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评】 这实际上是篇软性广告稿,所以记者连起码的中立立场都没有,只听一面之词,乘机再为重庆 海扶大作宣传。明明是正常的质疑、批评、交流,却被丑化为“网络寒流”、“谣言”,还要 问“谁来拷问网络流言?”,明明Crum早就声明他的评论并非专指重庆海扶,却还要撒谎说 “原话是指‘你们中国’,实际当然是针对海扶刀,所以我们在引用时加了括号。”我看明目 张胆地撒谎的不是别人,而是《重庆晚报》的记者和重庆海扶的人员。这一切足以说明《重庆 晚报》的记者不仅缺乏职业道德,重庆海扶的公关人员看来也缺乏职业道德,让人更难以相信 其自吹自擂,效果适得其反,至少引起了像我这样本来没有预设看法的人的反感。常识告诉我 们,那些怕别人质疑的东西,往往有假。 (方舟子) 附《重庆晚报》2003年9月20日的报道 单台售价980万元由重庆发明制造的“海扶刀”,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大型医疗 设备,2000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当年一等奖空缺),现全国已有20多个医院购买采用, 并出口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英国。但不知是曲高和寡还是木秀于林,日前—— 海扶刀遭遇网络寒流 记者 钟 斌 实习生 江 环/文 冉 文/图 《重庆晚报》2003年9月20日 谣言缘何而起 9月上旬,一著名科普网站刊登署名桂铭的文章《质疑“世界首台超声聚焦刀的发明者” 》,从而引起一场论争。质疑者的三个主要观点是:一、聚焦超声在医学和肿瘤治疗方面,早 在1966年就有日本人Katsumi.K报道,王智彪教授至少不能宣称是“世界首台超声聚焦刀的发 明者”;二、王教授于1996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生物学焦域”这一创新性学术思想,不过是 其本人的用语,出现在自己的论文里,根本没有得到他人的附和。三、世界上超声聚能治疗技 术研究比较好的单位是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和华盛顿大学(UW,SEATTLE,WA)。在世界超声 聚能医学界,重庆医科大学是领先的,按照哈佛的说法,“(海扶刀)领先3—5年”,重庆海 扶公司网页有这样的说法,但是没有给出哈佛说法的文献或其他证据。 本周,记者就此事采访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工程研究所副所 长王智彪教授。王教授正在忙一个科研项目的攻关,表示暂时无法接受专访,委托海扶公司行 政部副主任陈迅接受采访。“谣言止于智者嘛,”王表现出一个学者的宽恕。 陈迅认为,显而易见,上述质疑是一种浅表层面的东西,远没有达到科学的深度,充其量 是质疑“夸大宣传”的语言诟病而已。“海扶刀作为一项新兴的超声医疗技术,我们欢迎任何 严肃的科学质疑。海扶刀是否有夸大宣传甚至虚假宣传的嫌疑,稍有市场常识的人都会作出正 确判断。海扶刀是经得起科学检验的,曾经有各种打着‘超声聚焦刀’旗号的超声热疗机混迹 于世,海扶公司专门登报作出了严正声明,并保留追究其侵犯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陈迅表 明了海扶公司的态度。 陈迅进一步解释,超声技术用于治疗肿瘤方面,最早是美国人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也进 行了医疗仪器的研制,但由于时代的限制,没有大的突破。王智彪教授研制发明的海扶刀(H IFU),真正达到了高强度的超声聚焦,并在临床实际运用中取得明显效果,这无疑是世界首 创的。而支撑这一实用发明专利的学术思想,就是王教授提出的“生物学焦域”理论。举一个 例子,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炸药是诺贝尔发明的,但任何人都不能说是诺贝尔抄袭了中国人, 诺贝尔是炸药之父的地位不可动摇。“(海扶刀)领先世界超声聚能治疗技术3-5年”,这句 话是国际超声学会主席、华盛顿大学教授crum在重庆考察了海扶刀的临床治疗情况后说的,原 话是指“你们中国”,实际当然是针对海扶刀,所以我们在引用时加了括号。 海扶刀真相 要了解海扶刀,就必须从王智彪的突发奇想说起。早在1988年,就读重庆医科大学妇产科 硕士学位的王智彪,在研究B超对胎儿发育的影响时,联想到高强度的超声波也能终止妊娠, 便提出了“超声波终止早孕”并大胆付诸实践。将超声治疗与生殖医学结合进行研究,并取得 了阶段性成果,于1997年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然而王智彪还在探索, 他由超声波可杀死胚胎联想到利用超声波杀死癌细胞。用超声波治癌,无创伤切除体内肿瘤, 这种高强度聚焦的治疗仪器世界上还没有问世。要达到这个目标谈何容易,仅凭个人的力量是 不够的。没经费,他就贷款10万元;没有研究室,就向学校借来一间房搞实验。课题组成立后 ,很快汇聚了集超声治疗学、肿瘤学、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工程为一体的年轻学术队 伍。