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从一个项目看国家奖的评审和科研“大跃进”   作者:旁观者Sj   国家自然科学奖原本是众多中国科研工作者心目中最高荣誉之一,但近年很 多传言说国家奖需要公关、送礼走关系,而且每年国内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得奖 项目好几百,有点类似以前的生产“大跃进”,缺乏潜心研究的真正好成果。近 日看见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通过项目的公示,其中一个项目“离子液体的 构效关系及其化学工程基础研究”(张锁江、王键吉、张香平、吕兴梅、董坤), 让人大吃一惊,印证了传言不虚。如果这样的成果都能得到国家奖,感觉国家自 然科学奖的荣誉已被玷污了。   基于本人对离子液体的研究和了解,并检索了关于这个项目的相关公开资料, 现列举如下。   (1)国内多年前就开展离子液体研究,但由于离子液体自身缺陷,一直难 见成功的大规模应用,目前,在离子液体基础研究领域公认是中科院兰州化学物 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等比较领先,张锁江(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进入这个领域只有6年左右。   大概是虽然急于报奖当院士,张锁江也知道自己研究积累远远不够,他的长 处是很善于借用不同人的研究成果(都属于与张锁江没有合作研究的),连续申 请北京市、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和国家奖。绝大部分国家奖都是10多年以上 的团队研究积累,尤其是工程学科更需要长期积累(张锁江项目属于化学工程), 而不应该是随便找他人组合起来,就可以拼凑申请国家奖,尤其是强调个人贡献 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张锁江近年得奖和借用他人成果的情况列表如下(国家自然 奖的申报材料中大概约一半SCI引用不是张锁江团队的工作):   序号 奖种和来源网站 获奖人 获奖项目名称 借用他人成果   (非张锁江团队)   1 2007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http://www.bjjlb.org.cn/20090320.html 张锁江、刘会洲、李春喜、 张香平、阎瑞一、于英豪、成卫国、吕兴梅、郭晨、孙 剑 离子液体的规模 化制备及清洁工艺技术 刘会洲(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前所长)、   李春喜(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郭晨(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研究员)   2 2008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二等奖 http://www.cpcia-award.org.cn/h-chaxunnews.asp?id=200810171630178285 张锁江、闫瑞一、王蕾、张香平、刁琰琰、何宏艳 替代有毒有害原料/介质 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清洁工艺技术   3 2009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http://www.cpcia-award.org.cn/j-xinxi-xhnews.asp?id=2009927141978636 张锁江、李春喜、张香平、刘晓敏、董坤、周清、吕兴梅、成卫国、何宏艳、韩 丽君、王蕾、孙剑、闫瑞一、姚晓倩 离子液体的结构、性质及应用基础 研究 李春喜(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4 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通过 张锁江、王键吉、张香平、吕兴梅、 董坤 离子液体的构效关系及其化学工程基础研究 王键吉(河南科技大学校 长)   (2)张锁江2001年从日本回国到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工作,检索他发表的论 文,可以发现其科研特点是善于追踪热门,研究方向变化快、研究对象跨度很大、 科研项目很多,现在又做官了,大概属于国内典型的“社会活动家”类型的研究 人员。张在国内读书和在日本期间主要做化工热力学,回国后做过系统集成、甲 基丙烯酸甲酯清洁工艺,可能是看见国内离子液体正是热门时候,才开始转向做 离子液体研究,现在又在做太阳能、煤炭拔头等等。