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民主不需要“提线木偶”   ——“后韩寒”时代的话语竞争   作者:彭晓芸   如果问今年以来,大陆最为热门的公共话题是什么,有人可能会想到高层震 荡,但论议题持续时长和网民参与度,恐怕没有什么比得上“韩寒代笔门”了。   网络版“倒韩运动”   2011年年末的中国舆情,时值广东乌坎事件引起舆论沸腾,海外热议“革 命”。韩寒接连“发表”了三篇博文,与以往“一事一议”的“小文章”不同, 这一次署名韩寒的“大文章”试图参与政治表态。分别为《谈革命》、《说民主》 和《要自由》的三篇博文,文章题目起得气势磅礴,内容却饱受批评,网友将其 主旨归纳为:“革命不可为,民主不能急,自由需跪求。”   活跃于推特上的莫之许、艾未未等知名民主人士对“韩三篇”内容多有讥讽 和批评,而党报则欢呼韩寒“成熟”了,转向了。   就在讨论热火朝天之际,一位叫做“麦田”的IT界人士闯了进来,他指出韩 寒博客文章有代笔,其背后有一个写作团队。韩寒的回应颇为失态,大肆直奔下 三路的人身攻击引起了科普作家方舟子的注意,他觉得这个反应失常,有可探究 之处。以学术打假著称的方舟子的加入使得这场论战被媒体命名为“方韩大战”。   方舟子过去的打假,要么事实清楚,伪科学的骗子一下子败露,要么类似李 开复夸大履历这样的小问题,以被质疑者公开致歉的谦谦君子之风收场。而韩寒 的问题并不这么简单,这一被称之为可能是“中国文坛最大骗局”的重大悬案, 在提出来之初,无论对公众还是对媒体来说,都是一种强烈的冒犯,人们在震惊 之余,最早的态度是不敢相信并迁怒于质疑者。   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和悬念,海内外大量的网民和知名学者、媒体人、出版 人加入论战。他们纷纷埋头研究韩寒的作品、过往视频,从写作时间、出版时间 到写作内容,提出了一系列疑点,他们的结论是:韩寒以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得主身份出道,跻身文坛,但新概念大赛授予韩寒的一等奖却是严重的程序违规, 且这篇参赛作品也非韩寒所作;此后大肆炒作的成名作——长篇小说《三重门》 也并非韩寒手笔(高度疑似为韩寒父亲作品假托韩寒之名发表);韩寒的真实写 作水平,只是一位七门功课不及格、遭遇退学的高中肄业生的水平,并无过人之 处。   这确实是一项相当惊人的指控。韩寒本人的回应从出言不逊、谩骂攻击质疑 者到悬赏闹剧(后来对媒体称是玩笑话),而宣称诉诸法律捍卫名誉权又以撤诉 不了了之。   近日,韩寒接受采访无意中自曝起诉过程中曾使用手段以“自己人”充被告。 这招致了舆论更为猛烈的批评,网民认为,“作为‘民主派’代言人,‘韩寒’ 表面对体制口诛笔伐,背地里却为获得体制的特殊庇护不择手段。”   这一切让期待由法律给出一个第三方公正评判的公众愕然了。   于是,民间自发地、无序地兴起了一场网络版“倒韩运动”。政治立场难以 归类的各行各业人士,提出了他们发现的疑点和代笔证据链,网民志愿者建设了 专门网站,收集数以千计的长篇论证文章和视频。当然,由于自发和无组织,部 分网民制作的调侃讥讽韩寒的图片和视频有羞辱人格之嫌。但在知识分子群体内 部发生的争论,则更多的是理据与情绪之争,质疑者诉诸冷冰论据的说理,挺韩 者诉诸煽动性的说情。   真假之争还是价值之争?   如果从“撑民主”还是“撑专制”的二元对立角度评判韩寒事件,是完全解 释不通的。   这一次纷争,空前的“四分五裂”:挺韩或倒韩的人士,左右均有,除新浪 微博以外,两大倒韩舆论阵地----天涯和凯迪论坛却是知名的民主言论策源地。   在自由派内部,也由于韩寒事件而产生了强烈的分歧:有人坚称韩寒作品有 无代笔是私权,侵犯不得,有人称即便有代笔,但韩寒说出了很多人不敢说的真 话,坚信“他有朝一日能当大任”;另一方则认为韩寒是媒体在有限的言论空间 内推出来的“草包偶像”,意在消费民主,却败坏了社会的诚信底线,遮蔽了这 个时代真正的勇者。   学者崔卫平含蓄地说:“廉价的东西越是流行,有价值的东西越是遭到遮蔽。 有人因为不付代价而更受欢迎,有人因为付出昂贵代价而备受谴责。没有人有权 利要求别人付代价,但是孰重孰轻应该是分得清的。”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赵鼎新在写了一篇关于方韩之争的文章后,进一步阐 释了这一现象:“我本以为这一场争论的核心是真假问题,而不是价值观问题, 因此是比较容易说清楚的。但是就这么一个似乎是证据越来越清楚的问题,网上 到了现在仍然是鸡对鸭讲、众说纷纭。为什么会是这一结果呢?很简单:许多人 在参与这一争论时加入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信念。”   赵鼎新认为,“一旦加入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层面上的东西,就是一个十分简 单的问题,要取得共识也是不可能的。”   韩寒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符号?   那么,韩寒究竟被赋予了怎样的符号价值,导致一场真假之争变得如此诡异 迷离呢?   