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张衡地动仪只是一个著名的玩具   作者:张鲁渝   这段时间张衡的地动仪引起了热议,焦点是地动仪到底有没有用,大家多从 史书找佐证,然而至今仍是疑点丛丛。史上记载过一次千载难逢的显灵,可也被 方先生严密的逻辑论证为假打。不少读者可能会想,会不会地动仪灵验过多次, 但史书没有记载,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就象一个人买彩票,总是存在中头彩的 可能。不过,我今天不是来搅局的,地动仪显灵这样的头彩会不会发生,今天来 一个了断,请想中头彩的人们准备好足够的纸巾…抹眼泪。   公元132年的张衡要想地动仪显灵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地面震动时 铜球要落地,这个容易办到,第二、只能是来自震动方位的铜球落地,其它方位 的铜球不能落地。这与当今测量地震最基本的两个参数是一致的,即震动强度与 震源位置。   现代的地震记录仪利用了钟摆原理,即利用悬挂的重物的惯性,地震发生时 地面振动而它保持不动。张衡的地动仪采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不是钟摆原理, 它是伽利略17岁时发现的,那时是公元1581年,别告诉见到吊着的绳子摆动就是 发现钟摆原理,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并证明了单摆振动的周期和摆长的平 方根成正比。这就好比见到苹果落地,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两码事。   有一报道说张衡是利用了蜡烛倾倒原理,即点亮一支蜡烛,将它放在一张不 平的桌子上,它总会向低的一方倒,呵呵,这个倒有点象公元132年的水平。张 衡是那个时代的聪明人,他一定有办法让倾斜的地动仪向低的一方吐一粒珠子, 实现这点不难,至于具体采用什么精巧的方式不是本文的重点,在这里不深究。 问题是,完成上述工作就能监测震源来自哪个方向吗?如果说张衡的地动仪能够 感知震动,遇到震动就掉铜珠,这个容易令人相信,但现有的报道都说张衡地动 仪能监测震源方向,恰恰这是它的短肋。   张衡建造好地动仪后需要测试,如何模拟震源,这个不难,可以从高处往地 上抛掷石头或其它重物,这个比跺脚模拟震源容易定量,呵呵,这个测试环境有 几个参数:石头重量、石头落地高度,石头相对地动仪的方位和距离,地面是岩 石地或是泥土地等等,如果铜珠落地的方位正好与石头砸地方位一致,地动仪就 成功了。呵呵,可以想象,张衡最头痛的问题是铜球落点经常偏离震源方向,郁 闷之极难以言表,搞科研都会出现这种情形。   张衡想不通,比如,改变测试环境的任一个参数,比如石头重量、落高、距 离等等,即便是石头方位不变,铜球的落点均会改变。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问 题有点复杂,我们知道,石头落地引起地面振动是一种横波,上下振动,问题是 振动具有周期性,忽上忽下,只有刚开始振动的那一瞬间,其方向才代表真实方 向,然而地震的初波来临时往往不是地动山摇,而是静悄悄难以查觉,然后越来 越大,人才有所查觉。即便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初波也不用来判断震源方向, 这是困难之一。困难之二,真实的地震比测试情形复杂的多,地震波不仅由纵波 和横波组成,而且传播地震波的大地构成复杂,有岩石、有山体、有泥土,软一 点的,硬一点的等等,根据波的特性,地震波还会在大地中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 生反射、折射等现象,好比一个人漂浮在狂风骤雨的海面上,波涛汹涌、随波逐 流,根本无法辨清真向。   如果读者没看懂,没关系,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句话,只监测一个点的振 动来确定震源方位是无意义的,也是极不可靠的,不管你的仪器有多灵敏、多精 巧。那么,现代地震记录仪是如何确定震源位置的呢?要记录哪些数据才能推算 出震源位置呢?   我们知道,地震波有传播速度,比如横波每秒7公里,纵波每秒4公里。地震 时,地震波由震源按圆心向外传播,有点类似小石子掉入水中激起的环状涟漪。 由于横波与纵波速度不一样,两种波到达地震记录仪有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 可以记录下来,根据这个时间差,可以计算出震源距监测点的距离,比如这个时 间差为20秒,设监测点距震源x公里,解一元一次方程x / 7 + 20 = x / 4便可 求解x。以地震记录仪为圆心,以求出的距离为半径,在专用地图上画圆,震源 就在这个圆上,再利用其他地区的地震记录仪,又可以确定一个圆,这两个圆有 两个交点,震源的方向就是连线的方向,再利用不同地区设置的第三台地震记录 仪,再画个圆,三个圆的交汇处就是震源的位置。读者可能会想,求震源位置的 方法应该不止一条,有没有其它方法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比如日本的早期预 警系统EFW通过分析P波波形来推测震源位置,再计算破坏力更强的S波到达时间, 这是一道有趣的几何题。   然而,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要准确测量震源,至少需要两类参数,一是要记 录时间,二是要有多个监测点,因为方向是一个矢量,说简单点,要描述方向, 需要一条线,两点决定一条直线,也就是说,至少需要两个监测点的数据才能测 定方向。   上述都是基于二维平面的解释,然而,实际的震源往往深入地表几十公里, 存在于三维空间,地震波实际是按三维球状传播。要计算三维空间震源位置与二 维方法类似,只需将多个监测点埋到地下不同深度,按立体解析几何,同样根据 时间差求出距离,多个球面交汇便可确定震源的三维位置。地震波在传播中会经 历大地的反射、折射等众多因素干扰,幸好这些因素干扰不了时间,记录时间最 为可靠,为保证足够的测量精度,现实中监测点往往很多,构成一张监测网。比 如日本境内密布地震监测站,大约每二十公里一座,地震发生时,EFW系统便会 分析上千个监测站的地震波形纪录。当然,我们国家的地震监测站也是密布全国, 并被划分为国家基本地震台、省属专业地震台、省级地方地震台。   再回到张衡的地动仪,它最致命的缺陷有两点,一是没有记录时间,二是只 有一台,没有布置多个监测点,所以说,即使它再精巧,充其量只是一个震动感 应器,根本无法得到震源方位。说到这里,张衡地动仪到底是古朴的科学仪器, 或是精美的艺术玩物则不言而喻了。呵呵,想象一下,如果我们通过时间隧道, 带三块表给张衡,呵呵,他便具备了测定震源的所有硬件了,虽然糙点。然而, 张衡还是不会干,其实他只需知道在哪架设监测点而已,令人感慨,简单行动背 后的软性知识跨度却高达上千年。   张衡要想准确测定震源,需要完成以下几个知识跨度:第一、震动时,珠子 落地;第二、发明精准的计时器,至少要到秒级,而不是烧几柱香,打几更;第 三,具备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的知识;第四,发现机械波理论,具备波长、 频率概念、相位、反射、折射的概念;第五、认识到地震振动也是一种机械波; 第六、根据惯性摆原理发明地震记录仪。张衡只跨过了第一步,在第二步时,他 的努力全部放在了控制铜珠掉落方位上,这注定是条不归路。在探索中失败是常 事,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张衡作为先行者,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我们当然不能 对古人张衡求全责备,我们有自己的历史使命,呵呵,终结张衡地动仪的有效性 分歧,它就是一个著名的玩具。 (XYS20101209)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