张锁江第一篇离子液体论文 发表于2004年,则该自然科学奖通过项目只做了3年多的研究工作(因为按照国 家奖励办规定,2010年项目只能是2007年2月28日以前公开发表成果),与国家 自然科学奖的通常研究积累时间相比,其获奖速度非常惊人、前所未有,尤其是 张锁江的SCI论文质量和数量在化工和化学学科都算是很一般的。下表是张锁江 的SCI论文发表情况统计(注:2003年前论文都是张锁江在日本的工作,与国家 自然奖项目内容无关;第一篇国内工作的SCI论文2004年发表)(来源于 ISI Web of Science):   年代 2001年前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年6月   SCI论文数量 5 2 1 4 6 14 12 12 18 6   (3)本人曾经“有幸”听过张锁江的报告,他说自己成功从基础做到了应 用,当时以为真是如此,后来了解其团队工作,才知道他报告时很擅长把“未来 想要做的工作”暗示成“已完成的成果”,在国内外邀请报告时迷惑了很多院士 专家。包括几年前的“杰青”答辩、“百人计划”、项目申请等报告中,张就放 上中石化燕山石化的20万吨乙二醇装置图,让不了解真相的听众以为他已经将离 子液体用于20万吨乙二醇生产,实际上目前的进展仅仅是实验室研究,正设计的 千吨级,还不知何时能进行实际工艺试验。在中科院组织进行的2010年国家自然 奖推荐项目答辩时,张锁江项目当时已被专家投票淘汰,但专家评审会后张成功 运作从中科院推荐参评,并奇迹般地通过。张锁江宣传的另一个应用是万吨离子 液体电解铝,目前还是子虚乌有,稍了解离子液体的同行都知道,离子液体用于 工业电解铝大概是“天才”“拍脑袋”编出来的,目前看来可行性不大。上述20 万吨乙二醇和万吨离子液体电解铝的应用项目,都明确列在他和其团队负责的国 家科技支撑项目“流程工业多尺度模拟放大技术及其在石化行业的应用”课题四 “乙二醇清洁生产工艺中关键设备的模拟、选型与优化设计”(2008-2010) (网址:http://www.most.gov.cn/tztg/200712/t20071205_57602.htm)和973 项目“大规模化工冶金过程节能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2009-2013)(网址: http://www.973.gov.cn/GSNR/2009CB219900-G.Doc)的任务指标中。如果报奖 材料和答辩PPT报告中提到离子液体的上述应用,就是编造。张锁江的2010年国 家自然科学奖项目的公示材料中的“上述基础成果已在离子液体规模制备、CO2 捕集及催化合成乙二醇等绿色过程中取得显著成效”,应属于严重夸大。目前国 内只有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等极少数的离子液体应用,但绝没有张锁江做的,包括 其早就宣传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清洁工艺也没有工业应用。   (4)张锁江的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通过项目的第3个创新点为:“提出并 建立了首套基于离子液体导电和力学特性的传递-转化耦合性能三维原位研究装 置(135L),直接观察并发现了离子液体介质中气泡及流场的动态变化特征,揭 示了离子液体中反应-传递的耦合作用机制,为离子液体工程放大提供了科学依 据”,但相关工作的第一篇论文发表于2010年(Chem. Eng. Sci., 2010, 65, 3240-3248),也不符合2010年国家奖励办关于成果必须是2007年2月28日前的规 定。   (5)张锁江的类似材料,2009年以“功能化离子液体的设计、制备及清洁 工艺技术”项目名申报过国家发明奖,完成人是:张锁江、李吉春、张香平、闫 瑞一、成卫国、王蕾,在函评中被淘汰。2008年类似的项目也曾经申请过国家发 明奖,被淘汰出局。2010年把外单位的李吉春去掉,又与河南科技大学校长王键 吉的成果组合在一起,改头换面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奖。有一定嫌疑违反国家奖励 办关于“2009 年度经评定未授奖(通过形审进入评审程序)的国家自然科学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人、候选单位,2010 年度不能以相 关项目技术内容再次被推荐为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 进步奖”的规定。   鉴于以上材料(都来源于公开发表的资料),可见公关送礼、投机取巧、 “大跃进”式的夸大作假的人屡屡成功,这对于那些坚持兢兢业业工作的众多科 技工作者会是恶劣的示范。不知道如何能够保持国家自然科学奖的高水平和良好 学术声誉?如何净化国内科研环境,真是任重道远!   2010年8月 (XYS20100817)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