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质疑英雄前请先质疑自己 ——关于《邱少云:英雄的疑问》 作者:老虎肉 近年来,质疑英雄好像已经成了一种时髦。前几天关于董存瑞炸碉堡的问题还吵 得沸沸扬扬,今天又看到新语丝上西风独自凉网友对邱少云的牺牲过程发出质疑 [1],想必这些英雄们这几天在九泉下也是喷嚏不断吧。 归纳一下,西风独自凉网友的质疑在于以下几个地方: 1)邱少云参加的391高地战斗是发生在10月12日(<伟大的战士邱少云>(见附录一)) 还是10月24日(<邱少云的战友讲述被历史遗漏的细节(见附录三)>),参战志愿军 兵力是500人还是52人? 2)邱少云身上是否携带武器弹药。如果携带武器,为何没有发生殉爆? 3)邱少云是否被燃烧弹直接击中牺牲。文章提出一个质疑:人在烈火中会身体会 本能地扭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为何邱少云可以做到纹丝不动? 关于第一个问题,很显然10月12日是正确的时间,而参战兵力的确是四五百人 (实际是四百多人,新闻报道里四舍五入也很正常)。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志愿军方 面和南韩军方面(此次战斗攻击目标是南韩第九师一个加强连)的战史。 志愿军方面: ([2] ,280页) “志愿军第15军的前沿阵地与391高地之间有3000米宽的开阔地 带。为缩短冲击距离,减小发起攻击时的伤亡,增加战斗的突然性,第15军在战 斗发起前一天夜晚,将第29师一个营部率2个连400多名指战员秘密潜入距391高 地前沿60米的开阔地。” “10月12日晚,在支援火炮70余门,坦克7辆的支援下,突然向391高地发起攻击。 炮火准备8分钟后,步兵发起冲锋,仅18分钟,即全部解决战斗,全歼南朝鲜守 军,计毙伤俘敌170余名” 联合国军方面: ([3] ,288页,该小节标题为“第11次攻防战斗(12日14时40分 -- 16时50分) ” “从11日开始,敌军企图攻击我师右翼要地391高地。18时25分,敌人在391高地 北侧阵地发射一颗绿色信号弹,以此为信号,敌两个连载强大的炮火支援下,向 我第8连阵地发起了攻击。第8连在连长指挥下,与敌混战到午夜。”(文中虽然 没有写18时25分是12日,但是从小标题和291页上391阵地失守的时间来看,应该 是12日。) ([3] ,291页,该小节标题为“第12次攻防战斗(12日19时59分 -- 15日11时) ” “第51团第8连在391高地的战况,从午夜开始变得更加激烈。当时,第51团担负 395高地之外的师的整个防御正面,没有预备队。加上当时师长的方针是,集中 全部炮兵火力击退395高地之敌,因此对第51团的火力支援也不够。再加上391高 地战斗打响后仅3分钟,通信网全部被敌炮火炸断,部队处于孤立无援状态。第8 连虽尽全力坚持到3时,但因寡不敌众,连长伊相汶中尉在阵地壮烈牺牲,高地 被敌占领。” 所谓战斗时间是12月24日,参战兵力为52人的说法,均来自自称曾先后担任邱少 云所在的3班副班长、所在的1排排长的曾纪有的回忆(《邱少云的战友讲述被历 史遗漏的细节》附录三)。这份回忆里关于战斗时间和参战兵力的说法除了与双 方战史记载违背外,也与军事常识违背: 15军攻击391高地的目的是为了配合38 军向394.8高地(即白马山) 的攻击,起到牵制敌守备兵力的作用,既然394.8高 地的战斗已经在10月15日3时结束,志愿军不会在9天后才发起牵制性攻击,更不 会蠢到用区区52人去攻击一个加强连的敌军守备部队。另外,如果我们看一下这 份回忆的全文的话,我们会发现里面有大量的错误。除掉战斗时间和兵力以外。 