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关于兰州化物所石峰博士的学术论文(九) 作者:一声雷   金光先生在《与Asymmetrical讨论石峰博士的学术论文》时,牵涉到了俺所 说的部分内容。从该文可以看出,金光先生务实多了,下结论也没以前那般武断 了。可喜可贺!今天有空,就再与金光先生谈谈心。   “Asymmetrical朋友指出了石峰博士在JACS上文章中催化剂的制备问题,这 其实也是这篇文章最值得商榷的地方,很多试验条件都没有写清楚,难免让人产 生疑问。我说的“作者制备催化剂的方法实际上是浸渍法”也是从文章补充材料 中推断出来的。”   一声雷认为,石峰博士在JACS上的文章的最大问题,并不是其催化剂的制备 问题,而是文章的结论完全是错误了。金光先生现在说“‘作者制备催化剂的方 法实际上是浸渍法’是从文章的补充材料中推断出来的” 。这就让俺纳闷:既 然是推断出来的,当时为何又如此底气十足地说“实际上是” 呢?不是俺跟先 生咬文嚼字,实在因为是这两个说法的差别太大了。把推断当事实来说,是会犯 错误的。希望以后不要再这样了。   “说说浸渍法(Impregnation)。浸渍法是最常用的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 比如将金属的前驱体(比如可溶性盐类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然后加入载体, 去除溶剂后进行焙烧得到催化剂。浸渍法也几种。第一种是最原始的方法,将过 量体积的含金属溶液和载体混和,去除溶剂后就得到固体。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 作简单,而且可以定量(原料的投入量可以认为就是担载量),缺点也显而易见 就是在去除溶剂的过程中会造成金属离子在载体表面富集,从而使金属颗粒不均 匀。”   金光先生显然还没有体会到不对称先生为何烦恼。不先生忧虑的是,金光先 生的浸渍法实际上会与所用的载体是什么无关。这就是说,先生还不明白为什么 金属离子会负载到载体表面上去。如果没有内在的原因,谁人又能知晓这种浸渍 法所得到的催化剂遇到溶剂后会不会掉下来?俺们要求催化剂不掉下来,但怎样 才能做到呢?这就要求金光先生去弄懂那个“内在的原因” 了。不然,金光先 生一辈子就会处在一种只知其然的阶段,即使经验很多,也不会有什么进步的。   “Asymmetrical朋友提到的问题就在这里,如何保证金属都到了载体上而不 是游离的呢?一般说来,载体的比表面很大或者载体和金属离子之间有相互化学 作用的时候是可以认为金属都担载在载体上的。具体到JACS这篇文章,因为无从 知道载体的比表面以及HAuCl4溶液的体积,所以我只能认为他采用的是第一种办 法。但如果树脂和HAuCl4之间有相互作用,而且金的担载量又很低,所以可以认 为金已经全部在载体上了。”   看文章不能用一种想当然的态度。别人有描述,但是你觉得不清楚,就应该 质疑,而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别人所说的就是什么什么了。这样做往往会曲解原意, 甚至会犯错误。至于树脂和HAuCl4之间有什么相互作用,如何相互作用,俺在 《关于兰州化物所石峰博士的学术论文(六)》中已有详述,还等着先生不吝赐 教呢。   “第二种方法就是Asymmetrical所用的方法,每次也用过量的溶液,但是经 过过滤洗涤等步骤把溶液中游离的离子去除。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催化剂颗粒均 匀,缺点是具体的金属担载量需要通过表征手段如IR,ICP等来确定,比较麻烦。 另外一金属的担载量不会很高,如果催化剂所需金属担载量很高那么还要进行多 次浸渍。”   说来说去还是一些常识性的道道。什么时候先生才能明白催化剂为什么能上 载到载体上呀?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催化剂的颗粒是否均匀并不是由洗涤所 决定的,而是由载体表面的相关官能团的分布是否均匀所决定的。而担载量的高 低,岂能由浸渍的次数来决定?莫非只要是催化剂附在载体上就算是担载了?这 种理解,正是石峰博士的结果受制备方法严重影响的根本原因。就你的这种理解, 还能口出狂言称一声雷的质疑是因为缺少催化剂的基本知识所致?   “第三种方法是等体积浸渍(Incipient Wetness),就是溶液的体积基本 和载体的吸水率相同,这样制备出来的催化剂可以克服第一种方法的缺点。”   可以肯定的是,先生的这些方法可统称为浅表法。