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newxys.com)(xys10.dxiong.com)◇◇   你们不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不是很有名的翻译家   作者:雷剑峤   来源:会读书的人   今天想介绍一位不是很有名的翻译家。   你肯定不熟悉,因为他不是译过《小王子》或《追风筝的人》之类畅销书的 “著名翻译家”,专注的领域可能你也完全不感兴趣——美国宪法。   我也不熟,除了翻过他的书,我没见过他。   他译的书也不多,单独冠名的译著也就是两本。   但就是这两本书,现在已经成为国内研究美国宪制史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   他叫尹宣。   1942年生于广西桂林。   196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同年起在 武汉市第一中学教授俄语,后自学英语并一直任英语教师。   1969年,因点评时事,遭人举报,被打为现行反革命,1972年方获平反。   他是如何走上翻译之路的?近年因普及美国法律文化而成名的何帆做过梳理:   【1981年,尹宣初涉译事,翻译了伊丽莎白·布什的《现代美国文学简介: 1919—1980》。   1982年到1984年,又译出麦克米伦版《美国文学选读》四卷。在此期间,因 联系考研,尹宣结识了武汉大学刘绪贻教授。   尽管考研之事未成,但他受刘绪贻教授邀约,参与了《美国式民主》《多难 的历程: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美国政治生活史》的翻译,对美国宪制有了初步 了解。   1988年,尹宣成功申请到奖学金,赴美主修社会学,1991年毕业于伊利诺伊 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尹宣自感数学基础欠缺,难以在重视量化分析的美国学界出头,曾 报考多项专业技术执照,还在康涅狄格州做过一段时间中文家教。】   接着就是1995年。从8月起,尹宣开始在纽约一家中文报社《侨报》做新闻 编译,每天的工作是把各大通讯社、报刊和电视的新闻翻译成中文。   【编译半年,感觉法律内容在美国新闻稿中所占比例可观。法律新闻稿的内 容,常常超越案情本身,深入案例引起的法理之争。   ……新闻稿中时常出现双方援引的宪法原文,或短语,或分句,或全句。日 积月累,宪法正文的条、款、项、句、分句、短语,就这样被反复援引,反复应 用,最高法院最后总要对这些相关的宪法条文作出一种解释、对原来的裁决作出 “符合宪法”还是“违宪”的判断。   有时,最高法院采取不接受某项上诉的做法,意味着他们也没有把握摆平。   这个过程,延续两百多年,民众对法律的意识和认识,逐渐深化和拓宽,违 法现象从大量发生、随处可见,到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又出现新的违法内容、 新的违法形式,对法律提出新的挑战。】   话是这样说,可这和一个暂居美国的中国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或者说,像尹宣这样的暂居者,只要了解与自己有切身关系的一些条文就够 了吧。   但他要做的,却是大多数美国人都没做过的事:追根溯源,把美国宪制史的 根源摸清楚。   这是要下笨功夫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美国社会、增强在这个社会中的应对能力,1996年2月, 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翻译美国宪法,译译改改,到5月,译完联邦宪法正文和截 至1992年的27条修正案。】   这份工作,字数加起来不过两万汉字,但原文句子结构超级复杂,概念又非 常重要,不是一件容易的活。   从翻译美国宪法入手,尹宣进入美国宪制研究的大坑。   下一步,他决定把美国史学界、法学界、书评界公认的“研究制宪过程的权 威读本”、1911年问世的马克斯-法兰德的三卷本《1787年联邦制宪会议记录汇 编》译出来。   书是好书,就是太大部头了。如果全部译成中文,大概有两百万字。   没有一家出版社会接收这个选题吧。   尹宣决定把书里詹姆斯·麦迪逊一个人的记录先译出来。即使如此,后来出 版的书也有将近九百页之多。   这就是2003年出版的《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想必不会有太多人读过它,因为当年它只印了五千册。   但读过易中天那本《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的,恐怕就 多了好几十倍吧。   可你们知道,易中天的书就是对《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的通俗化改写 而已吗?   【令人高兴的是,2003年1月,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尹宣先生翻译的美 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所著《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一书。   ……尹宣先生的译笔又好,且注释极为详尽,因此读来不仅欢快流畅,而且 惊心动魄,受益良多。所以我实在忍不住要把这个故事重讲一遍,以便有更多的 人来分享这种感受。】   为了那些“未必有时间和耐心读完这部长达63万字的巨著”的读者,一贯认 为“好东西就应该有更多的人分享”的易中天决定“换一种表述方式”。   当然,“写得像侦探小说或者电视连续剧一样好看”也是一种厉害的本事, 所以拥有这个本事的易中天取得了成功。   