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能否公开“问题”院士姓名 陈栋 江南时报   中新网6月13日消息,自中国工程院新一届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成立以来, 共受理对院士的投诉信21件,涉及院士18人。据介绍,这21封投诉信按内容可分 为7类:有对研究成果归属提出异议,也有反映院士学术作风不民主等等。经过 审查后发现,有些属实,有些部分属实,有些不属实,还有些正在审理中。无疑, 这种学术公开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提高社会的监督力,也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防止学术腐败。让人疑惑不解的是,这次公布只是陈述了一些大概情况,却 没有公开确有“问题”的院士名字。学术公开体现的是一种崇尚科学道德、尊重 学术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对自我批评、自我反思的可贵精神的重要诠释。我认 为,公开这些“被告”院士的名字将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高学术监督力。公开姓名无形中增加了公开的透明度。在人 们的普遍关注中,院士会有一种压力或是一种道德约束力来促使自己更加严于律 己。在自律的同时,院士们还应该主动接受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在前段时 间的“26位科学家的揭发信事件”中,人们已经把过去一直说的“学术腐败”换 了另一个词:科技欺诈。倘若“学术腐败”还包含论文抄袭之类纯属科学“内部 事务”的话,“欺诈”已经变成了赤裸裸地对科技资源的侵占和对公众资产的掠 夺,可见,学术腐败正在升级和蔓延成一种社会公害。在这个时候,我们太需要 来自社会尤其是科学界人士的监督,而社会的责任,就是应该给他们的监督提供 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平台和具有一定透明度的社会空间。只有让学术处于监督之 下,那些搞欺诈的人才不再敢轻举妄动。   其次,有利于彰显社会教育力。在一个学术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充分公开的 环境中,并且是院士群体带头来做。这种学术公开行为对科学道德的重建和社会 诚信机制的整合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院士们的一些言行举止包括 职业操守对周围民众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比如钟南山院士在非典时期的行为向人 们展现出来的是一种精神力量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如此般的社会教育力是显而易 见的。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谢遐龄说,在学术界,抄袭、剽窃、 伪造成果时有所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是,当前对知识产权的漠视,说 明部分知识分子的道德积弊已久,他们已难以成为社会的楷模。”可见,学术也 需要一种社会教育力来约束。   最后,还可以满足民众知情权。一方面,中科院和工程院作为国家科研的权 威机构,在民众心中的影响力是可想而知的。民众有必要知道它们的活动情况, 特别是应该对其学术动态有所了解,面对学术错误和学术腐败,民众更有责任进 行监督并提出相关建议。另一方面,“两院”也有责任把一些内部信息传达给社 会和民众,这也是尊重民众知情权的表现。当然,公开“被告”院士的名字可能 会引发一些问题,比如在小范围内对院士个人的声誉有所影响。但是,院士作为 一个领域或是整个社会的公众人物,就应该承担相关的社会责任和公共职能。权 衡利弊,公开“被告”院士的名字给社会的一种教育意义远远超过个人的一种学 术声誉。退一步说,公布出来也算是对他们制造学术错误或是学术腐败的一个惩 罚。 (XYS2003061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