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伍铁平教授:我真为您害臊!   胡正范   3月19日, 张宜整理的“姚小平教授录音访谈整理稿”发表在姚小平教授的 个人主页。8月25日,伍铁平教授以《尊重事实 实事求是》为题,在学术批评网 发表“致姚小平教授和张宜博士的公开信”。他之所以“十分气愤,不得不写这 封信在网上发表,以正视听”,是因为“姚小平教授录音访谈整理稿”中的下述 谈话——   姚:好像是87、88年的时候,胡明扬先生要主编一本《西方语言学家名著选 读》,要确定十几个人物,索绪尔啊,Humboldt啊等等,之前还有一段简单的介 绍。伍先生和我(合作),实际上是我写的,为了那件事还很有意思,因为当时 是我写的,也是我译的,但是后来署名时是我和伍先生两个人,伍先生(为此) 向我道歉,这个你一定要写进(访谈里)去!为什么,因为这是老一代(语言学 家)的品格。我们现在没有这种意识,现在有的导师明明是学生写的,非要署上 导师的名字,(以便)报成果啊,多拿奖金什么的。那时候不是(这样的)。伍 先生跟我道歉,说(出版社)非要把他的名字放上去,放在前面,他们出版社也 是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那时我还是学生,我很感动,老一代的学者很注意这个, 现在有些问题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学术的败坏吧!那时候的人很注意啊。   这一节被姚教授叮嘱“一定要写进访谈录去”的往事,明明是拿老一代学者 的品格来教育青年学子,却被伍教授看作“名褒实贬”、“给人的印象是我在此 事上曾蓄意侵犯过他的劳动”,怒斥为“造谣”;姚教授回顾当年报考伍教授的 研究生,因为“伍老师搞语言学,当时在国内也是做得很好的一个”;姚教授回 答“什么人对您从事语言学史的研究影响比较大”,明白说“可能有伍老师的影 响吧,因为他毕竟是我的受业老师”。然而伍教授公开信却拿了所谓《让孩子们 从小学会感恩》中的一段话相赠:“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哀或不幸, 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过我任何东西”。这岂不是要令天下的学生 窝心、寒心?   湖南师范大学学生为撰写题为《伍铁平语言学学术思想研究》的论文,致信 伍教授。伍教授以《我的学术生涯——对学生4个问题的答复》为题,详尽回答 “国外语言学理论对您的影响”、“湖湘文化对您的影响”、“读书、写作和学 术研究的方法”、“您培养研究生的概况和培养方法”等4个问题,发表于6月19 日学术批评网。伍教授的学术生涯、学术思想可以公布,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博 士生导师、《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姚教授的学术访谈录怎么就不可以发 表?伍教授公开信说:“希望你们不要通过访谈录这种方式进行自我吹捧和吹捧 别人,尤其是不应吹捧自己的博士生导师。这涉及当前亟须提倡的树立良好学风 的重大的问题。”这岂不是要令天下的学人莫名其妙?   其实,伍教授的“十分气愤”,更直接来自姚教授访谈录中关于学术批评的 一段话——   姚:嗯,学术批评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张:特别是在语言学界。)我 自己也做(学术批评),也做过一点,但是有的时候,作为《外语教学与研究》 杂志的主编,要是批评某个人的话,由于位置的问题,总是要当心一点吧。另外 大家都知道我的导师伍铁平跟徐德江在学术方面的争执,或者说伍先生批评徐德 江的东西是伪科学,是学术骗子等,当然我也是支持他(伍铁平)的,我也写过 一篇文章(《科学与伪科学,汉字与拼音文字——一场诉讼和争论的历史回 顾》),这篇文章也相当地有影响吧,跟莫大伟合作,是以对话的形式写的,在 《中华读书报》上发表的(2001/5/23)。(张:已经收到一个语言学论文集里 去了。)是吗?我还没有看到那本书,这篇文章在网上传得很多。也就是说我是 比较支持(伍先生)的,但是我比较谨慎,比如说对“骗子”这样的字眼,我是 不会用的,还是就事论事。