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还是少谈主义为好   陶世龙   北大科学传播中心网站首页以红色字体的标题,推出了杨通进博士2005年4 月15日发表在科学时报上的《敬畏与反敬畏是两种文明之争》,实际上应该是科 学时报记者写的访谈。北大科学传播中心是“敬畏自然”的倡导者,而从杨博士 过去发表的文章来看,与“敬畏”还有一段距离。   杨博士的文章影响最大的,可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提出的《论生态文明》(《光明日报》2004年04月30日),网上 转发得最多,杨博士是第二作者,文章的结论是: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标志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工业化是提高生产力 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 完成,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我们不 可能再走传统的工业化路子,而只能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 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走新型工业 化道路,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科技创新是关键。...我们必须继续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 化,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生产力的跨越性发展。   第二,要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 一。...在进行结构调整时,要突出两个内容一是加快信息化进程,走以信息化 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路子,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二是 通过结构调整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走“产业的生态化”和“生态的 产业化”的新路子,使环境保护事业获得坚实的经济保障。   第三,坚持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上为节录)   显然与“科学文化人”的观点不仅是有所差异,而且可谓南辕北辙。   杨博士写的《从敬畏自然到尊重自然》(--学术理论-河南报业网),《走 向深层的环保》,《吃什么?这是文明的选择!》等虽然有和“科学文化人”近 似之处,但都没有批判“科学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连这几个词都没有, 更不要说什么“敬畏派”、“反敬畏派”了。   从北大科学传播中心转发杨博士稍早在河南日报发表的《从敬畏自然到尊重 自然》时,hj(应该是这个网站的主持人吧?)加的注“我们转载杨文不是简单 地看杨此文中的观点是否与我们一样,观点是次要的。”也说明杨博士原先并不 是一个反科学主义者。   那么科学时报和北大科学传播中心为什么突然有此雅量?如此垂青于这位博 士呢?hj说是因为“杨博士对生态伦理颇有研究,译介了大量学术资料。杨在此 争论中非常有发言权,他的言论非常值得收录”,但外人看到的是hj转发时恢复 了被河南日报删节了的一段针对方舟子的文字,并就此大做了一番文章,只能让 人感觉到醉翁之意原来在此。当然hj 还会有他的说法,那就各自表述,让读者 自去体会好了。   有趣的是,在署名为“杨通进”看起来实为科学时报记者的访谈这篇文章中, 杨博士的观点不是转了180度,大概也有120度,与“我们”差不多了。   杨博士的谈话对“敬畏派”和“反敬畏派”特点作了概括,批判了科学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并把是否敬畏自然拔到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之争的高 度。   北大科学传播中心转发的并不是和他们观点不同的文章。   我有点不解的是,主张“敬畏”和认为无须“敬畏”的人那么多,他们也许 在要不要“敬畏自然”上有共同语言(有的在内涵上也不一样),但在对待科学 和其他事情的看法上未必一致,不知杨博士根据什么就能概括出:   “敬畏派”和“反敬畏派”的争论是“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之争; “敬畏派”认为科学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但科学不是万能的,我们应对那种 认为科学能够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的科学主义思潮保持一种理性的和反思 的态度;“敬畏派”主张保护环境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 “敬畏派”的主张其实不是反对科学,而是要对科学进行反思。“反敬畏派”作 为“敬畏派”对立面,是科学主义,认为科学万能;环保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也就不言而喻了。   我不知道杨博士掌握那些材料,作了那些研究,可以作出这些结论。“敬畏 派”那么多人,杨博士又怎能保证其中没有人反对科学呢。   因此我还是赞成多研究点问题,少谈点主义。杨博士原先的文章我看了一部 分,比较实在,没有讲什么主义,这回却大讲主义了,我不知是否记者未能正确 表达,窃以为还是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较好,泛泛地谈主义,不仅无助于研究学 术,而且这种将什么“主义”或者什么“论”强加于人的作法,常常被用来入人 以莫须有罪名的一种手法。因为这个“主义”或“论”一加,有了这个帽子,就 可以无限推演,把不是你的东西都往里塞,多重复几次,三人成虎,似乎就真有 那么回事了。什么“科学万能”就是一个。要是有人认真一下,拿出胡适赠送的 防身法宝,喊一声:“拿证据来!”,就破产了。譬如要问一下杨博士,是哪个 “反敬畏派”或者“科学主义者”提出了“科学万能”?杨博士未必能回答上来。   其实只要认真一点,想一想,如果“科学主义者”认为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 那么被他们指为“科学主义者”陈独秀(可能是最早的一个),就不必请了赛先 生还要请德先生了。这是个老掉牙、无中生有的攻击,想不到杨博士这样的学者 竟在此拾人牙慧。   再有,抛出“主义”作为帽子,是把事实抽掉而给随心所欲地解释创造了条 件,便于在这顶帽子下攻击别人保护自己,但同时也给自己找来了麻烦,因为你 反对别人的科学主义,自己也就成了反科学主义。“科学文化人”一再埋怨不应 将学术讨论意识形态化,实际情况是他们自己把自己推到意识形态之争中去了。 杨博士不管主观愿望如何,事实上也已被人拉进来了。   我以为,作为学者应该有独立的人格,自由之思想,为了行文表达的方便, 将学术观点相同的人称之为某派是可以理解的,但如离开了学术,以人划线而结 派,犹如武侠小说中的门派,使其中的个人失去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听命于 他们的核心人物,不问是非,而以本派的利害为标准,党同伐异,这就不仅无学 术可言。如果陷进去并听其发展,对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甚至是危险的。对于相关 的个人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觉得,杨博士也介入到什么“科学主义”与“反 科学主义”之争,实非明智之举。   我不禁想起了伏契克说的一句话:“人们啊!我爱你们,但你们要警惕啊!”   2005年4月22日于加拿大之FREDERICTON (XYS2005042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