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大学教材岂能信口开河?   余承滨   下笔为文,都要讲求科学性。这道理很简单,因为作者劳心费力写出作品来, 总是要给他人看的。如果写出来的内容正确无误,合乎科学性,则能给他人以有 用的知识和良好的启迪,帮助他人提高水平和促使进步;否则如同撒播有害的种 子,那是要遗害读者的。   编著教材要审之慎之,必须把科学性放在第一位,务求内容正确,合乎实际, 合乎情理。不然,把错误的、不科学的东西写进教材里,那是要误人子弟的,是 对教育的不负责任。   现在教材由于不少编著者浮躁从事,不少出版社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教材 屡见不鲜。观点上的错误、知识上的错误、逻辑上的错误,在有些教材中可说是 随处可见。如《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19期上,有篇批评文章《一部错误百出 的重点教材》,作者就从新出版的《世界当代史》中,随意摘出了15处历史知识 性的错误。这是一部称之为国家规划的重点教材,其错误尚且如此严重,更不用 问其它一般教材了。   在此,我也想就另一部国家统编的高校教材(而且是修订本),也谈谈这个 方面的问题。且先抄录开篇的一段文字,再作具体分析:   人类由结绳记事、金石刻写、纸笔应用、活字印刷,发展到电脑写作、网上 出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同时也是加速的过程。其间令人瞩目的是我国的写作史 源远流长,无与伦比。欧洲人说,当他们的祖先还在森林中的时候,中国就已经 有小说了。如果论诗歌、散文,中国就更早了。在公元12世纪以前的二十多个世 纪中,中国出现了《诗经》及先秦诸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 韩愈、欧阳修、苏轼等,其它国家除希腊、印度、埃及出现了荷马、柏拉图及 《本生经》、《百喻经》等之外,其余是一片空白。从13世纪开始,英、法、俄、 德等国才先后有了乔叟、莎士比亚、拉伯雷、普希金、莱辛等,大量作家的出现 是在19世纪以后。而中国13世纪~18世纪出现了关汉卿、罗贯中、蒲松龄、吴敬 梓、曹雪芹等,19世纪以后又出现了鲁迅、郭沫若、茅盾……没有哪一个国家有 中国这样长达几千年不断流的写作星河。(《写作教程》华中师大出版社2000年 4月出版,2002年10月第3次印刷,第3页)   1、“我国的写作史源远流长,无与伦比”,前一句是不错的,后一句就不 对了。要知道地球上的文明古国有好几个,各有其源远流长的写作史,中国只是 其中之一,但不是唯一,也不比其它几个文明古国更早更久远。称中国的写作史 “无与伦比”,置其它几个文明古国于何地?真理向前跨进半步,就可能变成谬 误。   2、欧洲人说,“当他们的祖先还在森林中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有小说了,” 这就是说,当欧洲人的祖先还在过原始社会生活时,中国人的祖先就已经进化到 能创作文学作品了。这里的问题是,说此话的欧洲人出生于欧洲的哪一个国家呢? 如果他出生于北欧的某个国家,对比他们国家和中国的情况,此话大概是说得过 去的。西欧就有问题,因为西欧有些国家的文明史也可以上溯到公元前。更不能 说是南欧的希腊和意大利,因为这些国家的文明史比中国还早。有点外国文学史 知识的人都知道,古希腊盲人荷马创作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产生于公元前八、九百年,各有一万几千行,译成中文都是20万字以上的长篇。 与此同时及稍后的中国《诗经》,基本上是些四言八句的短诗,比不上人家。就 拿小说来说吧,小说的鼻祖是神话,希腊神话远比中国的早而丰富。我们也是比 不上人家的。总之,欧洲古老,国家众多,情况复杂,不能把适合某些国家人说 的话,看成是适合整个欧洲人说的话,否则就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3、“其它国家除希腊、印度、埃及出现了荷马、柏拉图及《本生经》、 《百喻经》等之外,其余是一片空白。”此话更是言之欠妥。地球上曾有个文明 史堪与埃及、希腊、印度相比,甚至在许多方面一度领先的古巴比伦王国,即今 日的伊拉克及其周边地区。它的文明史拥有许多世界之最。就以写作来说吧,古 巴比伦人创作的《吉尔伽美什史诗》,比荷马的史诗还要早一千多年,己有4000 多年的历史,其他一些文明古国均不可及,此时的中国,只有些零星的短歌瑶。 