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不究造假,反而反对打假——如此“学者新论”可以休矣! 陶世龙   2005年10月31日08:46人民网>>科技转发了文汇报的报道《免疫学天才编造 科研数据 被美麻省理工开除》。   接着又转发了新闻晚报的评论《学术打假应学人家:麻理造假教授被开除》。 提出:在中国,学术上的剽窃和造假事件多不胜数,但我很少看到有一桩得到像 麻省理工学院处理范·帕里耶斯这样的结果,如果我们能像人家那样认真,我们 的剽窃和造假还会像现在这样泛滥吗?   也是在10月31日,徐友渔先生在新京报发表《学术打假看看人家怎么处理》 也提出:“中国高校中近年不断发生剽窃、学术造假事件,其中不少性质恶劣、 影响很坏,但即使闹得沸沸扬扬,也没有多少得到迅速、严肃的处理,这个问题 已成了中国高校、科技界、学术界的痼疾。我们应该仔细看看、认真想想人家是 怎样做的,改变我们的做法,以期改变长期让人蒙羞的状况。”“在学术诚实问 题上美国人极为严肃。”   都是把着重点放在应该学习人家如何认真严肃处理学术腐败上,这也是学术 界许多人的共同感受。   不过也有个化名为[直言了]者,别具只眼,2005年11月06日16:14在人民网>> 观点>>发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学者新论”:〈中国岂能如此学术打假?说说美国 作法〉,此人对中国严重的学术腐败不置一词,却倒打一耙,说是问题出在“学 术打假”,与11月2-4日〈新闻晨报〉的“晨报行动”如同一鼻孔出气。   [直言了]说:美国的做法是: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个人,有权向执法或执行机 构提出检举和提出指控,但无权对他人“打假”。   “打假”是中国的习惯说法,并非一个法律用语,不知这个[直言了]凭什么 就此得出美国不允许“个人打假”的结论。中国的“学术打假”不就是在网络或 报刊等媒体上揭露,而这样的事在美国还少吗,岂止学术,各种丑闻经常都有揭 露,包括时任总统的克林顿的“拉练门事件”,就是德拉吉一个人办的网站首先 揭露出来的(见陆群、张佳昺合著的《新媒体革命——技术、资本与人重构传媒 业》第12章。)   大概[直言了]也知道这一点,不得不补充了一句:   美国的做法是:未经法定程序准许,不公开检举或指控;若公开,就得让指 控方和被指控方有平等的机会陈述自己。且不说没结论之前如此,就是有了结论 后也如此。这样一来,就保证了“打假”是公平公正的。   他是想用这类表述方式来淡化个人也可打假的事实,但没法否定。因此用了 个“若公开”来拐弯。接着又以中国的打假被打者没有平等的机会陈述为理由来 反对“学术打假”(见下)   中国常见做法呢,一个人指控另一个人涉嫌抄袭剽窃,报刊媒体几乎不做任 何核实,就迫不及待地搞起了“舆论轰炸”,那争先恐后的样子就象是饿狼扑食 一般。而被指控方呢,几乎就没机会陈述自己,用一位网友的话说:面对媒体舆 论轰炸,任何辩解都可能导致自己被媒体唾沫淹死,所以呢,要么是干脆不吭气、 要么是尽管有理、也干脆认了。这样的例子多多,有的甚至直到被指控方含冤而 死、也没个陈述自己的机会。这一来,哪还有公正公平?没公平公正,容易发生 错案不说,还使得相关法规失效,使执法失去权威。   果真是没有平等的机会?还是根本就拿不出为自己辩护的东西来。从网上来 看,骂何祚庥等人的帖子的数量就很多,说明机会是有的,只是力气用的不是地 方,用到反何祚庥这个人的身上去了。这位直言了先生就是反何祚庥最努力的一 个,在人民网的论坛中他就发有不少,不仅是何祚庥,还有方舟子、邹承鲁等人, 几乎是谁反对了学术腐败或反对了伪科学,他就要反对谁。   既然这个“打假”如此糟糕,例子还“很多”,还有人因此含冤而死,够严 重了,那就拿出来吧。别的不知道,应该就是新闻晨报提出的“山东生物专家张 颖清含冤早逝”,[直言了]在别处也常以此为例证,但这次不知道他为什么没有 援用,而是举出了“王铭铭事件”。   对于张颖清之死,的确值得好好查究,据新华网山东频道1月26日发出的电 讯(新华网记者董学清)“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已就张颖清英年早逝一事作 出批示,山东省政府正在进行相关调查。”我等待调查的结果。http: //scitech.people.com.cn/GB/39327/3146364.html   对于“王铭铭事件”我倒是有些了解,在五柳村中曾收集当时的有关消息和 评论,编有一个专辑,“王铭铭抄袭事件”, http://www.taosl.net/zt_wangmm.htm   比[直言了]使用的“王铭铭事件”多了“抄袭”二字,这不是无心的差别, 而是[直言了]并不认为有抄袭,请看:   一个典型例子是两三年前的北大王铭铭事件。