以下为几个明显的错误(括号内为笔者的评注) “当年10月,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第10军改为志愿军第15军,师以下编号不变, 从简阳开进朝鲜参战。” (邱少云所在的29师原隶属于第二野战军第10军,但是 参加朝鲜战争时是配属给第15军的,入朝参战的第15军军部和所辖的44师,45师 都是原15军的部队。曾纪有如果是29师老兵,不可能连这样的基本常识都没有。) “1952年10月,志愿军决定打响上甘岭战役。要取得战役胜利,必须先拿下391 高地。” (上甘岭战役是由美军主动发起进攻的,并不是由志愿军决定发动的。 而且上甘岭战役是在10月12日391高地战斗两天后(即10月14日) 打响的。) “先从碉堡里打出十几发烟雾弹和毒气弹,我们戴上口罩,敌人没弄着我们,反 呛着了自己,我们能清楚地听到他们咳嗽、骂娘声。” (很显然,口罩是不可能 挡住毒气的。朝鲜战场上双方都没有使用国际公约禁止的毒气弹的战例。) 既然有如此低级的错误,那么这份回忆的可靠性就要大打折扣了。至于这些错误 究竟是老人记忆错误所致,还是记者水平低劣歪曲老人回忆,就不得而知了。无 论如何,跟关于邱少云的其他报道,如郑大蕃的通讯《伟大的战士邱少云》,比 起来,曾纪有的这份回忆是很难让人采信的。 关于战斗时间和兵力的问题已经解决。那么第二个问题,即弹药殉爆问题又是怎 么回事呢?根据郑大蕃的通讯《伟大的战士邱少云》,邱少云是携带了冲锋枪和 爆破筒的,而根据曾纪有的回忆,邱少云只带了把大钳子以剪开铁丝网之类的障 碍物。如果曾纪有的回忆是真的,那么问题迎刃而解,因为大钳子显然是不可能 爆炸的。如果郑大蕃的记载为真,那也并不代表邱少云的事迹就是虚构的。所谓 在火中弹药一定爆炸只是外行想当然的说法而已。以炸药来说,TNT、硝酸铵都 不会被火引爆,发射药(黑火药、单基/ 双基无烟火药)对火比较敏感,但是对 于整装弹药(子弹、炮弹)来说,由于药筒、弹壳的隔离效果,如果温度不达到 数百度并且持续一定时间,也不会被引燃。火工品(雷管、底火)比较敏感,但 是邱少云身上显然不会大量携带,而且这些东西通常都装在专门防爆防火的包装 盒内,也不容易被普通的火焰引发殉爆。事实上,机枪这类速射武器持续射击后, 枪膛温度会超过400度甚至更多,即使是这样极端的情况下,枪弹合膛后弹药发 生提前发火的故障的概率也比较低。而根据郑大蕃的记载的记载,邱少云牺牲前 是把武器压在了身下的,他的身体起到了隔绝火焰高温的作用。从另一方面看, 邱少云身上的火焰主要是荒草和棉衣引起的,这样的火焰恐怕难以达到让弹药殉 爆的高温。根据事后负责寻找邱少云遗体的作战参谋梁嵩山的回忆(附录二), “在夜色下,我看到邱少云烧焦的遗体蜷缩着,身上的军衣及胶鞋全都烧光了” ,可见遗体大致保存完好,不然也不会提到军衣和胶鞋被烧光的情况,换句话说, 就是当时火焰的温度并非很高,难以达到让弹药殉爆的地步。 最后一个问题,即邱少云是否被燃烧弹直接击中牺牲。对于这一点,新闻记者郑 大蕃已经提出过质疑,但是邱少云身边的战友证实了邱少云在烈火燃烧时还保持 着神智清醒。而且志愿军也并非无英雄可以宣传而必须推出一个“假英雄”,因 为紧接下来的上甘岭战役里,志愿军英雄比比皆是,随便举一个出来都是惊天地 泣鬼神的壮举。至于“人在烈火中会身体会本能地扭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我不清楚作者有什么生理学和统计学上的根据,但是通过这种想当然的 所谓生理本能恐怕是无法解释战争的很多例子的,例如当有外物飞来时人的本能 都是躲避,但是为什么黄继光可以用胸膛去堵正在猛烈发射的机枪呢?这恐怕难 以用生理本能来做解释吧。 事实上,西风独自凉文章里提到的“安陆市乡村教师廖忠明”的质疑还包括下面 的内容: “文中数据表达模糊。一个“中午时分”就是几个小时的误差,“整个潜伏部队 究竟是多少人?在一个山坡的草丛中能潜伏一支多大的部队?歼灭了全部敌人”, 也不知道是多少。这些数字成年人都不知所云,何况是小学生。” 显然,这样的质疑是很不合理的。