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公众需要对伪科学保持警惕   柯南   12月15日青年话题版刊登了署名李侠的文章《公众为何厌倦了科学与伪科学 之争》。李侠对于这个题目给出了两个论点,一个是说科学与伪科学很难区分开 来,另一个是说反伪科学是一种“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的活动,于社会无益。   当然,这两个论点都是荒谬的。首先,从科学到伪科学,在这之间确实并非 没有过渡。但是我们确实能够指出,有些主张是伪科学。简单地说,伪科学是一 些不是科学,却又冒充成科学的主张。这些主张拒绝接受,或者逃避接受证据和 实验的检验。   例如,在历史上永动机就是一种典型的伪科学,它不仅仅违反了我们已知的 一些最坚实的科学知识,而且永动机的发明者还用故意造假的方式逃避检验。又 如,“核酸营养”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伪科学。食用核酸不会带来营养益处,这 是科学公认的结论。而核酸营养的主张者没有提供任何可靠的证据证明其观点, 却大肆推销他们的产品,声称服用者可以增强健康。   李侠说,“对当下中国来说,科学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这种情况下,对 于偶尔出现的一些冒充科学的案例,本是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没有必要 无限夸大”。当然,伪科学并非世界末日,但是这不等于别人不能指出伪科学。 更重要的是,李侠的这句话混淆了科学发展的“正常现象”与“不正常现象”。 同一学科的科学家之间当然会存在对某一科学问题的争论,但是他们使用逻辑和 证据来辩论、让对手信服,这是在全世界科学界都能看到的正常现象,例如,间 断平衡论者和渐进论者在进化论问题上进行的争论。   但是伪科学的鼓吹者却通常处于科学界之外,他们拒绝或者逃避证据,这就 是“不正常现象”(注1)。与上面例子对应的则是神创论伪科学理论。   其次,指责反伪科学是“只打苍蝇,不打老虎”,这种逻辑也是混乱的。指 出某一主张是伪科学,这首先是科学家的言论自由。李侠更混淆了反对伪科学、 揭露学术腐败和批判科技体制这三个问题(当然,这三者并非全然无关,但是李 侠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是混乱的)。退一万步讲,就算伪科学是“苍蝇”,难道 就不该打了吗?   当然,伪科学未必是苍蝇,我们可以发现,伪科学在有些时候就是老虎。美 国科普作家马丁?加德纳曾指出“当人们被哗众取宠的科学言论引入歧途时,这 就完全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了。”   加德纳警告说:“公众的思想越混乱,也就越容易成为伪科学理论的俘虏”。 他举例说,伪科学和希特勒的上台遥相呼应。“如果德国人民在区别好坏科学方 面受过较好的训练,他们难道会那样轻易地听信纳粹人类学家们所宣扬的疯狂的 种族论吗?”(注2)另一个著名的例子,则是李森科的伪科学给苏联带来的危 害。   我们也能找到伪科学在当代中国的危害。例如,南街村因为永动机受骗上当 (当然,南街村绝不是历史上第一个受骗者),损失了2000多万元。徐业林的 “无偏二极管”永动机则可能得到3000万元的“项目专项拨款”(注2)。如果 真的获得批准,这难道不是公共资金的一项重大损失吗?更不用说,“核酸营养” 这个骗局的规模有多大。   事实上,反对伪科学的益处不仅仅是避免了公众的经济损失,它也为公众提 供了一个很好的教材,向公众展示了科学是如何真正运作的。让公众了解为什么 科学家认为某一主张是伪科学,就是一个展示什么是科学精神——探索、怀疑、 实证和理性的结合体——的过程,具体地说,是一个展示批判性思维威力的机会 ——下一次,当你遇到一个惊人理论的时候,你也许就会像科学家对待伪科学那 样,用怀疑主义的眼光——就像一个侦探——去审视它:这个主张符合逻辑吗? 它的证据何在?这个证据能够被重复验证吗?而不是盲目地相信它。   你可以想象,如果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这种思维,那么我们的社会就能减少多 少愚昧、迷信、盲目和极端崇拜。