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重磅披露《三重门》非中学生韩寒创作的证据   作者:红警苏红不懂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cd70301010is5.html   韩寒,有多个身份。   《三重门》是韩寒所写,这一概念不会错。“韩寒”是一个巨大的筐,这里 装着老子,装着儿子。当老子与儿子穿着同一条裤子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裤 子外面的“韩寒”像李宁服装上一样的招牌,只有脱下裤子的时候,我们才会看 到里面的腿,是“儿子韩寒”,还是“老子韩寒”的。(仿《三重门》风格)。   因此,我们在这里为了便于叙述,将韩寒定位成那个写《三重门》的中学生 韩寒。   我们不能证明《三重门》是其他人所写,但《三重门》的作者,绝对不是中 学生韩寒所写。   我们只能否论什么。证明什么,那是别人的事。   1、 韩寒与鸭(此段局部模仿一下韩寒与钱钟书的文风)。   韩寒曾经在香港售书会上,说过,自己很想当鸭。   当鸭是很多男人的梦想,这与女人一般不想当鸡,是一箭双“鸟”(鸡与鸭 都属于鸟类)的硬币的正反面。   一般男人嫖妓,习惯于扬长避短,只愿某一个器官暴露出来,享受服务,而 却让另一个器官遮挡起来,忽视不问,但警察抓鸡扫黄的时候,却自愿成为嫖客 习俗的反对党,抓住的是嫖客一心想专门遮挡住的那个器官,而另一个器官却像 伊朗放过美国航空母舰经过霍尔木兹海峡那般,放任他去随波逐流。   2012年春节之后的韩寒,却让我们感到韩寒尚不具备当鸭的基本素质。鸭靠 的是耐力与持久,但韩寒却像那些失职的鸭一样,一经接触,“立马像闪电时的 波兰城市,守也守不住,一个礼拜”便像被拔掉了毛的鸭。赤身的裸体的鸭,只 能印在包装盒上,直接对外,容易很黄很暴力,所以只能像美国总统度假一样, 躲到农场去不见世人。韩寒这个“准风月鸭”,退了毛之后,立刻宣布闭关静修。   这使我们感到很是奇怪,原来屡屡攻击别人的韩寒,竟然是如此的弱不禁风, 不堪一击。就像“鸭”,我们总以为像美元那般尖挺,但实际上,一点点风暴, 立马就要跌停一个星期,一泄如注。   当韩寒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肆意地攻击与屠戮着别人的时候,他轻视真相 与法律,但他自己稍微受到一点质疑,便转而求诸那个在他的心目中根本不存在 的法律,这实在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从韩寒宣布诉诸于法律之时,就让人对韩寒彻底地鄙视起来。   一直在娱乐圈里享受着笔墨官司的宽容,但在自己受到烈度并没有超过他对 别人的攻击的质疑情况下,却呼天抢地,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   就像韩寒开着赛车,向来在高架桥上目无交警。交通规则就像他玩过的女人, 说抛弃就抛弃,但那些女人,从来没有拿着罚单,找韩寒秋后算账。   现在有一个人,拿出证据,说韩寒违反了交通规章,韩寒立马委屈得像一个 被错抓了的妓女,声诉自己不是“失足妇女”,至多算一个“失手小偷”(不对, 中国人向来认为偷书不为偷,同理,偷名也不是偷),来找交警说事了。   这不是奇怪吗?是为大不解。   2、 《三重门》中的《故事会》体的构架   什么叫《故事会》体?   说穿了就是欧·亨利体。   《三重门》里自然不会忽略到欧·亨利。小说中写道:“小说栏上有一名话: ‘这里将造就我们的欧·亨利’”。   欧·亨利的结构,是前面平淡,结尾异峰突起。   《三重门》的内在的故事上,其实有一个欧·亨利的结局。   我们撇开小说里的要言妙道,小说在故事上,基本具备了一个可以发上《故 事会》的元素。   小说里的主线,是林与苏珊的爱情。林的情绪,基本受到苏珊的操纵。苏珊 对林好一点,林就受宠若惊,苏珊对林一冷淡,林就痛不欲生。