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我赞成“脊续” ——如果一个民族的脊梁都断裂了,那怎么谈复兴? 陶世龙 中国人民大学要办国学院,校长纪宝成连续发了几篇文章和接受记者的采访, 提出要“脊续文脉,重振国学。”引出了一番争论,以中山大学哲学系袁伟时教 授的《评纪宝成校长的“重振国学”论 》批评得最为有力。他虽认为“设国学 院不是坏事;也不必担心偌大的中国一年才几十个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但对纪 校长的某些提法甚不以为然。指出纪校长的论断:新文化运动摧毁了“国学”; 二三十年代“国学热”;“国学”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均与历史事实及众多 学者接受的学理出入较大。还提出质疑,1.国家现代化或“民族的伟大复兴”靠 什么?2.如何处理学术领域中世界与本土的关系? 袁伟时教授在文章的末尾顺便说了一下:“纪校长四篇文章中有三篇文章出 现这样的用词:“脊续文脉,重振国学”。笔者问过有关编辑、记者,确认这是 纪校长亲自审查修改过的文稿用词,不是偶然的“笔误”。可是,我就弄不清 “脊续”是什么意思。查收词最全的《汉语大词典》也没有这个词。后来才想到 谅必是“赓续” 之误。汉字繁多,笔者也有许多字不认识,也会写错字;但让 中学生把几千常用字掌握得熟练一些,比笔者强一点,应该是可以办到的。” 针对袁伟时教授的文章,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袁济喜教授发表了《批判国学, 是否需要“准入资格” 》,为纪校长辩护。遗憾的是人民大学的袁教授对中山 大学的袁教授提出的主要问题,并未多谈,而是就“脊续”与“赓续”大做了一 番文章。称“在书面语言中,脊续以其生动形象的含义大量存在着,运用着,袁 先生可以随便翻翻内地与港台的书刊,可知此类用词并不鲜见。尤其是在关于中 国古代文化的研究论著中,更是常常用到。在文科的硕士与博士论文写作中,也 屡见不鲜。袁教授如果因忙于“批判”他人而无暇翻检古籍与学术书的话,也没 关系,可以上网用“google”或“百度”搜索一下,看看究竟有没有“脊续”这 个词汇在接续、承续意义上使用的。笔者这里不想将这些条目一一列出来,以占 用宝贵的版面。” 两位教授一争,而且都姓袁,看热闹的人就多起来了,还有好事者真的用 “google”或“百度”搜索了一下,得出的结果和人大袁教授大不相同。 有位“天下闲人”在凯迪网络发帖说:““脊续”是什么词?袁济喜说得那 么煞有介事,老汉也就较回真,用google、baidu搜索的结果,互联网上,除了 人大校长的发言和媒体、评论的引用外,就没人用过,至于古典著作,倒要请问 是哪一部书里有这个生造词语?” 还有位“daniao”,“用GOOGLE搜索, 所有298项结果都是和纪宝成有关, 找不到一项有他人用“脊续”的网页。 搜四库全书数据库,除了在药书里有 “狗脊 续断”的词句以外,没有“脊续”的用法,四部丛刊数据库中完全没有 “脊续”出现。   可见“脊续”即使成立,也是极其冷僻的用法,当然更有可能是生造的。据 称有人在网上找到了他人用“脊续”的情况,为何不贴出出处来?而且,“脊续 文脉,重振国学” ,是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宗旨提出来的,在这么重要 的口号中,何苦要用冷僻生硬的词语?”(2005-6-13 16:11 凯迪网络) 我以为“daniao”的说法可取。我也用GOOGLE搜索,可能是在外面搜索方便 一点,倒是真查出有一起用”脊续”的,是在台湾,“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不 仅脊续李前总统“未完成的革命”,”[e网推荐]自省(二)[繁体 ]不知是 自创还是有出处。 别的还有几条,但都是“脊”和“续”碰巧挨在一起,并不是一个词,并 都是在繁体中找到的。如: “沿脊续往上走”(赏龙船登石屋[ 繁体 ]; “向东沿脊续走,路径略转平缓”(天地同行(四十九)船湾环湖行[ 繁 体 ]); ...上金山南山脊; 续上317米等高柱小休(2004年10月16~17日夜行看日 出[ 繁体 ]; 沿雁谷迷径穿越马尾、官坑、大洞及灵象脊,续上引象门,(Hong Kong Hiking Web)[繁体 ] 补阳药: 杜仲、狗脊、续断、(增强抵抗力,防御SARS入侵(转贴) 考古论坛) 熟地、狗脊、续断补益肝肾;强筋壮骨;(香港中医药论坛[ 繁体 ]) 问题看来已经清楚,“脊续”并非如人大袁教授所说“以其生动形象的含 义大量存在着,运用着”。人大袁教授要不说“可以上网用“google”或“百度” 搜索一下”还好混一点,他这一说,别人一搜,反倒更不好自圆其说了。 