公元前1700多年,古巴比伦王国的汉穆拉比皇帝,制订了一部相当规模的国家法 典(属应用写作),刻之于石,保留至今。中国直到公元前536年,郑国卿相子 产才制作刑书,铸之于鼎,比人家的约晚了1200年,且原文己佚。古巴比伦王国 还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和农书(也属应用写作)。如此等等,怎么能说除希 腊、印度、埃及以外就“一片空白”?   4、“没有哪一个国家有中国这样长达几千年不断流的写作星河。”这也是 言之过甚。中国的写作史源远流长,我们不必妄自菲薄,值得骄傲;但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我们也不能妄自尊大,抹煞他人。   再看另一段文字,也是该教材总论第一章中的,见第4页:   汉字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包容性及超时空、超方言的适应性,相同时间阅读 中文比阅读外文可多获得60%的信息。300年前的英文,今人已难读懂;500年前 的拉丁文,只剩下字母和药名;而汉字5000年不变,2000年前的文章,今天具有 中等文化程度的人还可基本读懂。   这段文字是对比外文以论述汉字优越性的。且不说此节论述写作发展史,是 否需要谈论属于文字学方面的问题,单就汉字的优越性而言,它是否如此巨大就 很值得怀疑。   我对拉丁文和英文的发展史知之甚少,不敢妄加评论,但不信今天的英国人 就看不懂约400年前莎士比亚创作的那些人物鲜活的戏剧和他那优美动人的十四 行诗,看不懂约600年前乔叟创作的那些生动有趣的小说!中小学生看不懂,大 学生也看不懂?   汉字的发展史我是了解的,5000年来它有过多次变化: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 是一大变化,解放后简化汉字也是一大变化,此外,从甲骨文到大小篆,从隶书 到楷书,也有许多小的变化。2500年前那古音古义的《诗经》,现在不知有几人 能顺利阅读,更不用说那诘屈聱牙的《尚书》了。现在港台出版的中文报刊书籍, 50岁以下的大陆人就不能那么顺利地阅读,因为它用的是繁体字,如此等等,怎 能说“汉字5000年不变”?   至于汉字与英文的孰优孰劣,恐怕那是鸡生蛋蛋生鸡一样难以说清楚的问题。 即使汉字的稳定性优于英文,也不能说自己的“5000年不变”,人家的只300年 就面目全非。   该教材总论中还有这样的论述,见第10页:   陈景润笨嘴拙舌,却摘下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不对,陈景润并未摘下那颗 明珠。虽然他一生勤奋努力,在数学王国里艰苦跋涉,攀登上了前人所未曾达到 的高度,但毕竟还差最后一步,并未登上峰顶。也就是说,他还没有完全解决哥 德巴赫德猜想这个世界上的数学难题。他是带着遗憾离开了人间的。科学一点也 不能掺假,差一步就差一步,你得老老实实地说。   一部国家统编的高校教材,而且是修订本,仅在总论一章中就摘出了这么多 错误和问题。总论是全书的重中之重,写得如此粗糙,实在是令人惊讶。为什么 会如此?可能原因很多。审稿不严,把关不紧,肯定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   首先是统稿关。该教材有两位主编,按常规惯例,两位主编自己撰写的书稿, 应该交换审阅修改。但从该教材《后记》看,他们不是这样,第一主编的稿子大 部份是自撰自审,上述总论即如此。人不能自视其面,所以许多毛病和错误就溜 过了第一关。   其次是责编关。前面摘录的那些错误,稍有水平的人大部分即可看出,作为 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岂有看不出来之理?我怀疑这位责编是居其位而不司其职, 他没有审阅或审阅不认真。该教材《后记》中有编者感谢责编“斧正文稿”的话, 恐怕那是虚妄之言。   最后是主审关。该教材有两位主审,《后记》中介绍:一位是博士导师,另 一位是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都是学识渊博、经验丰富之人士。书稿中那些明显 错误,何以闯过了这最后一关?我经了解,他们根本没有审阅,是出版社请出来 挂个名,以搞“名人效应”的。   编著教材是一项很严肃很细致的工作,一定要把科学性放在第一位,编著者 切忌信口开河,随意为文;出版者切忌马虎从事,不尽职责。 (XYS2004123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