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谈“突贯小僧”的“谈暨大化学系主任抄袭案”   ——兼论谨防学术评论腐败   吴人   我读完WANG文和刘文以及“新语丝”上“蓝天六必治”和“突贯小僧”所写 的文章后,觉得有必要对“突贯小僧”的《谈暨大化学系主任抄袭案》一文谈一 些看法。   做学问必须也应该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发表学术论文如此,发表学术类评 论也如此,一定要有经得起推敲的论据和严肃的论证过程。“新语丝”发表的一 些有根有据的揭露国内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行为的文章确实受到了同行的关注, 学术界对严谨的学术精神的呼唤是“新语丝”被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对方 舟子先生工作的肯定和赞赏,也是我常浏览“新语丝”的原因。读完《“突贯小 僧”的“谈暨大化学系主任抄袭案”》,我有一个很强烈的建议给方舟子先生: “新语丝”网站在正式发表文章之前,一定要严格审稿。科学研究讲究的是实验 和数据的可信真实,因此探讨和评论科学方面的学术腐败,也应该建立在事实和 科学的推理之上。象“小僧”的文章连多少条文献都没有弄清楚,就进行随意发 挥,这类缺乏严谨科学态度的评论文章是在学术腐败之上的评价腐败,比学术腐 败更混淆视听。   一、论据是科学评论的基础——慎防“武断”蔓延成为中国学术界的评论方 式   WANG文是一篇讨论过量锌离子对β-Zn3(PO4)2:Mn长余辉性能的影响,而刘 文则涉及一种白光长余辉发光材料CdSiO3:Dy3+,虽然同属于长余辉发光材料, 但化学组分不同。WANG文和刘文的文献位置、顺序和数目完全不同,不是“小僧” 说的是“都完全一样”。WANG文共引用35条文献,刘文共引用27条文献,讨论的 都是长余辉发光材料,其中大概有5条相同。“小僧”说:“蓝天六必治同学指 出的暨大化学系系主任抄袭确认无疑,抄袭文和被抄袭文引用文献的位置,顺序 和数目都完全一样,也是应接不暇的抄袭案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以此确认 “小僧”没有看WANG文和刘文,至少没有仔细阅读。“小僧” “光看标题就知 道…”,我怀疑“小僧”可能连WANG文和刘文的标题都没有看(或看不懂),文 献都不数(或不会数)就下定论。“小僧”的结论实在有点武断,这不是一个严 谨的科学评论者态度。   “小僧”说:“小僧我再把坑往深处挖一挖。先把背景爆一爆。刘应亮是抄 袭文的头号作者和联络负责人,也是暨南大学化学系系主任。那么,被抄袭文的 联络负责人是谁?苏锵院士。再用关键字“苏锵 刘应亮”到狗狗上查一下,返 回的条目第一条是“中科院苏锵院士受聘为暨南大学名誉教授”,化学系刘应亮 主任大名正在参加仪式人员名单上。抄袭文和被抄袭文研究方向一致(长余辉材 料),工作相关单位一致(长春应化所),联络负责人地理位置一致(广州), 说起来刘主任其实是苏院士的嫡系部队。既然是自家人,说刘主任抄袭苏院士, 不如说苏院士抄袭自己更合适一些。”我也把“小僧”的坑再往深处挖一挖。刘 应亮1986年考入长春应化所为石老师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两年后入中山大学读博 士研究生,1994年博士毕业后就职于暨南大学化学系,现为化学系系主任。苏锵 院士曾就读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后院系调整到清华大学),1952年毕业后到长 春应化所工作,从事“稀土化学和材料的研究”,于1999年底被中山大学聘到故 乡及母校做教授,2004年4月接受了暨南大学的邀请,受聘为暨南大学的“名誉 教授”。据此“小僧”给苏院士组织出一支“嫡系部队”。我担心国内学术界 “嫡系部队”就此将泛滥成灾,同时怀疑小僧脑袋瓜里派系学术斗争思想是否太 敏感。我希望这种武断下结论的方式在国内学术界的评论中不要肆意蔓延。顺便 附一句:我没有查到“小僧”说从GOOGLE上查到的具体内容,但在BAIDU上查到 了——提醒“小僧”科学研究的最基本学术道德: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表述一 定要准确无误。   “小僧”说:“其实这两(一)篇文章反映的是国内发光材料 (Luminescent Material)界独立创新精神的缺乏”。这里一篇文章发表到《固 体化学杂志》,一篇发表到美国化学会主办的《材料化学》上。《固体化学杂志》 是固体化学领域中的专业杂志,而《材料化学》通常发表前沿学科和有相当突破 工作的文章。“小僧”连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和文献多少都不清楚,就说这两篇文 章反映了国内发光材料界独立精神的创新的缺乏,把国内整个领域的研究和国外 同行对该领域的工作承认全部否定了。