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对《浙江大学长江特聘教授唐睿康涉嫌履历造假》的答复 方舟子先生:您好!   刚刚读到新语丝中关于我的报道,对此我想做一下说明,在我的任何简历和 申请材料中从来没有提到过“终身教授”这个头衔,现将情况说明如下:   关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终身教授一职是记者自己编写的,当时我表明 我在美国的身份是Nancollas教授的助教授。   最后转给我的新闻稿件(见附件3)中只提到我是青年学者,我也确认该版 本。但在刊出时被编辑或记者擅自加上“终身教授”的头衔,见到该稿件后,我 立即提出了严重的抗议并要求更正,但只得到了记者口头的道歉,对于在报纸上 更正及书面道歉,很遗憾我没得到任何回应。对该事件所造成的影响,我深表歉 意,并对于传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未能弥补再次表示内疚!以上这些情况您可以 和浙江大学新闻办单老师及相关记者进行确认相关联系人地址见附件),我在第 一时间就做了说明。此外,关于我在纽约州立大学的身份可以向G.H. Nancollas 教授(ghn@buffalo.edu)确认。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我一直以来都是以Univ. at Buffalo 化学系 Nancollas的助教授的身份申请浙江大学的教授职务以及长江特聘教授,可以参 见相关的正式文件和简历。如有任何疑问欢迎和我联系,我的E-Mail地址为 rtang@zju.edu.cn。 此 致 唐睿康 6月21日 附件: 1) 唐睿康给记者 xuzhe2003@sina.com的信: 你把我的身份写错了! 我在纽约州立大学并没有拿到终身教授一职务!作为一名 记者,应该在每一篇报道前要认真确证,新闻要的是真实,而不是虚构!我确切 身份是曾经在纽约州立大学担任G.H.Nancollas的助理教授一职,离终身教授是有 很大差距的!这点我都要求各新闻机构澄清但都置之不理!经过这次,我对国内 的记者的可信性已经不抱有什么希望了-但我还是要求你们妥善处理该事。 2)唐睿康给记者 xuzhe2003@sina.com的信: 很抱歉,因为“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终身教授”将引起很多敏感的话题,我 从未达到这一层次,而且在报道中出现了我在浙大和布法罗两方任职的现象,产 出了负面影响并引起了很多的麻烦。该虚构职务证实在任何正式的文件中均未出 现过,虽有人虚构过,但新闻绝对不是道听途说的!和科学一样,应该是严肃的! 所以,我要求: (1)贵报在同样的版面上做出更正说明,我想这不仅是应该的,而且也体现了 你和贵报对新闻报道的的负责态度。请说明:唐睿康目前是浙江大学全职务教授 并从未担任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终身教授一职务! (2)请你和贵报将该事件做一说明,以正式的纸质文件的形式给我! 同样,我也要求其他机构做同样的解释和补救措施。 3)唐睿康确认的新闻稿原件(请和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单冷发老师联系并确认, zdnews-sl@zju.edu.cn) 唐睿康今年2月离开学习工作了7年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来到浙江大 学,开始筹备和组建浙江大学生物矿化跨学科研究中心。这是一位在生物矿化研 究领域卓有建树的青年学者,他所提出的纳米溶解理论、新的矿化动力学控制机 制理论,是该领域研究的重大突破,被认为是推动了生物热力学的发展,他的论 文两次成为著名学术期刊Langmuir的封面文章。 唐睿康来到浙大后,“户口”落在了浙大理学院化学系,但不久之后,他的办公 室就成了计算、医学、材料、生物不同学科教授们的会聚点,虽然中心还没有挂 牌,但中心围绕生物力学和分子场的研究已经起步,“蛋白质结构的分子场建模、 表达与分析”刚刚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因重点项目的资助。在医学、化学、材 料、生物领域,也已有6个项目获得了国家基金的资助。 在玉泉的化学楼,我们见到了这位十分年青的学者,他说,生物矿化是一门很年 青的学科,“人造骨替代物”研制和对“人体骨骼的退行性钙化和脱钙”研究与 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随着人类对自身健康需求的提高,相关研究在美国等国家发 展迅速,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国家层面的研究平台,但浙江大学的多学科背 景对开展生物矿化研究非常有利。 从源头抓自主创新,是浙大近几年一直着力在推动的工作,而其中的关键是队伍 建设。据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鲍世宁教授介绍,浙大数学、物理、化学、心理、地 球科学几个基础学科,从1999年至今,引进了54位高层次人才,其中院士2人、 长江学者4人、教授19人;理学院总人数减少了,但本土院士从2位增加到5位, 长江学者从2位增加到9位,博士导师从73位增加到了112位。