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对伪科学也有精神上的益 处,而且或许比经济上的益处更大。   李侠问“国外是否也在成天地反伪科学与打假?”答案是肯定的。例如由科 学家和专业人士组成的超常主张科学调查委员会(CSICOP)就是一个著名的国际 反伪科学组织。CSICOP定期出版《怀疑论探索者》(Skeptical Inquirer)杂志, 批判和揭露各种伪科学。美国主要的科学团体当然也反对伪科学。例如,对于神 创论伪科学,像美国科学促进会(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联合体)等专业科学团体 就频繁发表声明,反对神创论伪科学,支持进化论。像约翰·惠勒、理查德·费 曼、卡尔·萨根和斯蒂芬·古尔德这样的美国著名科学家,也坚定地反对伪科学 (注3)。   也许,国外伪科学在媒体上与公众见面的频率可能没有中国这么高。以美国 为例,美国的主流媒体都拥有合格的科学记者和编辑,他们眼睛盯着的是真正的 科学家的真正的科研成果,而不是永动机、水变油、用初等数学三等分角、破解 哥德巴赫猜想、甚至所谓的“科技打假冤案”这样荒诞的题材。这种媒体的专业 性也为反伪科学提供了一层额外的支持。   李侠在文章的最后说,“对于这场精英的游戏,公众只有选择捂上耳朵”。 这不是一场精英的游戏,公众更不应该捂上耳朵,正相反,公众需要对伪科学保 持警惕,正如加德纳所说:   “我们一定会遇上这样的[鼓吹伪科学的]人。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 我们可以预料,在未来不久的岁月里,就会有形形色色的这类人物,带着一些迄 今想象不到的理论应运而生。他们会写出一些引人注目的书籍,作一些激昂慷慨 的讲演,组织一些激荡人心的迷信活动。他们会获得1个,或是100万个信徒。不 管怎样,我们对他们保持警惕,无论对于我们自己还是对于社会都是有益的。”   注1:马丁·加德纳在《西方伪科学种种》一书里总结了伪科学人士的5种表 现;   (l)他认为自己是个天才;   (2)他认为,他的同行们毫无例外是一些无知的傻瓜;   (3)他认为自己不该受到压制和歧视。公认的学会不让他去演讲。杂志拒 绝接受他的文章,对于他写的书,要么不屑一顾,要么就作为“毒草”来评 论。……他经常坚持说,恶意的诽谤、无端的攻击总是对准他的。他把自己比作 布鲁诺、伽利略、哥白尼、巴斯德以及其他因“异端邪说”而不公正地遭到迫害 的伟大人物。如果他在自己从事的研究领域中缺乏科班资格,他就会把这种压制 归结于科学界的一种共济会作风,未经过相应的入会仪式,就不准他登堂入室。 他反复提醒人们注意科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由外行人完成的这一事实;   (4)他在按捺不住的冲动下,竭尽全力攻击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最肯定无疑 的理论;   (5)写文章往往喜用复杂的、费解的词句。大量使用杜撰的名词、术 语。……荒诞科学的许多典型著作,都带有一种“疯话”的味道。   本文对加德纳的引用皆来自《西方伪科学种种》。   注2:见 http://www.my.gov.cn/MYGOV/150643018674733056/20050803/43674.html   注3:惠勒反对“灵学”(特异功能)。费曼用怀疑论批判伪科学。古尔德 曾有一本著名的《人的误量》,批判了所谓种族主义伪科学,顺便说,古尔德是 终生的马克思主义者。萨根是美国著名的“反伪斗士”。另外,爱因斯坦对伪科 学也不宽容,这可以从《爱因斯坦谈人生》一书中看到:   ……很自然,爱因斯坦不可避免地收到了那些自以为其见解颇有重大科学意 义的人们的大量来信。爱因斯坦对此有时感到实在是忍无可忍。下面就是这样的 一个例子。1952年7月7日纽约一位艺术家给爱因斯坦写了一封信。1952年7月10 日爱因斯坦从普林斯顿用英文写了这样一封回信:   谢谢你7月7日的来信。看来你肚子里塞满了这个国家的知识分子中时髦一时 的空洞言词和观点。如果我能成为一个独裁者,那我一定要禁止使用这些莫名其 妙的蠢话。 附:   公众为何厌倦了科学与伪科学之争   李侠   2005年12月15日中国青年报   近几年来,国内舆论的一个热点是科学与伪科学之争。