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方舟子先生:您好! 多谢登载关于“复印”夏鼐先生文章的“打假”。也许是忙中出错的原因,当时 发送的附件是不完整的,而且文字也有错漏。现发送一个比较完整的文档,其中有 一些评说。再次打扰了。 祝好! 张剑   一篇完全抄袭夏鼐先生1948年发表的文章的学术论文(完全版)   作者:张剑   方舟子先生:您好!   经常阅读“新语丝”,她已经成为端正学风最为重要的平台,超过各级政府 部门的各种所谓条文(这些条文实质上往往鼓励学术造假与学术泡沫)。   近来比较注意1948年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选举,不想有一个“无可名状”的 发现,只有不加言说地叙述如下。《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第25卷第 2期(2004年4月)发表的张齐政教授的“作品”《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 士情况分析》(见附件)完全复制了已经升天的夏鼐先生1948年发表在《观察》 第5卷第14期上的《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的分析》一文。   夏鼐先生是国际知名的考古学专家,先后获得德意志考古研究所通讯院士、 瑞典皇家文学历史考古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 士等荣誉。1948年时他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按照罗丰先生的 研究(《夏鼐与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4期), 当时他代理史语所所务,《情况分析》一文是他“为数不多的当代题材之一” (罗丰先生语)。   张齐政教授的“作品”除增加“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作者简介”外,另外还对夏先生文章最前面的几句话和最后几句话“花力气” 删改,其余“复印”。下面将张齐政教授删改的部分摘抄于下。   文章起首:“这次中央研究院举行的第一次院士会议,可算是近年来国内文 化界的一件大事。中央研究院创办已达二十年,今年才举行院士选举;原拟选出” 被删改为“1948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一届院士选举,原计划选举出”。   文章结束:“最近北平各大学及研究所,不是为了生活的压迫,实行罢教、 罢研,和总请假么?院士们大部分是大学教授和研究所人员,便是感受这生活压 迫最甚的人。虽然学术界中人,大多能忠于所学,不肯轻易的离开他们的岗位, 但是在妻儿啼饥号寒的环境下,教人如何能埋首研究以求产生伟大的成绩呢?教 人如何能专心教诲后进以求造成下一代的学者?纵使是教者谆谆善诱,有心想要 带出几个徒弟来,但是优秀有为的青年有几人肯再踏覆辙,走上纯粹学术研究的 途径?中国学术的根基极浅,尤其是自然科学可以说刚是萌芽。如何能使政治经 济上轨道,使这嫩芽不致为缺乏阳光和雨露而枯萎,这有视于我们今后的努力。 卅七年十一月四日写于南京北极阁下。”   被删改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做学术工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政治 上的迫害、经济上的拮据、军事上的内战、社会上的动荡、文化上的窒息、国统 区的‘三罢’……这些院士们大部分是大学教授和研究机关的研究人员,是当时 对生活压迫感受最深的一些人。尽管如此,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多能忠于职守,不 肯轻易放弃自己的学术研究或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当时中国学术的根据很浅, 尤其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可以说刚刚起步,正是这些老一辈科学家们的辛勤耕耘, 才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打下了科学发展和学术繁荣的局面。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 说,中华民族科学技术之所以能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民国政府时期中央研究 院第一届院士们在学术研究上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当然,张齐政教授为了证明其“作品”的“所有权”,附录了《中国现代社 会科学家传略》、《中现代科学家传记》、《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民国人 物传》等等“参考资料”。可没有想到,根据这些资料根本不可能对院士进行诸 如年龄、籍贯、留学国别、国内教育与就职单位等方面的统计,因为1949年后81 位院士中有21人离开了大陆,其中有许多人没有进入上述“参考资料”中。例如 医学院士袁贻瑾的生平就不是很清楚。   抄袭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通例”,但以抄袭当代人的当代作品为普遍,这 样抄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文章比较稀少,当然,如此“复印”更是“稀 有”了。 2005年12月13日 (XYS200512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