在通过对小白鼠、大白兔、香猪、恒河猴等数以万次的实验后,王智彪领导的课题组终于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学术思想。1996年他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时,出席欧洲声化学学会第五届会 议上,提出了“生物学焦域”理论概念。从理论和实际运用上解决了高强度聚焦超声在生物组 织内治疗剂量学研究的问题。使超声波治疗剂量对人有了定量划分,赋予了HIFU研究的实用性 学术价值。 从办公室一隅的简易试验台,到研制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 统”,历时9年,完成了基础试验,并在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疗效。1996年4月 ,在国家科委,国家自然基金委组织的评审会上,经过10多个小时的激烈评审后,第四代超声 聚焦刀终于力克群雄,被列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其相关的基础研究也被国家自 然基金委列为重点项目。1997年12月,他们将“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用于临床,对 一名骨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海扶超声聚焦刀治疗肿瘤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王智彪带领下,不仅有专家、学者的参与,还动用了18个主要厂家和108个协作单位, 创立了一个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区,产学研一体化的团结协作的典范。在这个大协作下,世 界首创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大型医疗设备——第五代HIFU海扶超声聚焦刀终于 问世。 1998年,经国家科技部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该设备进行评估,一致认为:该设备治疗骨 肿瘤、乳腺癌、软组织肉瘤和巨块型肝癌等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1999年3月19日,国家药 品监督管理局发文准许其注册,并颁发试生产许可证,2000年获得国家正式生产许可。同年荣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1年5月在重庆成功召开了世界首届HIFU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Crum主席到 会对中国聚焦超声治疗技术给予高度评介,去年在美国西雅图、今年在法国里昂又举行了第二 届、第三届年会,中国海扶刀仍然是令人瞩目的焦点。“当今HIFU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很快 ,但谁也不能抹杀几代海扶刀所作出的贡献。”陈迅认为。 当科学遭遇商业狙击 今年8月2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印发了高强超声聚焦治疗机有关技术要求,并要求各 相关单位遵照执行。《技术要求》包括四部分,分别是高强超声聚焦治疗机临床研究管理分项 规定、产品标准中必须包括的技术要求、使用说明书必须包括的内容和临床研究效果分析方法 。据重医教授、海扶公司元老之一陈文植讲,去年12月,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邀 请临床、工程方面的专家和有关制造商参加,在北京召开了关于高强超声聚焦治疗机的专题研 讨会,陈教授在会上作了主发言。“会议的目的是为规范高强超声聚焦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 促进该产品的健康发展。现在所制定的行业标准,应该说是与海扶产品的技术标准保持一致的 。” 专家介绍,目前医疗器械叫做“刀”的,有“伽马刀”、“中子刀”、“光子刀”等,但 这些均属放射疗法,无创伤却有一定副作用。超声聚焦则是将高能机械声波聚焦到靶组织上, 焦点声强达每平方厘米几千至上万瓦,瞬间温度升到65度以上,损伤靶组织(肿瘤),使其不 可逆坏死。治疗过程不流血无副作用。但现在有一些治疗器械只在普通超声热疗机基础上稍作 改进,根本没有实现高强度的超声聚焦的设备,却也打着高强度聚焦超声无创治疗肿瘤的旗号 招徕病人,如各种高能超声体外聚焦热疗机、高能超声聚焦刀、隐形超声刀在广告中热闹非凡 。其危害宣传有,如宣称能治疗所有肿瘤的,但实际超声聚焦只能针对非空腔脏器的肿瘤,如 肝癌、乳癌、骨癌等,像肺、胃、肠等由于酝积气体,声波难以穿越准确聚焦;普通热疗机的 治疗效果只能达到变性坏死,真正超声聚焦刀才能达到凝固性坏死。这两条在刚印发的技术要 求里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另外有些销售广告宣传用“不痛”、“可看书、打游戏”来吸引患者 ,又告之聚焦刀温度可达“70-100度”,则完全违背科学、自相矛盾。