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工尺谱的读音:是微软还是《电脑报》的bug? 李诡 《电脑报》3月14日G12版《查漏补缺》专栏说,在使用智能ABC输入法时, 输入“gongche”的拼音,结果输出了“工尺”这个词语,认为“工尺”的拼音 应该为“gongchi”,并断定这是微软的一个bug。 其实,这是编辑诸公(包括母的,此处概言之)不懂工尺谱,自己闹出的 bug。 工尺谱是中国古代音乐所使用的一种记谱方法,就象我们今天使用五线谱或 者简谱来记录音乐一样。近代定型的工尺谱用字为“上尺工凡六五乙”,分别代 表“do、re、mi、fa、so、la、si”七个音,为了适应民乐的音域特点,还专门 有三个字“合四一”来代表低音“so、la、si”三个音。这样就合成了工尺谱十 字:“合四一上工车凡六五乙”。如果要表示比“乙”音更高的音,就在“上工 尺”等字前面加上单人旁(亻),形成“仩仜伬”等专用字型,表示高音“do、 re、mi”等。如果要表示比“合”音更低的音,那就将“尺工凡”等字的最后一 笔划向下拖一个尾巴,我这里不能输入样字,但古人用毛笔很容易书写出这样的 字型,可见电脑还是有局限性,嘻嘻:) 至少从唐代开始,就已经有人尝试创制记音符号来记录乐谱。那时去古未远, 阿拉伯数字还没有传入中土呢,当然不会产生现代这种“1234567”的简谱形态。 音乐家各自创立的记谱符号,形态各异,但却成为工尺谱的前身。比如宋代音乐 家张炎和姜白石的曲谱,不仅显示了工尺谱的早期形态,而且也保存了宝贵的中 国古曲资料。从他们的传世作品来看,这些符号形态力求简易,类似一些汉字的 笔划,或者汉字的简化。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只能靠乐师口耳相传,外人视若 天书,给推广传播造成困难。后来的音乐家进行改革,采用一些笔画简略,易于 识记的汉字进行记谱,使人一望而能识。起初当然采用哪些汉字、它们的音高顺 序都不统一,比如《辽史·乐志》记载的工尺谱十字为“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 合”,与现在定型的工尺谱顺序不同,用字稍异。(实际上,“勾”“乙”二字, 并无差别。古人读书需要用朱笔或墨笔“句读dou”,就是加标点,经常使用 “乙”形符号,这种符号俗读为“钩”,就是“勾”。) 至于“尺”字的读音为“che”,实际上只能认为是古代乐师口耳相传、约 定俗成,并不一定有音韵学上的传承根据,古代字书给定下反切,后世正音只能 沿袭。如果牵强附会,那么可以说,民族乐器中弦乐所发出的声音,类似“弓扯 弓扯”的声音,也许这就是其特殊发音的由来吧。 总之,这个问题算不得微软的bug,倒是应该算作《电脑报》的bug。号称社 长经常到北京领取优秀报刊编辑大奖的一家报社,怎么着,也应该备一份《新华 字典》吧,就算你狂,备一份《现代汉语词典》总不算辱没身份。要知道这两本 工具书,皆以正音著称,都是吕淑湘、李荣、丁声树等大腕儿呕心沥血几十年磨 一剑的结果,遇到象“尺”这样需要正音的字,他们绝对不会放过。 这事儿千万别跟微软说去,省得人家说: 你们中国人,中文不行! (XYS200503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