根本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 核心。这样做催化剂,是没有出路的。   “关于“季胺盐能稳定金离子可能是因为可以和金离子形成较为稳定的络合 物”的问题,我没有做过具体的试验,因此也是我的推测,如果由此引起什么误 会或者错误,还请海涵。但是我做过这样的试验,往Cu(NO3)2溶液中滴加氨水能 形成稳定的铜氨络离子。”   这事也真奇怪,人家就算是瞎蒙,也有蒙对的时候呀。先生何时才能有这 “零” 的突破呀?这只能怪先生的运气不佳了。往Cu(NO3)2溶液中滴加氨水能 形成稳定的铜氨络离子就说明季胺盐能稳定金离子?氨水与季胺盐能类比么?这 除了表明先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弱不经风之外,恐怕只能说明先生的先生曾经误人 子弟了。   “关于“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关系”,从JACS文章中可以看出,经过干燥后的 催化剂实际上已经不是单独的AuCl4负离子,而是以聚集态存在的金颗粒(TEM 图),所以我认为一声雷朋友提出的“金离子被稳定后应该失活”的观点并不适 用在这种情况。不知道我这样理解对不对?”   先生这样理解当然不对。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的关系不要求你知道催 化剂的具体结构。这事牵涉到过渡态理论了。若是先生说能稳定过渡态就没错了, 但是也必须有个所以然才行。   “Pd/Poly1与Rh/poly1催化剂的问题。因为原文中没有具体说明这两种催化 剂的制备方法(是一个硬伤),所以很容易让人怀疑是不是这两种催化剂的无活 性也是因为制备过程所引起的。但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说明,我只能认为(或者相 信)原文中对这两种催化剂的制备是做了足够的重复试验的。”   原文的补充材料清楚说明他们的制备实验不具备重复性。他们没说明的,先 生怎么老往好处想?而且是煞有介事地说出来,替人分忧来着?先生不久前还说 这是合乎逻辑的嘛,现在怎么变成硬伤了?   “以我个人观点,这篇文章中的一些疑问(也可以说是硬伤)都是最基本的 地 方,照理说JACS这种档次杂志的审稿人不会看不出来,相信审稿人也会提出类似 的问题,如果作者没有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的话我想是不会被接收的。当然,具 体的情况只有作者本人或者通讯联系人知道了。”   又是想当然咯!先生是否想说审稿人也提出了类似意见,而作者肯定给了满 意的答复?到此,俺不理解:先生说过与石峰博士没关系,但先生的辩护气味很 浓厚,要是与邓教授也没关系,那可就奇怪了。俺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先生,一声 雷会想法让审稿人把审稿意见公布出来或让他们站出来说话的。   “ P.S.前面有个朋友提到过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还原剂还原,焙烧,氢 气还原等),根据我的经验,金催化剂是非常敏感的一种催化剂,在150度下干燥6 小时完全有可能生成金的纳米颗粒。”   先生说金催化剂非常敏感,是什么意思?难道是不可重复么?先生的经验是 发现了“在150度下干燥6小时完全生成金的纳米颗粒” 还是先生根据自己的经 验,推测出这种结果?如果是自己曾经遇到过这种现象,那就应该说先生也发现 了这个现象,是事实;如果没有,那么,先生的经验是不相关的,先生的推测只 是凭想象而已,千万别说是凭自己的经验。   “另外,对金催化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Volume 291, Issues 1-2,这是一期关于金催化剂的合集。”   俺建议先生自己仔细读一读。不但要了解人家说的那些实验现象,还要理解 导致那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另外,俺还建议先生抽空读一读大一的无机化学教科 书。那里所介绍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对研究催化剂是必不可少的。当具备那些 基本知识之后,再读有关的专业文献,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祝先生好运! (XYS2006010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