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学术骗子为什么会被传媒捧上天? 作者:陈力丹 中华传媒网   熊良山,如果不是传媒大加报道,我还真不知道他是谁。1996年以来,这位 机械专业出身、对传统文化知识匮乏的工科副教授,在华中科技大学开设了一门 老子《道德经》的选修课。八年来,他的课程和教科书《道德经浅释》连续获得 各种荣誉: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本校“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第一批立 项教材、湖北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第一批项目。熊本人荣任学校 “道德经研究中心主任”。   从出版的教材看,只要些微具备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人都会发现其谬误百出。 例如:   18章“智慧出,有大伪”,本意是“智慧出现,才有所谓诈伪”,这位副教 授解释为“知识太突出,大家都虚伪”。20章“如享太牢”,本意是“如同享食 太牢般的盛宴”,中学的课本都讲到,牢,盛着牺牲品的容器,太牢,最好的牺 牲,一般指牛;少牢,一般指羊。而熊良山的解释竟然是;“心里像坐大牢一样 痛苦”。20章“我愚人之心也哉”,本意是“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现 在被解释为“用我的愚昧去满足人民的心愿”。24章“自伐者无功”,本意是 “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现在被解释为“自己砍伐的没有功”。28章“复 归于婴儿”,本意是“恢复到单纯婴儿的时候”,竟被解释为“归根到底是传宗 接代”。同一章的“为天下谷”,原本是说“甘愿做天下的川谷”,“谷”是指 “谷底”,现在变成了“这就是天下的稻谷”。48章“无为则无不为”,这是人 人都熟悉的成语,带有一些辩证法思想,现在被曲解为“开始什么都不会,炼到 后来什么都会”。58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本意是“一国的政治糊糊涂涂, 它的人民就淳淳朴朴”,这是老子典型的无为思想,现在的解释令人吃惊:“掌 权的闷闷不乐,人民喝得酩酊大醉。”还有第80章“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原 意是 “使人民看重生命,而不轻易向远方迁移”,这里的“死”是指生命,现 在的解释不能不令人捧腹:“即使百姓受重刑而死,也不愿意离去”。   问题远不止作者牵强附会、望文生义。通过宣讲老子,这个课程传播着一种 神秘主义的巫术。熊良山的老师孙享林,原是武汉工学院的副教授,同样不具备 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退休以后成为“道德之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创立“自然神功”,把《道德经》说成是“宇宙大道信息的总密码”,以弘扬传 统文化和提高人文素质教育名义传播神秘巫术思想。而熊良山的《道德经浅释》 内容,几乎完全来自这位老师。   熊所以被推出,有教育系统某位工科院士不负责任地扶植熊良山胡评《道德 经》的问题。现在要追问的是,我们的传媒为什么也把熊的胡说捧上了天?2004 年5月,我们具有很高权威的中央级主流媒体,通讯社、党中央机关报、全国性 知识界报纸和全国性教育报刊和网站,纷纷报道这个课程,舆论一律,全是赞美 的语言:该课“成为某大学对学生感染最深、最受学生欢迎的选修课程,共有 8000多名学生选修”,它“开辟了一条利用经典《道德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的新途径”,“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具有在全国高校推广的价值。”各报或网 站的标题也颇为醒目:“人文之光照耀科学摇篮”、“背靠五千年培育民族精 神”,等等。若不是香港两位学者发表文章揭露,这个学术骗子还不知要继续胡 说到什么时候。我们的中央级大传媒的记者们,大都是文科毕业,基本的文化知 识应该是有的,为什么竟然没有一个人看出其中的问题呢?同类的事情以前也发 生过,现在我们有必要总结一下教训了。   首先,对于带有正面宣传的选题或事实、知识,几乎没有核实、把关的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的传媒以宣传作为主要任务,习惯于按照上级部署的观点进行宣 传,忽视对宣传观点的事实、知识加以核实或检验,即使除了出了差错,通常文 过饰非,不了了之。历史上这类假典型、假事实或假知识,至今也没有认真清理 过。现在传媒的活动空间是市场经济,报道的社会效果更多地需要由传媒自身来 承担,传媒的公信力成为传媒维持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而无形的资源。传媒必须对 出现这类问题进行反省,追究责任。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个人、单位的知名度 是一种无形的资源,甚至反面的知名度都可能为当人者带来利益,更不要说正面 的知名度了。