因为当聚焦升温到45度 ,人体组织将感到疼痛,要达到杀死肿瘤的温度,更要使用麻醉。 2001年12月,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在广州各大报端连续发表四次严正声明,对借用海扶 超声聚焦刀概念的某些医疗产品给以了回击。有关人士评介,在这场海扶刀展开的知识产权保 卫战中,从技术上较量,攀附者是鸡蛋碰石头,因为目前全球超声治疗设备厂商中,掌握高强 度聚焦超声无创治疗肿瘤技术的只有中国海扶一家;但营销之战,海扶则是秀才碰到兵。海扶 由于其技术上的超前领先,医疗培训和后续服务工作方面的费用昂贵。同时为了实现滚动发展 再创科技新高,海扶超声聚焦刀采取的是以单定产,现钱现货的市场方针,市场推进实行步步 为营、循序渐进的策略。海扶刀的单台售价为980万元,现全国已有20多个医院购买采用,并 出口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英国。而其他一些“机”和“刀”不仅成本投入低,还采取先 无偿投放设备,再慢慢收回成本和利润的租赁方式,迅速布点占领市场。 知情人士透露,海扶刀在早期研制过程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到海扶公司取经, 公司研制者们为了争取国家对此项目的重视,扩大HIFU技术在医疗应用中的影响,也曾无保留 传授过部分技术资料。再加上某些研制人员的跳槽,为后来冒出的商业竞争对手埋下了伏笔。 “但第五代海扶刀的核心技术仍然留在重庆,就在我们手里。” 重医附二院肿瘤中心主任陈文曲介绍,该院从1999年开始海扶刀临床治疗肿瘤,积累了一 套完备成熟的治疗操作制度和操作技术,已为500多名患者解除了痛苦,无一例意外。 谁来拷问网络流言? ■富 子 网络流言,如今正缠上重庆的企业,最新的实例是高科技明星“海扶刀”,稍前的还有重 庆第一品牌“长安汽车”。 三个月前,刚刚作为“蓝筹股”领衔者引领大盘摧城拔寨屡创新高的长安汽车,在涨幅超 过200%之后突然遭遇“造假质疑”:网名为“飞雪漫天”的专业人士就长安汽车2002年四季度 业绩异常增长、毛利率高且异常波动、第四季度营业费用出现负数、巨额利息、举债经营、销 售分子公司可能存在黑洞等问题,在网络上发表《七问长安汽车》一文,将长安汽车与“银广 夏”相提并论,由此引发证券市场的一场大争论。 流言带来的震荡是巨大的。对于海扶刀,影响可能正在形成,对于长安汽车,流言杀伤力 却不可低估——流言出笼翌日,长安汽车股票便被停牌,据说这是国内第一个因网民言论而停 牌的股票,从流言出世后到现在,长安汽车A股流通市值缩水四分之一,远远超过同期大盘的 下跌速度。 互联网技术让我们享受到信息传播快速、自由的特点,如对SARS蔓延之初的报警,就得益 于成熟的互联网技术——更得益于报警者的公义良知。但这一技术又是双刃剑,人们在获益的 同时或许会遭遇更复杂的问题:信息发布和传输没有严格的检查和核实系统,操作的方式(如 个人网站、论坛、聊天室、新闻组、即时通讯等)也越来越简便、越来越多样化,上述两起网 络流言的共同点,就在于制造者都躲在暗处,都使用的是匿名方式,这为别有用心的个人或机 构通过互联网散布流言提供了方便。 今天,互联网上非短流长、蛊惑人心的各类流言盛行,鱼龙混杂的信息或造成伤害,或造 成混乱,如何加强网络侵权管理,这是一个让专家学者也颇头痛的事。著名传播学者、清华大 学教授李希光在谈及新闻改革时,甚至提出这样的建议——“人大应该立法禁止任何人匿名在 网上发表东西”。李教授的理由是:“网络本身应该和传统媒体一样,都应该受到严格的版权 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网上任何人写东西要负法律责任。你不能因为是网上,你可以 发匿名的东西,你就随便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这同样要承担名誉损害权责任的。至于网上传 播甚至可能比印刷媒体传播还要快,还要广,而且它造成的伤害,有时候是不可弥补的。” “网络实名”的主张,在大多数专家和网民看来,不仅缺乏基本法律常识,也不具有操作 性。但面对躲在暗处的对手,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长安汽车负责人也只能无奈地反问:公司 是否有义务对任何一个不知来处的网民的疑问做出答复?是否必须承担因此被停牌等负面影响 的损失?如果有网民对公司恶意中伤,公司方面是否仍有义务向公众做出必要的解释?公司是 否可以向对方索赔或者讨个公道? “谣言止于智者”,面对网络的复杂性(如果对网络社区信息的自由交互听之任之,那么 流言就可能会甚嚣尘上;而如果一味强调对网络传播进行人为控制,其结果又总是会吸引更多 的网络工具介入传播,引发更大的好奇,萌生更多的谣言,最终产生“雪崩效应”),以及维 权的难度,大多数当事人宁可采用“清者自清”的态度,让匿名者有了更多的自由话语的空间 。 要想消除网络流言对社会秩序的威胁,根本的举措还在于当事人自己。我们的主流传媒, 不应当在此时缺失自己的声音。结论就是这样:如果缺乏绝对意义上的智者(并且智者不是小 部分人),那么,流言只能止于传媒的公信。 这也正是本刊聚焦《海扶刀遭遇网络寒流》的主旨。 (XYS2003092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