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敦请李开复先生彻底道歉,并向方舟子致谢   作者:徐开彬   尊敬的李开复博士:   在您的自传中,您将自己曾经的学术职称“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翻译成“副教授”一事,引发了部分海外学人及方舟子博士的质疑。   您解释说,这样翻译,是为了避免国内读者误把助理教授简称为国内的“助 教”,而助理教授与助教完全是两回事。对这点我表示完全理解,也见过国内一 些网友和记者把美国的“助理教授”误认为“助教”的。但是,现在中美之间学 术交流日益频繁,有不少华人在美国做助理教授,他们应邀回国做学术讲座或参 加学术会议时,职称上都翻译为“助理教授”。您作为一位社会知名人士,在个 人自传里将“助理教授”翻译为“副教授”,确实不够严谨,容易引起误解。   方舟子先生对您的助理教授职务存在怀疑,并希望您能够公开聘用信。我在 过去的一周也存在这个疑问,但出于对您和方舟子博士两位同等尊重的原因,一 直保持沉默。但您的“做人要诚实”之语也让我对自己的沉默感到不安,昨天终 于通过观察者网发表了我对此事的看法,请参见: http://www.guancha.cn/html/60272/2011/11/29/62455.shtml   今天您公开了学校发给您的聘书。我对您的诚恳非常欢迎。看了您的聘书之 后,基本验证了我在观察者网上该文的猜测。您的聘书显示,您的助理教授聘书 是1990年5月15日下来的,该岗位从同年7月1日开始计算。之前从1988年5月至 1990年7月的岗位都是研究类计算机科学家,非终身制轨道(1988年的聘用信明 确注明该岗位不能拿终身教制,见聘书第二段中的英文“research faculty do not receive tenure”)。随后您在1990年7月办了一年的离校申请,7月9日被 学校批准,该批准信说明,从1990年9月1日开始,您离开您的助理教授岗位一年。 一年后的1991年8月1日,您正式辞职。所以,您做助理教授的实际时间,是从 1990年7月1日至1990年8月31日,为期二个月。这与您在自传中所说的1988年毕 业后就破格做了2年的“副教授”(英文为“助理教授”),是非常不符合的。   您要求学校公开聘书这种态度,是非常好的。我也欣赏您承认“书中描述的 “26岁副教授”与实际担任AP时的28岁事实不符,深感歉意,将在下一版中修改。 英文网络版已修正。”但是,遗憾的是,您在微博公布这几封聘书的同时,仍然 写下您之前曾重复的含糊的内容“毕业后留校先任研究教职(RCS),然后任助 理教授(AP)。除教学责任外,两者职能相似,工龄皆可计入终身职。”基于您 的聘书内容(见上一段),这两个职务其实是很不同的,前者是非终身轨道,不 能拿终身教职;后者才是真正的终身制轨道助理教授,但您在后一职务上工作的 时间与您在自传中所写的是很不符合的,夸大了事实,误导了读者。   基于您已有的成就和知名度,您没有必要靠在自传中夸大某些事实,来进一 步放大自己的成就。鉴于以上的原因,我希望您能勇敢地向公众道歉,并向方舟 子先生表示诚挚的感谢。道歉虽然是痛苦的,但您毕竟只是夸大了这些经历,并 不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我相信,通过这一事件,您和方舟子先生会更为大众所喜 爱、欣赏与尊敬。   附:   我对李开复职称事件的一点看法   李开复解释说,这样翻译是为了避免国内读者误把助理教授简称为国内的 “助教”,而助理教授与助教完全是两回事。这点我完全理解。方舟子也曾几次 科普,说明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助理教授往往也是博士生导师,其地位相当于国内 的正教授、博导。另外,我本人在国内的报刊或网站发文时,一些反对我观点的 读者,总以为我就是一个在读研究生之类的“助教”,以此来说明我没有发言的 资格。另一个例子,我记得在去年《南方周末》热炒的某事件中,《南方周末》 的编辑拉了一帮学者签名,在中青报发表。在美国的华人学者有两位签名,其中 一位是助理教授薛涌先生,被南方周末的编辑简称成了“助教”。如果连南方周 末这样的“美国通”都搞不懂美国的助理教授与国内助教的区别,将它简称为 “助教”,很多国人不清楚这两者的区别,也就更可以理解了。从这点来讲,李 开复先生的解释是完全能够接受的。   但是,我也不是非常满意李开复博士的解释。因为现在中美之间学术交流日 益频繁,很多在美国做助理教授的应邀回国做学术讲座或参加学术会议时,职称 上都是用的“助理教授”。包括我自己,也从来都是用这个翻译。李开复作为一 位社会知名人士,在个人自传里这样翻译,确实不够严谨,也容易引起误解。因 为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获得副教授的人,通常也都拿到了终身教职,其学术地 位是比较高的,很多都是本领域的知名学者。虽然李开复解释说,在副教授的中 文翻译之后附加了助理教授的英文原文Assistant Professor,但方舟子考证发 现,在其第一至第七版都没有加上英文原文。李开复在最新一版中加上了英文原 文,是一个纠错程序,读者当然会欢迎,不过也最好对前面7版的不实之处向读 者作个澄清。   