苏珊从小说里的 描写来看,是爱林雨翔,一般作者写小说,总是把自己相似的角色设定为最可爱 的人,这也是无可指摘的。   苏珊为了激励林雨翔学习,给他写信的时候,相约在清华会见。   而小说的最后的欧亨利式的结尾,告诉我们,苏珊为了与林雨翔考入一个学 校,故意未做非常简单的选择题,从而分数减了十分。   但阴错阳差,林雨翔却因为父亲走后门的缘故,作为特长生进了市重点中学, 于是,原来苏珊故意考低成绩,想与林呆在县高中,但却因林父的意外多此一举, 两人没有呆在一起。   这个情节,颇有励志意味。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些追的女孩》也有这 种女孩以承诺将来相会在高校,来激励一个不肯学习的男生的情节。可见,这个 故事,还是具备了《故事会》中的情节特征的,就是结尾曝出了一个意外。   这个情节完全是想象出来的,是在故事里才能成立的。因为按常理讲,苏珊 怎么能保证她的分数在少了十分之后,恰好能够进入县高中呢?从小说的描写来 看,苏珊也没有对林雨翔承诺过什么,更没有单独地以心相许的表白,她在没有 林雨翔的确认的情况下,擅自作主,故意考低分数,从理论上讲,是颇具故事里 的出人意料的要求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人敢做出这样的作为。《那 些年,我们一些追的女孩》中的那个女孩,考大学意外失手,痛哭流涕,只成了 一个师范生,但是,那个女孩,显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更没有主动调减自己 的分数。   如果《三重门》里没有这个故事式的结尾,那么,那些议论是找不到落脚点 的,因此,从结构上来看,《三重门》的内在体系上,是具备了一个基本的故事 要求的。   3《三重门》描写的是大学生活   我们来看看《三重门》里有没有中学生活的痕迹。   基本没有。里面的生活,根本不是初三到高一年级的生活。   看看下面的一句话,不打自招地交待出小说写的是大学生。   小说写到林雨翔在高一进入文学社后,“文学社每周活动一次”,“然而万 老师讲课太死,任何引人入胜的神话,一到他嘴里就成鬼话,无一幸免。社员很 少听他讲课,只是抄抄笔记,以求学分。”   ——注意,大家想一想,“学分”这个概念是在大学里才有的,中学里有学 分吗?而且还是一个自愿加入的松散型的文学社,只是培养爱好,根本不是课程, 哪里来的学分?小说里的林雨翔,是花了很大力气进入这个文学社,本来是一个 业余活动,不会有成绩的,怎么会对由很少学生参加的活动实行学分制?大学里, 抄笔记,混学分,搪塞那些文学史之类的副课,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但是用在中 学生活里,完全是驴头不对马嘴,而这个马嘴,恰恰说出了小说的原稿是一名大 学生经历的人写的。   再来看小说里描写林雨翔在初三时的生活,小说里写道:“沈溪儿骂他油滑, 胡诌说Susan另有所爱,那男的长得像相原崇,现在在华师大里念英文系,被雨 翔骂白痴,气得再度胡诌Susan除另有所爱外还另有所爱,那男的长得像江口洋 介,在华师大里念数学系。”   试想一下,苏珊尚在初三,会有一个在大学里的男友吗?按常理讲,是难以 令人置信的,但小说里并不缺乏小聪明的林雨翔却信以为真:“林雨翔口头说不 可能,心里害怕得很,安慰自己说两个日本男人在一起一定会火并的”。   为什么初三女生苏珊的疑似男友会是华师大的呢?   不幸的是,我们看到的资料告诉我们:“韩寒父亲韩仁均,78年考入华东师 范大学中文系”。   初中生韩寒的情敌,是父亲当年所在的学校“华师大”,似乎儿子女友的情 敌是父亲的同窗,说不准还是父亲本人,想想真是令人毛骨悚然。这无论如何是 令人难以置信的。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思维,把苏珊看成是一个大学生笔下的 高校学生,那么,她有一个华师大的男友是不是显得相当的合理? 对此,我们 可以无限肮脏地联想下去。   