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江苏河海大学再曝剽窃丑闻 “剽窃论文”竟获奖   法制早报记者 王甘霖 特约记者 黄蓓蕾 吴明华   2006-02-26法制早报   两篇文章如出一辄   2006年2月21日,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土工研究所副所长、 教授、博导赵维炳博士向记者反映,河海大学刘汉龙教授剽窃其学术成果。刘汉 龙现任该校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学科主任、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博 士生导师,时年42岁。   这是继2003年8月该校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新民教授被指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后 的又一起剽窃事件。虽然刘汉龙否认其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但是此事暴露后,学 校已对其做出初步处理,同时国家教育部已撤销其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   2月23日,中国法学会召开“如何用法律规范学术制度”座谈会,会上《中 国社会评论》主编、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透露,他和学术批评网负责人、 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等已明确商定,今年3月15日,他们将联合国内100至 150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著名教授联名发出倡议书,呼吁从2006年起,高校教授 (研究员)不能剽窃抄袭,不能发生学术腐败;一旦发现学术腐败者,教育部和学 校一定要对其进行处理。   “剽窃论文”居然取得获奖提名   “我花费多年心血研究出的学术成果,却被别人抄袭并获奖。”说起剽窃文 章的刘汉龙,赵维炳认为“这让人实在难以理解。”刘汉龙所在的河海大学岩土 工程研究所有着50多年光辉历史,现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点。   据赵教授介绍,2005年12月初,在河海大学网站上,他看到由教育部提名国 家科技进步奖申报项目所公示的二等奖名单中,有河海大学刘汉龙教授。   他仔细地看了其科研成果介绍,说:“刘汉龙申报的项目大多数是我以前做 过的。”为搞清此事,他立即来到河海大学科研处,要求看看刘汉龙关于该项目 的申报书,想从论文附件中找到答案,不料被科研处婉拒。   于是,他在2005年12月20日赶到国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成果专利处查询此 事,发现以刘汉龙为第一作者所申报的“高速公路深厚软基真空——堆载联合预 压加固理论与实践”等获奖项目,存在剽窃学术成果、同一科研成果重复报奖等 诸多问题。   该项目中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是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其中15篇文章不少涉 嫌剽窃,最典型的是 2002年在《上海公路》增1期——上海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论 文专集上发表的“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简化设计方法的研究”一文,作者分别 是刘汉龙、彭杰、陈永辉、王树华4人。他发现,这与其1990年发表在《水运工 程》第9期的“真空预压砂井地基的设计”一文相比,除了概述(原为引言)和 工程实例(原为实例)有变化外,主要内容(土性指标确定方法、最终沉降计算 方法与图表、固结度计算方法、设计计算步骤)均相同,明显属于剽窃行为。   河海大学网站在2002年12月16日发布的“河海新闻”中,有一条关于“刘汉 龙、彭杰、陈永辉等同志获上海市公路学会优秀论文奖”的报道。据该报道称: 2002年12月11日上海市公路学会、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在上海影城多功能会议 厅,隆重举行该市高速公路建设优秀成果表彰大会和学术年会。《上海公路》杂 志出版了会议论文专集。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刘汉龙教授等人撰写的4篇学 术论文分获 2002年度上海市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优秀论文奖,4位获奖者还分别做 了大会专题学术报告……   记者采访中发现,这两份论文确如赵维炳教授所说的那样,除了标题和开头、 结尾有点变化外,内容均相同。如果细看就会发现,刘汉龙教授在论文中将相关 细节作了小小的改动。如在赵维炳教授的论文中,有幅图:麦钦特模型,而在刘 汉龙教授的论文中,该图变成了反面。   “协商处理”未果   面对学术成果被他人抄袭并获奖的学术腐败现象,2005年12月22日赵维炳教 授以书面形式向河海大学主要领导递交了一份《关于刘汉龙学术腐败主要行为的 报告》,要求校方立即调查处理此事,并给他一个满意的说法。   河海大学接到赵的《报告》后非常重视,当天下午就召开了专家委员会会议, 讨论刘汉龙教授学术成果被指所存在的问题。同年12月30日,该校又召开了学术 道德委员会会议,确定刘汉龙教授的获奖项目存在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主要成果 完成人未包含在报奖名单中、成果过于吹嘘并拔高等问题。   2006年1月7日,该校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专门讨论刘汉龙涉嫌剽窃一事。 会议形成一致意见,要求严肃处理此事。第二天晚上10点多,受河海大学的委派, 该校严以新副校长和校科技处赵坚处长赶到赵维炳教授家处理此事。经协商后, 达成了三条初步处理意见:一、由河海大学向教育部申请撤销刘汉龙教授提名的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6年由赵维炳教授牵头重新申报;二、校方对其抄 袭、剽窃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并责成刘汉龙在校内作公开检讨;三、撤销刘汉龙 国家重点学科主任、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赵维炳教授1978年考入河海大学的前身华东水利学院,直至2001年调出河海 大学,他在该校学习、工作了20多年时间,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对此处理意 见,他说,只要校方按照协商意见办理,此风波到此结束,不再追究刘汉龙剽窃 一事。   到目前为止,该校撤销了报奖,对其进行了通报批评,在行政和学术职务方 面并未作出处理,刘汉龙教授仍为国家重点学科主任、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土 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学术刊物呈现事实真相   2006年1月,《上海公路》编辑部向赵维炳教授寄来一封《关于刘汉龙等人 论文抄袭的处理意见》的致歉信。内容摘录如下:   尊敬的赵维炳教授您好!   我们是《上海公路》编辑部,目前,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刘汉龙、彭杰、 陈永辉三人专程来到本编辑部,就2002年10月发表于本刊增刊上《真空——堆载 联合预压法简化设计方法》一文涉嫌抄袭之事,作了解释和真诚的道歉,希望得 到本刊的谅解及原谅;并能尽早要本刊登他们三人联名拟议的致歉信;尽早与中 国期刊网联手撤下有关论文……   现将本刊的处理意见及措施说明如下:1、本刊已与中国期刊网取得联系, 尽早撤除已上网的有关论文;2、本刊承诺在适当时候,在对等范围内,在本刊 增刊上刊登刘汉龙等三人致原作者的道歉信;3、收缴有关论文的稿费及奖金、 获奖证书。4、以编辑部名义致函赵维炳等原作者,将有关处理意见给予通报。   鉴于此事本编辑部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一定会吸取教训,在今后的 编辑审稿工作中把好关。谢谢。   上海市公路学会《上海公路》编辑部   2006年元月   2月20日,该编辑部又给赵维炳教授发来一份《关于刘汉龙等人论文抄袭的 处理意见》的抄送稿。该件载明:经核实,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刘汉龙、彭 杰、陈永辉,于2002年10月发表在《上海公路》增刊上的《真空——堆载联合预 压法简化设计方法》一文,涉嫌抄袭赵维炳、钱家欢教授1990年发表在《水运工 程》第9期杂志上的“真空预压砂井地基的设计”一文,情况属实。   2月22日下午3时许,记者电话采访了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成果专利处的金涛 副处长,他说该处已收到河海大学关于请求撤销刘汉龙等报奖的报告,目前,该 部已按照相关规定撤销了该奖项。   “系学生所为”的辩解   此事发生后的2006年1月初,刘汉龙曾委托赵维炳教授的两位师兄,想与赵 协商。然而,问及该论文抄袭一事时,刘则辩称,此事是他的一个学生背着他做 的,他根本不知道。“你是该文的第一作者,不仅参加了颁奖大会,还在大会上 宣读了该篇论文,你怎么会不知道它的来历和出处呢?”当赵的两位师兄问及这 个关键的问题时,刘汉龙教授解释道,他对此事负有主要责任,但恳请赵教授放 他一马。   为此,赵维炳教授要求刘汉龙择机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科技报等 国家级媒体对此事公开检讨、道歉。刘说:“如果照你说的办,那我这辈子的学 术生涯不就完了?” 由于刘不愿在媒体上公开道歉,双方最终没有达成协议。   2月23日下午3点半钟,记者来到河海大学找到刘汉龙。当说明来意后,他说, 真想不通赵维炳为何对其穷追不舍?   提起剽窃一事,刘汉龙教授承认确有此事。但他解释,此事发生后心里很恐 慌。2001年上海公路学会要求出一本学术论文专集。当时他太忙便让其研究生彭 杰负责写稿。