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揭露孟建钢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又一有力证据   ——《文化空省与翻译中的语篇连贯重构》与《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 构》雷同的分析对比   一名愤怒者   内容提要:前面已经有文章揭露了孟建钢教授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的行为。 这里新发现孟建钢抄袭王东风发表于《外国语》1997年第6期上(55-60页)的题 为《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的文章,孟建钢抄袭后发表于《山东外语教 学》2000年第2期(41-45页)题为《文化空省与翻译中的语篇连贯重构》。本文 将对孟建钢《文化空省与翻译中的语篇连贯重构》一文的抄袭剽窃行为作详细揭 露。   王东风博士在翻译理论方面发表了不少具有精辟见解的文章,是翻译理论界 一位公认的,有理论建树,比较有影响的专家。   《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发表于《外国语》1997年第6期上 (55-60页))一文发表于王东风读博士期间。王东风的文章(以下称王文)运 用语篇连贯理论,文化翻译理论以及语用学理论揭示了翻译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 异可能造成的文化语境的缺省这一现象,同时,王文还从微观的层面提出了重构 翻译连贯的5种技巧。据笔者所知,无论在宏观架构上,还是微观分析方面的操 作,王文都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而就是这么一篇独具特色的文章被孟建钢改头换面后发表于《山东外语教学》 2000年第2期(41-45页)题为《文化空省与翻译中的语篇连贯重构》(以下称孟 文)。除了将王文中的关键词“缺省”换为“空省”,再作一些改头换面,移花 接木的掩饰外,孟文没有任何创新。孟建钢的剽窃行为除了作为孟建钢的成果让 孟建钢评上教授之外,对学术研究有百害而无一益。这就是为什么本文作者要揭 露孟建钢这种不道德行为的原因。   一、孟文和王文在框架上的雷同   首先在标题上我们就不难看出孟文和王文的雷同之处。在看两的文结构:   王文分为引言(王文没有明确标出,即第一自然段),“一、文化缺省的连 贯功能”,“二、文化缺省的翻译解读”,“文化缺省在翻译中的连贯重构”和 “四、结语”五部分。   孟文也分为五部分,引言(孟文也没有明确标明,也是第一自然段),“一、 文化空省与语篇连贯”,“二、文化空省与翻译解读”,“三、文化空省与翻译 中的连贯重构”和“四、结语”。   两相比较,不难看出孟文和王文的雷同之处。当然,光有这点还不足以证明 孟文是王文的剽窃结果。为了证明这一点,下面将对每一部分作微观的详细比较。   二、孟文和王文在引言不分的雷同   首先,王文引用Van Dijk等人的成果介绍了连贯的“狭义”和“广义”两种 见解,孟文也将这一思路移植到自己文章中。孟文除了将“狭义”和“广义”删 掉,增加了“除了包括衔接”这一使句子不顺的插入成分,在具体的句式和用词 上看不出和王文有什么区别。   然后,王文对目前的研究状况作了概括性总结。“有关语言单位和语义单位 之间的连接,语言学界和修辞学界己作过不少富有成效的探讨,大家的认识在原 则上还是比较统一的。但对干文化缺省这一交际双方预设(presuppose)的情境 认同在连贯构建中的作用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特殊地位,则讨论还不够充分。 翻译界对这一问题虽己有所注意,但在理论上尚未作系统性定位研究.因此在观 念上还不十分明朗。”   孟文依葫芦画瓢。为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也引孟文作证。“关干语言单位 和语义单位之间的关系,人们的认识在原则上还是比较统一的。但对干文化空省 这一交际双方预设( presupposition)的情境认同在连贯重构中的作用及其在 跨文化交际中的特殊地位,则讨论还不够充分。目前,翻译界对这个问题虽有所 注意,但在理论上尚未作系统性定位研究。”   孟文引言部分约320字,其中与王文雷同的约260字。   三、“一、文化空省与语篇连贯”和“一、文化缺省的连贯功能”   王文的小标题是一个偏正结构,孟文除了将“缺省”改为“空省”外,还将 王文的偏正结构改为并列结构。