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都是伦理惹的祸 Q. Zhang   近日想从伦理角度关注土地利用的问题,在CNKI以土地利用伦理、土地伦理 为关键词查阅了几个论文。嘿,发现得问题很有趣。一篇文章的内容被重复“引 用”,可是都没有注释或列参考文献,不知算不算抄袭,大家来看看。   最早发表的文献:   于伟,土地利用伦理与可持续发展,浙江社会科学,2000(4):16-19   以下简称文献0。   后来的“引用”文献,都没有列出文献0为其参考文献。   (1)吴次芳、叶艳妹,土地利用中的伦理学问题探讨,浙江大学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2001,32(2):11-16   其中一段话:土地利用伦理(Ethical Land Use) 的观念,其最早发韧可追溯 到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这一思想在孔子、孟子、老子以及儒家经典 《周易》中都有相当明确的表述。例如老子认为,道是贯通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 根本法则,换句话说,人与自然虽可分而言之,然其根本原则是一体的。《周易》 中提出的“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的境界,即认为人与自 然和谐为最高目标的道德规范。   尽然与文献0其中的一段表述完全相同,其它还有类似地方,有兴趣的朋友 还可自己查一下。另外,这段文字还很有趣,都引用了同一个参考文献。让我想 起了一个笑话,两兄弟写了一个命题作文《我家的狗》,老师发现两个作文内容 是一样的,问,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写得是同一条狗啊!”或许作者会说,我 们引用的是同一篇参考文献啊!   其实这文章还不算过分,可能作者本人还会说仅仅是学术不够规范,那就看 看下一篇吧。   (2)陈赛,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伦理观,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3(1):37-39   其它部分也没细看,最后一部分,大约占全文的1/3篇幅,与文献0最后一段 的内容几乎连表述都一样。真是大胆!   (1) 土地伦理规范与人口政策。我国人口压力是导致人地关系紧张, 造成土 地资源不合理利用的根本原因。保持人地正常比例是土地利用伦理规范,也是其 重要的外部条件。因此, 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如欧美不少国家经济发展平稳, 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 生态环境协调, 这与人口增长缓慢, 甚至保持平衡状 况有很大关系。同时, 提高人口素质也非常重要。对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需 要具备良好的伦理道德修养和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 我国提出的“科教兴国”发 展战略, 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全球人口密度大的国家也不少, 如日本、荷兰等, 他们对土地及其生态环境保护得都很好, 关键在于具有高素质的人民。   (2) 土地利用的伦理责任与法律手段。伦理和法律属于不同的范畴。但在目 前现实环境下, 人们是否有可能超越功利主义, 自觉担负起伦理责任是值得认真 加以探讨的。在很多情况下, 合乎法律的土地利用会与合乎伦理的土地利用发生 抵触, 土地利用行为自由度的制约, 仅有伦理道德或自然界最终的惩戒是不行的, 必须有法律及时、适当的制裁。因此,必须研究土地利用伦理与环境资源法律的 关系, 环境资源法律应尽可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伦理的基本规范, 当土地利 用行为明显偏离伦理规范时, 社会应有权力和义务进行必要的惩罚。   (3) 土地利用的伦理标准与规划管理。家长式作风和个人冒险是导致土地利 用决策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决策者自认为最适应或风险最低而事实上却造成社 会生态危害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 社会权力的介入就显得十分必要, 其中土地 利用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土地利用规划需要制定规划的伦理标准, 以保证合 乎道义的土地利用。如美国规划协会(A PA ) 专门拟定了《规划的伦理原则》, 认为规划师有义务“调和公共需要和最小限度破坏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系统”。 在农业领域, 管理者与农场主、农民和其他土地所有者一起, 从土地伦理学的角 度, 通过政府和地方规划以减少农业开发中的破坏性, 在土壤保护区域实施专门 的土地利用和管理。又如我国三峡工程决策前, 全面分析了生态风险和危害, 通 过了反复论证和详细规划。   (4) 土地利用的伦理方法与科学研究。土地利用的伦理问题, 需要一定的技 术支持。当土地利用发生冲突时, 如果人们无法进行准确的伦理判断, 也就难以 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社会也就无法赞许正确的行为, 阻止错误的行动。因此, 必须建立可操作的伦理方法体系, 而这种方法体系往往要与土壤、生态环境等自 然科学紧密结合, 才能形成土地利用伦理的技术标准。例如, 要判断施用化肥和 杀虫剂是否对土壤造成污染, 则必须建立土壤肥料和农药残留的监测及评价方法; 对土地健康标准判断, 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5) 教育与社会行动。提高全民的伦理道德意识有赖于通过现代教育体系进 行广泛宣传, 包括宣传、示范和必要的资金支持。其中教育的内容要强调人类对 土地的义务, 特别是那种不受经济利益支配的义务, 否则,“我们受到的教育越多, 土壤就越少,完美的树林也越少??”[ 1 ]通过自上而下的组织动员, 采取具体的 社会行为, 维持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0大概嫌惹得麻烦还不够,呵呵,原作者   (3)于伟,土地利用伦理与土地退化防治,水土保持学报,2002, 16(5):127~130   与文献0的内容至少1/2是一样的!当然最多也只能算一稿二投吧。   我不知道,学术是不是也有伦理?   附几个相关作者情況(根据文献):   于伟,男,1966年生,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   吴次芳,男,1954年生,浙江大学院长、教授、博导。   叶艳妹,女,1964年生,浙江大学副院长,副教授。   陈赛,女,1970年生,武汉大学讲师,博士。 (XYS2006090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