(这样的词儿平常)说说可以,吵架的时候什么样的 话都可能说出来,但是落到白纸黑字还是要谨慎的,没有必要用那样的词儿。说 他错在哪里,就够了。另外,我觉得学术批评特别要注意一点:不要说人家没有 能力,这就是我刚才也说到的,许国璋先生说马相伯没有学养。这样的话不好说, 你说他没有做可以;你不要说他不能做,不能说这样的话。另外,有的人批评人 家时,比如拿出一个法语和德语的例子,说这个例子是个低级的错误,常识的错 误,因为他没有学过法语,也没有学过德语。而我觉得你说他错了就得了,批评 要就事论事,就是所谓“点到为止”。其实我有很多的批评文章,都是点到为止, 比如说我对许国璋先生有很多评论,我在我们杂志上写了一篇纪念他的文章 (《一位语言学者的求索和遗产》,《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那里头我也 是实实在在地把他写的作品,全部作品,作了一个评述。实际上我不是他的学生, 他有很多学生,应该由他们来写,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件事情我来做了,而且我 想我是国内唯一一个这么做的,也只有我敢做这件事。那篇文章的影响也很大。 (我)把许先生的学术道路回顾了一遍。他写了多少东西,他的那些观点能不能 站住脚?比如他批评王力先生。王力在《中国语言学史》里头提到过中国古代没 有语言学,只有语文学,许国璋抓住了他这一点,说中国古代有语言学。王力为 什么要区分语言学和语文学呢?可能是他受了西方语言学(思想)的影响。许国 璋对王力没有指名道姓,但是大家一看就知道他是在批评王力。后来我在纪念许 先生的那篇文章里就分析了,说王力没有错,许国璋也没有错,只是他们两个人 (对什么是“语言学”)的理解不一样。王力根本没有错,我做了很多分析,我 觉得我还是敢说话的人。但是说话的时候要说到点子上。批评也要批评到点子上, 就像点穴一样,点到就行了,指出来问题,无关的话不要说。我现在也还不断地 写学术批评的文章。   实事求是地说,姚教授提倡的正是良好学风和学术规范,他对于学术批评的 态度,可谓大度公允、具有可行性,尤其值得青年学子深思和效法。坦白地说, 对于批评徐德江,我与姚教授一样持支持态度;对于伍教授的学问,佩服的不止 我一个;对于伍教授曾经的处境和心境,也不止我一人同情和理解。但是恕我直 言,自从批徐以来,伍教授的心态是不够正常的,往往偏激偏狭、意气用事。姚 教授访谈录心平气和:“我不喜欢有些人太意气用事,他们之所以反对对方,只 是因为你是我的敌人。以前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句话: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 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这种话太幼稚了!”姚教授访谈录说 “我现在也还不断地写学术批评的文章”,但伍教授《我的学术生涯》却“非常 遗憾”地抱怨他指导过的研究生中“竟没有一人愿意撰写学术批评方面的文章”, 显然不满意前者的学术批评。一旦见到姚教授说“我比较谨慎,比如说对‘骗子’ 这样的字眼,我是不会用的,还是就事论事”,伍教授就“十分气愤”,斥为 “出尔反尔”。   “憎其人者,憎其馀胥”,伍教授做不到就事论事,而是厌恶其人则批评其 著作或学术。不愿意批徐或曾经妨碍批徐,那就是伍教授最厌恶的人,那样的人 就不会有什么好学问。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批评方式,要倡导和形成良好批评风 气,无异于缘木求鱼。如今则甚至因为学生主张“批评也要批评到点子上,无关 的话不要说”,“没有必要用(骗子)那样的词儿”,以至于把赞美当作贬斥, 公开加以谴责。试问:就这样为人师表、做学术批评的表率么?这么做对学术批 评风气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后果?伍铁平教授,我真为您害臊!您已经到了不能不 反省的地步。希望您有所醒悟,真诚地向姚教授道歉、向学术界道歉! (XYS2005082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