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自打耳光的易中天——韩寒代笔门评论之四   作者:唐吉珂德   韩寒代笔门事件中,众大V的表现大家已经有目共睹,也不必再多说。但是 易中天老师有其独特之处。一是因为易中天在事件中一直没有表态,二是因为在 代笔门事件发生之前,易中天老师有赞许“韩三篇”之意。因此在韩寒代笔门事 件进入“深水区”之后,易中天老师迟迟未表态就非常奈人寻味了。   但是,正如一句俗话说的,好事不怕晚。易中天老师终于出手了,在韩寒代 笔门事件发生近一月之后,易中天老师终于以一篇《我看方韩之争》横空出世。 不过这回的出手,却有点大失水准,文章看似公允。但明眼人都可看出,易中天 老师这回是给韩寒是拉偏架来了。拉偏架也不要紧,只要说得有道理。但易中天 老师在文中却经常“自打耳光”。   耳光一:质疑“动机”问题上前后矛盾。易老师说:他主张“批评三不问”: 不问动机,不问资格,不问对象。易老师解释道:公民行使权利,根本就不必问 动机。但易老师不知为何却同韩寒一样,患了“失忆症”,文章后面紧接着就批 评:“有鉴于此,方舟子对韩寒的质疑,首先应持有最大的善意”。   如果易中天老师具有普通人的常识,他就应该明白, “批评”的“善意” 与“恶意”,这就是 “批评”的“动机”了。不论批评是出于善意恶意,都有 批评的“权利”,这样才叫做“不问动机”。 这一点非常奇怪,按说易老师聪 明绝顶,为什么偏偏一挺韩,就忽然记忆力不好了呢?莫非韩寒有其特殊“传染 力”,挺韩者的思想也都“慢慢向孔方兄靠近”,啊不,“慢慢向韩寒靠近”?   耳光二:质疑“资格”问题上前后矛盾。还是拿这个易老师的批评“三不问” 来说,既然易老师主张批评应该“不问资格”,那么后面就应该老老实实地“不 问”才对。但易老师在里健忘症又突然发作,文章未过三行,马上就开始“问” 起质疑者的资格来:你是“普通民众”呢,还是“公职人员”呢,还是“公众人 物”呢?   接下去易中天老师分析道:普通人木有问题,公职人员只要不以公职身份, “批评”也木有问题;但是对于“公众人物”,“批评”就有问题了。按易老师 的意见,进行批评的公众人物,一旦质疑错了,很有可能“赔礼道歉都未必管 用”,不仅如此,还很有可能“死硬到底,则可能“反误了卿卿性命”。”   真是怕怕啊,看来做为公众人物,还是最好“三缄其口”的好。谁也不能保 证一点也不犯错误,而只要批评里有一点点的错误之处,按易老师的说法,你不 道歉,很可能“死硬到底,则可能“反误了卿卿性命””;而道歉呢,还“未必 管用”,人家被批评的名人,都跳黄河了嘛,你良心上能过得去吗?   易老师看似公允的“批评”,实际上却给批评者下了套。虽然没有明确说 “公众人物没有资格”批评,但按照易老师的思路想下去,这个结论是非常明显 的。   耳光三:质疑“对象”问题上前后矛盾。易中天老师既然主张“批评不问对 象”,那就是说,谁都可以被批评,包括方舟子,包括韩寒,自然,也包括易中 天老师自己。但紧接着,易中天老师不知为何,忽然激动起来,抛开了“公允” 的婚纱,啊不,“面纱”,质问批评者:   “公众的“知情权”是要满足,名人的“名誉权”难道就一文不值?真相固 然重要,善意难道就可以罔顾?”   易中天老师的这个耳光真是够“重口味”的。先不论名人的“名誉权”和公 众的“知情权”根本就可以同时“满足”(满足权利?易老师的口味重啊);易 老师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为了名人的“名誉权”着想,如果没有“善意”, 偶们还是不要批评好了。   看来我们这些学生还真是不厚道啊,对易老师和韩寒这样的“名人”来说, 我们的“知情权”根本就不重要啊,我们应该本着最大的“善意”来“批评”他 们才对嘛。什么?如何做到善意的批评?这个我们得“紧跟”易老师嘛。   且看易老师如何进行“善意的批评”。   耳光四:“公允”与“拉偏架”问题上的前后矛盾。这里我要说一句,易老 师不愧是“品三国”的高手,他讲的内容,自己消化得非常彻底。记得易老师在 谈到赤壁之战时,认为诸葛亮劝孙权的手段是“只讲抗曹有利的方面,而不提抗 曹的不利一面”。在易中天老师的这篇《我看方韩之争》中,易老师就只提对被 批评一方有利的一面,而不提对其不利的一面。   什么一旦“批评”错了,就要承认多么多么不利的后果;什么一进行批评, 就等同于“说你是“强奸犯”,还弄得谣言四起,”;要进行批评,就必须要符 合“首先应持有最大的善意,其次要有过硬的证据。第三,一旦失误,不妨郑重 道歉。”这种种种种苛刻的条件。易老师满篇都是“错了如何”,却只字不提 “对了如何”。呵呵,高明啊。   易中天老师一方面说“正如我支持方舟子质疑韩寒,我也支持韩寒起诉方舟 子。”貌似两边都支持,但实际上却在 “联韩抗方”。这种“批评”方式,我 看易老师使用起来比诸葛亮更为得心应手,易老师讲三国那真是屈才了,如果易 老师生于三国时代,那一定要“易”掉诸葛亮,一定会“如日中天”的。   总结一下,易老师这篇文章归纳起来,实际上是在说:批评可以不问动机, 但要问“是否善意”;批评可以不问资格,但要看你是不是“公众人物”;批评 可以不问对象,但却要看你批评的是不是名人的“名誉权”。   既然易中天老师批评也要问善意于否,那我就冒昧一下,也来质疑一下易中 天老师批评方舟子,是否出于善意?   易中天老师在不断自打耳光之后,也许有些头昏,不自觉地用比喻的方式暴 露了自己的真实意图:   “依此逻辑,小白菜就不该告御状,那时可是慈禧当家;秦香莲则要算运气 好,因为包公只有一个。那么请问,韩寒是该去找包公呢,还是等到司法独立那 天再诉呢?如果大家都这么等,那一天又啥时候能到来呢?”   从这段话来看,依易中天老师的“逻辑”,韩寒明明就是真理在据、受尽冤 屈的“秦香莲”嘛,你们这些屁民,都该被“易”青天托出去砍了。   最为可笑的是,易中天老师说了一大批“名人不可质疑”的屁话之后,却又 将方舟子“质疑”了个彻底。易中天老师应该明白,用一根手指指着别人的时候, 其它三根手指是指向自己的。   无论易中天老师这篇文章是否“善意”,但其实际作用,却推动了大家对于 “言论自由”的更深刻的讨论。在易中天老师不断自打耳光的清脆声音中,中国 言论自由不断走向深入,易中天老师真是功德无量。 (XYS20120219) ◇◇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