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复旦大学是如何评教授的?——“擦边球”之一例   作者:傅汝仁(复旦大学)   学术腐败中的许多问题与职称评定有关。在职称评定方面,不公平、不公正、 不合理现象实在太多,各种腐败现象也实在太多了。不能说老实人老失机会,但 不择手段者成功率高于老实人。自从职称与岗贴挂钩,更使职评竞争如火如荼, 出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景象,好不热闹。为了纠正职评中的不公非理和 学术腐败,一些学校提出了改革方案,但是结局会如何,尚难结论。为了推进改 革,建立公正、公平、合理的职评制度,全面研讨和清理职评中的各种腐败现象, 确实必要。本文试讨论发生在复旦大学的职称“擦边球”一例。   教授“姓氏”新分类   教授“姓氏”因其分类标准而异。通常,人们以教授们的个人姓氏称呼他们, 如姓张的称为“张教授”,姓王的称为“王教授”。还可以他们从事的学科或专 业称呼他们,如“数学教授”,“物理学教授”。这里试以教授们晋升时所采用 的技法姓他们。   走正道的,占多数,是“正”教授。世人尊敬他们。但是,走歪门邪道的, 的确也不少。   当官的用官威(官位)当教授,是“官”教授。有的人在专业领域成果平平, 年年申报,年年败北。但一旦当上什么“长”,什么“书记”,什么“主任”,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当了官,精力分散,难出学术成果,但当教授却容易多了。 难怪学者们也为一官半职你争我夺。   有权的用权势当教授,是“权”教授。权是多方面的,有什么权就用什么权。 有的“课题组长”,是挂名的,学术成果却是他的,至少是第一完成人,发表论 文或著作时当然是第一作者。还有形形色色的“主编”,不乏不劳而获者。   有钱的用金钱当教授,是“钱”教授。时下有钱就能出书。无论是歌德还是 莎士比亚,当他们“歌颂”金钱的威力时都未曾想到过这一点。用钱雇人写书, 有钱的出钱,有知识的出知识,也可算是等价交换、公平交易。只要有钱,出版 更是不成问题。钱从哪里来,就不用问了。   有“关系”的用“关系”当教授,是“关”教授。有的人练就了一身好本领, “朋友”遍天下,写论文有人帮忙,出大作有人卖力,上上下下打通关节,请人 写个好评语易如反掌,学术委员会更有人撑腰。   自己搞不出成果,又无计可施,只好抄袭剽窃。眼下信息技术发达,从网上 下载,东凑西拼,“著书立说”,易如反掌;抄古人,抄洋人,抄学生,抄同行, 抄异行;窃文字,窃观点,窃思想,窃理论,窃学说。此类教授可称为“剽”教 授。   还有“泪”教授。在大学里,还不老的,看到没有希望,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跑吧,一走了之,倒是痛快。年纪大的,就不好办了。快要退休了,已经走不动 了,也没有人要,又未曾学得“孙子兵法”,想不出什么妙计,怎么办?一个大 活人,眼泪还是有的,那就哭吧。用眼泪换来“教授”也是值得的。这是“泪” 教授。堂堂名门大学“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出此下策,虽与“可杀不可辱”精 神已丧失殆尽不无关系,但无论如何,使人听了心寒。   也有胆大的,不愿像懦夫那样掉眼泪,但想不出好办法,就施蛮勇,撞墙跳 楼,吃点皮肉之苦算啥,待升任教授之后或医或补,为时不晚。暂且不知该如何 姓他们,保留一下。这种做法不失为勇猛之举,却令人胆战心惊。但愿“撞” “跳”时格外小心。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是,这些技法已经是老生常谈,或太传统,或太露 骨,或太冒险,或太欠骨气,总之是很不体面,也容易被人看出破绽。   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石源华先生晋升教授,并没有用上述几种技法,他是靠 的打“擦边球”。靠此法当教授的,叫“打”教授,或“擦”教授,都不大好听, 暂且用复姓,称为“打擦”教授。这一技法之妙在于不易被人察觉,即使被人识 破了,也不要紧,只要有人护着,就不会垮下来;在混混沌沌的大千世界里, “擦边球法”确有极其广阔的回旋空间。   “打擦”教授晋升记   石先生原来是复旦历史系教师。他虽然在历史系当了多年副主任,后兼任韩 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在社会上还兼了一大堆“副会长”、“副秘书长”、“副主 任”之类,但是最重要的教授职称迟迟未能拿到手,最终还是靠了打擦边球如愿 以偿。   在申报资格上打擦边球。石于1993年当的副教授。按照学校规定,一般过五 年后才有资格申报教授职称。但是,石于1994年就获得申报教授职称资格。他一 无学位,二无突出的学术成果,破格获得此资格,主要是因为担任韩国研究中心 副主任,说他对韩研有特殊贡献。实际上,复旦韩研筹建和初创时期,他并未参 与,只因某领导为他撑腰,他就坐享其成。教授职称报是报了,没有被评上,唯 一收获是1995年当上了“名片教授”,一直到2000年还是“名片教授”。   在申报部门上打擦边球。石从1994年起在历史系年年申报,年年落败。2000 年11月,学校又搞职评。他知道如在历史系申报,历史必将重演。正常渠道行不 通,须另谋出路。