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六教授打假记   ——我国首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被撤前后 2011年03月04日南风窗   本刊记者 彭苏 李超 李珊珊 发自西安北京   □ 科技部日前以代表著作抄袭为由,宣布撤销西安交大原教授李连生获得 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我国首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被撤   □ 早在3年前,李连生便被同校6位教授实名举报,但如今才有了相应的处 理结果,其折射的中国学术界痼疾让人忧虑   □ 这个靠着连年亏损企业得出“经济效益”的项目为什么能够层层过关, 最终得到国家级科研奖项?   2011年 2月15日,阴晦天盖住了西安交大的梧桐长道。   “老冯,恭喜呀!你们终于大获全胜。”冯全科大老远就瞧见法学系的一位 教授在笑眯眯地打招呼。   “还没有全胜喽。”他眉眼间的几分骄傲比他的话更早流出。此刻,这不仅 是他,也是陈永江、杨绍侃、郁永章、林槑、屈宗长六人真实的心迹。   他们要彻底地去赢一个叫李连生的人。   上世纪70年代末,李连生考取著名学府西安交大,就读“压缩机与制冷技术” 专业。以“涡旋式压缩机”为主攻方向时,他怎么都难料到,由此,他会在二十 多年后一度辉煌:因《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这 一项目,2003年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 步二等奖”。再过6年后,他又因此深陷人生丑闻的漩涡。   2011年1月30日,国家科技部门户网公布:李连生所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 二等奖”的推荐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据《国 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第21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第92条的 规定,经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审核及国务院批准,决定撤销该奖,收回奖励证书, 追回奖金;并且申明:这是我国第一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被撤。   一个匿名举报者   2005年盛夏的一天,国家科技部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对李连生申报国家科 技奖二等奖资料里的涡旋压缩机产品有质疑,认为其产品的自身运行会润滑油过 多。随即,陕西省科技厅派出两位专家调查,其中一名是西安压缩机行业里的行 家。匿名者后来告诉我,“那次没能检查出问题。”   李连生写了一份成果证明,交大科研处请了冯全科等老师签名证明。冯记得, 他那时并不了解其中情况,但想到大家都是同事,也就签了。   冯全科与李连生的同事关系始于流体机械与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 “国家工程中心”)的建立。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经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世界银行贷款350万美元, 以西安交大为依托,国家工程中心创办了。行政上挂靠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简称能动学院)。   冯全科历任能动学院压缩机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当年也为国家工程中心的 创办出过力。按他的话说:他既是能动学院的人,又是中心的人。   与他年纪相仿的屈宗长则较含蓄,说话多是面带微笑,轻言细语。他当过交 大万宝压缩机工程中心的副主任、主任。   尽管冯、屈二人都算是李连生的老师辈——本科带过李或指导过其毕业设计。 若干年后,学生却成了老师的上级。   