引进的中青年学者 占学院教师总数的11%,但他们申请获得的国家基金却占到总数的25%。 说到引进人才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鲍世宁以学者的严谨和含蓄答复说,这可以 从几个不同学科的领军人物的成就中找到“说明”。 在引进人才中,方肇伦、唐孝威、刘克峰可以说是“浙大人都知道”的。 方肇伦1999年12月到浙大后,组建了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除了给研究生上 化学选论的专题课程外,在微流控芯片的研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一 提到实验室,人们会马上联想到一个大屋子和摆放在其中的大大小小的实验仪器、 烧瓶、试管、试剂。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的工作就是要把那一大间屋子“压 缩”到只有指甲盖那么大——在一个只有几毫米厚的玻璃片上,有着纵横交错的 比头发丝还要细的通道,化学分析的过程就在这里面进行。微全分析系统是一个 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它借助微机电加工技术与生物技术,将采样、稀释、加试 剂、反应、分离、检测等化学分析的全过程都集成在一块邮票大小的微芯片上, 因此被通俗地称为“芯片实验室”。目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 学基金重大项目的资助下,方肇伦领衔微流控生物化学分析系统、分析仪器及其 应用的研究,明年就要结题了。可以说,方肇伦的到来,使浙大在微流控芯片分 析系统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唐孝威院士,更是一位得到众人敬重的老学者,他自2001年3月到浙江大学后, 和同事们在物理系共同建立了交叉学科实验室,其中包括神经信息学、脑功能成 像、生物物理、颗粒物质物理等4个研究方向。 刘克峰的名字则是与浙江大学数学研究中心分不开的,他个人的研究成果2004年 入选了“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这也是数学学科的成就首次入选这一项目。 同时,近两年浙江大学数学研究中心在国际数学界的声誉雀起,也是与他的工作 分不开的。两年来,中心组办的每期假期学校都吸引了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复旦 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甚至是哈佛的青年学子。 鲍世宁在表述人才队伍的建设时特别强调了“效应作用”,他认为,人才的引进 有效应作用,成果的产出也有效应作用。比如说,浙大理学院院长贺贤土院士、 数学科学中心中任丘成桐先生都可以说是浙大的“引进人才”,虽然他们在浙大 的工作不是全天候,但他们既不在浙江大学领取分文报酬,也不享受浙大为引进 人才制定的特殊待遇,像丘先生,甚至自己出钱买往返机票。但他们不光自己为 浙大的学科发展献策出力,更是为浙大引进有为的青年学者出了大力,经贺院长 推荐来浙大工作的学者几年间已达两位数;丘先生不光推荐了刘克峰,更是带动 了一大批国外的知名学者来浙大讲学、短期任教。这就是“引进效应”,一个人 可以带来一个团队,一个人团队可以开拓出一个新学科方向。 唐睿康的对中心建设情况的介绍,更是为鲍老师的“理论”作了佐证。他说,生 物矿化是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可以从不同学科深入,我们跨学科的研究建立在化 学、医学、计算三个团队的合作上,每个团队各有带头人,互相配合。我们目前 的工作进展十分迅速,已经在生物矿化的纳米行为、矿化蛋白的结构模拟、生物 识别的动力学计算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特别是观测并模拟了在生物体内蛋 白质控制无机材料纳米组装的过程,将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用纳米组装的手段构建 了晶体(单晶),这对进一步探索人体内骨和牙的纳米行为意义深远。唐睿康说, 他们还参与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科技中长期规划生物矿化方向的建议书。 正在我们准备离开时,唐老师接到了学院的电话,告之他学校已批复同意他购买 “液态原子力显微镜”的申请。唐老师十分高兴地说,拉动单个蛋白分子,会产 生结构的变化,这台仪器就有这个“拉”一下的功能。他的话,似乎是“引进人 才”的内涵的注解,只是由他们“拉”动的,不是一个“分子”,而是高校的新 学科发展,是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XYS2006062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