除了这个翻译问题之外,方舟子根据李开复1990年初发表的一篇论文,质疑 李开复至少在1988年夏至1989年底期间,都没有正式拿到助理教授的职称。因为 在这篇论文中,李开复的个人介绍是“研究类计算机科学家” ”(Research Computer Scientist)。美国的学术期刊在出版前2个月,会把样稿发给作者,作 者需要核对样稿内容及作者介绍,如有不准确的地方,需要给编辑指出,编辑都 会根据作者指出的修正。而在这篇文章中,李开复的个人介绍仍然是“研究类计 算机科学家”,还不是助理教授。根据美国的学术头衔,“研究类计算机科学家” 不是“助理教授”,比助理教授的级别低。而李开复的传记中说自己1988年4月 毕业就被导师邀请留校,“破格成为了副教授”,而其实李刚毕业工作时真正的 头衔恐怕连助理教授都不是。对此,方舟子已经敦请李开复公开自己的聘书。李 开复让自己当初的导师出面发了封电子邮件,证明他当初毕业后被聘为“研究类 计算机科学家”,“不久之后”转为了“助理教授”。但在方舟子追问李是“何 时 ”转为助理教授时,李至今未答复。   根据方舟子和李开复的交锋内容,也依据我在本学院人事委员会任委员的经 历所了解的,我也怀疑李开复先生没有拿到他自己说的tenure-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终身制轨道助理教授),至少在1988年至1989年是如此,而李在 1990年夏天就离开了该校。但我也很犹豫该不该说出这些。毕竟,方舟子和李开 复两位,都是我很尊敬的人,都为中国作出了贡献。但想到李开复先生教导我们 往辈要诚实,所以在犹豫了这些天之后,我还是决定诚实地说出我的想法。   根据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聘用惯例和我作为学院人事委员会委员的了解,美国 的终身制轨道(tenure-track)助理教授、获得了终身教职的(tenured)副教 授和教授,一般都是由校长签发聘书;非终身制轨道助理教授和讲师的聘书则是 由学院院长签发。比如我自己和我们学院其他10多名终身制轨道助理教授聘书是 由校长签发,而我们学院的另外10多名非终身制轨道助理教授,他们的聘书是由 学院院长签发。非终身制轨道助理教授在本校基本上不能转为终身制轨道,比如 我们学院这10多名非终身制轨道助理教授都是如此,他们有的都已经博士毕业10 多年甚至20来年了,仍然是非终身制轨道助理教授。如果要做终身制轨道的助理 教授,唯一的途径就要去其他学校重新找终身制轨道的助理教授岗位,但这样的 终身制轨道岗位竞争也非常激烈。   如果李开复先生拿到的是他自己所说的终身制轨道助理教授职务,他的聘书 应该是由校长签发。而且这个聘书本人也要签字后返给学校一份,学校要备份, 相当于学校与本人的聘用合同。碰到有人质疑自己的任职经历,我想如果是我本 人,我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让校长办公室出具聘书的复印件底稿,因为任何教授、 系主任甚至院长都是与我的聘书没有关系的。但李开复先生不是去找校方要证明, 而是找自己当初的导师发电子邮件证明,让我觉得很奇怪。这一点,我觉得李先 生有必要澄清。   因为李开复博士在1988年夏天毕业时,受聘的职务是“研究类计算机科学 家”,而一般一个职务的合同至少1年,因此我猜测,从“研究类计算机科学家” 到“助理教授”身份的转变过程,应该发生在1989秋季至1990年春季。李的导师 尽力了,但在系上、学院和学校各级都遇到了点阻力,所以这事拖了很久。因为 美国的大学是很反感留自己的毕业生做终身制轨道助理教授的,免得近亲繁殖, 所以至少也要先去其他学校做博士后或工作几年,证明确实是优秀之后,再回来。 另外,对这样一个重要的决定,系、院、校三级的审核即使走正常的程序,也得 花至少3-4个月时间(我记得我毕业那年,2月份这边的学校决定了要我,但校长 正式的聘用信在6月初才收到)。这样推算,李在1990年初决定离校前,助理教 授的职称终于被学校正式通过了,但那时李去意已决,所以出现了李的导师在邮 件中所写的“你也许还记得我力劝你不要离校去苹果”(You may remember that I tried to talk you out of leaving CMU for Apple)。如果情况是这 样,李开复博士毕业留校后的2年都是“助理教授”(翻译成“副教授”)的说 法,就不准确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种推测。具体情况只有李开复博士自己知 道。   作为具有如此高知名度的公众人物,李开复先生在自传中的有些地方存在夸 大之处,人之常情,也可以理解。“助理教授”翻译成“副教授这样的问题,李 先生既然作了解释,我觉得读者们也不必再纠缠这点。但李先生是否确实是自己 所说的终身制轨道助理教授,既然很多人在质疑,也许还是澄清为好。如果是, 自己或者让校方出具当初的聘书底稿,就可以让一切质疑烟消云散,还自己清白。 如果不是,解释其中的具体情况也可以了(比如,如果类似于我猜测的情况,向 读者承认自己有夸大其辞的地方就可以了)。 (XYS20111201)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