再看小说里有这样一句话:“孰不知现在这时代,学生一般到了高二就名花 有主,到了高三就别说名花了,连草都了主。大学里要找一个没恋过爱的学生仿 佛是葛优脑袋上找头发”。   这一段议论,如果换成“大一、大二、大三”,才是真正的合理的。   在小说里,我们看到初三到高一学生的生活,整天都是研究文学,办报,外 出采风,写稿,而其他的课程,在小说里很少提及。   比如小说里的这一节:“马德保讲课只会拖时间而不会拖内容,堂而皇之的 中西文学史,他用了一个月四节课统统消灭”。   一个初三的文学社,会讲中西文学史这些内容吗?而且用的是“消灭”这词, 可见应该消灭的是一本书,而不是一个知识性的讲座,这难道不是一个典型的中 文系的课程吗?   这里的生活,可以说都是一个大学中文系的学生的体验。很难想象,在初三 到高一的这个时间段里,被应试教育死死地压着的中学里,能用文学创作占领学 生的大量时间。   再看小说中的这一段:“高中的生活一下比初中宽了许多,愿听就听,一切 随便,甚至上课睡觉也可以,只要不打呼噜。”   这里的“高中的生活”如果换成“大学的生活”才是真正合理的。大家都是 从初中、高中来的,高中的学习,只能说比初中更紧张,压力更大,因为更加接 近高考。这里的描写,只能说是一个大学生的体验。完全可能有一个原稿,里面 说的是“大学生的生活”,后来改成中学生题材后,这里换成了“高中的生活”, 如此一改,就令人产生滑稽之感。就像《金陵十三钗》里的妓女,为了扮成清纯 的女学生,把头发烫直,但她们的身体,却像温州高铁事故一样,暴露了她们与 女中学生的脱轨。   还有小说里写到男女一起用餐的描写,如“看见了钱荣和姚书琴正一起用 餐”,写到校园里的恋爱,“一对一对的校园恋人仿佛鬼怪小说里的中世纪吸血 鬼”。   这些大学里才司空见惯的描写,放在中学校园里,就难以给人一种普遍的感 受。   4、《三重门》里的父亲视角   《三重门》里的中学生活,可以说都是一名父亲能够感受到的。而在描写林 雨翔时,作者的视角,往往一不小心就换到一个成人的角度。   看看下面的这一句话:“雨翔回到家,向父亲报喜说过了文学社。林父见儿 子终成大器,要庆祝一下。只是老婆不在,无法下厨——现在大多家庭的厨房像 是女厕所,男人是从不入内的。”   这一段话里,其实人称在不断的变化。先是林雨翔,下面换成了“林父”, 按道理,应该对应地出现“林母”,但小说里突然出现了一个“老婆”,这个称 谓完全是“林父”的角度来称呼的。多么有意思。为什么情不自禁地出现了“老 婆”?为什么不能保持以儿子的眼光看到的“林母”,这不让人感到很奇怪吗?   在有的段落,林父的视角,直接代替了儿子。比如林父为了儿子能以体育特 长生升入市重点,去找了体委的金主任。在这里,小说以父亲的视角,很自然地 写到了相当成人化的环境印象:“体委就在大球场边上,林父与球场负责人曾有 联系,一年前这个球场铺了草皮,县报上曾报道过。不料这次来时黄土朝天草皮 不见,怪石满场都是。林父林母一路走得扭扭捏捏。进了体委办公室,金博焕起 身迎接,他瘦得像根牙签,中国领导干部里已经很少有像他一样瘦的人了。”   可以说,这一段完全是林父的亲身经历,操笔者的自然流畅,都可以看出这 里的叙述者与描写者的视角是完全重合的。   可以说,小说里的所有的中学生视角,都是粗线条的,大部分属于一个大学 中文系学生的视角,而其中隶属于中学生韩寒的情节里,都同时陪同着一个父亲 在身边,如对市高中环境的描写,都可以看到林父陪伴在身边。看看下面,在林 雨翔到市高中上学的时候,父母帮他收拾宿舍:   “雨翔被暂时分在二号楼的三层。每层楼面四间,每大间里分两小间。各享 四个厕所,和雨翔暂住一间的是跳高组的,个个手细脚长如蚊子,都忙着收拾床 铺。一屋子父母忙到最后发现寝室里没插座,带来的电风扇没了动力提供,替孩 子叫苦不已。”   在这里,父母的视角代替了林雨翔的视角,因为从父母的视角写起来,更有 切身体验吧。   而在这些描写之外,就很少真正的中学生生活的独特的描写,特别是很少中 学生的其他课程如数理化的现场描写。可以看出,《三重门》里的视角,有着相 当明显的父亲越俎代疱的现象。   