但是,孟文的这一改动并没有给孟文带来多少新 的内容。   在这一部分,王文从语用理论出发揭示了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的“文化缺省” 现象,原文作者构建语篇时的自然连贯。王文还指出了文化缺省和 Halliday&Hason所说的五种衔接手段之一的省略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最后 王文还举了一个“橄榄树”和“和平”之间的例子来说明中国读者在缺乏文化背 景的情况的下可能造成的文化语境缺省。比较孟文,我们发现,无论是在“文化 缺省”(被孟文换成了空省)概念的阐述,还是原作者构建语篇的自然连贯的解 释,文化缺省和Halliday&Hason的省略之间的比较,以及最后举例分析的思路上, 孟文和王文之间都非常相似,如出一辙。不过孟文也有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孟文 的举例。王文举的是“橄榄树”和“和平”,孟文则换了个Sister Carrie中的 “阿拉廷山洞的门”。除此之外,我们完全可以把孟文看成是王文的另一个版本 而已。   在王文中的举例时有一句话,“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国读者……”, 孟文不放过,不过作了一点修改,为“调查标明,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读者一般 都知道,……”。   另外,孟文中就连一些王文在文中用英文夹注的概念也照抄不误,如“文化 空省”(cultural default),“意义真空”(vacuum of sense),“提示” (cue),“先有知识”(prior knowledge),“结构空位”(structural slot),“直接语境”(immediate situation),“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被恢复”(retrieved),“信息加工机制”(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chanism),“语义变异”(semantic deviation)和“文化身份” (cultural identity)   孟文本部分约为1800字,其中与王文雷同的约为1160字。   四、“二、文化空省与翻译解读”与“二、文化缺省的翻译解读”   孟建钢又一次玩弄了他那偷梁换栋的伎俩,将王文小标题中的偏正结构又一 次改成了并列结构。结果相同的是,孟文并没有给这部分带来什么新的内容。   在本部分,王文从符号学出发,借用《大卫·考坡菲》和《简·爱》中的例 句说明在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情况下,中国读者可能面临的文化障碍,并得出结 论“文化缺省现象对于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部分最后,王文还对译者 提出了双重要求,“一方面要洞悉原文的文化缺省”,“另一方面还要对自己的 意向读者——一文读者的知识结构作出正确的判断”。   在这一部分,孟文除了作了一些掐头去尾,改动标点,换掉例句等低劣的掩 饰之外,基本上将王文的这一对应的部分“移植”过来了。   王文开头一句是“编码中文化缺省的存在极其作用使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 个事实:原作者的意向读者一般不包括外国读者,尤其不包括异类语言文化的读 者。”孟文第一句为“在作品的创造过程中,原作者的意向读者一般不包括外国 读者,尤其不包括异类语言文化的读者”。   我们再看一处孟文的抄袭,在王文归纳“文化缺省”的意义时,他总结道 “文化缺省现象对干翻译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对干那些造 成译文读者意义真空的文化缺省,译者有责任采取必要而又恰当的方式来加以解 决。”王文还对译者提出了两点要求“因此要想交际获得圆满成功,他一方面要 能洞悉原文的文化缺省,另一方面还要对自已的意向读者——译文读者的知识结 构作出正确的判断,合理地定义自已与读者的共有知识和语用前提。然后.在选 择表达策略时,还要考虑原文文化缺省中所蕴含的艺术效果的方式,消除读者的 意义真空.传达原著所蕴含的语义和文化信息。”   