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liruqi.info)(xys2.dropin.org)◇◇ 请问文化部前部长周巍峙,《年方九十》中为何删去您批《毛泽东之歌》的历史 作者:常春藤 [前言]:1951年,时任文化部主管美术音乐创作工作的周巍峙同志在<人民日报> 上发表<略谈歌颂毛主席歌曲创作>,再次点名批判<毛泽东之歌>,导致<人民日报> 通令全国立即禁止播放,这无疑是建国初期文化界的一起大事,对歌曲创作的”寒 蝉效应”不言而喻.半个世纪后(2006年),周巍峙部长把那篇批判收进他<年方九十> 文集时,悄悄删去了批<毛泽东之歌>的段落,让当年的批判和<人民日报>的”禁播 令”成了一起无头公案,特为文质疑此一异常举动,烦请周巍峙部长给一说明. 著名的独唱歌曲<毛泽东之歌>为张春桥作词,卢肃作曲,写于1941年”七,一”前夕,在当时 的延安,陕北和敌后游击区广为流传,歌词如下: 密云笼罩著海洋,海燕呼唤暴风雨。 你是最勇敢的一个,不管黑夜无边,夜雾茫茫。 从不停息你战斗的号召,从不收起你坚强的翅膀。 在南方,在北方,从中原,到边疆, 你响亮的声音,鼓励著斗争中的人民,温暖著受难者的心。 你是光明的象征, 你是胜利的旗帜, 敬爱的毛泽东同志,我们生活在您的年代, 学著您的榜样,举著您的火炬,走向自由幸福的新世界. 根据张春桥当年回忆(见下文),这首<毛泽东之歌>在1943年整风时已受到过批评,认为 它"歌词感情抑郁,对人民力量缺乏有力描述".但群众喜欢这首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更 在各新解放区受到欢迎,特别青年知识份子中迅速传开.就笔者当年亲历,它是各种集会上出 场频率最高的一支歌,连来中国留学的苏联东欧学生都爱唱,可与著名的<你是灯塔>齐.但在 1950年春,文化部主管美术音乐创作的周巍峙同志在<人民文艺>的第87期上,接着在第二年 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略谈歌颂毛主席歌曲创作>文章,严厉批判<毛泽东之歌>: ”我们要求用最热烈,最亲切,最富有激情的语言歌颂我们的毛主席,…,可惜 我们的某些存在着很不少的缺点. 如由张春桥作词,卢肃作曲的<毛泽东之歌>,词中虽也着重说明了毛泽东刚 毅的战斗精神,以及领导革命的战斗精神,但所取的形象是暴风雨中的海燕,是黑 夜无边,夜雾茫茫,对伟大领袖与迅速发展的人民力量缺乏有力的描述,加上曲调 过于平淡,感情沉郁,带有伤感的成分,有人认为它的情调受了宗教赞美诗的影响, 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虽然这首歌是十年前的创作,在新解放的城市中,也曾为一部 分青年知识份子所欢迎,但从整体思想感情看,和现在人民距离很远了”. -- <人民日报>1951年2月11日,<人民文艺>专栏 对此,张春桥以抢答的速度,只一个月,便在<人民日报>上写出他的检讨: “我完全同意周巍峙同志对我和卢肃同志合作的<毛泽东之歌>的意见.他所 指出的缺点,我们在1941年七一时写这个作品时也感觉到的.1943年整风时,我 对这支歌也曾进行过检讨,和巍峙同志意见基本上一致,经过整整十年,每当人 们还在唱这支歌时,内心实在不安,它成了我的精神负担,并且一天比一天沉重. 这支歌,人民广播器材厂灌过唱片,为不使它再推广,我已经请人民广播器材 厂停止发行,谢谢你们”. -- <人民日报>1951年3月14日,<读者来信>专栏 <人民日报>在同一版面上,紧挨张春桥的检讨,加了措辞严厉的<编者按>: “这支歌曲(唱片)除人民广播器材厂停止发行外,各地广播电台应停止播 送”. -- <人民日报>1951年3月14日,<读者来信>专栏 到此,一场突然其来的批判以被批的歌全国禁播宣告结束. 