小学课本又不是战史,完全没有必要去写邱少 云牺牲的具体时间,更没必要去介绍潜伏部队的兵力和391高地守军是一个加强 连。有兴趣的人,随便找一本战史都可以了解到具体情况。想必西风独自凉网友 也认为这段质疑是荒谬的,所以没有提到这一段话。 一个历史事件,不同书籍的记载,不同人的回忆,都可能有主观或者客观有意或 者无意的偏差(例如391高地战斗的时间),而涉及到这个历史事件的一些具体情 况,也很有可能和你自己知识范围内的“常识” (例如弹药遇火就会爆炸)是不 同的。遇见这样的情况时,首先应该去仔细查证资料来解决自己的疑惑,而不是 立刻连联想到“虚构” “误导” 之类的词语。所以,在质疑英雄之前,请先质 疑一下自己的“质疑” 。 [1]西风独自凉,”邱少云:英雄的疑问” ,新语丝,2006年9月7日 [2]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三卷) ”,军事科学出 版社,2000年 [3] 韩国国防部战史编撰委员会,“朝鲜战争(第四卷) :对峙中期” 中译本, 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附录1: 伟大的战士邱少云 郑大藩 (1952.12.04《人民日报》)   在金化以西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出现了一位为着胜利、保全整体而牺牲 自己的伟大战士邱少云。   十月十一日,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到离敌人阵地很近的地方去潜伏,等到 第二天傍晚发起战斗,以便突然地去消灭敌人。   他们潜伏的地方是在敌人盘踞着的三九一高地的山坡上,又没有荫蔽身体的 地形和树木。昨天,从这里飞起一只野鸡,还惹得敌人打了半天枪炮呢!现在要 他们在这样一个地方荫蔽二十多个钟头,不让敌人发现,这是极不容易的事情。 在战士们出发以前,部队首长特地对他们讲:"你们这次去潜伏,要靠巧妙的伪 装,要靠沉着,更重要的是要遵守潜伏纪律。那怕有人被敌人子弹打中了,也不 能暴露目标。"战士们同声回答说:"请首长放心,为了祖国,为了胜利,为了中 朝人民,在任何情况下也要潜伏好,完成战斗任务。"   天黑以后,战士们秘密地摸到了潜伏地。他们三个一组,四个一组的分散开 来,潜藏在茅草中。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插上了野草,伪装得像山坡上的草一样, 凉风吹过,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一同摆动,显不出一点儿痕迹。他们还可以清 楚地看到从地堡枪眼里伸出来的敌人机枪筒和了望孔缩头缩脑向外张望的面孔, 有时,敌人讲话的声音也能清楚地听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到第二天十一点钟的时候,敌人盲目发射的一颗燃烧 弹突然落在邱少云身边,并且烧着了他身上的野草。这时,他要站起来是完全可 以扑灭身上的火苗的。但是,邱少云深切的懂得,要是这样做,就会被山顶上的 敌人发觉,潜伏在这里的几十位战友就有被消灭的危险,原定的战斗计划也就不 能完成。我军阵地上的指挥员看到潜伏地冒起了烟火,连忙命令炮兵向敌人轰击, 扰乱敌人的注意力。这时候,邱少云还是没有爬起来扑灭自己身上的火焰。火焰 已经延烧到了他的头上。在这个生死关头,邱少云紧握着压满子弹的冲锋枪,看 看前面不远的敌人,很想冲上去和敌人拚了,但是他没有这样做。烈火继续在燃 烧着,烧烂了邱少云的皮肤。邱少云忍受着难以想像的肉体痛苦,咬着牙,把两 手深深地插入泥土。然后猛地抬起头来,用微弱的声音向离他最近的战友李士虎 说:"胜利是我们的,但是我不能完成爆破任务了,这个任务交给你去完成吧!" 说完,他又痛苦地把被烈火烧着的身体更紧地贴到地上,一直到牺牲时,也没动 一下。   