孟文对应的文字是“文化空省现象对干翻译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文化交 流的使者,对干那些造成译文读者意义真空的文化空省,译者有责任采取必要而 又恰当的方式来加以解决。从另一方面讲,译者的翻译活动也是一种交际行为, 与原作者的交际对象不同,他的交际对象或意向读者是目标文化的读者。因此要 想交际获得圆满成功.他一方面要能洞悉原文的文化空省,另一方面还要对自已 的意向读者一一译文读者的知识结构作出正确的判断,合理地定义自已与读者的 共有知识和语用前提。然后,在选择表达策略时,还要考虑原文文化空省所蕴含 的艺术效果的方式,消除读者的意义真空,传达原著所蕴含的语义和文化信息。”   这段文字是否是抄袭,对照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最后,孟文本部分总字数约为1520字,其中与王文雷同的约为740字。   五、“三、文化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与“文化缺省在翻译中的连贯重 构”   王文从语篇的角度谈了各个环节对于语篇连贯的重要性。最重要的一点是, 王文将一般的翻译方法(5种)上升到重构语篇连贯的理论高度,据笔者所知, 这一观点在国内翻译理论界应该属于首创。   孟建钢使用了和上面类似的手法来偷梁换栋,掩人耳目,将王东风博士的这 一理论创新成果据为己有。   首先,我们看看本部分开头两文的情况:   王文:“从语篇的角度看,语篇中的任何一个单位都是语篇连贯网络中的一 个结点。因此,任何一个结点上出现意义真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与该结点有 关的连贯中断。如例4,读者如果不能读懂。‘从法利赛人脸上扯下假面”和 “荆棘冠”中所蕴含的文化缺省,他就会在这两个结点上出现意义真空.从而无 法将这两个表达方式之间以及它们同上下文中其他语义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连贯 起来。如果译者用某种方式将这两个表达方式的语义缺省给读者一个交代,从而 将“法利赛人”与“伪善者”相联系,将“荆棘冠”与“宗教”相联系,那么, 读者就会很容易地在阅读过程中建立起连贯.而只有建立起了连贯,才有可能对 语篇作进一步的理解和欣赏。”   孟文:“语篇是人们利用语言系统进行交际的意义单位,在跨文化、跨语言 的翻译中更是如此,其产生与理解是以双方共有或假设共有或彼此的估量为基础 的。连贯关系的建立是语篇理解的基础,即语言所描绘倩景中的每个概念和关系 必须是相连的和相关的。从语篇的角度看,语篇中任何一个单位都是语篇连贯网 络中的一个结点。因此.任何一个结点上出现意义真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与 该结点有关的连贯中断。如例(3),读者如果不能读懂“使泥土开始呼吸”所 蕴含的文化空省,他就会在这个结点上出现意义真空,从而无法将这个表达方式 同上下文中其他语义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连贯起未。如果译者用某种方式将这个 表达方式的语义空省给读者一个交代.从而怦‘使泥土开始呼吸"与。上帝赐与 泥人生命相联系,那么,读者就会很容易地在阅读过程中建立起连贯。”这段文 字真象是一道自由填空题,孟建钢就是这样剽窃别人的成果的。   接下来,王文将翻译连贯重构的方法归纳为五种,摘引如下(考虑到篇幅例 子省略),为便于读者核对,王文引文后将引用孟文作对照:   (一)   王文:“翻译界对干文化缺省与语篇连贯的关系虽没有在理论上作系统的探 讨.但在实践中都已清楚地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并己形成了几种在效果及使 用频率上呈等级排列的处理方法:”   孟文:“翻译界对干文化空省与语篇连贯的关系虽然没有在理论上作系统的 探讨,但在实践中都己情楚地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并己形成了几种有效的处 理方法:”   (二)   王文:“A.文外作注:即文内直译,有关文化缺省的说明则放在注释之中。   此种译法优点在干能较好地体现原作者的艺术动机和原著的美学价值,同时 可以利用注释相对不受空间限制的特点,比较详细地介绍有关的出发文化的知识, 并有利干引进外来语;读者通过注释解决了意义真空点,沟通了与上下文的关联, 从而建立起语篇连贯。可以说文外作注是用以解决文化缺省最常见,也是最有效 的方法.特别是在处理文化缺省比较密集的语篇……”   孟文:“1.