5、《三重门》里的话语时代   在《三重门》里,出现了大量的有关毛时代的一些资讯,不要说是中学生韩 寒了,就是那个时代的人,也没有如此深刻的储备。   小说里写道:“林父高论说最好挑一个贯通语数外的老师,……毛泽东有教 诲——守住一个,吃掉一个!发表完后得意地笑。”   这段话里的毛泽东的语录,一般人还真的不知道。中学生韩寒却熟练运用, 涉笔成趣。   再看这一段:“另一种是‘蛇吞式’,一口一个,饥不择食,石头也下咽。 太粗暴,都给人以不安全感。况且毛主席教导我们‘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于是林雨翔猛咬一口,不多不少,正好半个。”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学生韩寒不仅通读古今中外的大量名著,而特 别对“毛泽东著作”也有深刻的研究。要记住,这是一个1982年出生的人啊。当 时早过了用毛泽东语录进行全民教育的年代啊,但林雨翔是多么稔熟毛泽东的语 言啊,一不小心,就把毛泽东的红宝书里的内容给抖落出来的了。1982年的生人, 与1950年代的生人,究竟是谁更能熟悉这些带着时代烙印的语句?   下面再次出现了毛泽东:雨翔学江青乱造毛泽东的遗嘱,说:“那个—— ‘周庄’走时亲口吩咐要选举的,你不信等他回来问埃。”   这一段还牵强附会,中学生能够从一些地摊上的小报里知道这种秘闻。姑且 相信出自中学生韩寒脑袋吧。   下面的一些掌故与典故在小说里信手拈来的运用,都使人怀疑起这个联想者 的阅历:   如:“女生不服,站起来不算,还学赫鲁晓夫砸桌子,给自己的话伴奏……”   这个六十年代的典故,中学生韩寒不假思索地就出来了。   再看小说中的描写:“谢景渊脸上的严肃像党的总路线,可以几十年不变, 冷漠地对雨翔说”   这里的“党的总路线”,应该是五十年代的那个总路线吧,这种几十年不变 的路线,对于改革开放时代诞生的中学生来说,根本没有任何体验与印象,何来 中学生韩寒疾如闪电地对中共党史如此了解?   下面的一个典故就相当生疏:“梁梓君他应该早已选择好出钱进哪所高中, 哪怕他像当年吴晗数学考零分,一流学校照取。”   吴晗考零分,不是光彩事,这一典故应该出自文革期间的揭发材料上吧,中 学生韩寒至多知道“张铁生考零分”的事,但奇怪的是,中学生韩寒不引用张铁 生考零分的事,却去引用他出版作品的年代已经为吴晗讳的考零分的事,不让觉 得奇怪吗?如果说这出自韩父的思维体系里,那倒是合情合理的。   再看下一句:“林雨翔平时虽然认为乞丐不去建设祖国四化而来讨钱很没志 气,但是还是会给点钱的。但偏今天没看见,爱情果然使人盲目。”   九十年代还在提“四化”?穿越了吧。   6、韩寒与女儿   我对韩寒感到最为不耻的地方,是他把女儿拿出来赌咒发誓。看看这是啥话: |“……让我在有生之年看不到女儿成人……”(不忍全文引用,是可忍,熟不 可忍)。   他女儿应该尚无自理能力吧,根本无法有她的发言权,无法表达对自己被父 亲抛出来的抗议,一个孱弱的生命只能听任一个对女人“只要活好”就行的父亲 的主宰,在如此之小的年龄,就被他父亲像赌徒一样,牺牲她的身体,拿出来作 一个筹码,来证明他自身灵魂的清白。——我们有必要敦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 益协调组介入,对韩寒的女儿实行监护,以保护孩子特别是女孩的人身安全。   中国人常说好汉做事好汉当,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你遇到了问题,你自 己解决,你为什么要把女儿拎出来,当成防御工事,来掩护你退兵?中国人一遇 到国难当头,就想到妓女和小女,这是鲁迅说的。用妓女来抗击入侵者,为我们 的民族挣来荣光,这是张艺谋干的事。用小女来抵抗别人的质疑,为自己换得抗 战时期重庆那样陪都的的安全地位,这是韩寒干的事(仿韩寒文风)。   是以个人认为此为韩寒最令人觉得不耻的事情。其他的,不想说什么了。 (XYS20120207) ◇◇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