如果小僧是在相似领域从事研究,那么我 很想与他探讨是否需要帮助他突破这个夕阳领域;如果小僧不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或在该领域尚未达到一定的境界,小僧由点及面、随意发挥、“文革式”否定一 切的评论态度需要商榷。学术研究不仅需要想象、甚至神话般的幻想和创新,更 需要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而学术评论坚决不需要想象,只需要科学的态度 和严谨的作风。   二、谨记科学的评论常识——参考资料要支持学术评论的基本论断   “小僧”说:“体制之外,小僧想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原因。发光材料基础理 论的基石是两个:(扩展态下)半导体的能带论和(局域态下)原子能级分裂的 算符技术,这两个理论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都基本发展完备,这就决定了本领 域不会有太多出人意料的发现。(其实固体发光材料理论作为一个体系还残留很 多具体复杂的定量分析问题,但是缺乏实际应用推动和聪明杰出人士,所以这些 硬骨头一直没人碰。)苏院士主持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自称是 关于“稀土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我很怀疑这里面会有什么创新。其实,你看 那两(一)篇文章的讨论部分都是定性泛泛而谈,没有任何新的思想,就知道这 样的大型基金项目无非是扯大旗作虎皮,不会带来任何基础研究的进步。随便从 SCI搜索几条苏院士近年来的工作,光看标题就知道,除了把元素周期表上不同 的元素排列组合,改动一下配方,用司空见惯的方法测量一下物性,究竟有多少 创新的思想?再从应用方面看,固体发光材料的发展其实不断受到应用需求的刺 激,六十年代是固体激光器,七八十年代是高效节能稀土荧光粉,九十年代以来 是高能物理和医学用能量转换材料,热点不断。但是苏院士研究的长余辉发光材 料既游离于时代潮流之外,又与国计民生无关痛痒,代表的是一种僵死的方向。 在僵死的方向重复制造垃圾文章,占用和浪费国家宝贵的科研资源,都是对学术 道德的践踏。作为国内发光领域带头人,苏院士对本领域的学术水平和学术道德 双重倒退应该负直接责任。”   有资格断定“国内固体发光理论方面的研究不会有太多的新发现、同时也缺 乏聪明杰出的人来啃硬骨头”和做出某一研究领域是“僵死的方向”这样评述的 人物即使不是学术界的泰山北斗,至少也是辛苦耕耘几十年,对所评述的领域了 解极深的学界前辈,或许“小僧”前辈也位列其中。但是如果“小僧”不幸也在 国内供职,那是自打嘴巴。   由于学科的特点,固体化学领域中的许多文章没有必要进行复杂的讨论,我 个人认为应该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学术问题,方法越简单越好,尤其是对有 关国计民生的研究。“小僧”高瞻远瞩,提出上世纪五六年代、七八十年代以及 九十年代以来的这些研究热点,但是,其“锐利”的眼光却得出了无知论断,让 人不禁扼腕。被“小僧”否定的长余辉材料,实际上具有吸收能量和储存能量、 再释放的特性,有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应用背景,因此,欧美、韩日等国都在 开展这“僵死的方向”的研究工作。从90年代以来由于铝酸盐系列优秀长余辉材 料的出现,逐渐引起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注意。目前国内有多家生产长余辉发光材 料的厂家,产品包括发光膜板、发光塑料、发光陶瓷和发光油墨等。在红蓝绿三 色长余辉荧光粉上,红色荧光粉一直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由于在相关领域 的突破,2002年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报道了苏锵院士在“记忆材料”方面的工 作。   对于“小僧”前辈“随便”搜索出的苏院士的十余篇文章,我按小僧前辈文 中的顺序将它们的标题翻译成中文,如下:   1. 长余辉玻璃陶瓷材料的制备   2. 兰绿色锆掺杂β-磷酸锌磷光体的发光和缺陷性质   3. 水热合成三价稀土铒或铥掺杂的六方氟化钇镱钠中的增强蓝色和绿色上 转换发光   4. 过量锌在提高锰掺杂的β-磷酸锌的长余辉发光中的作用   5. 真空紫外和紫外射线作用下三价铈、镨和铽激活的磷酸锶的发光   6. 铈激活的硼磷酸锶的真空紫外光谱研究   7. 