李连生长期是工程中心副主任,还在能动学院作学科负责人,兼学位委员会 及博士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委员、博导,还担任过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以 及学校人事处处长。   而这一长串头衔被举报他的人讥讽为“李连生头上有七道光环”,“是科技 部鉴定申报材料时被迷惑的因素之一”。   2007年12月,杨绍侃在交大东门彩虹桥旁的校公示栏里,无意间发现一条信 息:国家教育部准备授予李连生“科技进步一等奖”,令他顿生疑窦的是,李所 报项目为《往复式压缩机理论及其系统的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   “他从没搞过往复式压缩机呀?这是我很熟悉的专业。”在回去的路上,杨 绍侃“感到问题很大”。   杨绍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任交大动力二系(能动学院前身)压缩机教研室讲 师、系副主任,后调入陕西省科委任副主任。1996年退休后回到交大,他也是交 大压缩机专业的教授。他向校长郑南宁反映了这件事。郑南宁随即让科研处调出 将李的申报奖项材料,请来校里几位退休的老教授陈永江、郁永章,林槑,加上 冯全科一起研究。   “他们看后,感到问题多多。” 杨绍侃说道。   陈永江副教授,上世纪50年代研究生毕业后,长期任教于压缩机专业;七十 多岁的郁永章,1957年参与过我国首个压缩机教研室在西安交大的筹建,后又担 任教研室主任;曾任压缩机教研室副主任的女教授林槑,是压缩机气阀专家,他 们可谓压缩机教研室的元老。   几乎同时,校方与几位老教授分别找到了屈宗长——“科研处交给我一些评 审材料。而杨绍侃找我,是因为我既搞过往复式压缩机又搞过涡旋压缩机。他们 两方都让我参与评定。”   他看后断定:“问题醒目,一些基本概念都没阐述清楚,越到后面越离谱。”   “我们是拍案而起!”陈永江年过八旬,性格在六人中显刚介。   他写的《李连生骗取一等奖的第1、2、3、4个证据》专业术语与绘图繁复俱 全,报告里, 他条理分明道:……《第一例》 李连生自称“开发”的 “整体 铸造机身”。……这是篡改历史,抢夺上海压缩机厂的早年成果。历史事实是: 第一个开发“特大型六列整体机身铸造”的功臣是1965年(李连生3岁时)的上海 压缩机厂和太原重型机器厂。……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巨型六列机身的整体铸造 技术,早已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我国上海压缩机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所胜利完 成。何须3岁的李连生开发?……   李连生所谓开发的第二个新产品为压缩机的“中体结构”,见报奖文原文第 23页第14~17行……李连生对“他开发”的“中体”的描述和称颂都好得很。不 过“他开发”的“中体结构”又是偷来的,不过,这次是偷德国的。……《第三 例》李连生“开发的第三个新结构”“十字头液力连接结构”,见获奖文第23页 18行及24页29~32行说:“传统结构的活塞杆螺纹根部,常常出现严重应力集中 现象。本成果研究了活塞杆与十字头的连接方式,采用液力联接技术,有效地解 决了活塞杆承受高应力幅的难题。” 说得好!无奈,解决传统活塞杆经常发生 断裂事故的功臣,依然是1975年的德国和1985年的意大利的两个公司的专利,而 不是李连生的“本成果研究了活塞杆与十字头的连接方式,采用液力联接技术”。   化工部引进德国的“十字头液力连接结构”时李连生13岁。李连生当时能 “研究开发”什么?   陈永江的底气缘自他对压缩机钻研了半个世纪,正如同行中人说:“他对里 面每个环节,闭着眼都门清。”   在大酒店里斡旋的校领导   2008年1月初,杨绍侃与林槑不在西安,校方让其他4位教授各自呈交书面举 报。   在举报信中,陈永江除在专业上对李连生的所报奖项进行一一批驳外,还强 烈要求学校对其“予以严惩,撤销其教授的称谓并且逐出交大”。   冯全科则在信中对作假手段作了推理分析:自己针对关系户单位的产品,编 造所谓往复压缩机理论和关键技术——让关系户开具经济效益证明,让关系户的 用户出具经济效益证明——并注明是交大的理论和关键技术的应用成果——把相 关关系户的人员纳入报奖成员,互惠互利——找外行和熟人作为鉴定会成员……   2009年12月30日,西安交大学术委员会签发的第60号文件《关于六教师举报 李连生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的调查报告》称:……得到举报次日,学校立即组织专 家进行评审,鉴于该项目授奖存在异议,学校于2008年1月11日电话通知教育部 暂缓授奖,学校随即展开进一步调查。