文外加注:即文内直译,有关文化省略的说明放在注释之中。   这种译法的优点在干能较好地体现原作者的艺术动机和原著的美学价值,同 时可以利用注释相对不受空间限制的特点,较详细地介绍有关的出发文化的知识。 读者通过注释解决了意义真空点,沟通了与上下文的关联,从而建立起语篇连贯。 可以说文外作注是用未解决文化空省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处理 文化空省比较密集的语篇……”   (三)   王文:“B.文内明示:即文内意译,或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不借助注释。   “此种译法的优点在干能使读者迅速建立连贯,阅读的兴奋惯性不会受到影 响。缺点是文内可用干语篇外文化介绍的空间有限……”   孟文:“2.文内明示:即文内意译,或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不加注释。   这种译法的优点在干能使读者迅速建立连贯,阅读的兴奋惯性不会受到影 响。”   (四)   王文:“C.归化:即用蕴含目标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取代蕴含出发文化身 份的表达方式。   孟文:“3.归化:即用蕴含目标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取代蕴含出发文化身 份的表达方式。”   (五)   王文:“D.删除:即删去含有影响语篇连贯的文化缺省。   它最大的弊端就在干阻隔文化交流,使读者无法了解本应了解的文化信息, 但由干这种译法删去了含有文化缺省并可能造成意义真空的内容,从而使译文语 篇处干较好的连贯状态之中,因此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孟文:“4.删除.即删去含有影响语篇连贯的文化空省。   这种译法删去了含有文化空省井造成意义真空的内容,从而使译文语篇处干 较好的连贯状态中。但它最大的弊端就在干阻隔文化交流,使读者无法了解本应 了解的文化信息。”(六)   王文:“E.硬译:即按字面照译原文,对干影响阅读中连贯重构的文化缺 省不作任何交代。   显然.此种译法有百弊而无一利。   孟文:“5.硬译.即按字面照译原文.对干影响阅读中连贯重构的文化空 省不做任何交代。显然,这种译法不可取。”   以上孟文中除了将王文中的分类标示由字母改为阿拉伯数字外,改动很少。   (七)   王文:“众所周知,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的功能之一就是促进文化交流, 使人们对别族文化有所了解。仅从目标文化出发,用目标文化的价值观强行归化 出发文化,这是一种不尊重出发文化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不尊重读者的 行为.因为这种译法掩盖了原文的文化与艺术事实,实际上是对译文读者的蒙骗。 目前,人们对翻译中的这种文化霸权主义行为己开始有所反思。这种反文化霸权 主义的翻译思潮一反以往那种以读者为中心的归化式或透明式翻译方法,强调对 原作的艺术创造和文化体现的尊重,主张采用阻抗式翻译(Ysistent translation)未揭示出发文化和目标文化之间的差异(Venuti, 1992:12一 13)。表面上看.这种阻抗式翻译并不追求读者反应的对等。比如说, Olive- branch、 theCrown Of Thorns等在英美读者眼里,其含义是非常“透明”的, 按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似乎要以透明译透明才能算是理想的翻译。然而,不同 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乃至文化仲突之不可否认地存在则决定了在这一民族的眼 里是透明的东西在另一民族的眼里则往往是不透明的。阻抗式翻译的原则就是要 通过翻译客观地反映文化差异的存在,让译文读者在经历了由不透明到透明的过 程之后,真正领略到异族文化的风倩和异族作家的风格。本族语读者读本族语的 作品毫无文化隔阂,那是本族语文化多年教育的结果。同理,目标语读者读来自 出发文化的作品,要达到毫无文化隔阂的水平也需要一个教育和培养的过程。”   孟文:“在翻译过程中.如果仅从目标文化出发,用目标文化的价值观强行 归化出发文化.这是一种不尊重出发文化的行为,因为这种译法掩盖了原文的文 化和艺术事实,实际上是对译文读者的蒙骗。现在人们对翻译中的这种文化霸权 主义行为己开始有所反思。