烈火烧了二十多分钟,直到邱少云牺牲后,烈火才熄灭了。  我们的英雄邱少云就是这样地以超人的意志力,为祖国、为整体、为胜利而忍 受了肉体的苦痛,以至到最后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潜伏在这一片草丛里的几十位战士,都亲眼看到了这件事情的经过。烈火烧 在邱少云身上,就像烧在他们的心上。他们被邱少云的伟大精神感动得流出了热 泪。但是他们也和邱少云一样,为了不暴露目标,也不能够去救援自己的战友。 他们忍受着心灵上的痛苦,等待着战斗时刻的到来。   和邱少云相距三公尺远的李士虎脸上也被烈火烧起了血泡,只是他在来时因 过河把全身棉衣湿透了,身上才没有被烈火烧着。当烈火燃烧着邱少云的时候, 他一直眼睁睁地看着他,看到了邱少云的头发烧着了,棉衣烧着了,他听到邱少 云的皮肤被烈火烧得嗤嗤地发响,他闻到了邱少云的身体被烧成枯焦的气味,他 眼睛里冒着火星,急得咬破了嘴唇,几次本能地想爬起来去扑灭战友身上的火, 但是他和邱少云一样,和潜伏在那里所有的战友们一样--想到了整体,想到整个 战斗的胜利。于是,他忍受着内心的痛苦,焦急地期待着复仇的信号。   邱少云是伟大的战士。而邱少云的战友,也不愧为我们祖国值得骄傲和自豪 的子弟。他们深深地领会了、并且在最最艰危的情况下执行了军事上的信条--光 荣地牺牲个体、争取整个战斗的胜利。   勇士们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敌人的地堡被我军暴雨般的炮弹炸得粉碎。 突击队的战士们从草从里发起了攻击。李士虎飞快地跑到烈士邱少云身旁,用大 衣盖住他的遗体,然后抱起烈士遗留下来的冲锋枪和爆破筒,高喊着"为邱少云 烈士复仇啊!"他箭一般地冲过两道敌人的铁丝网,把爆破筒塞到敌人一个地堡 枪眼里,在一声巨响中,敌人和它的地堡一同消灭了。接着,满山响着"为邱少 云烈士报仇"的声音,满山是爆炸敌人地堡的闪闪火光,满山是杀敌的枪声。不 到十五分钟,勇士们占领了敌军阵地,取得了歼灭李伪军一个加强连的胜利。 附录2: 战友讲述潜伏三夜找回邱少云遗体经过 来自:军事网站 邱少云班长锁德成为纪念邱少云牺牲53周年,向在兰抗美援朝老战友发出“英雄 帖”的消息经本报报道后,引起了抗美援朝老战友的热切关注。   兰州离休干部、当年邱少云所在部队侦察参谋、76岁的梁嵩山老人为我们回 忆了邱少云牺牲后,他奉命寻找英雄遗体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看到“英雄帖”心情难平静   9月16日一大早,家住西关什字附近的梁嵩山老人像平常一样翻开了当天的 《兰州晨报》。突然,一行醒目的标题跃入眼帘:《邱少云老班长发出“英雄 帖”》。上午9时许,本报记者从电话里听到了梁老热切的声音:“我和锁德成 是一个团的啊,我还知道一些邱少云的事情……”   当日上午11时许,记者如约来到西关什字梁嵩山老人的家中,梁老高兴地告 诉记者:“我看了《兰州晨报》的报道后,心情特别激动,我虽然不认识锁德成, 但是我们都是一个营、后来又是一个团的啊,作为当年的老战友,我怀念邱少云, 也想念健在的锁德成老班长啊!”记者看到,梁老是位非常关心本报的热心读者, 他指着阳台上剪贴下的不少晨报的文章告诉记者,“这些重要的文章我都装订成 册,经常翻看!”   391高地遭袭烈焰腾空   抗美援朝战争中,梁嵩山在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29师87团司令部侦察股任作 战参谋,他的任务是为部队获取敌方的火力配备、敌人部署等重要情报。他在抗 美援朝战争中参加过上甘岭等著名战役,曾荣立二等战功。   梁老说,1952年10月12日攻打391高地时,他在团部工作,对当时的情况特 别熟悉。   391高地是一个孤立的山头,占据高地的敌人是李承晚伪9师27团3营7连。