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作者按:《南方周末》12月6日“视点”版薛涌的《反对世遗门票涨价与集体 无意识》有许多错误,笔者曾撰文寄给《南方周末》商榷。但是,《南方周末》 不知什么原因很快从网站上删掉了这期报纸,看来不打算发表与薛涌先生商榷的 意见。但报纸已经发行,错误的观点似应得到批评。故将此文寄给新语丝。)         世遗门票涨价利益受损最大的是低收入阶层         ——对《反对世遗门票涨价与集体无意识》一文的几点疑问              罗集人   读罢薛涌先生的《反对世遗门票涨价与集体无意识》(南方周末2004年12月 16日“视点”版),感觉薛先生是以中国真正的弱势阶层利益代表的身份坚决拥 护北京文化景点涨价,并且严厉批评了反对门票涨价的“中国的城镇居民和新兴 的中产阶层”。   薛涌先生的观点独树一帜,想的比别人深,看的比别人远,但是文中许多内 容既不符合事实,也不合乎逻辑。这里对其中几个观点提出一点不同意见,向薛 涌先生和读者请教。   第一,在门票涨价前,能够参观世遗古迹的都是什么人?   薛涌先生说,在讨论这个问题前,“首先就要看没有涨价前的游客是谁”。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通过对游览者的实际调查才会有准确的结论。薛涌先生长期客 居大洋彼岸,却通过推理断言“这些地方的游客95%是外地人”,而且“大多数 是中国比较富裕的阶层”,而推理的根据是涨价前“这六个地方门票也要两三百 块”,一般老百姓根本玩不起。   这结论与我们的感觉不一致。事实上只要我们反问一句:北京15岁以上的常 驻市民中有多少人从来没有参观过这六处遗产的任何一个?如果说故宫、定陵还 有许多人从没有去过,那么颐和园、天坛甚至八达岭长城,是大多数人去过的, 一处都没有去过的市民肯定不会超过20%。难道北京市民有80%都是富裕的中产 阶级?我们再从另一角度思考,在北京读过4年大学的大学生,有多少人在读书 期间从来没有参观过这六处遗产的任何一个?恐怕比例也不会超过20%,80%的 大学生都是中产阶级吗?其中许多是靠勤工俭学挣来的辛苦钱去一睹长城的雄姿 和故宫的辉煌啊。至于外地来京的旅游者,难道一定是富裕的中产阶级?普通居 民(不包括温饱线以下的贫困地区的农民)也许没有能力一次“花二三百块”去 游览“六处”遗产,难道他们花40元登一次长城,或者花20元游一次颐和园,也 都“玩不起”吗?薛涌先生断言人均月收入几百元的人不会花“二三百元”参观 世遗的逻辑前提是“六处遗产必须一次参观”,而这一前提从来就不存在,北京 旅游部门从来就没有此项规定;实际上即使是经济宽裕的中产阶级乃至富商豪贾, 也没有几个人一次将六处世界遗产参观完毕!从另一角度看,一个月工资500元 左右的民工,在休息日花二三十元游览一次天坛或颐和园,不但是完全可能的, 而且是大量存在的。   薛涌先生说,门票涨价前“去得起故宫的,大部分是中国的城镇居民和新兴 的中产阶层”,因此“中国真正的弱势阶层,其实并不关心故宫涨不涨价”。这 里也存在逻辑问题。   首先,由于“城镇居民”包含“城镇中的中产阶层”,因此“城镇居民和新 兴的中产阶层”只能理解为“城镇居民加上农村的新兴中产阶级层”,除他们而 外还有什么人呢?只有“没有进入中产阶层的农民”,难道只有他们才是“中国 真正的弱势阶层”吗?城镇居民中就没有弱势阶层吗?千百万下岗职工不属于中 国的弱势阶层?   其次,既然“去得起故宫的大部分(而不是全部)是中国的城镇居民和新兴 的中产阶层”,那就还有“小部分”不是“城镇居民和新兴的中产阶层”,这小 部分人只能理解为贫困农民即弱势阶层。“大部分”是多少?理解为70%总差不 多吧(薛涌先生没有用“绝大多数”,而是谨慎地用了一个“大多数”),那就 应该还有30%的参观者是属于弱势阶层的贫困农民。如果按照故宫“旺季每天12 万”游客推算,平均每天总数取其一半6万,那就有1.8万参观者属于弱势阶层, 全年参观故宫的弱势阶层人数就达650万。不难推想,游览长城、颐和园、天坛 的农民一定远远高于参观故宫的人数,假定每个景点每年的游客中都有650万是 农民,那么6个景点的总数就是近4千万人次,按平均每人来京一次参观两处“世 遗”,门票涨价就涉及到2千万农民的直接利益。如果加上“城镇居民”中的弱 势群体,数字至少还要翻一番,也就是4千万人(笔者并不认为有这么多,这是 按照薛涌先生提供的数据推算出来的)。   可见世遗门票涨价前去得起故宫、长城、颐和园、天坛等遗产的人,绝不都 是富裕的中产阶层,还有大量的城镇收入一般或偏低的居民,也有相当多的打工 崽和外地来京的并不富裕的农民。   第二,参观世界遗产是高收入者一种纯粹的旅游消费吗?   