这个改写本在2004年8月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2005年再版,2008年转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第三版,2014年再转到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第四版。这么多 年下来,销量累计也有好几十万册了吧。   【当然,为了忠实于历史,我不能不大量引述《辩论》一书中的材料,但限 于体例,恕不能一一注明,只能在此作一总注,即制宪代表所有的发言,均引自 尹译本《辩论》一书。   而且,为方便读者阅读计,不少已经改写,但求传达其意而已。如撰写研究 论文,仍请引用尹译本,勿以本书为凭。   我希望这并不至于侵犯了尹宣先生的著作权。而且,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尹宣 先生和辽宁教育出版社表示崇高的敬意,感谢他和他们为我们翻译和出版了这本 好书。】   是否侵犯了著作权,不是我这样的外行所能判断的。再说时过境迁,易中天 的书仍在销售,说明并未引起什么官司,在客观上,它确实也为学术普及起到了 很大作用。   但尹宣当年为了译这本书,花了整整两年,费的心思和精力就没法算了。   比如他所做的注释,一共六百多条。   【这些脚注,是我研究和浓缩所得。若加编辑整理,可以单独成书。】   他也的确动过再写一本缩写本的心思。   【我做事慢,喜欢琢磨。   没想到易中天先生是个快手,招呼也不打。捷足先登,就著起《美国宪法的 诞生》来。】   这就很尴尬了。   【花了两天,读完易中天先生著的《美国宪法的诞生》。越读越觉得书中的 内容过于熟悉:我反复推敲而成的译文,字斟句酌写出的注释,现在变了易中天 先生的著作。   粗略估计,《美国宪法的诞生》有六到七成篇幅,抄自《辩论:美国制宪会 议记录》,包括译文和注释。不过,没有时间数,姑且只说一半以上。】   人家光写就写了两年,你从看到书到动手再到找出版社最后到上市,不知道 有没有一年。别的不说,鸡贼二字的评语,是跑不掉的。   做翻译需要的是“笨”,聪明人改写是可以的,做不来翻译。   但我们都喜欢聪明人,是不是?   尹宣在2001年回国,定居武汉。2006年底,译林出版社约他重译《联邦论》。   这《联邦论》,就是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里面的《联邦党人文 集》。严复说过,“一名之立,旬日踌躇”,是叫“联邦党人”还是“联邦主 义”,尹宣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讨论。   他又开始下笨功夫了。   【2006年12月,邮购一部Dell原装电脑和配套的打印机,开始研究和翻译, 边译边用Email把译文和注释发给责任编辑。   到2007年12月31日晚上10点半,用Email发出全部85篇译稿,和随译随做的 三百多条注释。历时13个月。每日全天候,别无旁骛,专做这一件事。   ……   85篇,每篇都打印出来几次。修改打印出的文字,比修改电脑屏幕上的文字, 效果好得多。   最后,保持两项追求。一,明白如话;二,汉语的句读,汉语的音韵美。   英语的多重修饰,汉语究竟用几个“的”字,几个“之”字,还是尽量删去? 英语里太多的but,and,汉语到底是译为“但是”,“可是”,还是“不过”, 还是干脆不要;“和平与宁静”,“野心和贪婪”中的“与”字“和”字,能不 能省去?   这些,都要取决于每个具体句子反复诵读的音乐感。   ……   这本《联邦论》里的汉语译文,麦迪逊和杰伊的文字,修改都不下三五遍, 汉密尔顿的许多段落和句子,修改不下十遍。他的第一篇,修改不下二十遍。】   为了找到译文音韵和谐的感觉,他聘请了两位大学生,为他定期朗诵《古文 观止》和《红楼梦》。   2010年5月,《联邦论》出版,在商务版《联邦党人文集》风行三十多年的 情况下,竟然也逐渐有成为定本的意思。   遗憾的是,书出版的时候,勒口的作者简介却写了这样一句话:“2009年元 月,心脏病突发,病逝于武汉。”   就这样,一个不是很有名的翻译家猝然离开了世界,那些听说过他名字的为 数不多的读者,过了很久之后才知道这个消息。   这个翻译家译的书很少,每本都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历史。但直到死去, 他也没有获得相应的名声。   今天,你在搜索引擎敲下他的名字,得到的结果也寥寥无几。在这个信息爆 炸的时代,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我也没见过他。我有个好朋友和他保持过密切的关系,是他两本译著的策划 者和编辑者。可我只是偶尔听他聊起过这个人,却没想过去了解他。   直到我开始读他的书。我忍不住问朋友,《辩论》这么好的书,怎么不再版? 他吃惊地说,已经再版了啊,就是我编辑的。   我算是爱读书的人吧,却也不知道。其人其书之不显,可见一斑。   朋友告诉我,这几年尹宣的家人也有不幸的遭遇。涉及私隐,就不说了。令 人感叹。   尹宣选择的是一个在中国不是很热门的领域。美国宪法?我们连自己的宪法 都没读过。   你也许对美国制宪史不感兴趣,但你肯定享受过美国宪法带来的成果。你关 注川普和希拉里的总统竞选吗?在考GRE吗?去电影院看过《魔兽》吗?   没有美国宪法,它们就不可能存在。   尹宣为我们展现的是人类智识创造的一个代表作品。如果我们有进步的自我 要求,就必须从中吸取养分。这甚至与你的政治倾向无关。   这样的工作,功德无量。   所以我想,你们不能不知道,有过一个不是很有名的翻译家,他叫尹宣。 (XYS20190111) ◇◇新语丝(www.xys.org)(newxys.com)(xys10.dxi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