……   陈永江高声道:“举报信交上后,被冷却了54天,忽然接到通知——党委书 记要在南洋大酒店宴请我们。”   2008年2月26日,杨、陈、郁、冯四人如约赴宴。但党委书记并没到场。   陈的话音一转,“来者是副校长卢天健、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虞烈、校科研处 干部黄忠德。这三人一见面便作自我介绍,表示受党委委托,你们关于李连生问 题,我们交换党委意见。顺便吃饭,边吃边说。   “对方主要传达五条:现在高校科技腐败成风,请你们不要大惊小怪。还列 举了4个有名有姓的具体例子为证;西安交大地处西北,去年好不容易排名16, 请你们珍惜和爱护学校的声望和排名,不要搅乱了学校的现状;你们和李连生应 是学术之争,愿否和解?我们可从中调解;如果是为了获奖,我们可以让李连生 将报奖利益匀给你们一些。听到这儿,我就有点按捺不住了。接着对方说,五十 多天来,学校领导被你们搅和得不得安宁。这潭浑水是你们搅和起来的,你们是 始作俑者。你们中如有人愿意退出,为时不晚。   “他走时还说,我对你们提个建议,建议你们从今天开始好好学学法律。李 连生说了,你们六人都有把柄在他手中。你们要准备他以诽谤罪把你们送上法 庭。”   陈永江在赴宴前将一枚索尼老式录音笔揣在衣中。现在他婉拒了记者重新播 放当日录音的请求。   2010年3月《焦点访谈》的《西安交大,没有结果的“学术成果”》节目中, 两个多小时的录音,有小一段被节取播出。   “南洋大酒店的第一次谈话”,在六教授中的某人看来,是反映了学界一部 分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心态,但2008年3月间学校的处理,才真正令他“对学校 的幻想破灭了”。   《关于六教授举报李连生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的调查报告》称:“……在三次 学术委员会专题会议的基础上,学校于2008年3月致函教育部,正式建议撤销授 予该项目200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   陈永江说:“学校给教育部去的一封撤奖公函,上面写得很玩味‘……我校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部分教师对于该项目获奖申报人提出了异议。……目前,我 校对于该项目申报人的异议无法协调解决,因此,请求撤销授予该项目2007年高 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我们是针对李连生造假的事,哪是对他个人有异议? 这不是让教育部认为,原来闹了半天是文人相轻,私人恩怨?”   2008年3月31日,陈永江等人接到校方通知,李连生的一等奖申报已被撤回。 当六人要求校方出示教育部回文时,被拒。   2008年3月17日,6名教授联名向西安交大领导发出第一封公开举报信。   “后来,这件事主要由党委书记王建华在管。他向能动学院分党委书记传达, 李连生的事情由他亲自来抓,别人不要插手。交大毕竟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 制。”杨绍侃低头咽茶。   那段时间,他曾两次委托学校一位原副校长捎口信给党委书记,六人极想与 其面谈。那位热心的副校长回复,党委书记不见他们,“也没有任何说法”。   不想,2008年3月28日,六教授联名举报的第一封公开信披露在了方舟子所 办的“新语丝”上。   5月5日,交大校园网上一篇简讯里,李连生被宣布当选为国际制冷学会专业 委员会副主席;   7月,能动学院下文《鼓励三级以上教授可以自组课题方向一致的科研团 队》,文件上标注“凡学术不端者不得加入”;在第三行,科研团队的领导小组 名单中赫然印有“李连生”。   最令陈永江为之气愤的是,“9月份,能动学院破天荒地开展了名为‘弘扬 正气,端正学术不正之风’运动,组织者居然还是李连生。”   两个月后,工程馆二楼会议室里,国家工程中心主任束鹏程在系里作总结说, 党委书记认为申报材料没有问题,今年不报明年还可以再报;国家投给了工程中 心大量资金,李连生还是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口才不佳的学生   “李连生是河南林州人。据他的妻子熊春杰对外透露他是农家子弟,从小家 境贫寒。”