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8.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换个角度透视“透明计算”事件   作者:潘漓江   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轰动性的。它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争议,产生 了空前的国际影响,同时令组织者与评委成为众矢之的。   这一风波已经持续快三个月了。张院士在网上公开演示视频后不久,就有网 友发现用了开源的远程桌面客户端软件bVNC。与此同时,更专业的网友指出了该 软件与张院士所宣传的计算和存储分离的思想相悖,而这一思想正是张院士“突 破冯诺依曼结构”的关键。张院士迅速回应:后两段视频来自另一个透明桌面项 目,与透明计算无关。随后羽矢指出第三段视频是用手机应用程序假冒操作系统; 而后艾思题在《赛先生》刊文指出,所有的演示都是用不同的远程桌面工具冒充 透明计算的所谓“Meta OS”[1]。   至于多数网友,现在都转而关注评审者和科技部国家奖励办了。普遍的观点 是评委受贿了;严谨一点的则说评委和未来教育部长的热门候选人之间存在某种 默契。这些想法实在有些simple。无论如何,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曾授予华罗 庚、陈景润的重大奖励--其神圣光环还未褪色,评委们再利令智昏,也不得不顾 及自己的名声。事实上评奖过程不存在什么“猫腻”。那这样一个既无理论基础、 又无成熟应用的项目怎么评成一等奖了呢?关键就在演示视频。这些年来,张尧 学团队及相关企业曾多次针对不同观众播放过此类视频,当然都称做透明项目的 成果,媒体也多次报道过。此次评奖的专家和可能成为评委的专家大都在不同场 合观看过这些演示。这些专家的工作环境是相当单纯的,他们根本没接触过远程 桌面这种工具(也无此需求),突然见到被包装成科研成果的这种展示,多少会感 受到震撼。再加上结合目前国家迫切需要的所谓“终端安全性”的宣传,使评委 们对这一项目产生了浓厚的期待。   中国计算机界迄今唯一有国际影响的成果是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1987年和 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2001 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世纪80年代后期,方正激光照排出口日本、新加坡 等地(倪光南主持开发的联想汉卡和联想系列微机分别获得1988年、1992年国家 科技进步一等奖,但谈不上国际影响。至于冯康先生与吴文俊先生的工作,那都 是数学层面的)。这二十多年来,在摩尔定律的驱动下,这一产业飞速发展,相 关产品早已成为大众生活之必需。但国内无论是科研还是工程界,再也没出现有 如此分量的成果,这也是专家们的心结。现在,在日益强调“自主、创新、安全” 的背景下,这样的演示,加上所谓对冯诺依曼结构的突破、令网络系统变得可控 和安全的描绘,毫无悬念地令专家们动心了。   论文少且影响小很容易解释,为抢占先机,当然不能急于透露关键技术。当 下虽无成熟的产品,但技术路线已被IBM、Intel采纳,还有美国工程院院士的高 度评价,前途无量。再说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也可以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 为什么要事事跟在美国人后面呢?产品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技术上与Intel密 切合作,产业链则有中移动卓望等公司为首成立的透明计算产业联盟,据说透明 计算还被原广电总局作为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软件标准。这一连串组合拳, 展示出无可置疑的应用前景。尤其是与Intel的合作,既证明得到了业界大鳄的 认可,又说明该项目绝非闭门造车,而是包含了开放、兼容的设计。值得指出的 是,这一合作还为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质疑埋下了伏笔[2],实为一箭三雕。   突破性的理论,颠覆性的应用,著名学者的好评,业界巨头的背书,未来广 电网的标准,完整的产业链......足够了。初评顺利通过,评审时有专家就理论 基础和应用成熟程度提出异议,某院士指出其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意义,平息了部 分争议。投票结果堪堪过三分之二,空缺多次的自然科学一等奖花落透明计算, 遂引万众瞩目。本次自然科学二等奖一共有10个,“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 研究”如果混迹于11个二等奖之列,能有多少人注意呢?更遑论这场轩然大波。 造化弄人啊!   这两个月来,张院士尽管忙于应付,总算还能退守阵地。而组织者与评委们 却逐渐发现自己的处境更尴尬。当初对该项目最深刻的印象来自演示视频,现在 看来,这些演示可能都是移花接木,与透明计算完全无关。至于扩展冯诺依曼结 构,那只是将单机体系结构的术语用于网络计算的一种类比,根本不是严肃的学 术观点。而透明计算这个词,最迟90年代末就被MIT提出,随着时间推移,被多 个组织或个人赋予过不同的内涵。张院士列举的那些赞誉,难以分清是针对哪一 家的。然后......就只剩下空中楼阁了。那下一步怎么办?申报材料不包含演示 视频,况且无论羽矢还是艾思题发现的用远程桌面应用假冒操作系统都是基于推 理或是猜测,缺乏过硬的证据。方舟子曾指出,公示材料[3]列举的八篇代表性 论文专著中,只有两篇与透明计算有关。可申报项目的名称是“网络计算的模式 及基础理论研究”,列举的成果包括透明计算在内共有三方面,参考文献确实体 现了这些成果,没问题(这三方面究竟有多少联系另当别论)。至于分量不够, 那早有解释--因为保护商业机密,尚未公开关键的idea。同理,实验室中的原 型产品也不便公开过多细节。与Intel的合作包括专利交叉许可,不当的展示泄 漏机密、损失知识产权事小,损害诚信事大。   