自复旦韩研1992年成立以来,学校“有关部门”一直坚决不同 意给韩研单独下达职称名额,理由是当时韩研没有独立编制。但是,作为一系列 幕后运筹的结果,是年学校“有关部门”改变他们曾经那么坚定捍卫的“原则”, 为韩研单独下达一个名额,并另行组织韩国研究领域职评委员会进行评审,其成 员共10人,7人来自历史系,3人来自其他系所,但没有一个人是研究韩国的。石 就通过这样一个奇怪的评委会勉强当上了教授。   在申报专业上打擦边球。石在“工农兵学员”时期学的是历史,后来也一直 搞历史,因此,他理应在历史学领域申报教授职称。但是,在这个本行领域怎么 也评不上。这样,他决定在他的业余研究领域即韩国学领域申报教授职称。因此, 才有了上面所说的韩国研究领域职评委员会。在评审会上,他优先介绍了他在韩 国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他在自己本行历史学领域怎么也当不上的教授,在自己的 业余领域即韩国学领域却当上了。   在2000年11月评审会上,石在汇报自己情况时,说日语已通过学校职称考试, 英语可阅读文献,今后还要学习韩国语。当时,他可能认为不懂韩语而申报韩国 学教授可能失分。但是,了解其底细的人都知道,他的日语水平不高,英语实则 不懂。当了教授后,据说他学过几天韩国语,也算是兑现了诺言,但仍然是一窍 不通。不过,由于在他主编的大量会议论文集中,收录了不少英文和韩文论文, 外界人士往往误认为他既懂英文也懂韩文。   在著、编与剽窃的边缘打擦边球。在韩国研究领域,他“著”的实在少的可 怜,“编”的倒不少,就来个“编著”,好看点。更多的是他利用其职务当的论 文集“主编”。实际上,其中很多内容他根本看不懂,尤其是用英文和韩文写成 的论文。又有剽窃之嫌。1998年,复旦历史系王某副教授曾揭发石的主要著作 《中华民国外交史》有大量的剽窃之处,并把原书和《中华民国外交史》中的有 关内容双双复印发给了历史系教师们,使他狼狈不堪。   更荒唐的是他在讲课和指导研究生方面打的擦边球。他在2000年11月评审会 上说,1993年担任副教授以来,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共开设 10门课程, 指导硕士生7人,其中韩国学方向5人,协助庄教授指导韩国学方向博士生3人。 当韩国学方向研究生导师,除指导论文外,至少也应该讲一两门韩国学方面的课 程吧。令人惊奇的是他所讲授的10门课中,没有一门是韩国学方面的课程。这就 是说,他申报的是韩国研究领域的教授职称,当时的职评委员会是为韩国研究领 域的职评特设的,所以他当的自然是韩国研究领域的教授,但是他从未讲过韩国 学领域的课程。“从未讲过韩国学课程的韩国学教授”,就这样诞生了。 “从 未讲过数学的当数学教授”,“从未讲过哲学的当哲学教授”,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从未讲过韩国学的当韩国学教授”,想必他是空前绝后的。在韩国学领 域,连一门课都讲不了的人,又怎能指导研究生呢。难怪他后来称自己是历史学 教授。或许,他已经忘记了当年在历史系未能被评上教授的苦涩经历。由于篇幅 所限,就谈这些吧。   擦边球法灵验析   时下打“擦边球”非常流行,其种类也繁多,如政策擦边球,广告擦边球, 道德擦边球,法律擦边球,书名擦边球,学术擦边球,色情擦边球,还有本文所 说的职称擦边球,等等,似乎形成了一种“擦边球”文化。   吕耀怀教授在“论社会转型期的规范问题”一文中指出:社会转型期往往也 是规范的危象期,而规范危象包括规范真空、规范冲突、规范不清、规范失败, 进而认为“打擦边球”、“钻空子”发生于规范所允许的行为域与规范所禁止的 行为域之间。吕先生考察的主要是规范或制度方面的问题,但是在现实中,也不 能忽略有人明知故犯。本文所指出的石先生打职称擦边球一例表明,其中不仅有 规范或制度方面的问题,而且有有关部门执行规范或制度方面的问题,还有思想 道德方面的问题。例如,在根本不存在特殊理由的情况下,为解决石先生职称问 题而设立韩国研究领域职评委员会,是否合理,是制度问题。该委员会成员中没 有韩国学专家,不考虑石先生从未讲授韩国学课程,是制度和执行制度方面的问 题。石先生本人打擦边球,不惜说谎,是思想品德问题。当然,他的擦边球之所 以能打成,主要是因为以“组织”名义进行的从下到上的一系列幕后操作。学术 腐败,往往与黑箱操作、不透明性连在一起。   此外,学术腐败之所以继续蔓延,是与有关领导部门的工作作风也有关系。 2000年11月在职评委员会通过石先生教授职称评审后,那次会议上发生的问题立 即被反映到复旦大学有关部门,之后也先后被反映到上级有关部门。但是,有关 部门或者拒而不答,或者敷衍了事。例如,2002年2月上海市某部门曾说,“对 来信反映的问题(指石的问题,---引者注),我委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处理中, 待有明确处理意见后,再行答复”。但是,已过了20个月了,他们至今未作任何 答复。据了解,他们不是没有进行调查。想必是调查结果中有某种难言之隐吧。   最后,作为本文结尾,我要指出:形形色色的学术腐败,是中国学术振兴的 大敌,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敌。应当全体有良知的学人共讨之,全体有良心的国 人共诛之。   (2003-11-14) (XYS2003120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