周巍峙同志时在文化部主管美术音乐创作,是音乐界的直接领导,即便如此,他对<毛泽 东之歌>的批判还是可以商榷,例如赞扬毛泽东是否一定要用火辣辣的”红太阳”,”大救星”等 语言,而不宜用”暴风雨鱼中的海燕”(其实是另一种火辣辣),应该听听群众的意见,但词作 者张春桥以特高的姿态通通吃下,形势立即一边倒,而<人民日报>编辑部又作出如此严厉的 裁决,双管齐下,无异将<毛泽东之歌>宣判死刑.一场突然其来的批判,在没有曲作者卢肃申辩 的情况下,只一个月就宣告结束,实属罕见,当年正是对全国的知识份子进行思想改造高潮,这 场批判引出的”寒蝉效应”不难想见. 此后一直没看到作曲者卢肃对被批判的反应,但由于词作者张春桥文革中大红大紫,他 作词的<毛泽东之歌>挨批的历史自然不宜提起,后来张春桥走向了历史的反面,<毛泽东之 歌>更不宜提起,于是无论是在右派舒心的年代,还是右派难过的年代,以至改革开放全民走向 世界的年代,<毛泽东之歌>都无法唱响. 笔者为理工科学者,爱好音乐,也喜欢那首<毛泽东之歌>,不过对它被批被禁之事一无 所知,只是为它突然消失感到迷惑,直到两年前(2009年)才得知它已于1951年遭周巍峙同志 的批判,更被<人民日报>下令全国禁唱,深感自己信息实在太不灵通,不过对它被批以至被禁 的理由不理解,于是在<萝林音乐论坛>上化名”常春藤”写了看法: ”<毛泽东之歌>歌词和曲调还是不错的,以”海燕”,”暴风雨”开头不能说它格调 不高,八十年代重新恢复唱起来的<你是灯塔>的起首也正是”黎明前的黑夜”.<毛 泽东之歌>曲调是流畅的,说它有宗教音乐味道,那正说明它庄重,不应是打下去的 理由.当时文艺领导周巍峙同志把它批判,我认为象把<你是灯塔>处理下去一样, 是”左”了….,当然由于歌词为张春桥所写,即使内容不错,也没有再唱响的价值,但 历史是非则是应该说清楚的”. -- <萝琳音乐论坛>,常春藤:<毛泽东之歌>为什么不唱了?(2009,07,19). 笔者还坚相:经过一系列"左"的政治运动的教训,周巍峙同志一定在为当年他对<毛泽东 之歌>的严厉批判以及由此引来<人民日报>勒令全国停止播放感到不安,总有一天这位文化 界老领导对他发动批判<毛泽东之歌>事件会有发自内心的新认识. 事情发展果然如此.笔者前年(2009年)10月回上海,在母校复旦大学的文科图书馆中查 阅有关杨玉良(校长)冒充获得德国”莱布尼兹奖”的资料时,意外发现周巍峙同志已经于 2006年出版了题为<年方九十>的文集(简称<文集>)五卷,汇集参加革命后发表在各种报刊上 文章,那篇含批判<毛泽东之歌>的<略谈歌颂毛主席歌曲创作>一文被收进在第一卷中.但笔 者把它同当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对照,发现原来批判<毛泽东之歌>的两段(一段为 纯文字表述,一段为文字表述加曲谱分析)已被整体删掉,也不作任何交代.看来周巍峙同志的 确如笔者预料,已经充分认识到当年对<毛泽东之歌>的批判过了头,不能代表他后来已经变 化了的思想,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但一删了之却连历史真实性也不顾了. 剽窃别人学术成果是学术腐败,它损害的是被剽窃着的权益.为求一贯正确,重发自己文 章时删除应负责的历史事件,也是学术腐败,它损害的是整个社会,后人永远受骗.这种腐败 往往发生在领导干部身上,因而少被过问,或不敢过问,这类问题也应被社会关注. 为自己编文集时收进什么文章,对被收进的文章作如何技术上处理,是个人的权利,周巍峙 同志编他的<文集>时,当然有权对自己写的文章作文字上的修改或删节,但这样做后应加上 注明:"本文收进文集时在文字上有所删节"的字样,这是对读者负责,让有兴趣者同原文对照, 全面了解作者的思想轨迹.令人不解的是,周巍峙把<略谈歌颂毛主席歌曲创作>这篇历史性 的批判文章收进他的<文集>时,删去有关批判<毛泽东之歌>的文字后,不仅不加注释,反而在 文章后面若无其事地加上”原载于1951年2月11日<人民日报>”的字样,这就要读 者相信:”当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就是这个样子”,这让读者和研究者上当了. 