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华中科技大学晋升如此水平的教授?   言不平   近一个多月来,华中科技大学的教师们是在紧张、躁动与不安中度过的,因 为华中科技大学首次教师聘任制正式开始实施,与此同时,配合首次教师聘任制 的职称评审工作也同时进行。面对这次大幅度人事制度的改革,人们也更希望教 师的聘任、职称的评审能够在阳光下进行,也更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则。然而在华 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教授职称评审结果出来后,却引起了一场的争 议。争议的中心是许国良副教授在有众多候选人的教授评审中的“脱颖而出”。 许国良何许人也?为什麽他的晋升会引起强烈的争议呢?从华中科技大学主页上 “精品课程”的“课程列表”中的省级精品课程“工程传热学”里的主讲教师 “许国良”中的介绍是: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工程热物理教研室主任   1984.09~1994.08 华中理工大学动力工程系本科、硕士、博士   1998.08~现在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副教授   2000.10~2002.09 日本静岗大学机械工学部 博士后   教学情况   讲授本科课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换热器》、《核反应堆物理》 和硕士学位课程《高等工程热力学》,出版教材有《热流体力学》(日文)。   学术研究   从事流动与传热方面的科研工作,出版流动与传热计算专业软件Saints2000。   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1997年“流化床气固两相换热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 步3等奖,2003年“新型开缝钝体燃烧技术”获教育部科技进步3等奖。   这一次职称评审学校专门制定了各级职称的学术水平要求,按学校文件,教 授的学术水平要求是:   “(一)教授学术水平要求   理、工、医、管学科类教师申报教授岗位者,在满足必备条件的同时,还须 满足选择条件一之任意一条,或选择条件二之任意二条;文科类教师申报教授岗 位者,在满足必备条件的同时,还须满足选择条件三之任意一条,或选择条件四 之任意二条。学术成果以近五年以来统计为准,任现职不足五年的以任现职以来 统计为准。   1、必备条件 ,   (1)具有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在相 对稳定的学术梯队中起带头或骨干作用.   (2)讲授二门以上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主要专业课,其中至少一门是基础 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良好(医科教师须达到规定的授课要求);完成一届以 上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培养质量优良。临床教师还需医术精湛,在同行中有一定 的知名度。   (3)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或作为第 一负责人主持在研项目(不含指导性项目、已超过合同期限未完成的项目和校基 金资助项目)。   (4)以第一作者署名(含通讯作者,下同)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本学科学术论文5 篇,其中在权威期刊上发表3篇。”(选择条件太多,这里略去)   从上述文件中可以看出,要晋升教授,首先必须满足必备条件,然后还必须 满足若干选择条件。那麽许国良教授是怎样满足必备条件的呢   必备条件中可以看出第1条比较软性,目前一般年轻的副教授均可满足。   必备条件第2条上课部分好满足,作为大学教师且已是副教授,上课是没有 问题的。但是要“完成一届以上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培养质量优良。”还是有一 定难度的,一来要招研究生必须有科研课题,还必须有学生愿意跟你。那麽许教 授是怎样满足的呢?他在申报表上填的是“2002级王强,2004级×××”,然而, 在图书馆可以查到王强的硕士论文,2004年上半年毕业,其指导老师是刘伟,而 在评阅人一栏里有许国良的名字,这就让人糊涂了,评阅人也算是“完成一届以 上研究生的指导工作”?据了解,许教授声称是由于指导老师一年外出,因而协 助指导了该研究生。难道协助指导一年研究生也算完成一届研究生指导?