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韩仁均说谎及为《三重门》代笔的又一铁证!   作者:爱伦坡的安娜贝   土豆网最近做了一系列关于韩方之战的视频报道,采访了不少重要人物。有 趣的是,挺韩派似乎从视频中找到了不少的人证,可证明韩寒没有代笔,而质疑 派,则在视频中找到了无数的漏洞,从而更确信他有代笔无疑。而最后的结论, 似乎要奔着“信者恒信,疑者恒疑”的老路去了。   可是朋友们,事实就是事实,没有介乎于两者之间的事实。韩寒,要么是代 笔了,要么是没有,没有介乎于两者之间的答案。真相,只有一个。   在提出质疑之前,先给大家举一个小例子——   张某杀了一个人,可他有人证,朋友们说他肯定没杀人。他有物证,死者身 上没有他的指纹。他有时间证明,死者身亡时他不在现场。   如果凶手就是张某,如何才能证明张某杀了人?侦探应从哪里入手最好?从 朋友?朋友可以串供,即便不串供,朋友眼中的张某显然带有太强的感情色彩。 从指纹?如果张某有较强的反侦察能力,指纹肯定早已经被他抹去。   没错,只有时间不会骗人。张某肯定在“时间轴”上玩了花样,要证明张某 杀人,就必须证明他的“不在场证明”是假的。   接下来说说这个致命的时间疑点。   韩仁均在2000年出版的《儿子韩寒》中这样写道:“韩寒从进入松江二中读 高一不久,也就是1998年的下半年起,开始了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的写作。 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我是在韩寒读高一的第二学期,即1999年的二三月份, 才知道他在写小说的。那时,他的小说已接近尾声了。”   这句话的含义在哪里?韩仁均的意思很明白,他是在寒假之后的第二学期, 才知道韩寒写小说的,而那个时候,他的小说已接近尾声。这就完全撇清了自己 给《三重门》大幅度删改乃至代笔的可能性,为韩寒创作《三重门》,制造了自 己的“不在场证明”!   可是问题就来了。1999年的春节是2月16日,按照中小学放寒假的惯例,应 该是从1月22日左右一直放假到2月23日左右,也就是一个月的放假时间。放寒假 时,韩寒肯定从学校搬回家里了,而韩父的文章也表明,直到寒假后的2、3月份, 《三重门》还未写完!   那我就不明白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啊,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这是相当宝 贵的。没有考试、没有上课的干扰,可以安心写作!而我们的韩寒同学,居然在 这一个月里停笔了,以至于跟他共处50平米房间的父亲,竟一直到他高一第二学 期(1999年2、3月份)才知道他在写小说!   写过长篇的人都知道,进入创作状态很难停得下来。韩寒和韩仁均都说过, 韩寒是从1998年9月份进入松江二中才开始写《三重门》的,而小说在1999年3月 份就全部完成了。也就是说,韩寒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创作!要知道,30多万字 (加上废掉的10万字)的小说光抄也得花好多时间,要构思、要创作,还要上课, 这么点时间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是韩寒,居然在创作正酣,快进入最精 彩的终极篇的时候,在寒假的一个月里嘎然停笔!这可能吗?绝对不可能!没有 一丝一毫的可能!   韩寒说过,自己在课堂上、肯德基餐厅里都会写三重门,在如此艰苦环境下 都会创作的韩寒,在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寒假一个月在家里居然不写了?   韩寒的这个寒假到底在做什么?如果他是《三重门》的原创者,就不可能停 写一个月。如果他写了,他的父亲就不可能不知道。   有韩粉会申辩,韩寒可以瞒着父亲偷偷写。首先,这不可能。创作小说要一 气呵成,《三重门》引经据典,还得参考不少资料,怎么可能在50平米的房子里, 能够写得让父亲全然不知?其次,这没必要。韩仁均早在1999年1月份,就欣喜 “发现”了韩寒的《求医》并动员韩寒投稿《萌芽》。作为一个作家父亲,他绝 不会阻止儿子写作,反而会给他创造良好的环境。   以上事实只能得出如下结论——   1、韩仁均在《儿子韩寒》中刻意撇清寒假替韩寒捉刀的事实!刻意提供 “不在场证明”!   2、韩寒在学校的所谓“创作”,大部分只是拿着父亲的原稿进行誊写!   3、不排除韩寒在学校里,对《三重门》的部分内容有过描写,这种描写, 纯粹是为韩仁均代写的《三重门》提供素材而已,包括学生之间的一些笑话段子, 部分校园生活等。文字水准很差,属于普通中学生水准。   4、寒假回家后,父亲韩仁均将他写的《三重门》加之韩寒提供的部分校园 素材,通过一个月的删改、润色、融合,成为如今我们看到的《三重门》。   以上结论同时可以解释,为什么《三重门》虽然文笔老道、用典繁多,且多 处出现中年人的思想烙印,可又整体不成系统,偶尔有一些与整体风格极不相符 的少年人的小段子。   其实,《三重门》的作者署名应为韩仁均。韩寒只是他在书中加入符合中学 生风格内容的一枚棋子罢了。这就好比一个作家要完成一部医学小说要到医院体 验生活,韩寒的作用,仅仅是素材提供、生活体验而已。   《论语》中有句古话叫“父为子隐”,意思是父亲替儿子隐瞒。从《儿子韩 寒》这本书里,我读到了“父为子隐”的真谛。   附录:另,推荐大家看一看 @子卿先生转载,作者为东水扁的这篇“发现一 个简单、直观而又重要的证据,方韩之争可以休矣!”, http://ww3.sinaimg.cn/large/81419ec8jw1dr6ljxcobpj.jpg 此篇可与我这篇 互为补充,简单、直观,说明问题。 (XYS20120322) ◇◇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