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文学批评家不应该乱说话——从张柠先生最近两次越界批评谈起 米老排   张柠先生是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在文学批评、文化研究领域比较有发言权。 然而,我觉得他最近两次批评都有些越界。一次是对“转基因食品”的批评,文 学批评家去讨论“转基因食品”,在生物学家眼中难免漏洞百出,结果被方舟子 修理了一通;再有一次是对“农民‘幸福感’高于市民”这项社会学研究成果的 批评,也是问题很大,在世纪沙龙论坛童天一先生已经做了很好的批评,我在这 里不再重复。   由此很自然就似乎引向一个问题,文化批评的边界在哪里?文化批评家(或 者别的专门家)是不是可以在所有的领域都发表意见?这个问题很复杂,事实上 也是一个争论了上百年的老问题。这里暂且对这个问题存而不论,可以换一种提 问方式,文化批评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怎么才能算作正确的批评方式?   下面我以张柠先生对“农民‘幸福感’高于市民”的批评为例,讨论这个问 题。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做了一个调查,得出结论说“中国80%的人都很幸福”、 “农民的‘幸福感’高于市民”,这个研究结果公布以后引发了网民的热烈批判, 张柠先生写了篇专栏文章进行批评。   批评本没有错误,但是,张柠先生的文章中,大部分是采取了一种在我看来 是错误的批评方式。评判一项社会学调查的得失,应该从这项调查的理论基础、 变量设计、样本选择、抽样方式等诸方面进行检讨,这才是正确的批评方式。然 而张柠先生的批评基本从两个渠道入手,一个是拿“生活经验”说事,农民多辛 苦,不可能幸福;另一个是从知识社会学的意义上来批判,认为这又是粉饰太平、 为执政者歌功颂德的研究。   在我看来,这两种批评方式都是有问题的。目前常见的文化批评很多是从 “生活经验”出发,可是,不同人的“生活经验”是千差万别的,怎么保证你的 “生活经验”的可靠性呢?一般而言,“生活经验”是学术研究的起点,可是两 者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生活经验”之间可以吵架,学术研究的吵架,只 能在学术的层面上进行。   另一种以知识社会学的方式大发“诛心之论”,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立场决定观点”。这种推论方式异常简单,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历史,在当下的 各种讨论中也能轻而易举的引起公众的共鸣。然而,我们也要崇拜警惕这种批评 方式的危险性,这很容易将一些学术问题转向道德问题,从而回避或者遮蔽了真 问题的讨论。 (XYS2005010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