如是, 那文件上为何不直接写“协助完成”?可见这是不符合条件的。更离奇的是,在 该生的硕士论文里,协助指导的许教授不仅在副导师没有位置,即使在众多被感 谢的教师当中,这位许教授也仅仅排在第3位。通过该生列在发表文章一栏中唯 一一篇文章的题目,可以在“中国期刊网”上搜索到这篇文章,搜索结果如下:   “CPL蒸发器多孔芯温压变化的数值模拟 王强 刘伟 刘志春 黄晓明 华中科 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在这篇文章的四个作者中根本就没有声称指导过他的许教授的名字。这只有 两种可能,一种是许教授指导的太臭,对该生的研究工作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不 配出现在文章的作者栏里,另一种可能是许教授根本就没有指导。从一般的情况 分析,第2种可能更大,因为一般研究生第一年基本上都忙于上课,课程安排一 般与上一届的师兄师姐相同,导师不在,电话或邮件一句话就可搞定,无需导师 指导。如是这样,这位许教授为了晋升是不择手段,其道德品质就令人怀疑了。   必备条件第3条许教授虽然没有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但作为 第一负责人还在主持在研项目,这一条堂堂正正的满足。   至于必备条件第4条,可以在中国学术期刊网(www.wh.cnki.net)和中文科 技期刊数据库查到许国良教授的如下文章   第一作者(9篇)   1. 气管吸入流中大气污染物沉积的数学模型 许国良 张宗勤 华中理工大学 学报 1998.10   2. 制取白云石胶凝材料的流化床煅烧工艺 许国良 康忠新 化工装备技术 1997,18(2).-12-14   3. 流化床煤燃烧与气化过程中的辐射换热 许国良 杨金国 燃烧科学与技术 1997,3(1).-70-76   4. 苛性白云石流化床分解炉的研制 许国良 刘小朋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1996,12(1).-110-112   5. 粒径对气固流化床操作特性的影响 许国良 黄文迪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1996,24(1).-17-19   6. 并列流化床间采用载热体循环而传热 许国良 黄文迪 节能技术 1995(6).-5-9   7. 高温流化床间物料循环的特性及分析许国良 杨玉芬 化工装备技术 1995,16(6).-13-17   8. 气固流化床中乳化相的结构及气泡稳定性分析 许国良 黄文迪 华中理工 大学学报 1995,23(4).-105-109   9. 流化床系统物料密相循环特性的研究 许国良 黄文迪 化学工程 1994,22(2).-63-67   第二作者及更后(8篇)   1. 温室中岩床蓄热性的分析 陈威 刘伟 许国良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4,25(4).-679-681   2. CPL冷凝器多孔芯及槽道内蒸气的冷凝分析 韩延民 刘伟 黄晓明 许国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31(7).-58-60   3. 气固流化床颗粒间辐射换热模型 黄文迪 许国良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1996,24(1).-12-16   4. 双室内循环流化床煤气化系统的冷态实验研究 栗志 许国良 热能动力工 程 1996,11(2).-70-74   5. L阀控制物料循环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黄文迪 许国良 华中理工大学学 报 1995,23(4).-100-104   6. 气固流化床与水平埋管之间换热系数的计算 Saxe.,SC 许国良 工程热物 理学报 .1993,14(4).-408-412   7. 双室内循环流化床煤气炉的热平衡实验 栗志. 杜益庆.许国良.钱壬章 燃烧科学与技术 1996年01期   8. 双室流化床煤气化炉的密相循环特性 黄文迪.栗志.许国良.钱壬章 华中 理工大学学报 1996年01期   可以发现许教授的学术文章基本上是98年及其以前的。根据许教授的简历, 他1998.08开始当副教授,则这次符合条件的只有一篇,当然,由于网络的滞后, 实际上许教授还有两篇在9、10月份发表,这样许教授满打满算也就三篇文章。 由许教授的简历,他在日本参与出版教材《热流体力学》,姑且不论他在这本教 材中到底起了何种作用,根据华中科技大学的规定,教材和学术论文是不能相互 认定、等同的,有许多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都曾碰到过这样的问题,而被学校否 决。那么许教授又是通过什么手段、通径,使得自己能够满足这一条要求的呢? 