钐、镝和铕激活的硅酸钇钆锶中的发光和能量传递研究   8. 不同方法合成铈掺杂石榴石中的修饰发光   9. 水热合成氟化钬钠微米管和氟化钐钠纳米管   10. 铈石榴石的合成与发光的比较研究   11. 铕、铥共激活硫化钙磷光体的制备   12. 碱土硫化物磷光体的氧化物包膜   13. 三价铈激活的硼酸镧钙在真空紫外-紫外波段的发光特性   14. 室温下三价铕掺杂的碳酸锶和碳酸钙的合成   15. 稀土掺杂玻璃中的光激励长余辉发光现象   这十余篇文章,报道的材料有玻璃,玻璃陶瓷,多晶粉末,薄膜,纳米管; 研究范围有材料合成,发光机理研究,材料处理工艺研究,物理现象;应用的领 域有弱光指示照明,等离子体彩电(PDP)荧光粉,发光LED荧光粉。小僧只看标 题,这种论证方法和评论态度对我们国内学术界开展良性的学术评论绝对是引入 误区。   三、学术评论要有基本的学术知识支撑,提防我国学术评论沦为指手画脚   化学家的研究对象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化学家研究水平高低的一个标 志,就是如何将原子进行巧妙的组合排列。碳单质,由于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可 以有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以及纳米管状的碳纳米管和笼状空球型的C60。英国 Sussex大学的Kroto教授和美国Rice大学的Smalley教授等合作,将碳原子组合出 球型的C60,获得了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同一元素的C原子,空间排列不同,可 呈现出各种空间结构(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结构)和各异的性能(如半导体 性和金属性、甚至超导电性);那么,不同元素原子的组合排列,将会展现难以 想象的美丽多彩的化学世界。没有丰富的C、H和O组合排列,就没有化学学科, 也就没有今天的人类世界。——这个知识对于至少对这个领域有一知半解的“小 僧”来说,应该是化学科普知识。   再对本领域之外的学术界同事解释一下:缺陷化学可以说是固体化学的基础。 缺陷,可以使材料的性能改头换面。YBa2Cu3O7-δ,一个代表性的氧化物高温超 导体,当氧含量微小减少到6时,它会失超,变为绝缘体。1986年9月,Z. Phyzik刊登了瑞士科学家Muller的一个工作。在这个工作中,Muller等对绝缘体 (半导体性)La2CuO4用微量的Ba、Sr掺杂,变为La2-XSr(Ba)XCuO4,获得了新 型的基于绝缘体的氧化物超导体。由于这个工作,他们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物理 学奖。没有掺杂,就没有半导体理论和技术,也没有今天的电子和光通讯技术。 不要说如何组合,就是这小小的百(千)分之几含量的变化,物理性质相差十万 八千里。无机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主要是通过对基质掺杂而实现的。没有这些工 作,就没有三基色,也就没有美丽斑斓的夜色和当代的显示技术。长余辉材料的 发光正是通过掺杂,产生一定深度的陷阱而实现的。   根据“小僧”仅仅看看标题里的简单组合,就断定“除了把元素周期表上不 同的元素排列组合,改动一下配方,用司空见惯的方法测量一下物性”的思维方 式,我可以类推出:小僧如果是一名COOKER,他会把主料和调料简单地混合一下, 不会象大厨研究为何和如何控制火候、加料的顺序和多少;小僧如果练太极,一 定是“有气无力,花拳绣腿”,不懂大师的刚柔并兼。“小僧”在固体发光材料 这个领域能看点热闹,但门道似乎进得不深,以看热闹的心态来进行严肃的学术 评论,就象以婴儿的力量舞千钧之物,对国内学术评论的健康发展危害不浅。   四、科学的学术评论要有客观的态度,要杜绝主观论断和人身攻击   固体发光领域涉及面很宽。国内固体发光领域中的院士遍布物理、材料和化 学等学科。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学业精湛、工作突出、德高望重的院士,苏锵院 士是其中一名普通的院士,从未听他标榜自己是国内发光领域中的带头人。“小 僧”给他戴上了这顶帽子,并要他“作为国内发光领域带头人”“对本领域的学 术水平和学术道德双重倒退应该负直接责任”。我担心,小僧的文章是否会在 “学术水平和道德倒退”的基础上,雪上加霜引发学术评论水平和道德的倒退。   如果我想借用“小僧”的一点点推理方式,以我以上的考证可以断定“‘小 僧’是一个无知、无畏,无德、无才的学术评论腐败案例的典型”。“小僧”想 必难以接受,虽然事实已经如此。 (XYS2004062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