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中国正在成为晶体生长大国   啄木鸟   中国正在成为晶体生长大国,这一点我并不吹嘘。武汉科技学院朱海亮教授 2003年被SCI收录论文65篇获奖励50多万元,他的研究方向就是晶体合成与表征。   另外其他的高校也纷纷爆出冷门,国内某大学的一个教授把晶体的合成按研 究方向分成6个小组,结果2004年合成晶体一百多颗,发表论文96篇(SCI收录), 堪称2004年度“中国之最”,此外还有中山大学的陈小明、童明良等科学家……   用一位行内教师的话说,一颗晶体就是一篇SCI收录的论文。而SCI收录论文 的数量在当今又是衡量一个研究机构、大学、教师科研实力的重要参考数据。   我有一种感觉:中国的科研似乎被人牵着鼻子走。200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方 守贤认为“SCI作为惟一标准会导致功利性走向”:如果仅仅用SCI引录的论文数 量的多少作为科研成果评估的惟一标准,还很可能导致一些研究者专门选容易被 SCI收录的论文课题去研究的功利性走向。甚至有个别作者,将同一项成果以各 种名义和形式反复发表,以增加被SCI收录的机会,进行“高产”的SCI炒作,这 已引起了某些科学刊物编辑部的不满,影响了我国科学家的形象。   一个人一年之内合成十几颗晶体已经不足为怪,就合成、表征晶体发表的论 文被SCI收录,要比做一个大的科研项目、耗时几年的工程发表SCI论文要快得多, 容易的多。可想而知,为了SCI的论文数量,很多人要选择做晶体。正如方守贤 院士所料:每一小规模的课题较容易出成果。复杂的科研工程,规模庞大,投资 昂贵(达几十亿到几百亿元),参与地人多(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梯队参 加),时间长(需要花5年或更长的时间),最后作为研究成果发表的文章篇数 却不多,这样不利于我国基础性科研的成长。   2002年2月1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 第732页,《自然》杂志非常及时地撰 文指出SCI引文统计数据中存在的错误,并提醒人们在研究评价中谨慎使用SCI。 目前SCI对非英语国家期刊和论文的引证统计差错更为严重,从而无意识地导致 了这些国家许多质量不错的期刊面临严重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中国较知名的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SCI统计其1996年论文在1998年被引用147次, 但我们发现有91次是错引,在提醒谨慎使用SCI数据的同时,中国的科学家在呼 吁要重视非英语国家的科技期刊的统计工作。   当年为珍宝岛战争计算出穿甲弹方程的刘先志发表了多少SCI、EI的论文? SCI能不能打退苏军的钢甲坦克?1953年,刘先志在瑞士的《应用数学和物理》 杂志发表《关于连通管内理想流体自振的部分理解》的论文,引起国际学术界的 广泛关注。德国的国际著名力学家舒勒(M?Schuler)在来信中写道:“这篇论 文是有价值的,它比牛顿当年推出的一类似公式更为一般。”舒勒特别将论文的 30份复印本,分别发给德国30个研究中心。   现在在介绍一位学术界人士的时候,动辄以“发表论文×××篇,其中被 SCI收录××篇”的字眼,均以SCI来点缀头衔。   一位院士做客央视,面对白岩松:我们的科研是没有希望的科研!   许多国家自然基金的研究项目,最后往往都是以SCI论文来划上句号。而另 一方面,我们国家所急需的药物中间体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的化工原料又要从 国外大量进口。这样高额的开支最终都由国家和百姓来买单。我们总是剑走偏锋!   我们目前只注重SCI论文的数量,却忽略了它的质量。有些论文的影响因子 很小,仅在0.3~0.5左右;有些SCI论文被收录以后,很少有人去引用,“为了 论文而论文”,最终学者们“视论文为垃圾”。   我们做一个假设:某人在国内一级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一年内被人引用5 次;另外一人在二级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一年内被人引用50次。哪一篇论文更 有价值?当然不可否认,那篇一级期刊的论文将来未必就没有价值。   早在5年前,就有专家指出我国的论文数量多而引用率低的现象。这与我们 现行的学术评估制度有关,与各单位的奖励制度有关。现在的突出问题是,一味 地倾向SCI论文的数量,会影响我们科研经费的分配走向,会制约我们对应用技 术研究项目的扶持。造成国内许多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的研究课题“营养不良” 或“胎死腹中”,最终造成在科技成果利用方面对发达国家的长期依赖。 (XYS2005013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