某报刊媒体发表了王铭铭的竞 争者对王铭铭提出抄袭剽窃的指控,随即,几乎所有报刊媒体都抢着发报道发评 论,对王铭铭的指控很快上升到“声讨”的程度。面对媒体轰炸,王铭铭自认倒 霉,被撤销一切学术职务。而事实究竟如何呢?照版权法规定,若经过授权,王 铭铭的做法就不是抄袭剽窃,否则才涉嫌抄袭剽窃。授权直接引用不是新鲜事。 同样道理,要看授权具体条文,才能判断王铭铭是否有抄袭剽窃的嫌疑。而具体 到王铭铭的那些文字呢,原作者哈维兰早在1999年就跟王铭铭讨论过和达成了共 识,美国报道说到原作者的立场是:王铭铭的翻译得到原作者的同意,而且,王 铭铭的翻译“为把人类学介绍到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原作者)绝对不想看 到他因为正直的错误而垮掉。”这里说到的“正直的错误”和抄袭剽窃是完全不 同的两码事儿。   不知[直言了]是在美国住久了不了解情况,还是有意偷换概念,搅混水,因 为说王铭铭抄袭,并不是指他的翻译,翻译不是抄袭,这是极普通的常识,王铭 铭的问题是将这些翻译出来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成果出版。这一事实当时就已查清, 也容易查清,将两书一对照就清楚了。在王铭铭1998年出版的《想象的异邦》中 有 10万字的内容与1987年出版的美国人类学家哈维兰的《当代人类学》(中译 本,王铭铭是此书的翻译者之一)一模一样。而王铭铭在《想象的异邦》一书中 的序言部分和参考文献部分没有一次提到美国作者哈维兰。(见2002年1月15日 人民网,博导剽窃了十万字北大名教授被严肃处理 http://www.people.com.cn/GB/kejiao/40/20020115/648209.html )   这个[直言了]很奇怪,一向总是对学术腐败和伪科学极力维护,甚至不承认 有学术腐败一说,曾与人民网的专栏作家邵道生激辩,受到邵先生和其他网友的 驳斥;(见邵道生:"学术腐败"怎能不存在?!人民网2003年02月12日09:00    http://www.people.com.cn/GB/guandian/183/2185/2991/20030212/921690.htm l)   对何祚庥和方舟子这些反对学术腐败和反对伪科学的人,更是恨之入骨,溢 于言表,多年来不断到一些论坛上重复贴出诬陷谩骂这二人的帖子,此人在美国 不知是干什么的,看起来,简直成了反何祚庥的专业户。这里暂且不去管他,还 是回到王铭铭的问题上来。在[直言了]看来,王铭铭没问题,有错误的倒是媒体。 他是这样说的:   北大王铭铭事件还导出一个“打假”的重要问题:利益冲突。美国的做法是: 可能涉及利益冲突的人,没有资格参与“打假”。譬如某甲和某乙是同行、或从 事同类项目,他们彼此就没有“打假”的资格;若其中一人对另一人提出检举指 控,那么,他的言论就会受到执行机构的严格审核,以防通过“打假”达到正常 竞争不能达到的目的。因为这做法,使“打假”成了达到正常竞争不能到达到的 目的之手段,失去了“打假”本来的意义,“打假”本身就蜕化变质为“挂羊头、 卖狗肉” 的作假行为了,结果是“以假打假”满天飞。那样子,还能通过“打 假”来保障学术界的行为端正和诚实么?不可能,而只会是“打假”越多、作假 越厉害。   什么美国的做法,利益冲突指的是什么?而如同行没有资格打假,许多学术 中的假冒伪劣,不是同行还发现不了,这假还要不要打!   这个戴着面具的[直言了]动不动拿美国来说事,好象就他了解美国。他说的 就是绝对真理,杨振宁对美国科技界情况的了解还不如他,杨振宁是在“信口开 河瞎掰”,何祚庥更是他经常辱骂的对象。骂邹承鲁的帖子:“基因项目没给他, 他就加入了何祚庥同盟,开始搞造谣诽谤了。 ”(直言了: 2005-11-02 11:58:02) 现在还在论坛上。   有趣的是,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人物,在人民网观点频道有他的文集,开头 是网友说话,现在是以学者的头衔出现,不过他究竟是那门子学者实在看不明白, 其他几位如王克安、乔新生、邵道生、杨涛等都是真名实姓,专业是什么清清楚 楚,惟独[直言了]是空白,名字显然也是假的,如上所述,他讲的有几分真实呢。 说他是信口开河还算轻了,不过他的存在,倒可以用来说明我们这里言论是很自 由的,也许这还有点意义。 (XYS2005110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