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按:同日《广州日报》以《教授之死再引全息生物学之争》为题刊登了该报道, 与《海峡都市报》的版本相比,有大量的删节,但多了“最后挣扎 研发减肥药 妻子做广告”一节,现把这一节也补入。)   张颖清是生物天才还是学术南郭?   海峡都市报 2005-11-22   窦丰昌、柯学东   日前,一次题为“张颖清事件反思”的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 所召开。以此为起点,一场关于科学反伪的激烈争论和反思骤然掀起,“科学打 假”也成为了媒体和网络讨论的热点话题。而早在一年以前,事件的核心人物张 颖清教授已死于肺癌,按理说,逝者所承载的全部学术荣辱都会随之而去,为什 么在他去世一周年后会再次掀起波澜呢?   张颖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科学狂人、医学天才,还是学术南郭?江 湖骗子?日前,记者在他工作过的山东大学哲学系,通过对前后三任系主任以及 他死前的邻居和同事的采访,还原了张颖清在山东大学整整20年的学术研究和生 活的历程。   我们不奢望结束这场争论,我们只想还原事实。   生物研究生   不知生物学“大师”   “张颖清?没听说过;全息生物学?有这个学科吗?”   连续几天,在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的门口,多位学生都给了记者这样的答复, 他们中有生物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有长年在此工作的管理员。   可是,在山东大学全息生物研究所的官方网站上却有着这样记载:20世纪80 年代,张颖清创立了全息生物学,全息生物学是研究全息胚生命现象的科学。那 么,作为生物学科班的研究生,怎么可能不知道张颖清这样一位“大师级”的专 家呢?   实际上,张颖清的确一度被认为是个了不起的天才,是一个出自民间的、完 全靠自学成才的生物学家。   1947年2月,张颖清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一个普通职员家庭,1966年高中毕 业后到大草原插队落户。1982年,张颖清出版了《生物体结构的三定律》一书, 此书被认为是“全息生物学”的奠基之作。此后他四处游学,讲述他那独特的全 息生物学。   据山东大学哲学系前系主任周立升教授回忆说,生命科学院的学生没听说过 张颖清很正常,因为张颖清是1984年被作为自然辩证法的专家引进到山东大学的。 此后在山东大学20年,他从未进入过生物系,他的理论也从未被生物系专家所接 纳。   天才进高校   舅舅不爱姥姥不疼   那么,张颖清是怎样进入山东大学的呢?   周立升教授是1984年任山东大学哲学系主任的,那一年张颖清刚好被前任领 导引进到山东大学。据周教授回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高校等学术机构研究人 才奇缺,向社会引进特殊人才是当时流行的做法。当时山大哲学系就破格引进张 颖清、刘大钧、何中华三个特殊人才,刘大钧、何中华(两人现在都已成为博士 生导师)当时还只有高中文凭,张颖清稍好一点,曾拿到过内蒙古一家电大的专 科学历。   据山大哲学系现任系主任刘杰回忆,极力推荐张颖清的是当时自然辩证法教 研室的主任肖效武教授(现已去世)。不过,肖效武教授与张颖清此前并没有私 交,只是在一次学术研讨会对他的全息生物学说颇为欣赏,认为它不失为一种认 识和解释世界的哲学方法。   就这样,1984年9月,只有电大文凭且年已37岁的张颖清,被作为特殊人才 引进到山大哲学系。可是对新上任的系主任周立升来说,安排张颖清是个不大不 小的问题。考虑到张颖清搞的是全息生物学,周立升就想到把他推荐到生物系去。 不过,生物系经过开会讨论后,专家一致认为生物学中没有“全息”这个概念, 张颖清的那套东西也不成为科学。   理论得不到认同   供职于哲学系   周立升还对记者说,当时他并不死心,再次带着张颖清到生物系试讲。讲台 下坐的全是当时山大生物系最权威的学者。张颖清对生物系的专家说,任何生物 体的部分都能代表整体,比如苹果的形状与苹果树是极为相似的。周立升回忆说, 当时听课的生物学专家笑声一片,觉得他的观点很荒谬。   在那次讲课中,张颖清还提到,利用生物体的一个单元可以复制出整个生物 体,结果台下仍然笑声不断。“没想到他这一说法十几年后竟成了现实,也就是 现在所谓的‘克隆’。”周立升感慨地说。这一预测成了若干年后张颖清宣称自 己是克隆理论鼻祖的主要原因。   但是,张颖清当时凭这些“假说”并没有打动生物系的专家们,他们都认为 张颖清那一套只是他的猜想,没有任何的实验数据证明。生物系拒绝了张颖清, 他只好供职于哲学系。   要把达尔文踩在脚下   张颖清在哲学系留下来后,系里还为他专门开设了一个研究室。   后来,张颖清说想给学生上上课,周立升答应“可以”,但交代他一定要结 合自然辩证法讲自己的理论,因为讲自然辩证法在哲学系才算名正言顺。