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这叫我该说什么好 良忠   音译外国人名,多是约定熟成,新近的译法也许更接近本来的读音,倘若附注 原文拼写形式或者加以注释,那么自行另译人名的做法也不至于造成理解译文的困 难。《如此奇怪的翻译》一文(XYS20050609)所指摘的不当之处,多是些没什么 大不了的“错误”。可惜,阅读的兴味由此消减了大半,总担心下面有会什么怪异 的词句出现。   晚上信手翻阅了《人们为什么相信稀奇古怪的东西》,可就是这么很随意地浏 览,竟然发现了几个真正的错误。   P53【想一想在450华氏度(约250开)[1]的炉子里烤的蛋糕。】P330【……那 条路正中间的温度是800华氏度(约444.44开)[1]。】   这两页下端分别加注着两个相同的注解:[1]1华氏度=0.5555556开。错得离谱, 只能说译者初中物理都没学好,而身为物理学教授的校者确实没有认真看过译稿。 先来复习下华氏温标(Fahrenheit temperature scale)和摄氏温标(Celsius temperature scale)的相关知识。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脱(Daniel Gabriel Fahrenheit)以氯化铵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华氏度,把人体正常温度 定为96华氏度,中间分为96等分,而后又作调整,将纯水的沸点定为212华氏度, 其冰点定为32华氏度,其间划作180等份。摄氏温标是1742年由瑞典天文学家摄尔 修斯(Anders Celsius)发明的,他选取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为零摄氏度,沸 点为100摄氏度,中间等分为100份。两种温标的换算关系为TC=(TF-32)*5/9,或 TF=1.8TC+32。热力学温标(thermodynamic temperature scale)是英国物理学家 开尔文(William Thomson,Lord Kelvin)于1848年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引出 的与测温物质无关的温标。1954年第10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水的三相点的温度为 273.16K,1K等于水三相点温度的1/273.16。显然,TK=273.15+TC。作为温度差值, 1K=1℃=1.8℉。乍一看,似乎和关系换算式矛盾,其实这表明,1K和1℃的“权重” 更大,对于标示同一温差,它们的变动数值要比华氏温标的来得小。   “1华氏度=0.5555556开”的写法倒没有大错,虽然可以更恰当地写作1华氏度 =5/9开。但以此得出450华氏度约为250开,和800华氏度约为444.44开,那真是大 谬矣!450℉约等于232.22℃,而250K等于-23.15℃,这样的炉子还是作冷冻箱更 合适。800℉约等于426.67℃,而444.44K等于171.29℃。一般炭火的表层温度显然 比这高出很多。呜呼,这可是所谓的世界科普名著精选啊。   P71【……在Psi实验中……】   如果读者不知道Psi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么即便根据上下文,你也还是无所得, 在这种情况下,译者有必要指明Psi的意思,即超心理现象。类似的名词还有PK, 我就见过外语系的人翻译不出这个词(亦是在某部辨伪的科普译著),它是指意念 致动,是psychokinesis的缩略形式。   P317【海森堡《不定原则》】【……争议不在于其《虚弱的人类原则》,而在 于其《强盛的人类原则》、《最终的人类原则》和《共享的人类原则》。】   我不知道责任编辑的职责有哪些,倘若译稿需通篇审核,那么这样的寒碜翻译 就不该面世。原文肯定出于强调目的,将专用术语以斜体形式标识出,而译者从未 见识过这些术语,故误以为那些是著作名,于是在译文中都打上书名号。其实,即 便不知道那些名词的含义,单是看中译文,也能发觉那不大可能都是书名,否则意 思看上去很怪异。   由于近年来理论物理类科普译作的流行,对于非物理学专业的科学爱好者而言, 海森伯格的不确定原理(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是一个耳熟能详的 术语了。可是还是有人不知道,而那人又恰恰是译者,另外责任编辑和物理学出身 的校者也没感觉出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真是好事成双促佳篇啊。   弱人择原理(Weak Anthropic Principle),强人择原理(Strong Anthropic Principle),终极人择原理(Final Anthropic Principle),参与式人择原理 (Participatory Anthropic Principle)。关于人择原理,google搜得如下网页: ourworld.compuserve.com/homepages/rossuk/c-anthro.htm www.bluffton.edu/~bergerd/essays/impert.html www.physics.sfsu.edu/~lwilliam/sota/anth/anthropic_principle_index.html weak和strong绝不是虚弱和强盛的意思,它只表示陈述声称的力度,或可理解为彻 底的程度,类似于人们说朴素的××主义、温和的××主义。   人择原理的提出源于人们意识到智慧生命的存在极为敏感地依赖于几个基本物 理常数的值,它们哪怕有极小的变化,都会导致宇宙无法产生生命或生命来不及演 进到出现智能物种的阶段。剑桥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Martin Rees在1999年出了一 本书——Just Six Numbers:The Deep Forces that Shape the Universe(《六 个数——塑造宇宙的深层力》,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已发行了中译本,可惜我没拜 读过),专门论述了这一现象。