是否能够公开让大家一起分享呢?   综上所述,许教授在学校规定的四条必备条件中,有两条均不满足,而且还 有弄虚作假的嫌疑。   许教授既然必备条件不满足,那么选择条件又如何呢?据说许教授有4条满 足选择条件二。而根据学校对教授水平的要求,只需满足2条选择条件二就可以 了。许教授的选择条件不可为不硬。那么,许教授到底又是满足哪4条呢?来看 看:   第一条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第三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www.nosta.gov.cn)主页上国 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告(第14号)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建议授奖项 目目录中,可以查到“二等奖项目编号F-217-2-01,项目名称:回流区分级着火 燃烧技术,主要完成人:钱壬章、靳世平、许国良、陈维汉、张晓梅、皮博明, 推荐单位:教育部”,可见许教授是实实在在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第三名。   然而,奇怪的是,在搜索到的许教授的所有文章中(9+8),没有一篇是有 关钝体燃烧技术的,他的基本上是关于流化床技术的,这与钝体燃烧技术是不相 干的。   通过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搜索第一完成人钱壬章教授, 找到61篇论文绝大多数是关于开缝钝体及其回流区着火燃烧的,可见钱教授是有 真才实学的。   再搜索第二完成人靳世平,发现有23篇文章:   1.新型煤粉开缝钝体燃烧器的稳焰机理与应用 马晓茜.靳世平.钱壬章 电站 系统工程 1994年06期   2.综合考虑煤粉浓度和温度的燃烧技术 马晓茜. 靳世平. 钱壬章.发电设备 1994年04   3.回流区火焰稳定的最低煤粉浓度的近似分析法 马晓茜.靳世平. 钱壬章. 电站系统工程1995年01期   4.新型煤粉开缝钝体燃烧器的稳焰机理及其研究与应用 马晓茜. 钱壬章. 靳世平. 史学锋. 郑远平 锅炉技术 1995年02期   5.锅炉稳燃技术的发展及开缝钝体燃烧器的研究 马晓茜. 钱壬章. 靳世平. 史学锋. 热力发电 1995年04期   6.开缝钝体燃烧器对四角切向燃烧锅炉的适应性 马晓茜. 史学锋. 靳世平. 罗萌. 钱壬章 热能动力工程 1995年04期   7.新型开缝钝体燃烧器的研究及其应用 马晓茜. 靳世平. 钱壬章. 中国电 力 1995年06期   8.气体回流区分级着火试验研究 靳世平. 钱壬章. 宗仰炜. 朱基木. 工程 热物理学报 1997年06期   9.钝体回流区二次风掺混实验研究 靳世平. 马晓茜.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1997年S1期   10.开缝钝体尾流水模显示实验研究 靳世平. 马晓茜.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1997年S1期   11.煤粉气流火焰稳定性条件分析 马晓茜. 靳世平. 史学锋. 钱壬章. 热能 动力工程 1998年01期   12.回流区分级着火旋流煤粉燃烧器的试验研制 陈长栋. 靳世平. 艾元方. 钱壬章. 窦洪华. 杜文国. 李少君. 王文章. 热能动力工程 1998年05期   13.电厂锅炉高炉煤气燃烧器改进试验研究 靳世平. 陈丽湘. 钱壬章. 宗仰 炜. 朱福良. 杨俊臣. 沈伟强. 朱基木. 冶金能源 1999年03期   14.WQ-10型煤气平焰烧嘴的半工业性试验研究 蒋杨虎. 金承瑛. 肖世华. 肖坤伟. 丁翠娇. 张茂杰. 靳世平. 赵利洪. 钢铁研究 1997年06期   15.武钢热轧厂4号加热炉FJFB-8型煤气平焰烧嘴试验研究 蒋扬虎. 肖世华. 肖坤伟. 丁翠娇. 张茂杰. 金承瑛. 赵利洪. 万晓丹. 靳世平. 彭光涛. 陈小笋. 武钢技术 1998年03期   16.圆筒形苯加氢改质炉炉尾超温治理研究 靳世平. 钱壬章. 顾镇均. 方志 民. 魏国瑞. 节能 1999年06期   17.油气混用可调焰烧嘴的研究及应用 丁翠娇. 蒋杨虎. 肖坤伟. 肖世华. 张茂杰. 金承瑛. 李肃清. 万晓丹. 陈海潮. 靳世平. 肖谦. 武钢技术 1999年 01期   18.罩式炉燃烧器国产化试验研究 靳世平. 陈渡军. 潘同庆. 冶金能源 2001年04期   19. 分级着火油燃烧器的冷态实验研究 陈丽湘. 靳世平. 钱壬章. 燃烧科 学与技术 2001年04期   20.高炉煤气锅炉水冷壁传热强化研究 靳世平. 钱壬章.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2年S1期   21.开缝钝体燃烧器回流加热链着火分析 靳世平. 