“我看 他并没有讲自然辩证法,也不会讲。他讲的还是他那一套全息生物学。”周立升 回忆说。   客观地说,来山大前,张颖清已经出过专著,在学界有了些影响,有不少人 还想师从于他。1985年,他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此时,张颖清自己联系了两个 助手协助他工作。   正是那一段时期,张颖清的系列著作《全息生物学》、《生物全息疗法》等 专著陆续出版。   全息胚学说是张颖清全息生物学的核心理论。这一理论告诉人们,生物体上 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全息胚,细胞是发育程度最低的全息胚;全息胚都 有着向新个体自主发育的能力,都是整体发育的缩影,包含着生物整体的全部信 息。细胞作为全息胚的一个特例,也被包括在全息胚学说中。   若干年后,国际上第一头克隆羊“多莉”诞生,张颖清当即宣称,早在十二 年前他的理论就为克隆奠定了基础,因此认定自己才是克隆技术理论的鼻祖。   据当年张颖清的好友刘大钧教授回忆,那段时间张颖清对自己的理论异常自 信,经常对人们说“我要把达尔文进化论、细胞学说踩在脚底下”,说罢还不停 地跺脚。   建全息生物学研究所   从1984年到现在,山大哲学系经历了四任系主任。记者在采访期间,周 立升、谭鑫田、刘杰三位系主任都提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张颖清在没有得 到任何实验数据,或者没有得到被主流科学界认同的实验数据的情况下,却迅速 让全息生物学在全国打开了影响。   据谭鑫田回忆,张颖清1990年再次被破格提升为教授。同年,他又带着助手 离开哲学系,创建了全息生物学研究所。也是在这一年,张颖清在海外拉起一帮 华人,在新加坡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会上,张颖清被选为 “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   而张颖清生前好友告诉记者,成立全息生物学研究所后,因为科研经费多, 他在山大逸夫馆二楼要了一大片房间,每个房间都放置着各个国家的国旗,以显 示全息生物学的国际影响力,“我当时就问他,你这是搞学术研究还是搞国际博 览会呀?”   从新加坡回来后,张颖清就跟学生讲,他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这个学生马上就到校广播站把这一“好消息”广播出去了。   据刘杰讲,山大校内广播以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头条也连续用了5~ 6分钟的时间报道了同类题材,“对于一个学者,央视的这种报道规模可以说是 非常盛大的。”   宣称有望获诺贝尔奖   在此后几年,张颖清曾多次被媒体渲染为有望获得诺贝尔奖。那个时候也是 张颖清最得意的阶段,可以看作是他学术的最高峰。   但是,在山大一些冷静的学者看来,张颖清这种自我炒作有些过分,“你年 年叫嚷着说有望获奖,但诺贝尔奖年年没有你,这算是什么事呀?”刘大钧教授 对此就很是难以理解。   据山大一些老学者告诉记者,当时国家教委一位副部级领导也委婉地批评了 张颖清,叫他别老忙着在媒体上露面,要静下心来作一些扎实的实验,得出令人 信服的实验数据。   据刘杰讲,由于盛名远播了,山东省里和学校给张颖清的科研经费都非常多, 其中有一次给了60万元,“这在当时绝对是大数目,我们都羡慕得不得了。”   狂妄影响学术生涯   刘大钧教授是与张颖清几乎在同一时期引进到山东大学的,当年也是张颖清 的好朋友,目前他们俩,一个已成为我国知名的易经研究专家,一个却被卷入伪 科学的是非之争,其命运的蹉跎不得不让人唏嘘不已。   对于张颖清的遭遇,刘大钧教授有自己的看法:“抛开学术真伪不讲,张颖 清狂妄的性格也为他今天的结局埋下了种子。”刘大钧回忆说,因为他是易经专 家,张颖清就以为他住的地方肯定风水好,他搬到哪儿,张颖清就跟到哪儿。 “我住在三楼,他就要住到四楼,对别人说是一定要压我一头。”而在办公室里, 张颖清也要求自己的桌子比别人的大,椅子比别人的高。   刘大钧还说,随着全息生物学的影响日益扩大,张颖清的狂妄也无以复加。 有一次刘大钧听到张颖清教育孩子说:“你怎么能跟这些孩子玩?你知道你是什 么人吗?你的爸爸是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知名教授!”   实际上,有很多天才的科学家性格也有问题,那么张颖清的性格缺陷怎么会 影响到他的研究工作呢?刘大钧的解释是:他不可能团结一个学术团队。   周立升回忆,当时,他的助手初红军、陈少宗和刘长工都跟张颖清有着不可 调和的矛盾,他们离他而去。在后期,他只好找夫人王兆琴作助手。没有学术阵 容,没有研究梯队,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日渐成了张颖清的“夫妻店”———这在 山东大学一度成老师的笑谈。   