然而更无法理解的是:周巍峙为他<年方九十>的出版,郑重地加写了<为文集的出版 讲几句老实话>的”前言”,它含有如下保证: “往事并不如烟,总算有些工作用文字记录下了,至少可以作为一些文化史料供 研究者参考”. “这部文集体现了年轻时的稚气、浅薄、浪漫、梦想、奋进、苦干,也有较长 时间的迷茫、痛苦、错误、沉毅、斗争以及反思和洒脱,文章保存原来内容,讲真 话,不加粉饰,不予拔高,包括错话、胡话,都保持历史原貌,明眼人一看便知”。 (见<文集>第一卷第三--四页). 这个庄严的”前言”说明了文集”不加粉饰,不予拔高,包括错话、胡话,都保持历史原貌”, 可作为研究者参考,这就至少让读者认为被收进<文集>中的那一篇<略谈歌颂毛主席歌曲创 作>就是半个多世纪前在<人民日报>上所发表的”历史原貌”,上大当了! 周巍峙长期参与全国文化系统最高领导(注:文化部副部长(1977年12月至 1982年4月)、代部长(1980年12月至1982年4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 第七届全国委员会主席(1996年12月至2006年11月),现任名誉主席(2006年11 月--),他的<文集>反映的是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进程,每一篇文章来不得半点虚假. 现在<略谈歌颂毛主席歌曲创作>被收进时做了(删去批判<毛泽东之歌>)小动作, 不仅让建国初年发生的严肃的批判<毛泽东之歌>的历史成了无头公案,也把<人民 日报>当年的”禁唱令”成了谁也听不懂的”自说自话”,读者不知该相信谁好. 笔者不是在拔高<毛泽东之歌>,也并不同意词作者张春桥对毛泽东某些过头 的赞颂,更因张春桥已走向了历史的反面,也无意提出重唱<毛泽东之歌>.但无论 从哪个角度看,1951年对<毛泽东之歌>的批判和<人民日报>下令全国禁唱的历史 是新政权成立不久音乐创作界发生的一件重大事件,它对当时歌曲创作的消极影 响不能低估(笔者愿意专文讨论).现在"左"的年代早已远去,周巍峙同志对他当年 发出的批判也已经有了新的认识,本应给一个新的结论,外加几句高姿态的”检 讨”,以表示负责到底.但什么都不做,却在收进<文集>时把当年发起对<毛泽东之 歌>的批判悄悄抹掉,这已超出当年那场批判<毛泽东之歌>对或错的问题,说得笼 统一点,是误导读者的一种学术作假,而说得透彻一点,则是对共和国初期的文化 工作史是否有最最起码的负责态度问题,周部长可不要小看了. 笔者一向敬仰周部长,但”文章千古事”,不提倡”为尊者讳,为长者讳”,决 定把发生在六十年前周部长批判<毛泽东之歌>事件写出来向周部长请教,这事关 共和国文化系统历史的真实.周部长曾为他的<年方九十>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发行 仪式,还邀请重要领导参加,并签名售书,社会影响巨大,为此万望周部长为删去他 发动的批<毛泽东之歌>又掩盖一事,向公众给一简要解释.部长年事已高,冒犯之处, 敬希原谅.如要求笔者亮出真名方给以解释,请通过<新语丝>告知,笔者定将真实 姓名奉上. 附言:笔者于今年4月就周巍峙发动批判<毛泽东之歌>的始末,以<六十年前对 毛泽东之歌的批判应有个结论>为题向北京一家著名的杂志送稿.经八个月漫长等 待,终于收到”不予录用”的通知.笔者感谢该杂志社编辑部审稿的辛劳,理解他 们可能遇到的难处.今将前稿改写后在<新语丝>上公开对周巍峙删改历史嫌疑的 质疑,望该杂志社诸位编辑读到此文后不吝指教. (XYS20120101) ◇◇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liruq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