当 时,团里根据上级的指示必须潜伏打击敌人,87团3营9连,也就是邱少云和锁德 成所在的连担任主攻任务,该连从高地北坡潜伏待命,同时7连佯攻,8连担任预 备队。   10月11日晚9时,各连根据不同任务出发潜伏391高地。   梁嵩山所带领的团部侦察排同时潜伏在外围距离高地500多米的地方为主攻 担任增援。   梁嵩山说,12日中午,391高地突然遭敌人的燃烧弹袭击,他们侦察排在草 丛里清楚地看见,391高地浓烟滚滚,烈焰腾空,他和战友们捏着一把汗。   梁老说,这场战斗持续了20多分钟,打得十分漂亮,战斗结束后,部队马上 撤离了高地,俘虏了十三四名敌人。   潜伏三夜找回英雄遗体   梁嵩山回忆说,战斗结束后,有关邱少云牺牲的情况很快汇报到了团部,经 过清查,战斗中只牺牲了邱少云一个战士。   10月14日,梁嵩山接到团部的命令:带领侦察排寻找邱少云的遗体。梁嵩山 说:“由于战斗结束后,我方迅速撤离了391高地,敌人恢复了被总攻时炸毁的 铁丝网,高地也被后援敌人占领,搜寻十分困难!”10月14日晚上9时许,梁嵩 山带领侦察排50多名战士,迅速潜伏,匍匐着向391高地邱少云牺牲的地方靠近。   虽然团部距离高地不远,但必经之地有反坦克沟、交通壕、铁道、一片丘陵 地带,到达高地十分困难,而他们晚上潜伏寻找,必须赶在黎明前返回团部。   14日、15日连续两个晚上都没有找到邱少云的遗体。   16日晚,梁嵩山继续带着侦察战士潜伏到391高地。   17日凌晨1时许,他们终于在391高地一片烧光的坡地上找到了邱少云的遗体。   梁嵩山老人比划着说:“在夜色下,我看到邱少云烧焦的遗体蜷缩着,身上 的军衣及胶鞋全都烧光了,我们心情十分沉痛,就用帆布雨衣将邱少云的遗体包 裹起来赶紧运回团部!”印象中邱少云平淡可爱   梁嵩山说,他们部队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他和邱少云同在87团3营,他 在7连任排长,邱少云在9连当战士。当时,不少新战士知道要去参加抗美援朝, 思想上有情绪,当时邱少云可能入伍时间不长,记得全营开大会时,教导员王葵 远还点名给邱少云等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上进。   梁嵩山笑着说:“那时候,我印象中的邱少云和其他战士一样,有平淡、可 爱和真实的一面!后来,我调到团部,再没和邱少云见过面!”说起老战友邱少 云和自己带领战士找回邱少云的遗体的经过,梁嵩山老人感慨万千。今天更没有 想到邱少云的班长、也是87团的老战友锁德成依然健在。“我很高兴看到老战友 锁德成在《兰州晨报》上发出‘英雄帖’,我们应该怀念并永远记住邱少云的名 字和精神!” 附录3: 邱少云的战友讲述被历史遗漏的细节   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了不少顶天立地的志愿军英雄,邱少云就是这样一位 令人敬仰的英雄。近日,曾先后担任邱少云所在的3班副班长、所在的1排排长的 曾纪有,讲述了邱少云当年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曾是“被帮扶对象”   “1950年3月的一天,我从医院看病回来,”曾纪有向记者回忆说,“连队 的一名干部将三个小伙子领到我面前说,部队招了一批新兵,这三个分到你班里。 其中一个就是邱少云。”   新兵入伍要参加培训,沉默寡言的邱少云表现不算很积极;在参加劳动时还 有些自私,拿着一把好铁锹就不愿跟其他人换,有一次因跟一名老兵争铁锹,竟 打了起来。见此情况,作为副班长的曾纪有要拉他一把,就将他列为自己的“帮 扶对象”,经常给他开“小灶”,谈心。渐渐地,邱少云纪律性有了很大好转。   入朝后变成标兵   当年10月,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第10军改为志愿军第15军,师以下编号不变, 从简阳开进朝鲜参战。