纵览韩寒成名的轨迹,早期的韩寒是以成为反抗教育体制的符号备受媒体推 崇的,由此成为了厌恶应试教育的中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此后,署名韩寒的博客 文章以抨击文坛吸引了媒体眼球,一句“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X”使他成为了 反抗官方作家体系的急先锋;直到与书商路金波的合作,“韩寒”正式成为了批 判体制的“意见领袖”,其言论阵地是新浪博客,他与徐静蕾成为了网站着力打 造的“招牌菜”,文章被高高置顶。   有别于体制内知识分子备受束缚的生存处境,韩寒显得自由不羁的姿态吸引 了关注的眼光,媒体一度将他树为民主代言人,知识分子对他寄予厚望。他成为 了时尚封面上的“公知”,“公知”里的“时尚”。   评论家许知远把媒体和粉丝对韩寒的这种追捧命名为“庸众的胜利”,他写 道:“谈论韩寒,变成了一次全方位的心理按摩。你沐浴了青春、酷、成功、机 智、还觉得自己参与了一场反抗,同时又是如此安全,你不需要付出任何智力上、 道德上的代价,也没有任何精神上的仿徨,他是这个社会最美妙的消费品。…… 对于韩寒的热烈推崇,是整个社会拒绝付出代价的标志。”   许知远说对了,作为市场与体制共谋的产物,韩寒更像一位消费政治的太极 高手,在距离红线高压很远的地方,他早已泥鳅一样滑走了。   口水战还是提前到来的“民主训练”?   阴谋论者认为,麦田的闯入中断了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民主大计”,质疑韩 寒者是别有用心。   实际上,关于韩寒代笔的怀疑,多年前发生过,只是普通网友的质疑很快被 韩寒粉丝团的攻击谩骂式语言暴力吓跑。这一次所以持续数月,迄今未有终结的 迹象,一是由于方舟子的领衔,他以“打假”著称,不会轻易罢手;二是由于微 博这一舆论空间的传播力惊人,诸多实名的教授、媒体人、作家、出版人等参与 了质疑行动,令舆论成倍发酵,而草根和非实名网友也爆发了惊人的能量,提供 了打假的大量技术支持。   进一步刺激网民热情不减的,是韩寒在遭受质疑、沉寂数月之后的高调亮相 以及部分媒体和知识分子依然“指鹿为马”,这让他们感到愤怒:捍卫社会的诚 信底线竟是如此艰难?   长期以来,威权体制下的公民社会空间有限,在这逼仄的夹缝当中,存在着 信息的不对称,也隐匿着价值上的分歧。即便诉求民主的人士当中,对于究竟如 何追求民主,他们的方法论和思维范式恐怕是有微妙的差异的,这不仅仅体现在 对韩三篇的认知分歧当中,也表现在对“真伪韩寒”议题的关切程度的截然不同 上。   的确,不少挺韩人士认为,韩寒遭受批判就是民主事业的挫败,他们因此痛 恨质疑者,甚至不乏激烈的攻击;而参与质疑的一批自由派人士则乐观地认为, 正是这样一场相对自由、公平的话语竞争,在互联网上进行了一场民主的模拟训 练,双方的论述最终取得多少受众的支持,体现的正是民主的精神。“真伪韩寒” 命题的仲裁者,恰恰就是每一个理性的公民。   与韩寒的诸多好友的力挺不同,李承鹏一直没有就韩寒代笔争议公开发表看 法。直到4月14日,李承鹏发了一则意味深长的微博:“中国民主之障碍:追求 民主的一些人们,因为人微言轻、屡受打击,为壮大自己开始寻求志同道合者, 遥通声息,拔刀相助…慢慢地,形成一个又一个圈子,一个又一个饭局…后来, 这个景象变成了拉帮结派,互戴道义安全套,宏观民主概念正确,具体事情却双 重甚至多重标准…最后远离民主本质,走向自己的反面。”   同样作为民主议题写手的李承鹏击中了当前的要害,诉求民主的人们容易由 于恐惧势单力薄而拉帮结派,最终只能在宏观层面保持政治正确,一旦遇到民主 阵营内部的缺陷,则陷入失语,蒙蔽是非。   韩寒本身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卷起这些舆论风暴,但竞相在探求民主路径的知 识分子和公众却就着韩寒及韩寒现象的标本意义,开启了激烈的公开论辩。   民主需要寻找代言人还是依靠公民社会的发育?民主能不能不择手段?民主 是否可以搁置真假判断?民主需要警惕资本的吞噬吗?对个体的自由质疑权如何 不僭越公共理性?自由主义是否等同于走向道德虚无?诸如此类问题,未来将在 中国的知识群体和公众当中,产生持续而深远的话语竞争,而韩寒以及塑造韩寒 的时代,恐将成为过去式。   附录:   1、关于新新闻杂志的简介:   《新新闻周刊》(THE JOURNALIST),台湾著名新闻刊物,硕果仅存的唯一 政治类周刊,每周四出版,备受台湾政府领导人物马英九、吴敦义与政坛的重视, 口号是“不鸟官僚政客,只管百姓苍生”,内容为当周最热门的政治新闻焦点与 深度报道。   在1980年代后期、1990年代初期,《新新闻》被视为自由主义刊物,舆论导 向一般认为有利于民进党。1990年代后期,其言论逐渐与绿营不同。2000年陈水 扁执政后,对于民进党的批判增加,杂志内容明显对马英九期待甚深。   2、图片说明:这是《新新闻》杂志的配图和图说,我的原文只字未提及马 英九,但敏锐的新闻人、职业的新闻人,很快捕捉了这个信息,在新闻自由的地 方,“总统”久仰五秒钟算什么?同样要质疑。 (XYS20120602) ◇◇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