因而,以前本来没有交换价值的正面宣传,在等级制官本位的背景 下,无形中便可能具有让人追求的交换价值。任何正面的口号,例如弘扬传统文 化、主旋律、精神文明、正确的舆论导向,等等,都可能用来服务于个人、团队 或局部地区的私利。现在的某些正面宣传背后,可能存在着官员或利益集团的背 景,不全是真诚的为人民服务。所以,传媒需要改变思维方式,对于任何正面宣 传的东西,不论来头大小,要核查涉及的事实、知识,不要被弘扬传统文化、主 旋律、精神文明之类的耀眼字眼迷惑。有些即使来头很大,出于维护党的声誉, 也需要核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于上级、于传媒自身, 都有利。   第二,对专家的意见,没有以怀疑的态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熊良山成名, 与一位知名度较高的工科院士的举荐不无关系。科学专家是某个领域的权威和知 识的主体,但一走出自己的领域,很可能是无知的主体。这位院士的知识领域在 工科,他对文科显然不熟悉,出于好心,为《道德经浅释》作序,被人家拿去当 旗帜。现在不少拥有专家头衔的受到尊敬的老人,被请到各个不同的场景下讲各 种肯定性的话,他们被自己的专家头衔异化了。丹尼斯·贝尔说过:“在后工业 社会,专家不仅仅意味着科学的力量,专家的地位将更近似于宗教中的法师。这 种对于高科技力量,对于专家作用的宗教式拔高,将不利于公众作出明智的选择, 实际上这是一种现代迷信。”熊良山事件中,传媒一方的表现反映了一种对权威 的习惯性服从,在这个背景下,传媒放弃了追究真相的努力。这里并非贬低专家, 而是说,我们的记者要了解专家究竟专在哪个领域,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以 专家的名义发出的误读信息,危害性更大,因为人们相信专家。不要说正面宣传, 就是许多商家也在以专家的名义为传媒设置新闻陷阱,我们的传媒即使从自身的 利益出发,也应时刻防范这类陷阱。现在传媒的新闻中常出现“专家认为”、 “专家指出”之类的话,如果不举出具体的专家姓名和工作领域,这种专家认为、 专家指出,没有任何价值,只是一种记者对自己的报道不负责任的表现。   第三,缺乏采写和编辑的规范约束。上面举出的熊良山对《道德经》的歪批, 只要翻一翻他的原书,凡有点文科知识的人都会发现问题。然而,这么多人看的 都是宣传性材料、听的也是宣传性介绍,谁也没有真地翻阅一下原书,没有一个 人发现如此简单的错误,这实在令人感到惊讶。那些吹捧的文章和报道,不仅人 云亦云,而且调门越抬越高。作者们应当反省一下,为什么没有查对一下《道德 经》,这本只有五千字的历史经典到处都可以看到,街头书摊上三元钱一本。懒 了,也是习惯了,通常拿到人家的材料就算采访完成,回来把现成的材料改改, 既然是正面的东西,再把调门提高一下也不会有问题,以便引起受众关注。于是, 一篇篇报道就这样出笼了。如果采、写、编的任何一道环节有必须遵循的规范, 有监督机制,这样的问题就会在中途被制止。有些中央级传媒是有内部工作规则 的,但是缺乏有效的操作机制。现在出现这个问题,应当引起各传媒领导者的关 注,完善工作规则的执行和监督机制。其实,这没有多大的难度,只要让很少的 人承担起督察的责任,很多报道中的差误就会消灭在出版和播出之前。关键是领 导要重视这类事情。   从这件事情不禁又想到一种社会现象。当一种本来属于学术领域研究的东西, 一旦以普及的名义大规模的推开,往往容易出现问题,庸俗化、简单化和形式主 义不可避免。十几年前,南怀瑾的《论语别裁》重印了很多次,虽然多少万人购 买了此书,但是真正阅读的很少。其实,这本书同样存在类似熊良山的问题,只 是问题相对少些。例如学而篇“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南先生解释为“当 父母在前面的时候,要言行一致,就是父母不在前面,都要言行一致。”这里的 “在”和 “没”对应,是指在世和死去,完全不是南说的“在面前”的意思。 同篇“无友不如己者”,“无”同“毋”,“不要”之意;“友”在这里是动词, 交友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不要交不如自己的朋友。”而南先生解释为“不要看 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不要认为你的朋友不如你,没 有一个朋友是不如你”,完全相反了。还有八佾篇“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也”,“亡”通“无”,大意是“蛮族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好哩”, 南先生竟然解释为 “蛮族落后地区的人也有君长,但没有文化,不如夏朝、殷 商,虽然国家亡了,但历史上有精神,因为它有文化。”除了张中行先生在一篇 不起眼的小文章中揭露了南的谬误外,至今也没见对南先生的胡说八道进行过与 其书发行量对等规模的批评。还有数年前的《学习的革命》,发行到上千万册, 某些传媒极力鼓吹之,在其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事情被揭露是一场有预谋 的炒作后,当事的传媒没有一句道歉的话,至今传媒也没有对该书的伪科学进行 过同等规模的批评。以学术的名义,现在是一种时髦,人们啊,要警惕! (XYS2005020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