钱壬章.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03年03期   22.解决锅炉主蒸汽温度偏低的一种新方法 王健夫. 靳世平. 杜一庆. 钱壬 章.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01期   23.轻烃燃料及其相关技术新进展 杜一庆. 苏红星. 靳世平. 节能 2004年 03期   从中可以看出,90%的文章均是有关开缝钝体及其回流区着火燃烧的,奇怪 的是这里也没有发现这位排第三名的许教授的任何踪迹,除了钱教授的出现频率 高外,反而出现了10次(8次第一作者)在获奖名单中根本没有的马晓茜的名字, 其次也有3次在奖名单中根本没有的史学锋的名字。   再搜索第四完成人陈维汉发现有28篇论文,其中关于开缝钝体及其回流区着 火燃烧的有:   1.开缝钝体燃烧技术及其应用,赵晴川. 钱壬章. 陈维汉. 山东电力技术 2000年05期   2.钝体及开缝钝体燃烧器火焰稳定性对比分析,陈维汉. 钱壬章. 华中理工 大学学报 1997年12期   3.突扩通道中带钝体或开缝钝体流场的实验研究,陈维汉. 陈定波. 余小平. 谭清香.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1996年S2期   4.以高温回流稳定煤粉燃烧火焰的简化分析模型,陈维汉. 钱壬章. 华中理 工大学学报 1995年S1期   5.钝体后回流流场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陈维汉.陈萍.陈建强.谭清香华中 理工大学学报1994年S1期   再搜索第五完成人张晓梅,发现有299篇论文,其中单位为华中科技大学 (或华中理工大学)并且有关煤粉及燃烧的有:   1.旋转煤粉分离器阻力特性研究,孔文俊. 栾庆富. 张晓梅. 华中理工大学 学报 1994年03期   2.叶轮式旋转煤粉分离器的试验研究,孔文俊. 栾庆富. 程尚模. 韩才元. 张晓梅. 动力工程 1995年02期   3.MPS磨静动叶片结合组合式旋转分离器性能的评价,孔文俊. 栾庆富. 张 晓梅. 张明春. 娄新生. 程尚模.电站系统工程 1995年04期   4.旋转煤粉分离器内两相流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孔文俊. 栾庆富. 张晓梅. 程尚模.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1995年S1期   5.开缝钝体燃烧技术在洛阳热电厂的应用,陈榕. 张晓梅. 钱壬章. 张建宏. 张留锁. 宋江水. 华中电力 2002年05期   6.锅炉一次风粉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张建宏. 张晓梅. 华北水利水 电学院学报 2003年01期   关于开缝钝体及其回流区着火燃烧的有一篇。   再搜索第六完成人皮博明,发现有4篇论文,其中关于开缝钝体及其回流区 着火燃烧的有1篇。   1.水平偏置椭圆管自然对流放热的激光干涉测量,罗军. 黄素逸. 朱茂书. 皮博明.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1997年10期   2.单排不均匀排管流动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陈维汉. 王巍. 潘波. 皮博明.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1998年S1期   3.流体绕流带肋片圆柱体的流动换热性能实验与分析,陈维汉. 皮博明. 韦 虹伟. 何文武. 化工装备技术 2002年02期   4.开缝V形火焰稳定器的冷态实验研究,杜一庆. 钱壬章. 王键夫. 皮博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02期   从上述六位得奖人的论文来看,第一、第二得奖人是名至实归,第四、第五、 第六得奖人也都有与得奖项目有关的研究经历,且第四得奖人有五篇。具有研究 经历的马晓茜和史学锋为何没有得奖呢?经过了解原来此二人均已离开学校。但 是许教授似乎完全没有有关得奖项目的研究经历却能占据在第三的位置,这是为 何呢?实际上看看许教授的简历似乎又有的明白,许教授是工程热物理教研室主 任,是得奖人的父母官哪。不说许教授玩弄权力,以权谋私,但不知许教授能否 向学校的有关人员、向能源学院的全体老师说清楚、道明白,他是凭什么贡献占 据得奖人第三位的。看来许教授这一条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许教授选择条件的第二条是在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子项目中 排第三。   