薛涌先生文章中多次写道,低收入者“有多少人有闲心周游古迹”,中产阶 层反对门票涨价的动机是要求政府“像发达国家那样资助他们无关痛痒的休闲活 动”。薛涌先生是文化人,怎么不知道参观故宫、瞻仰长城与北戴河避暑、九寨 沟赏景、张家界猎奇、峨眉山朝佛有着本质的区别?故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 长城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到北京去看看天安门、参观故宫、登上长城,是大 多数中国公民的强烈愿望,经济并不宽裕的弱势阶层,可能不会“有闲心周游” 黄山、桂林,但是他们完全舍得花费三个月的收入带着孩子到北京来参观一次故 宫,游览一次长城!这是爱国主义的教育,这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这种具有极丰 富文化含量的活动怎能简单归结为“有闲心周游古迹”、“无关痛痒的休闲活动” 呢?也许正因为薛涌先生把参观首都世界遗产看成一种高消费的休闲旅游,才得 出世遗涨价不影响弱势阶层利益的结论。   事实上,因世遗涨价利益受到影响最大的恰恰是弱势阶层,也就是低收入群 体。因为官员们不会受到影响,他们参观是可以报销的;大款们不会受到影响, 因为他们忙着做生意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逛世遗;富裕的中产阶级不会受到多大 影响,因为涨它二三百块钱对他们来说是小菜一碟;最苦的正是低收入的人:民 工们本来可以每月从牙缝里挤出20元游一次颐和园或天坛,贫困学生本来可以用 一个双休日带家教的报酬参观一次故宫,河北、山东的老乡本来打算用税费改革 一年得到的实惠进京看一看长城,东北的工薪人员本来打算花三个月的收入带着 孩子到北京来参观故宫游览长城……可是门票突然涨价了,而且涨了一倍多,他 们又要等到哪一年呢!可是薛涌先生的文章却由此得出了“中国真正的弱势阶层 其实并不关心故宫涨不涨价”!   第三,保护古迹一定要通过门票大幅度涨价吗?   薛涌先生文章说,世遗参观人流量过大“必定对古迹造成严重破坏”,因此 通过涨价可以“控制客流量”;另外“通过提高门票”增加收入,“自己解决古 迹的保护和维修问题”。这两点不是薛涌先生的发明,而是官方在听证会上拿出 的冠冕堂皇的涨价理由。事实上网友的一片反对声中有不少是针对这两点而来的, 此处不想多加分析。但是薛涌先生要求网民不要跟发达国家作比较(理由竟然是 人家教育是免费的!),那我们就拿经济并不发达而人口密度又远远大于中国的 印度做一个比较吧:据《人民日报》12月8日报道,长期以来印度各大古迹的门 票对本国人民十分便宜。对于成年人,除泰姬陵收取20卢比(约合人民币3.8元) 外,其他古迹只需10卢比,而且未成年人一律半价。如此低的门票价格,让普通 百姓在携家带口参观任何景点时,都不会望“门”却步。“人民参与是最好的保 障”,这一直是印度文物界对外宣传的口号。“堤内损失堤外补”。印度对外国 游客的门票收费高昂,内外门票的差别之大,让人瞠目结舌。自2000年开始,印 度旅游部门将世界遗产景点的外国游客票价大幅度提高到10美元(80余元人民币) 至20美元。泰姬陵的外国人门票一度高达1000卢比(180多元人民币),是对内 门票价格的50倍。(见《报刊文摘》2004年12月20日第2版)我们不知道印度是 怎样保护世界遗产的,他们对内的票价如此之低,而对外门票比我们涨价后的门 票也高不了多少;如果按照“涨价是保护古迹的必要条件”的逻辑,那么印度的 古迹一定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可是事实是他们的世界遗产保护得非常好。我们 的政府和旅游部门、文物部门,你们无法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难道印度的经验 也不能学习吗?   如何解决参观人数过多对古迹的破坏,可能是一个真正的问题。薛涌先生说, “采取行政手段”会导致“黑市的出现”,因此行不通,笔者完全同意这个观点。 但是由此是否就能推出“涨价是惟一的手段”也是值得探讨的。例如,能否将一 些最具保护价值的地方(如故宫的太和殿、天坛的祈年殿)封闭起来,或者限定 每个人的参观时间等等,在地上铺上地毯限制游人的路径等等,不是也能起到保 护作用吗? 附:         反对世遗门票涨价与集体无意识               薛涌   原载《南方周末》2004年12月16日“视点”版。   最近故宫等世界文化遗产“景点”酝酿涨价,惹得民愤汹汹,95%的网友反 对。于是,反涨价者一下子占领了道德高地。