在‘天涯杂谈’上贴出的《纪宝成“脊续文脉”出台始末考》,说:“纪 宝成最初的提法是“接续文脉,重振国学”(详见《人民日报》2005年5月27日 同名文章)后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纪宝成临场发挥,将“文脉”比作人的 脊椎,主张“再树立起这个脊梁,延续中国文脉”。纪宝成很欣赏自己这个比喻, 同时对先前的提法——“接续文脉”——不满意了,感到“接续”二字太俗太平, 灵机一动造出新说:“脊续文脉”,意为“树脊梁”、“续文脉”。袁济喜为纪 宝成圆场,引证古籍十分勉强,而联系纪氏原文语境、抓住“脊梁”一喻,可称 切近纪氏原意。(作者:鉴定完毕 提交日期:2005-6-15 20:22:00) 我看这个解释比较合乎实际,这个“脊续”并非固有,按林黛玉的说法,是 杜撰出来的了。不过我倒认为这是纪校长创造性的发挥,因为纪校长在使用这个 词时,曾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如果一个民族的脊梁都断裂了,那怎么 谈复兴?”(纪宝成专访:为何创办国学院?如何培养国学生·南方社区·南方 网)说的很有道理。 “如果一个民族的脊梁都断裂了,那怎么谈复兴?”而我们民族的脊梁的确 是是断裂了,需要再长起来和竖起来。不过这个脊梁并非仅仅是文化,而应是鲁 迅说的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 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 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是有自己的脊梁的,“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 苏武节...”(文天祥正气歌并序)这个脊梁是齐国几位太史,董狐,张良,苏 武直到文天祥本人和以后的史可法、夏完淳、林则徐、邹容、秋瑾、李大钊、彭 德怀、林昭等等历代许许多多,一个一个的志士仁人,前扑后继构建而成的。 这个脊梁在今天不是彻底断裂,也是不绝如缕了,而摧残这个脊梁的,不止 是外来的压迫,更多的就是我们自身。岳飞、于谦、袁崇焕这些国之干城,都不 是死在疆场,而是死在他们忠心捍卫的自己国家的刀下。而且也不能看成就是皇 帝个人的行为,他们的悲剧的产生无不是当时整个社会腐朽的反映。迄今为止, 还就是鲁迅先生看的透澈。看到了“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 也在其中混了多年;”自己也参与吃人了。喊出:“你们要不改,自己也会吃 尽。”(狂人日记)正如一位海外作家所指出:“鲁迅写的不是阿Q一个人被侮 辱、被损害、被出卖的巨大不幸,而是全体国民的众生相,那种渗透骨髓的宿命 意识、投降主义、失败主义、精神胜利法、欺善怕恶、假仁假义、苟且偷生、犬 儒性格等等,既扎根于统治者的思维之中,也展示于广大百姓的行动之中。《药》 里的革命者夏瑜临刑前遭狱卒殴打,就义时被看“热闹”者围观,更有看客拿馒 头来蘸他的血去治病,愚昧者何其残忍而贪婪。而他们正是夏瑜为之牺牲想要唤 醒和拯救的民众。”(鲁迅为何是世纪冠军?) 我们这个民族对历史上的屈原、岳飞都是很爱戴的,竞渡龙舟以纪念,追封 王爵以尊崇;然而对现实生活中的屈原与岳飞,却不仅不知爱护,而且往往重复 着历史的悲剧。吃人而又被吃,在文化大革命中,更清楚地、无可辩驳地表现出 来了。不是某一个人需要忏悔,全民都需要,包括我自己在内。 因此,要竖起脊梁,仅仅是读圣贤之书,书再好也是难以作到的,自汉武帝 独尊儒术开始,夫子之文满天下,夫子之道满天下,然而易代之际,绝大多数的 士大夫,还是弃圣人之道而不顾。所以力挽狂澜如文天祥者屈指可数,而都是以 悲剧告终。查一查历史就可以知道,皆因那些读圣贤之书者,平时已熟知“直如 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对圣人之言只能挂在嘴边,早已练就一身柔术, 或用今天的话来说,“脖子上安有轴承”,转起来快得很。 真要“脊续”,首先要人们敢说话,敢说真话。而现在我们看到的还是说真 话难,不要说大事,小事也难。鲁迅先生遇到的“无物之阵”(参见《我们几时 能走出这个“无物之阵”--从杨振宁、何祚庥、邹承鲁的遭遇想起》)依然存在。 从郭光允到蒋医生,更一次又一次告诫人们,还是“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为 强出头”。于是杂音没有了,然而无声的中国是最可怕的,此时我写的这篇文章 已被访问9299人次,看来大家很关注。 因此,纪校长提出的“脊续”,是很重要的一个命题,如能提高一步,“脊 续国脉,重振中华”,那真要载入史册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赞成“脊续”。 2005年6月20日于加拿大之Fredericton (XYS2005072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