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曾希圣传》编纂者为什么要伪造历史数据?   国际战士   10月18日看《人民日报》,第8版的文章《忠诚的战士 光辉的一生》是 《曾希圣传》编纂委员会所作的一篇回忆文章,文章地址在http: //www.people.com.cn/GB/paper464/13175/1181714.html,文章中引用了一些引 人注目的数据:“曾希圣又根据安徽的自然特点,提出了以“改变夏秋收成比重、 改种高产作物、改变广种薄收习惯”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三改”方针,推动了生 产力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55年,安徽粮食全面丰收。全省夏秋实产粮 食共1152.9万吨,超过国家下达计划的28.88%,比历史最高产量的1953年增 产244.5万吨。”,曾在1961年在安徽大搞"包产到户"的成绩是“1961年,安徽 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89亿斤,比1960年增产54亿斤,增产幅度达40%”,本来, 为历史人物作传,澄清事实是最关键的,尤其是数据,我深为这个数据感动,于 是找来相关统计资料证实。   首先是《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P427记载:1961年安徽省粮食产量 “629.0万吨”。不是传中所说的189亿斤(945万吨),我开始以为是两个数据 口径不一样,但是,同在P427,1953年安徽粮食产量908.4万吨,1955年1152.9 万吨,与传中数据完全一致。   那么,是不是《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里记载的1961年安徽粮食产量数 据恰好印刷错误呢?考虑到改革前我国农业主要是粮食产业,粮食产量的变动直 接使得农业产值同步变动,我用安徽省同时的农业数据进行对比:   同书P418记载:以1952年为基期100,安徽省1960年GDP为133.2,其中农业 为85.9;1961年GDP为95.1,农业为 70.3。又,以上年为100,1961年GDP为71.4, 其中农业为81.8,由于70.3/85.9=81.84%,这证明这些数据是自洽的,事实是 1961年无论是安徽整体经济,还是农业都是大幅度倒退的,那么,1961年粮食增 产40%从何谈起?   那么,是否《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的资料出处就有问题呢?我再用 《安徽统计年鉴2000》记载的历史农业数据进行校核:P277记载,按照 1990年 不变价格,1960年农牧渔业总产值862945亿元,其中种植业740705亿元;1961年 农牧渔业总产值681173亿元,其中种植业 564072亿元,请注意,这里是不变价 格,事实非常清楚,1961年安徽农业是大幅度倒退的,根本不存在什么粮食增产 40%的奇迹。   又同书P12记录,1961年GDP为上年71.39%,其中农业为81.79%,与《新中国 50年统计资料汇编》里的数据是完全符合的。   安徽省1961年粮食产量明明是629万吨,破了1949年水平,可是《曾希圣传》 编纂者为什么要把这个数据拔高50%呢?(从文章 数据推算的1960年粮食产量与 统计资料记载却是相符合的),出处何在呢?   文章中称曾在安徽抓农业“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没 有全面地反映1950年代安徽农业的情况,我把《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P427 页记载的1950年代历年安徽粮食产量数据列表显示如下:   年份 粮食产量(万吨)   1949 639.2   1950 675.0   1951 877.5   1952 891.5   1953 908.4   1954 777.3   1955 1152.9   1956 908.8   1957 1027.0   1958 884.5   1959 701.0   1960 674.6   1961 629.0   事实上,同页数据显示,安徽省历史上粮食增产最快的时期是1962-1976年, 1976年达1684.2万吨,比1961年增产1000多万吨,增长1.7倍,年均增长6%,而在 率先实行联产承包的1977-1980年,在全国增产12%以上的同时,安徽省粮食产量却 下降13%以上. (XYS2004112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