2月19日,交大南门对面的汇丰咖啡店内,“肖一新”从头讲起。   “肖一新”是他自起的化名,他坚称只是交大的一名教工,较为熟悉李连生。   “我认识的人中有一个是李连生大学时期的同班同学。他曾对我提起,李在 那时,无论就学业水准,还是文娱体育都表现平平。”“肖一新”说道。   这证实了李连生读研时的导师,举报人之一的郁永章对李的评价:“1982年, 李连生大学毕业后,分到了河南安阳钢铁公司。四年后,他想回交大读研。他当 时考研的分数是过线了的,但他的成绩靠后,录取名额没轮上他。彼时,交大委 任郁永章筹建化工学院,因手上还没有一个学生,他将李连生录为研究生。   “他是我那时唯一的研究生。‘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郁说道。   1988年,李连生当上了父亲。他的妻子熊春杰原籍湖北麻城,自称原是西安 金属结构厂的工人,上世纪90年代曾到深圳下海,不到一年便回西安,在化工学 院的工厂里当临时工。   郁永章表示“本来两家的关系较好”,他家的搬迁也是李连生帮助操办。   李不能做教师的缘由,郁说,主要口才不佳,“曾有一位教师公开对他提意 见,你讲了一通都不知道你要讲什么。他在这方面虽作过改进,但也就是那样。”   而“肖一新”透露,在国家工程中心里,李连生有一种本领,“能说会道, 能迅速嗅出谁对他有利”,然后,“很快笼络亲近,哥们义气、许下诺言”。   师生相融时,李曾夸口:“郁老师,黑白两道我都有人,您有事就找我。”   “那些扯淡的事情,他也许很在行。可论讲课,他不一定很好。他的这种表 达不清晰与学术水平有关。他在思维方法上,不擅于钻研问题;勤奋的程度,也 比较欠缺。”郁永章如是总结自己对李的观察。   上世纪90年代初,李连生考上在职博士生。由于郁永章没有博导资格,于是 他挂在时任副校长、制冷及低温工程博导束鹏程的名下,但学业依然由郁永章指 导。   1996年,李连生调到国家工程中心。   “熊春杰比李连生稍早进入国家工程中心。据说她调入前,中心里一位副主 任曾委婉向束鹏程提出,中心人员本来较少,如果夫妻都要来这里工作,恐有不 妥。束当即说,她是去工程中心持有股份的一家公司做出纳。而等那位副主任退 后,熊春杰立马调进。   “国家工程中心早期,曾有一位常务副主任。此人原是流体机械研究所主任, 交大培养出的博士,专业能力很强。也因为这点,他没有事事听从束鹏程。束自 然不满意他。后来,这人调往上海交大工作。李连生成为了工程中心的副主任。   “熊春杰在中心名为出纳,实为会计。西安审计办当年来国家工程中心核查, 曾对束鹏程说,这样的人事安排不符合国家用人制度。束鹏程一句话挡回,‘这 种事在别的学校也有,不奇怪。’   “束鹏程在学校的资历很深。1982年,他在英国进修,跟从名师研究气阀。 1984在压缩机教研室任教,从讲师破格升到教授,进而是副系主任。1987年到 2000年一直担任学校副校长。另外,他还对校内一位权重人士的提升有举荐之恩。   他与举报六教授同时反映,1998年,李连生被破格提升教授前,束鹏程就对 外宣称,他为中心拉回了一个价值300万的合同课题,当时令中心里的人为之振 奋;2001年,李连生被评为长江学者前,束鹏程又对外说,李有一笔1000万的课 题经费。“听者眼都瞪圆了,心想,还是束鹏程厉害,慧眼识才。”   “可如今,李连生评教授职称前所称的300万合同课题,又成为六教授新的 问点。”“肖一新”说。   “束鹏程也是我和陈永江的学生。”杨绍侃说时,妻子悄悄地提过暖壶。   “束鹏程让林槑带过的研究生——在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申报材料里 排名第10的完成人来说服她退出六人组,这名学生反被她教育了一番。”陈永江 笑说。   “束鹏程又让教我学电脑的一名学生劝我罢手。那学生说,陈老师,枪打出 头鸟。我说我就是常出头!怎么样?要杀头么?”陈永江拍起桌子反问。   学历造假的妻子   2008年9月14日,6位教授向学校呈递了第三封举报信。   检举内容是揭发李连生协同妻子熊春杰,购买深圳大学毕业的假大学文凭, 要求学校查处,并追究李连生的协同责任。   在2007年申报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材料里,熊春杰是排名第14的完成 人,“深圳大学本科毕业”的时间为1995年7月。   “这明显与郁永章对熊春杰的过去记忆不符。这样越往下查,我们越会怀疑 他的造假不是首次。这时,郁永章提出来,李的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就有 问题。”杨绍侃说。   