这六个数分别是,把原子结合在一起的静电力与万 有引力之比的大数N;表征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结合在一起的核力强度的数ε,它 也表示氢元素聚变时的质量亏损率;宇宙的实测密度与临界密度之比Ω;爱因斯坦 在静态宇宙模型中为了抵消物质间的万有引力而引入的代表“斥力”的“宇宙项”, 数λ;代表空间的不同向性和不均匀性的Q,其值约为10^-5;宏观世界的空间维 数D。   也许自然界不在乎,但N的数量级直接关系着生物的存衍。引力常数越小,恒 星质量就越大,反之亦然。大质量的恒星,其光谱向蓝色方向移动,有利于光合作 用,但它的寿命却大为缩短。质量比太阳小的恒星尽管寿命更长,但它释放的光移 向红外线处,不利于光合作用。碳的能阶与数ε密切相关,后者的改变可能导致恒 星无法通过轻元素聚变生成较重的生命必需的碳元素。Ω过大使得宇宙过早坍缩; Ω太小会让宇宙膨胀得太快,星系和恒星就无法形成。星系的出现得益于适度的物 质分布不同向性,这使得某处物质密度更大,从而凝聚形成星系。显然,倘若斥力 λ太显著,引力将无法维持住星系和星体,它们将分崩离析。如果Q值大上一个数 量级,那么宇宙中将满是黑洞,以代替现在星系的显赫地位;要是小去一个数量级, 也无法形成星系,只有离散的星云和冻结的固体颗粒。最后,只有三维空间中的引 力系统才是稳定的,而没有稳定的行星轨道就不能为生命提供长久的栖息地。   为什么一切都刚刚好使得生命存衍了三十多亿年直至演化出具有文明的智慧物 种——智人呢?人择原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问题的神秘性,它强调了观察者在科 学中的必要性,但它本身并没有为观察者的出现提供任何因果性的解释,也许那种 问题并没有太大的科学意义,而更具哲学意味。如弱人择原理所言,倘若宇宙环境 并不恰好使我们产生于此,就不会有谁来讨论这个问题了。而强人择原理透露出浓 烈的目的论色彩,即便它能摆脱神学意味,也仍不可避免地烙上了显著的投机标牌。 它声称:宇宙必须具备能够演化出如我们这般的智慧生物的性质。同时还指出存在 着许多基本物理常数值不同的宇宙,那些宇宙中没有生命存在。这招致了许多批评, 至少对于强人择原理,暂时不能在科学上加以证实或证伪,这样的陈述缺乏科学意 义。多重宇宙无从观测,可以用奥卡姆剃刀(Occam's Razor)除去这个多余的假 设。而神学界人士和具有宗教情结的人对此欣喜不已,乐此不疲,据说强人择原理 必然地论证了神旨的伟大,人类创生这种连科学家也认为是奇迹的事件,竟然就真 的无可辩驳地发生了。显然,这又是一个Wrong Story,神学分子完全会错意了。 心智的产生的确是令我们振奋和欣喜的奇妙事件,但它是一个自然过程,即便其中 有着难以言喻的偶然性,可它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一个神迹。   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终极人择原理和参与式人择原理。前者声称,一旦 宇宙中产生了智能生命(或者智能的信息处理过程必须在宇宙中形成),它就不会 消亡。后者则试图表明,宇宙不得不发展出人类,或某些其他智能的可收集信息的 生命形式,我们的存在对于宇宙是必须的,因为人类采取的智能观察行为会造成宇 宙的波函数坍缩,概率的叠加态也相对地转变为实在(reality)了。这是物理学 家John Wheeler在1983提出的,听上去就像是“月亮在人不看它的时候就不存在” 的宇宙版。那些反感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的人看来,这样的人择原理是近乎荒 诞的演绎。   人择原理饱受争议,在那些否认人择原理有效性的宇宙理论中,“多世界”理 论和“婴孩宇宙”理论经常被人提及。它们具有更多的科学内容,但就目前情况而 言,它们也属于无法察觉的事物(undetectable universes)。正如一段话所说: “这是些异常迷人的想法,也许它们比各种人择原理包含了更多的真相,也许没有。 事实是,所有这些争论都是基于理论的理论的理论之辩,完全无法检验,至少以我 们当前的技术水平来说确实是这样。对于强人择原理和终极人择原理而言尤为如此。 最后,我认为眼下的情形大概仅是个人偏好使然,学说、神的假设或者多世界宇宙 论中的一个,你选择自己相信的那个,仅此而已。”Steven Weinberg就曾告诫过 同行:作为物理学家,最好不要把人择原理太当回事。在亚马逊书店上列出的读者 对The Anthropic Cosmological Principle (by John D.Barrow,Frank J. Tipler)一书的评价中,有这么一段有意思的话可兹为证:Nobel Laureate in Physics Steven Weinberg, who thinks more clearly about these matters than most, finds that the Weak Anthropic Principle is nothing more than "mystical mumbo jumbo" (because it's just common sense to say that if the physical constants had been any different we would not have existed), and that the Strong Anthropic Principle is unbelievable because our universe is probably not the only one.   说了这么多,都偏离正题了。科普做好了是功德,做得糟就是笔糊涂账。翻译 确实是要花工夫的。但我随手翻翻就看到这么些不当之处,而且译本中基本没有可 供参考的注释,这活就干得次了,译者、校者和责任编辑都该受批评。 (XYS2005061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