相信大家已经看出来了--这次评奖,张院士在把握政策导向,洞悉评委心理 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年积攒下的人脉和一切可以调度的资源,将移花接木、拉 大旗作虎皮的战术巧妙组合,开创性地将申报艺术发挥到空前的高度(但愿也是 绝后的);使评委在眼花缭乱的冲击下,无意间放松了对某些指标的要求(或是 在强烈的暗示下以为有同等规格的替代者)。事实证明,这一放松是致命的。以 致于现在采取任何行动,都必须推翻评审时多数评委已达成的共识。   一众网友要求公布评委名单。仅公布评委名单有什么意义呢?总要列出个人 观点吧。可这样对评委公平吗?一直反对、直到最后才勉强同意的,和自始至终 力挺的能不加区别吗?是不是还应该公布会议记录呢?还有网友提出,这次评奖 首先是分类有误,这明显应该申报科技进步奖的,可由此突破口入手。问题是奖 励办、评委会都早已接受这一申报,在此前提下就算承认这个错误,也必须组织 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重评。这不过是将问题转移到另一个评委会而已,也显得 很荒唐。   奖励办只是评审的组织者,不可能绕过评委采取行动。从颠覆性的成果到皇 帝的新衣,这一沧桑巨变不是每个人都容易接受的。何况还没有真凭实据。也正 是因此,不能奢望外界会有人实名举报。从评委的角度看,现在每一步更应该慎 之又慎。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事到如今,大家不妨再耐心等待一阵。造成如此轰动的一件丑闻,肯定不能 就此作罢。拜top 2 学术期刊《Science》、《Nature》所赐,这一风波已经蜚 声海外。美国佬也够坏的,居然还登到《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上,惟 恐知情者囿于学术界。可细想还是咱们理亏在先--时至今日,还试图用封杀非 议的方式对待自然科学的争论。在不少网友心中,这笔账也记到科技部的头上了。 也难怪,每次科学网、科学网博客都是重灾区,很容易引发此猜想。只是大家还 应该换个角度想想:谁最忌惮这些消息,他最可能调动哪些资源去封锁。目标是 完全可以选择的。   上个月,某位张院士的支持者与网友们辩论时打了个比方:老师给小学生发 了张奖状,若是觉得不够格,你去找老师啊,缠住小学生不放干什么?立刻就有 网友回复:张院士不是小学生啊!   的确,一定要用这一比喻的话,张院士至少是“五道杠”那个级别的。   试着总结一下这次风波的起因:   1 评审前的公示无人关注。现在关注此事的业内人士如果有百分之一在公示 期间提出异议,那结果就不一样了。   2 国内学术大环境不佳。这一项目对冯诺依曼结构不论是突破还是扩展,都 是无稽之谈。按理说这不难发现。但国内专家屡出此言[4],早已见怪不怪。   3 最重要的一条--轻信。评委们对张校长、张院士、未来可能的张部长的 轻信。   说实话,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的委员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有时甚至 如履薄冰。我引冯端先生在《冯康的科学生涯--我的回忆》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吧:   这项成果(冯康先生的哈密尔顿系统辛几何算法)在199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 评议中评为二等奖。冯康获悉后撤回申请。直到1997年底,在冯康去世四年之后, 终于授予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我在此提到冯康的成果评奖问题,并不是要非 难评奖的机构或评委,而是强调对创新成果进行正确评价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我个人也多次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议工作,也深深体会到评议者的难处。值 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享有盛誉的诺贝尔奖,也遭受许多人的议论。而时间也是一个 重要因素,经过时间的淘洗,问题就看得清楚了;昔日曾获高奖的项目,今天看 来,有些尚保留其价值,有些已有明日黄花之感。“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也”, 信然。   [1] 《专家提出造假嫌疑:“透明计算”视频分析》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gzMzUzOA==&mid=204404012&idx=1&sn=5ffbe6e217a4b715167e97a1d69335ac&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注:刊于《赛先生》的原文已被多人举报,无法查看。试试这个 http://www.weibo.com/p/1001603814066769540916   [2] 《透明计算获得国家级奖项遭质疑 契合英特尔战略目标》:“从《财 经》(微信公众号 mycaijing)记者获得的信息看,事情可能还有另一种解释,张 尧学的透明计算项目契合了英特尔的战略目标,双方正在展开深度合作,涉及商 业机密,或不可为外人道。”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50126/133621398175.shtml   [3] 《教育部推荐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公示内容》 http://www.cutech.edu.cn/cn/rootfiles/2014/01/15/1389722463398905-1389722463551177.pdf   [4] 《CCF建议政府退出评奖 国家级一等奖违背常识》:“上述旅美学者提 到,他去国内一些论坛时,演讲环节常听到一些违背常识的话,他不止一次听到 国内计算机专家谈如何又一次突破了冯诺依曼理论。” http://news.ifeng.com/a/20150125/43015795_0.shtml (XYS20150405) ◇◇新语丝(www.xys.org)(xys8.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