因。钱理群说的三点理由中值得注意的还有一条 “汪著的核心观点应该是汪晖独立思考的结果,其对鲁迅研究的贡献不能否定”, 但是话说回来,赞成归赞成,抄袭还得归抄袭,这仍然是两码事。   伪学术的“遮羞布”   其实事件发展到现在,主要矛盾已经转移,学术问题已经升级了。我们的思 考也不再停留在抄袭的问题之上,随着“挺汪派”和“拥王派”的人数逐渐增多, 问题日益复杂化。汪晖抄袭如果是既成事实,那么两派的辩论就已经不仅仅是 “挺汪派”和“拥王派”之间的争论了,两派的拥趸中间是否开始掺杂另外的情 绪和争论?尤其涉及到的当事人是一直被誉为学界领袖的汪晖,这位中国新左派 的代表人物,如果再联想到前不久的《读书》换帅风波,此次让汪晖深陷“抄袭 门”似乎更加意味深长了。汪晖的论敌们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样一次扳倒学界领袖 的大好机会。这些越来越多的争论者的加入,是不是意味着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 的学术争论?这些拥趸们自动站排,选择立场的做法是不是意味着事件的升级? 如此下去,它是不是会(或者已经)演变成了中国的左右之争?这些都值得我们深 思。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次的抄袭事件。汪晖的博士论文1988年通过论文答辩, 二十多年间,《反抗绝望》作为研究鲁迅的经典之作一直都是很多高校的必读书 目,但为何直到今天我们才发现其中的抄袭内容?这其中是不是蕴含了中国学界 的某些潜规则呢。当年汪晖的博士论文是由很多专家组成的委员会统一审阅通过 的,他们又该在此次事件中承担什么责任?当年的答辩委员会成员严家炎老先生 接受采访时也承认,虽然需要考虑到当年的学术规范远不如现在严格,但是, “即便是那个时候,也不能搬别人的东西。对于研究生来说,都应该知道要加注 释,如果整段搬是不允许的。但可能(规范)没有像现在这样严格。”换句话说, 这等于默认当年学界的潜规则,即学术腐败其实只是学术产业链中的一环,他们 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利益共同体,互相遮掩,互现默认而不揭穿,从而达到互相维 护自己的利益的目的。现今的学术腐败已经是昭然若揭了,但就算是那一层薄薄 的几乎透明的纸,大家也心领神会地不戳破它,仿佛是他们最后的一层遮羞布。 抄袭和学术腐败紧紧联系在一起,背后支撑他们无耻地继续下去的是永恒的利益。   论及学术,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都是矮子,但是却站在巨人的肩膀 上。这是多么谦卑的一种姿态呀,但却表达了我们太多的自我满足。巨人是那么 容易让我们爬上去的吗?巨人的功能就是把侏儒扛上他们的肩膀吗?或许他们曾 经是亲切和蔼的,但是现在他们却把我们摔在了地上。毫无理由地假设我们和伟 大者的亲密关系,很快就会使年轻一代否认有什么巨人,并断定整个说法不过是 一个谎言,是由教师们编造来抬高自己的。对了,以上的话援引自美国哲人艾伦 ·布鲁姆的《巨人与侏儒》,我要强调说明一下,我是援引的,不是抄袭的。想 把这段话送给那些在学术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声称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们,小心 点,别摔下来,否则你会摔得很惨。 (XYS20100405)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