反文化霸权主义的翻译思潮一反以往那种以读者为中 心的归化式或透明式翻译方法,强调对原作的艺术创造和文化体现的尊重,主张 采用阻抗式翻译(Resistant translation)来揭示出发文化和目标文化之间差 异(Venuti.1992:12-13)。从表面上看,这种阻抗式翻译并不追求读者反应 的对等。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可否认的存在决定了在一民族的眼里是透明 的东西在另一民族的眼里则往往是不透明的。阻抗式翻译的原则就是要通过翻译 客观地反映文化差异的存在.让译文读者在经历了由不透明到透明的过程之后, 真正领略到异族文化的风倩和异族作家的风格。本族语读者读本族语的作品毫无 文化隔阂,那是本族语文化多年教育的结果。同理,目标文化读者读来自出发文 化的作品,要达到毫无文化隔阂的水平也需要一个教育和培养的过程。”   读者比较一下会发现孟文的抄袭是非常惊人的。   六、孟文的“结语”和王文的“结语”   王文:“语篇理解离不开语境。语境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有形的语境, 外化在语篇内的文字或语篇外的直接倩境之中。而无形的语境,则以图示的方式 贮存在我们的长期记忆之中。成功的语言交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干交际双方对对 方世界知识和经验的预设和认同。翻译是一种双重的交际活动。一方面,译者要 以读者的身份与原作者进行交际;这一过程的交际能否成功取决干译者本人有关 目标文化的世界知识和经验是否达到或最大限度地达到原作者的理想读者的水平。 另一方面,译者又要充当作者,与译文读者进行交际;这一过程的交际能否成功 则取决干译者对他的译文读者的先有知识和经验的预测是否准确,这一预测会直 接影响他在实际翻译交际中的策略选择。文化缺省这一原文作者和原文读者之间 建立在默契是否会成为原文作者和译者之间以及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交际障碍. 就要看译者无形语境基础之上的是否具有上述这两方面的能力。”   孟文:“成功的语言交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干交际一方对对方世界知识和经 验的预设和认同。翻译是一种双重的交际活动。交际能否成功取决干译者本人有 关出发文化的世界知识和经验是否达到或最大限度地达到原作者的理想读者的水 平。同时译者又要充当作者,与译文读者进行交际,这一过程的交际能否成功则 取决干译者对他的译文读者的先有知识和经验的预测是否准确。因此,一个好的 译者必须具有这两方面的能力,这样才不致干使文化空省现象成为原文作者和译 者之间以及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交际障碍。”   注意,孟文将王文结语中的“头”(“语篇理解离不开语境。语境有有形的, 也有无形的。有形的语境,外化在语篇内的文字或语篇外的直接倩境之中。而无 形的语境,则以图示的方式贮存在我们的长期记忆之中。”)掐去,移动“尾” (“就要看译者无形语境基础之上的是否具有上述这两方面的能力”),再将表 示双重的连接词“一方面”和“另一方面”改为“同时”,其余照抄。   结论   在孟建钢这篇约6000字的文章中,除了本文以上指出的与王文雷同的地方外, 在字数上大约有3860字(参考文献除外)与王文雷同。在这文章中,孟建钢也没 有将王文列为参考文献。至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孟文是赤裸裸的抄袭和剽窃王文 的结果,而不是孟建钢本人的劳动成果。   根据本人的调查,和孟建钢在《试论话语分析理论在戏剧分析中的运用》, 《试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和其原型》,《关联理论对翻译标 准的解释力》等文中一样,采用了改头换面,调整段落、句子,改换连接词等手 段将他人成果占为己有。这种行为不但违反了起码的学术道德,而且还违反了我 国的法律。   孟建钢的行为绝不是一般的不懂学术规范而是恶意剽窃。从孟建钢的剽窃历 史来看他也不是一时的失足,而是剽窃抄袭他人文章。从已经掌握的证据来看, 他从1995年开始,靠抄袭的文章评上副教授,然后继续抄袭,直到评上教授都是 靠抄袭他人成果来充数。   我们希望有关部门核实孟建钢的剽窃情况,严惩这种违法乱纪的行为。 (XYS2004012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