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www.973.gov.cn)主网页上,进入能源领域, 在能源领域立项的17个项目中,发现其中有许国良名字的有一项,即:高效节能 的关键科学问题,依托部门:教育部 中国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华 贲 华南理 工大学; 过增元 清华大学,起止年限:2000-2005   这个项目里设置了6个课题(子项目),分别是   1. 传递过程强化与控制的新理论   2. 不连续介质中的传热传质的建模、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3. 新一代传热传质强化与控制技术的创新及基础研究   4. 相变传热强化与高效蓄热的基础研究   5. 能量利用系统集成建模、创新及优化研究   6. 能量利用系统的稳态和动态特性   逐项查阅各子项目的人员组成,在第二项“不连续介质中的传热传质的建模、 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查到有“许国良”名字其他各项均没有,其人员组成如下:   姓名 单位 作用   陶文铨 西安交通大学 课题负责人   何雅玲 西安交通大学 课题负责人   陈维汉 华中科技大学 学术骨干   陈亚平 东南大学 学术骨干   李增耀 西安交通大学 学术骨干   刘伟 华中理工大学 学术骨干   施明恒 东南大学 学术骨干   王秋旺 西安交通大学 学术骨干   许国良 华中理工大学 学术骨干   杨晓西 华南理工大学 学术骨干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许国良排在10人中的第九位,且该子项目负责人均为西 安交大教授,在其前人员也基本上是著名教授,何来许教授在“973”子项目中 排第三之说,倒是在该子项目中的华中科技大学仅有的3人中排在末尾,而华中 科技大学在此子项目中下设的课题中也仅能略分一份经费,其负责人是刘伟。那 么这一条是完全不能成立得了。   许教授选择条件的第三条是在省级精品课程中排名第二。   如前所述,在华中科技大学省级精品课程“工程传热学”中,刘伟是负责人, 其他人员排名是许国良 王晓墨 邬田华 蔡兆麟 明廷臻 杨昆,也就是说许教授 确实排在第二。然而如果在结合许教授在精品课程中的简历介绍,在2000.9~ 2002.9他在日本留学,据了解在此前一年,他也是在外进修日语,这样他有三年 时间根本就没有上过传热学的课,而且,在他外出之前,据介绍他主要上工程热 力学课程,也就是说仅仅依靠两年时间传热学教学,他就在精品课程中排第二名, 而一直在上传热学课程的王晓墨副教授、比他先期回国邬田华教授(简历上介绍 在英国大学工作4年后与2002.3回国)均排在他的后面,这里不知是不是又是因 为其为教研室主任的缘故?   许教授选择条件的第四条是实到校单项项目20万元以上的负责人。   这是许教授实实在在的一条。   由此可见,许教授的四条选择条件有一条(第2)是不成立的,有两条(第1、 第3)是有疑问的,而且还涉及到是否有权力运用的问题,只有一条是实实在在 的。   总之,许教授在不具备必备条件四条中的两条(按学校规定必须同时具备四 条)、在四条选择条件有一条不成立的、两条是有疑问(而且还涉及到是否有权 力运用的问题)、只有一条是实实在在的、在任副教授六年多只发表三篇学术论 文的情况下,却能突出群围,脱颖而出,晋升教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据了解 在被他淘汰的三名候选人当中,有一位完全符合学校规定的,却没有晋升。另外 两位,一位也仅仅是存在没有完成一届研究生指导的缺陷,其余条件也完全满足。 另一位也很冤,仅仅因为实到经费差两万(据说此人其余经费已经寄出,仅仅还 未到学校账上,但汇票复印件都已经传真过来),其余条件也全部满足。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内发展比较快的大学之一,靠的就是老师们刻苦的工作和 顽强的奋斗,而且也正在为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奋斗,但是华中科 技大学以及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在首次进行教师聘任制时的教授职 称评审中如此的不公平、不公正、不严肃,如何能够使在校的教师安心的工作, 又如何能够吸引更多的高水平的国内外人士加盟?尤其是如此学术水平(甚至如 此品格)之人都能晋升教授,如何能够体现华中科技大学有关文件的严肃性、规 范性?又如何有助于华中科技大学创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呜呼哀哉, 公平、公正、高水平! (XYS2004122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