2009年1月6日,学校人事处给6名教授发来正式通知书,查实熊春杰的大学 学历的确造假,已经给予警告处分。   “可她的档案又是谁改的呢?至今都是个谜!”“肖一新”尖锐地问道。   2008年10月,6位教授向教育部、国家科委致信,检举揭发李连生骗取2003 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骗取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3月9日,六位教授在科学网上开博,主要由陈永江主笔。   “科学网上面的检举揭发,使弄虚作假者无言以对十分狼狈。从第一篇检举 揭发文章发表,不到一个月,点击率达到几万,引得许多网民跟帖与评论!”他 傲然说道。不了解陈永江的人无从感知,他的左眼视力几乎为零。科学网上每一 篇博客,都是他在一旁念出拼音,由妻子一点点地敲打出。   同年4月26日,陈永江等人再次被校方约到南洋大酒店赴宴。   “一言以蔽之。如果我们撤博客,他们就撤掉李连生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的 位置。我们说不行!坚决要将他赶出交大。撤了副主任,不准哪天还能升上正主 任呢。”陈永江说,那天,他同样揣上了录音笔。其中一小段录音后也在《焦点 访谈》上播出,字幕上标注“西安交大副校长卢天健”。   ……2009年4月,陈永江等教授又实名举报李连生1998年出版的专著《涡旋 压缩机》多处涉嫌抄袭。学校当即通过校学术委员会进行彻查。通过组织校内外 同行专家三次核查取证,发现李连生在其专著《涡旋压缩机》第三章“涡旋压缩 机的几何学”中采用了日本学者森下悦生论文《涡旋式压缩机的几何理论》的大 量结果,存在严重抄袭:……   《关于六教授举报李连生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的调查报告》是由副校长、学术 委员会负责人卢天健签发。2011年2月23日下午,学校主楼17层一间办公室里, 卢天健在三十多分钟采访中强调:“这件事对我伤害太大”,“网上与报纸纠住 不放”,“给学校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   对簿公堂的师生   2009年5月,李连生被免去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职务。   同年5月26日,李连生与束鹏程向西安碑林区人民法院起诉,将陈永江、郁 永章、杨绍侃告上法庭。   7月21日第一次开庭时,李束二人没有出面。他们的律师声称,被告的3名教 授自2008年1月起,在《新语丝》、中国科学网博客上不断实名发文,借批评 “造假”为名,没有事实根据地污蔑原告“剽窃”、侵害他们的名誉权,丑化他 们为“硕鼠盗贼”、“无所不偷”等,原告要求被告赔礼道歉,并分别赔偿15万、 12万的精神抚慰金。   早在开庭前,六教授在李连生“2003年陕西省一等奖”的报奖书里,发现其 开发成果及效益证明来自原西安泰德压缩机有限公司。   该公司在1998年由陕西省计委立项,公司股东分别为陕西省高科技产业开发 投资公司、华山化工集团、三金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998年李连生向陕西省计经委保证‘涡旋式压缩机产业化’后,每年给陕 西增加纯利润1100万元。从而促成陕西省为这家公司牵头投资4500万,其中,李 连生以技术股被评估为投资10%。”陈永江说。   原西安泰德压缩机有限公司2001年正式起动,却在2005年向陕西省国资委申 请资产重组,终以800多万转让给一家私企,现更名为西安泰德实业公司。   2009年5月5日,西安交大曾组织调查小组前往西安泰德实业公司。组员包括 3位院士、冯全科等人。   当时,公司的常务副总和技术顾问向冯等人表示:由于企业资金链断裂,致 使公司无力购买专用设备,加工产品有时出现性能不稳定,导致企业压缩机项目 2005年终止。   “冯全科不同意就这样写成调察报告,认为草率了。但他又不懂商业,于是 提出到工商局查税票来调查泰德公司以往真实的经济状况。有位院士当即反对, 你有什么资格查账?”“肖一新”说。   “我怎么不能查?既然国家工程中心持公司股份,那就是老板。老板凭什么 不能查自己公司的账?”陈永江理直气壮。   他们在陕西省工商局档案馆查到泰德压缩机公司2001年到2005年的年检报告: 2001年营业额96万元,亏损148万元;2002年营业额258.81万元,亏损307.28万 元;2003年营业额48万元,亏损384万元;2004年营业额99万元,亏损273万元; 2005年营业额142万元,亏损528万元。   “李连生却在申报2003年陕西省科技一等奖的材料里谎报,从2001年到2003 年,泰德公司因‘涡旋压缩机’获年利润是125万元-1470万元。我们将年检报告 呈给法院,他们的律师当场傻眼了。”杨绍侃说。   2011年2月18日,原泰德压缩机有限公司理事、华山化工集团的原负责人付 德俊在电话中拒绝采访,他表示现已退休,人在新加坡,不想介入此事。   据陈永江说,这是当年损失较大的投资方——出资1000万。他清楚地记得付 德俊在那时的抱怨:“公司2001年6月正式投产,年年亏损。2004年元月开董事 会,李连生、束鹏程都在场,当时下令停产。再不停产,我的家本不赔进去了? 我得到的经验教训是不要把个人当成法人。西安交大是名牌,他们不见得就是。 “   2010年3月22日,《焦点访谈》播出第二天,校方正式发出《西安交通大学 关于李连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申报材料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函》,末尾 是:由于李连生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我校于3月21日召开专业技术职务 聘任委员会和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取消李连生教授职务,解除其教师聘用合同。 建议教育部人事司取消李连生“长江学者”称号。   穷追不舍的举报者   离开交大后,李连生带走自己两名博士生去往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现任该 院副总工程师与压缩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记者致电该院院办与人力资源部,对方都表示对此人不了解,无话可说,同 时该院没有部门来负责对外解释有关他的问题。   据 “肖一新”透露,在2008年六教授举报他造假之初,他曾想正式调往天 津商学院,那里有他的同学,“但商学院领导开会决定未能通过。”   在李连生申报2007年教育部科技一等奖的材料中,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副院 长贾晓枫是排名第5的完成人,他也是李连生的大学同学。收到记者的电邮后, 他没有任何回复。记者曾致电他的办公室,未果。   该院一个不愿曝露姓名的职工说,压缩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在建设之中, 李连生主管行政与业务较多,常与同事在实验室讨论一些项目怎么立项与是否值 得立项,“觉得他在把握宏观方向、政策一类还可以。”   六教授认为李连生能在合肥通用担任副总工程师,与校方仍保留他的教师职 称相关。陕西省人事厅办公室也表示,撤销教师职务不等同撤销其职称。教师资 格证才代表教师职称。   “这就像驾照一样,他在西安不能开车,还能在合肥开车。”一位教授说。   他既而指向交大党委书记王建华曾在2009年两会期间的发言:“现在整个知 识界的价值取向太功利化了,做学术做科学太功利化是有问题的,现在有些人突 破了道德底线,情况比过去要多,在我们学校对这种事情处理得很严厉。比如说 有研究生,他的论文有抄袭的情况,即使他毕业了,我们也要把他的学位证追 回。……”,他反问道:“年青学子在人生观世界观未成熟时候,犯了抄袭、做 弊都要‘追回学位证’,难道李连生的学术造假不比它要严重?”   陈永江杨绍侃纷纷提及,从举报之初到如今,他们六人只与党委书记有过一 次会面——那是《焦点访谈》过后不久。   他们说:“他在会上向我们道歉,说他常把李连生训得痛哭流涕。但我们质 问他种种问题,最终我们一致请他引咎辞职。”   采访中,陈永江还道出,六教授中有人曾被校内某领导“提示”:“你们只 要抓住李连生2007年教育部科技一等奖和他的专著《涡旋压缩机》造假,就足以 举报李连生了。不要再涉及他之前的两次大奖,这里面牵涉面太广,太复杂。”   但谁作“提示”?陈永江不愿详说。   2月20日,6位教授正式拟就《关于李连生1998年申报教授造假举报和要求其 取消“教授职称”的请愿信》,打算呈交省人事厅。   当天晚上,李连生家的电话无人接听,他在西安的手机早已转至呼叫转移。 而被他妻子炫耀的“全院最好的车”——一辆香槟色volvo却静候在楼底。   (实习记者张梦 吴鸣亦有贡献) (XYS20110304)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