彭杰从其同学处的电子版上考来该文后就交给同科研组的顾长存老 师,顾以为该文是经刘汉龙教授授意撰写的,于是在未征得他本人同意的情况下 自作主张,将“刘汉龙”列为第一作者。   “可以这样说,我没有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但要承担失察责任。我再笨也不 至于将他人成果列入报奖材料中,否则那我不是自找麻烦吗?”刘汉龙教授说。   刘介绍,事发后他按照校方的要求,已经在学院大会上和岩土所作了公开检 讨,并赶到《上海公路》编辑部承认错误,通过该部向赵维炳教授道歉。为了取 得赵维炳教授的凉解,他除当面向其赔礼道歉外,还5次以电话方式向赵道歉, 谁知对方就是不放过他。   “你对此事还有何打算?”记者问。刘汉龙表示,首先他将让学校请来社会 上的法律和知识产权方面的专家,重新论证该剽窃事件。其次是希望校方给他一 个解释的机会。   为“学术剽窃”现象开处方   对这起发生在河海大学的又一起学术剽窃风波是否属实,用刘汉龙自己的话 说尚待“重新论证”。此前,学术界关于学术腐败现象的揭露和遏制学术腐败的 讨论是越来越多,其中既涉及科学界、科研项目、职称评聘、学位论文、成果评 奖、新闻出版等方面,也论及学术腐败现象和根源、揭露集体学术腐败、遏制学 术腐败、实行学术监督等问题。   据黄安年先生分析,当前学术剽窃现象,在相当程度上往往和地方和部门保 护主义作怪有关。这包括:第一,涉嫌制假人的所在单位和学校;第二,涉嫌制 假论著的出版单位;第三,主管涉嫌制假人所在高校的教育相关部门。如果不下 决心查个水落石出,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以为然,不予理睬,不仅于学 术事业有害,而且也不利于揭发人、涉嫌当事人和涉嫌当事人的所在单位。涉嫌 学术剽窃、弄虚作假、严重粗制滥造案得不到严肃处理。   有关人士认为,对于刘汉龙学术剽窃风波,有关方面必须查个水落石出,既 然赵维炳教授已经和河海大学达成三项协议,并通过此方式对刘进行谅解,那么 双方就应遵循这个“游戏规则”,还事实以真相,也给受众一个知晓权。   方舟子先生在其所著的《美国怎样反学术腐败》一文中,就美国政府对科学 不正当行为的处理已规范化,提出中国有关部门可借鉴三点:一、设立一个全国 性的科学道德监督机构,专门接受举报、调查并处置。二、详细公布调查结果。 三、加以适当的处罚。   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学术剽窃”事件可谓是接二连三。最近发生的是, 北大教授王铭铭在其著作《想象的异邦》一书中,剽窃哈维兰《当代人类学》中 的大量内容。再往前推,是清华大学教授肖鹰指摘云南大学教授王卫东剽窃,天 津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沈履伟剽窃被控,等等。事实上,进入涉嫌抄袭名单的学者 远不止这几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导马涛、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宁稼雨等知名 学者都名列其中。这些事件,至今仍在网络等媒体上争执不休。   2006年1月20日,一位叫郑博超的作者,就“学术剽窃”现象以《学术抄袭: “非典”还是 “流感”?》为题在《检察日报》撰文:“这些事件绝不是看似 孤立的‘非典型性’个体事件,其后的大背景是学界抄袭成风的‘流行性感冒’。 著名学者抄袭,不过是流感人群中的重感冒病人罢了。哪怕只是涉嫌抄袭,也足 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义愤。这倒恰好符合了新闻规律:克林顿感冒是新闻,美国 的一个扳道工感冒了就不是新闻。”   相关链接:河海大学11名教师联名反映院长剽窃事件   2003年8月25日,河海大学11位教授、讲师联名向南京《江南时报》揭露了 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新民“有预谋的系列剽窃行为”。   刘新民被揭露的“剽窃行为”主要是两种:一是剽窃自己,二是剽窃他人。   所谓“剽窃自己”,主要是说刘新民先后发表《济慈诗歌艺术风格散论》、 《Negative Capability及其汉译的思考》以及《济慈诗歌新论二题》这三篇论 文,都是对Negative Capability(自我否定力)的来龙去脉进行叙述,三篇文 章约70%以上的内容是雷同的,刘却作为论文3次投稿,并且用它们反复报奖。   而“剽窃他人”,则是指刘新民发表在2001年第4期大连外国语学院《外语 与外语教学》上的论文《再谈英语论文写作规范》,和刘新民主编、2003年5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论文写作规范》一书两次剽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从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引进版权出版的MAL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MAL科研论文写作规范》)一书(该书在2001年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买下版权,在中国首次出版发行)。 (XYS2006022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