贴上伪科学标签   据谭鑫田回忆,在张颖清最火的时候,那时科学界对他质疑的声音还没出来, 但山东大学就有专家私下提出过质疑了。自然辩证法的老师就说过他那一套“太 过玄乎”;说他凭着自己的一个假设,在没有实验证据的情况下,就敢夸下海口 可以治疗300多种病,可以提高土豆产量,难以令人信服。   还有专家批评说,如果用一个自造的“全息胚”概念就可以解释一切生物现 象的话,那么“宇宙全息”岂不是可以解释宇宙的一切奥秘了?   而这时,一场更大的科学反伪风暴就要来临了。   1995 年4月3日《中国科学报》发表了署名为周慕瀛的“对全息生物学的质 疑”的文章。该文首次以公开的形式对全息生物学提出质疑。同时,《中国科学 报》还刊登了邹承鲁院士的一封信,信中揭露了张颖清诸多“国际学术活动”的 根底。信中说“关于‘国际全息生物学会’,我查过‘国际科学学会联合会 (ICSU)’下属的全部国际性学会名单,没有所谓的‘国际全息生物学会’;又 据我国科协的资料,所属全国性学会中也没有‘中国全息生物学会’”。信中还 提到:“迄今,还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在严肃的国际性学术刊物上发表 学术论文,而是依靠报纸、广播、电视或科普刊物的宣传而获奖的。”   不久之后,反伪科学的先锋人物何祚庥把上述两篇文章收入《伪科学曝光》 一书中。   据刘大钧回忆,上述文章发出来后,山东大学经过调查核实后,立即就扯下 了张颖清办公室里那张“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的牌子。   此后,更多的有关张颖清在海外搞学术活动的情况被披露。据山大一些老师 回忆,实际上在美国、西欧国家,只要给些钱,在那里拉扯一帮人开个什么“学 术会议”是件很容易的事。   最后挣扎   研发减肥药妻子做广告   1995年以后,他的科研经费基本上断了,因此后来开发减肥药时,还是动员 妻子做的广告。据刘大钧回忆,张颖清送给同事们的减肥药,他前脚走,人家后 脚就扔了。“看着他爱人的身材,人家哪会相信他?”   2000年,张颖清患上了肺病,后来有媒体报道说他是“积冤成疾”。但是熟 悉他的刘杰不这么认为,“我看原因在于他的烟瘾太大,一天要两三包烟,一根 接一根。”   据刘杰说,即使患上了癌症,张颖清依然不相信大医院。他先是到内蒙古的 一家中医诊所接受“全息疗法”。在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张颖清回到山东,到刘 永的诊所里治疗。刘永也是全息生物学会的会员。   死后引发   科学打假争论   记者在山东大学采访期间,张颖清的家早已人去楼空。今年2月,他的爱人 兼助手王兆琴在接受新华社采访后去了瑞典定居,她的子女据说也已在那里留学。 新华社随即刊发了《中国科技界悲剧———山东生物专家张颖清含冤早逝》。文 章说,由于个别学术“权威”的粗暴干预,使得张颖清含冤倒在了问鼎诺贝尔奖 的途中。   今年10月20日,即张颖清教授去世一周年之际,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 史研究所的会议室内,一场题为“张颖清事件的反思”在此召开。会上,科学打 假的个人方式遭到了专家的猛烈抨击。一时间,何祚庥、方舟子等科学打假先锋 人物被抛到了风口浪尖。随即,方舟子在自己的网站上贴出帖子予以回复,方舟 子呼吁人们 “当心有人借张颖清之死为伪科学喊冤”。   一场关于科学打假的争议再次引发了媒体和网络的热烈讨论。   科学界   特定时代悲剧   什么是科学?认定科学的标准是什么?在海内外一直有着广泛的争议。   作为张颖清的同事研究科技哲学的刘杰教授认为,判断一种学说是不是科学, 应由一个由这一学科的顶级专家组成的小团体来认定。虽然他并不赞成个人方式 的科学打假,但刘杰依然表达了对何祚庥等人的支持。他认为何祚庥并没有抹杀 真正进行科学探索的人,他反对和揭露的都是诸如特异功能、“永动机”、“水 变油”等早已被广泛证明为不可能的学说,他批评的是利用媒体炒作、包装、宣 传等手段达到非科学目的的那类人。   具体到张颖清身上,他认为张颖清的“全息胚”学说,最多只能算是“潜科 学”或者是“前科学”,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观念。这些观念、思辨可能正确,可 能荒谬,虽然它们都对科学的发展很重要,但远没到证明为是科学的程度。   “凡是正常搞科学的人,都不会认为他那一套是有前途的,因为它仅仅停留 在一种想法上。除非世界上主流科学家都是傻瓜,只有边缘化的张颖清是聪明 的。”刘杰作出了这样断言。   不过,刘杰更愿意相信张颖清是个科学狂人,而不是江湖骗子,因为根据他 死前的种种行为判断,他对自己的理论依然深信不疑,这说明他主观上没有行骗 的目的。   最后,刘教授说,张颖清只是中国科学界特定时代的一场悲剧———媒体宣 传的作用超过了科学理性的判断,科学研究的决策者缺乏理性的思维,缺乏科学 的观念。 (XYS2005112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