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唐师曾的另一种炫耀   丁一   上网查阅后才知道,离开北京前偶尔在北京晚报上读到的两篇连载,原来就 是这位“著名战地记者”的《我的诺曼底》的其中部分。当时就对文中的写法感 到不习惯,也对某个细节有些怀疑。比如,“60多年前日本对盎格鲁-撒克逊人 公然偷袭,犯了众怒,违背希腊罗马的战争规则。”显然,唐师曾在这里是以 “盎格鲁-撒克逊人”来指代遭受了珍珠港偷袭之痛的美国。但更准确地说, “盎格鲁-撒克逊人”还应该包括英国人。尽管日英后来也交战,但如果指偷袭 珍珠港,那就只是美国。为此,我还特地在烟台转机的空隙发短信询问南京大学 历史系高华教授此提法是否准确。答曰:“盎格鲁-撒克逊人通指英美人”,此 说法“不很准确,因原因很复杂。不是一面”。因乘机之故和暂居国外,其后也 未有机会再向学者深入请教。   其二,我所读到的报纸连载部分有这么一段文字。标题是:“皇军人矮心小, 害得我至今没有日本签证”。内容有:“作为一名从未访问过日本的中国记者, 我知道自己没资格对这个神秘国度说三道四。在拜谒二战旧战场前,我最想去的 国家就是日本。”“2003年,我把拜谒二战旧战场的采访计划分发各国友邦,德 国给我一年多次出入境的签证,帮我采访小隆美尔。法国驻华文化中心主任 Jean-Raphael给我特别证件,安排我在诺曼底登陆日为女王、小布什、普京、希 拉克、施罗德们……拍合影;英国使馆觉得‘昔日战地记者,今天和平行者’与 盎格鲁-撒克逊(可见在这里唐师曾也没有否认与‘盎格鲁-撒克逊’也指英国 人-本文作者注。)不谋而合,向替我办签证的CCTV小制片要走我的生活照‘留 案存档’;日本公使井出敬二最为认真,亲率手下大员与我会晤,‘嗨嗨’地电 邮往来,只是白白忙活了一年多,时至今日我还没成行。专做日本投机生意的吴 胖子传话说,这都怪我祖宗唐荆川500年前和倭人结下梁子,皇军人矮心小,害 得我至今没有日本签证。”   虽然表明了“作为一名从未访问过日本的中国记者,我知道自己没资格对这 个神秘国度说三道四”的诚恳,但通过查询,唐师曾还是“说三道四”了。写二 战怎么可能不提日本?不过,内容除了介绍唐师曾家族过去的显赫和跟自己有关 的一些人事,历史的部分,只是些常识,而且语焉不详。自己觉得没资格说的话, 最好是不说,或者说得让大家信服一点才好。   唐师曾既然表达了“在拜谒二战旧战场前,我最想去的国家就是日本”的愿 望,作为一名堪称优秀的职业记者,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想尽办法也去上一次,以 至于凭空给自己留下“榻榻米苇席上一团亵衣的无尽遐想”,这令人有些费解。 如果自比“粪青”,骂骂“皇军”过过嘴瘾,似乎未尝不可。但作者却把没有赴 日签证的原因归结为日本大使馆心眼小,这从他的叙述来看,是缺少说服力的。 强调自己跟日本公使晤面虽然有面子,但公使却不是负责发放签证的。后来只是 电子邮件往来,那并没有说明自己是否提交了签证申请表,是因公还是因私。如 果是因公,作为官方媒体记者自然是由新华社外事部门去办理,可以向经办人询 问;如果是因私,那么是以访友还是什么别的原因,这在日本使馆网页上都有详 细说明。个人办理10个工作日,旅行社代办7个工作日就能知道结果。如果没有 具体去办理,没有把护照交上去,即使写上一万次电邮,别人也不可能知道如何 给你签证。   唐师曾向有关国家提交了采访计划,大概是希望别人主动来邀请吧。但是,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义务一定要在你自己提出申请时,就做出邀请的想法。当然 还可以揣测说,日本人不愿意中国记者去日本采写自己战败的耻辱。但也许,日 本使馆官员根本不觉得一个战地记者有什么了不起的。在日本,不仅各个通讯社 和报社的记者出现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还有一批自由记者全自费拼死跑到上述国 家,大概人家见多不怪了吧。   本书的广告号称是唐师曾历时13年之作,是唐师曾的第6本书,也是他最满 意的。我想唐师曾首先应该承认这13年的时间里不全是为了这本书的写作吧。否 则,13年的心血也确实不太值得。而且作为新华社记者,拿的是公家银子,总还 得完成别的工作啊。很难理解新华社对唐师曾怎么会如此宽容,是不是只要借着 新华社出了名,只要承认自己是新华社的,就允许公私兼顾呢?另外,如果这真 是唐师曾最满意的一本书,可见他对于写作要求之低,无人能比。   应当痛心地承认,因为“海外关系”之故,唐师曾的前辈在文革中吃尽了苦 头。这一点,本人也好,读者也好,相信都会深表同情。但话说回来,文革结束 不久,这一类人在社会上就已经基本上属于普通人羡慕还来不及的一群,处在占 有各种社会资源较有优势的地位。何况,唐家在北京也不乏权贵亲戚,比如他在 《我在美国当农民》里提到的钱姓的原中联部部长和人民日报社社长。说到这些, 是因为唐师曾在这两本书的写法中,无论是表面上或实际上读起来,不可否认都 有一种略带自嘲甚至自贬一番的诙谐。但实际上,却无处不是在炫耀自己家族的 显赫和与大人物交往之密切。   以去“美国当农民”时办美国因私探亲签证为例,以当时唐师曾在新华社派 驻国外的从业经历和名声,以他在美国真真实实存在的伯父,他完全没有必要把 自己比作跟那些刚刚毕业的北大学弟学妹一般忐忑不安,还需要表现得让那些第 一次办签证的学弟学妹来安慰他。难道唐师曾真的没有这点自信吗?还是只是先 自贬,然后通过使馆签证官员对一个战地记者的钦佩,来表示其实是很了不起的。 到了美国入境时,我想如果安检人员真把他当恐怖分子的嫌疑讯问一番,唐师曾 才高兴呢。因为那样不仅可以在机场先卖弄自己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中国记者, 又可以大书特书一番了!   另外,崔永元说过的“有抑郁症的人都是天才”的话,不是不可以引用。不 过,一个真以为自己得了抑郁症就是个天才的人,倒是有点像希特勒地张狂了。 这里,作为并不出名的同行,不妨友好地提醒一下唐先生。   唐师曾也在书里把萧乾称为师傅。很可惜,萧乾先生已经仙逝,不能从他那 里问问是否收下了这么一个学生。不知道唐师曾的意思,是指萧乾真认了这么一 个弟子,还是说唐师曾多读了几遍萧乾的书,还是比一般人多去萧乾家拜访了几 次?   顺便再说一点,除了瞿德霖在“读冯俊杰文《当诺曼底失身唐师曾》有同感” 文中提到的吴毅宏/郭晓勇/张郇以外,现任新华社副总编的马胜荣,当年也是出 现在枪林弹雨的抗美援越战场的战地记者。那时唐师曾大概还是个毛孩子吧。 (XYS2005082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