此时曾纪有改任1排排长。   进入朝鲜后,部队加强了训练力度和思想教育力度,在革命的大熔炉里邱少 云进步很快,他对武器特别有悟性,部队装备的苏式武器如转盘冲锋枪、爆破筒、 莫洛托夫手雷,他一摸就会,成为了一名标兵。   英雄壮烈牺牲   1952年10月,志愿军决定打响上甘岭战役。要取得战役胜利,必须先拿下 391高地。指挥部决定派一支部队秘密潜入敌军后沿的半山腰,埋伏24小时,一 旦进攻时间到,迅速抢占391高地。曾纪有所在的一排担起了这个重任。   10月23日下午6时,我军向敌军阵地猛烈发射炮弹,趁敌军慌乱之机,1排52 名官兵(本为48人,上级临时增加4名医护及话务人员)浑身插满芦草匍匐前进, 三小时后,部队静悄悄地进入预定地点,我军炮弹也停止了。   “这次行动特别重要,上级对我们的要求也十分严格,进入阵地后,我们只 能脸埋在地上,双手趴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地待命。因为我们只距离敌人阵地 30米左右,稍发出点声响,弄出点动静,就可能被发现。”   50多年过去了,但曾老对那场战斗记忆犹新。“那天,刚下完一场雪,万物 萧瑟,大地一片寂静。也许是太沉静了,敌人反觉得不安,怀疑我军搞什么名堂, 可是又不敢出来巡逻,就不时地对周围地带进行骚扰。先从碉堡里打出十几发烟 雾弹和毒气弹,我们戴上口罩,敌人没弄着我们,反呛着了自己,我们能清楚地 听到他们咳嗽、骂娘声。下午2时左右,敌人又向周围打出数百发炮弹,其中不 少落在了我们的潜伏区,一些人受伤了,也有人阵亡了,但我们还是纹丝不动。”   曾老接着说,“约下午4时,敌人又打出来数十发燃烧弹,其中有4发落在了 我们埋伏区,顿时火熊熊燃烧起来。其中一发正落在了邱少云身边,火很快烧着 了他身上的草。我就埋伏在他身后5米的右方,看得清清楚楚。我心提到了嗓子 口,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 靠前,在第3排,离敌军铁丝网只5米左右,他只要稍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 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就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同志自始至终没有 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了半个多钟头,我眼睁睁地看着 邱少云由一个活生生的人慢慢变成一具焦体,心里难受得像刀在剜。”   一些真实的细节   据曾纪有介绍,对于邱少云牺牲的细节,后来所见的文章有一些不实的地方, 他就此也回答了相关问题。   “有些文章上说邱少云身边有一条水沟,他若滚进沟里就能活命。是这样 吗?”   “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在半山腰,哪来水沟,有水沟,在那寒冬也没有水。”   “有文章说,当时有些士兵为救邱少云,向连长程子英请示打响战斗……”   “这是不可能的,当时阵地上最高指挥官就是我。我们的任务就是埋伏待命, 谁也不准乱动,话也不能说一句。”   “很多文章里说,当时你们有一个营500多人潜伏到敌方前沿阵上,怎么才 52人?”   “那是错误的,就52个,也不是潜伏到敌方前沿,而是后山腰。”曾老拿出 笔,给记者画了一张当时的地形图。“这项任务极为秘密,不可能派那么多人去。 我是这支队伍的最高指挥官,师部单线直接和我联系,除了我和师部领导,谁也 不知这项任务。当时师部还派了一名干部来协助我,可惜还没进潜伏地就被敌人 的流弹打伤撤下了。”   摘自《老年生活报》 (XYS2006090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