他们大声疾呼:在这些文物具有了 “世界性”的意义之后,从地域上,它已经不单属于中国,更不单属于北京,从 受众来看,绝不单单属于高收入者,而是属于所有人。   乍一看,这些反对的声音似乎是代表了中国的真正的小民百姓的利益,是要 捍卫他们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拥有权。真是如此吗?只要根据反对者们自己提出的 数据一分析就可以看出,反对故宫门票涨价,实际上是中国相对富裕的阶层捍卫 自己享受“折价午餐”的特权的—种集体无意识。   如果说故宫涨价剥夺了老百姓游览自己的文化遗产的权利的话,首先就要看 没有涨价前的游客是谁。论者指出,调整后的北京6个世遗门票价格加起来是460 元,这几乎相当于北京民工一个月的收入,农民两个月的收入,城镇居民半个月 的收入。即使是城镇人,谁会花半个月的收入周游这四大景点(原文如此)呢? 这分明是侵犯小民百姓的利益!   可是,反对者们就不愿意把这些数据再往前推—步。未涨价前,谁去得起这 些地方呢?以调整后价格的一半计,未涨价前,这六个地方门票也要两三百块, 占去中国老百姓的人均月收入的大部分。更何况,这些地方的游客95%是外地人。 他们到北京的旅费和住宿,数倍于门票的价格。全加起来,一个人的一次游览几 乎相当于普通中国人几个月的收入。   可见,现在这几个地方的游客,大多数是中国比较富裕的阶层。他们虽然手 头不一定宽裕,但多半属于少数有一定经济优势的“中产阶层”’,绝不是—般 的老百姓。据北京的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北京的民工人均月收入为499元,已 经远超出国民的人均收入了。你问问他们有多少人有闲心周游古迹?你再问问一 个月仅挣200多块的农民和那些孩子考上大学后因缴不起学费自杀的家长,谁会 想着游故宫?   现在故宫的游客,旺季每日高达12万人次。这样的流量,必定对古迹造成严 重破坏。控制客流量势在必行。问题是,为了达到控制客流量的指标,应该采取 行政手段还是市场手段?采取行政手段,门票不变,客流量减少,直接的后果就 是黑市的出现。为打击黑币,必须加强警力,国家要增加拔款。同时,客流量减 少而门票不变,门票的总收入就会减少。缺少了门票收入,管理和维修这些遗迹 又需要国家来加大投入。   反对者拿出发这国家的例子,说人家的世遗名胜的门票都是微不足道,有国 家注入大量资金作为补助。这话不假。但你看看这些发这国家,人家的孩子几乎 都享受着免费的普及教育,上学有校车接送。许多普通公立学校有体育馆、标准 400米跑道、草坪足球场和看台。在欧洲大部分国家,大学收费都是象征性的。 我们又如何呢?你到农村看看,那里的学校是怎么运转的?如果故宫能够通过提 高门票自己解决古迹的保护和维修问题,为什么要国家投入呢?国家的钱难道没 有更急需的去处吗?   故宫是属于所有中国人的。但游览故宫,却不是国人基本的生存权利。比如, 在涨价前就来不起故宫的农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故宫本来就是皇帝老爷把我 们的血汗榨干了才修建的。我现在也去不起。故宫既然属于我们大家的,就让它 利用自己的名气,从去得起的人那里多收点钱;剩余的“利润”可以拿来送我儿 子上学!这也算对我们祖上血汗的一点回报。这样故宫与我也算有点关系_   实际上,去得起故宫的,大部分是中国的城镇居民和新兴的中产阶层。是那 些能上网的人。这些人在城乡分离的时代,占了农民半个世纪的便宜,已经习以 为常了。他们吃惯了折价午餐,现在还有买东西不给足钱的习惯,所以反对涨价 最凶。他们要的,是国家在连国民基本的教育、扶贫都顾不过来的时候,要像发 达国家那样资助他们无关痛痒的休闲活动。而中国真正的弱势阶层,其实并不关 心故宫涨不涨价。 这次门票涨价之争,反映了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心理病症。他们总是有一种 受害者的心态,把自己打扮成弱势阶层。完全忘了他们是在近年经济发展中受益 的阶层,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有许多应得的权利, 需要国家的投人来满足,根本不考虑这样的投入,只能分走真正的弱势阶层绝无 仅有的经济资源。他们一天到晚在讨论中国的大款为什么不捐钱,而不知道国外 那些手头拮据的中产阶层也不停地慷慨解囊、打义工,成为社会的中坚。如果中 国的中产阶层不能从这种心理中走出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就永远不会具 有现代精神。(完)   (XYS2005010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