然而今天,广大公众 对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厌倦了。在笔者看来,原因无非两点:其一,公众对这场争 论已经产生了理解疲劳,无法准确划定科学的界限。在这场马拉松式的辩论中, 人们已经没有耐心再去听取双方没有新意的唠叨;其二,当下公众日益遭受由于 改革缺乏公平带来的侵蚀,在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前,旷日持久的科学与伪科学之 争,日益远离对公众生活世界的关怀,变成一种片面的“为真而真”的表演。   反伪与打假无非是求真。如果仅仅止于形式上的真,那么这种真已然丧失了 求真的本意。换言之,真理的本质是自由,而自由是人的一种内在规定。近日从 媒体上看到,反伪精英对普通民众生命的冷漠(见何祚庥接受南方某媒体采访时 的言论),更印证了当下的科学之争,已经成为精英们的游戏,暗示其与普罗大 众之间无法跨越的距离。这个事实,一方面无情地暴露了当下学界精英对生活世 界的冷漠回避;另一方面,也指涉了精英们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这场喧哗的辩 论,对整个中国宏大的改革事业来说,甚至有些小资调情的味道。   对当下中国来说,科学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这是不争的事实。自五四运动 以来,科学的地位就不曾动摇过,科学成了我们行事的惟一标准。暂且不论这种 思维模式的利弊得失,这种情况下,对于偶尔出现的一些冒充科学的案例,本是 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没有必要无限夸大。而且就一个具体国家来说,科 学毕竟是一小部分人的事业,即便最发达的国家,每年投入科技的资源,也不过 GDP的2%~3%而已。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文化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从事科学事业的人数比 例更少,对于广大公众,生活中有许多比“科学”更重要得多的事情需要关注, 比如,上学、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等。而我们实际遭遇的现实又是什么呢? 各地矿难不断、医疗改革坚难、腐败蔓延、社会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高昂的学 费已经开始影响中国未来的智力发展结构……   坦率地说,这些都在透支公众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期望以及公众的心理承受底 线。然而,我们的科学精英置这样的现实于不顾,在书斋里义正辞严地清谈着与 民生相距甚远的科学与伪科学,无视周围广大公众遭遇的冰冷现实。说轻了,精 英们对社会问题陌生,只好回避;不客气地说,是在故意逃避作为知识分子应负 的责任。   更何况,当前的反伪也好,打假也罢,仍处于一种毫无章法的头痛医头、脚 痛医脚的境地,没有人真正把注意力投入到制度层面,这种打假与反伪,无异于 一场圈内的自娱自乐。试问,一个不轨的剽窃者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与一项政策和 制度缺陷造成的损失哪个更大?哪个更能影响中国未来科技的发展?没有好的科 技政策与制度建设,这种事情打得过来吗?广大公众对这种舍本逐末的反伪与打 假能不厌倦吗?我们有限的科技资源又有多少是在创造“真的假科学”,同时又 有多少“假的真科学”得不到资助。   笔者一直在想,晚年的爱因斯坦为何把自己的很大精力投入到关注社会问题 上来?国外是否也在成天地反伪科学与打假?对于前者,我认为爱因斯坦真正体 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人类的大爱;对于后者,笔者不是很清楚,但从资料上看, 人家重视制度建设,而我们总在创造各类英雄。俄罗斯诗人涅克拉索夫曾说过: 你可以不做诗人,但你必须做一个公民。我们的精英们已经把广大的公众遗忘了, 对于这场精英的游戏,公众只有选择捂上耳朵! (XYS200512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