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司魏之争的思考(二)   叶正黄   司履生教授时隔数年后再次发表公开信实名举报(《就魏于全院士发表假论 文问题致中国科学院的公开信》XYS20060326)和魏于全院士公开答复(《对司 先生提问的答复》XYS20060329)都是三月份的事了。在一个月之前,司魏之争 已有魏院士所在单位作了官方表态:川大组织专门小组进行了初步调查,不仅将 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做汇报,还鉴于媒体和社会对此事的高度关注,对有关问题 还特别进行了说明。并出示了一些有趣的材料。(《四川大学新闻发布会通稿: 澄清魏于全涉嫌论文造假事件 》XYS20060416)川大是如何进行地初步调查,如 何向有关部门做地汇报,有关部门对该汇报又是如何看待和处理?尽管这些细节 都没有公开,也许永远不会为外人所知。但是,近一个月了,引发这次调查的另 一位当事人司教授“却一直不见中科院与教育部,乃至国务院的任何动静。” , 也没有直接得到中科院有关部门的答复。难怪老人家要叹息:真不知道要让老百 姓等到何时?(司履生《我为什么说魏于全是在搞伪科学?》XYS20060505)   为什么魏院士的公开答复和川大的严正说明都没有能够排解对论文有质疑的 人的疑问?老人家数年前的学术质疑现在反倒逐渐提升到了对假论文和伪科学的 公开“指控”?近几个月来与此类似的多起“指控”又引发出争议颇多的旅居美 国的一百多位中国科学家的公开信(《众人评“120位中国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 诚信的公开信”》 XYS20060511)。 大家恐怕还清楚地记得不久前的另一封公 开信,全国109名教授联名致信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社会科 学院有关领导,呼吁抵制学术腐败和建议成立学术纪律仲裁委员会。一连串的事 件让不明内情的旁观者难以分出个青红皂白。   此次司魏之争中的另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无疑是《人民日报》刊登的围 绕司魏之争的七问“论文迷局” (XYS20060413)。读后禁不住想起早年“歌德巴 赫猜想”“科学的春天”这样经典的“科学-媒体-社会”的互动,和媒体宣传对 当时年轻一代学子的巨大影响。然而,《人民日报》这次在尚未问出学术圈内外 所期待的明确的权威性的答案之前,却得到了四川大学党委办公室迅速地轰轰烈 烈地强烈反映(XYS20060424)。再看学校有关部门归纳汇总反映师生职工的意见 的多达十一条的强烈愤慨,每一条都冠以师生表示,并一一标明了出处: 一位青 年教授说/一位老教师说/一位海外回来的博士后/一位博士生说/一位青年教师反 复研读该文后指出/一位历史文化学院的学生说/一位法学院学生说/一位临床医 学院的学生说/一位公共卫生学院的学生说/一位青年教师说/一位学校机关管理 干部说/一位法学院的研究生说/一位干部说/学校不少专家指出/不少师生表 示...... 咋一看,还以为是文革的大字报大批判呢。校方这种避重就轻干扰视 听的“强烈愤慨”,无疑使得问题和答案都原本并不是很复杂的同行之间的一种 普通的学术质疑带有了强烈的闹剧色彩。校方对是不是有造假嫌疑的两篇论文所 引发的事件的处理手法反倒是更加让旁观者困惑不解,迫使很多人不得不向“此 地无银三百两”的思路上去想。司教授所质疑的两篇文献的一大群作者为何不能 也同时出来对“论文迷局”提供些更直接的答复,坦然地来证明“隔壁阿二没来 偷”,支持校方的“强烈愤慨”?   看了司教授《我对魏于全回复的回复》(XYS20060420),《从动物数量看真 假》(XYS20060426) 和《我为什么说魏于全是在搞伪科学?》(XYS20060505) 的 系列文章的之后,再看魏院士的自问自答 “其实到目前为止,说我‘学术造 假’,但‘假’在什么地方,谁也说不清楚。也就是没有证据来证明我造了 ‘假’。”(《魏于全在四川大学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实录》XYS20060420) 这段自我辩解无疑会在中国科学史上留芳百世。魏院士甚至引用匿名网友的万字 信支持自己,无疑也是空前绝后之举。真不希望魏院士的这番自我辩解和引经据 典的风格代表了中科院院士这些科学精英的普遍水平和共同心态。中国老一辈院 士的风采难道就这么容易被抹黑了吗?魏院士的这段辩解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曾是 韩国最高科学家和民族英雄的黄禹锡在受到媒体质疑时曾说过的一些无法让人不 相信的话。黄禹锡说过:“尽管不是所有研究员都看到过干细胞系,但6名研究 员确认过培养中的干细胞系。对于这一点,6名研究员毫不怀疑。 ”“十几天后 就可澄清事实”。但是十几天后,他的这一切似乎令人信服的话,并未改变当时 任何人都不愿承认的论文造假这个事实。其实也正是通过他本人之口才澄清了事 实,因为是他本人最清楚事实到底是什么。另一个难以忽视事实是:在黄禹锡澄 清事实前后,在他的所内所外校内校外甚至国内国外,在学术圈内外他始终都还 是有些坚信他的支持者,其中也包括著名的克隆羊之父。但他的支持者并不能改 写事实。还是句老话: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有了质疑,无论是专业人员还 是非专业人员,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大家就是想要知道受质疑的事到底是真还是 假。   龚育之先生以清华大学处理医学院院长助理的案子为例,在《学术不端:从 自然科学想到社会科学》(XYS20060420)中指出“过去,我国在重视和处理学术 不端行为方面的纪录,由于种种原因吧,一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现在,(清华 大学的调查处理)是不是显示出一个趋向,世界自然科学界形成的一整套防范和 处理不端行为的准则,有希望逐步在中国得到尊重和遵守。” 但从司魏之争目 前的事态来看,无论在自然科学界还是在社会科学界,自觉尊重和遵守传统的防 范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 (包括恶意的和无根据的指控) 的准则,似乎还为时过早。 四川大学过去在宣传魏院士时对媒体的态度和现在对媒体的态度的鲜明对照,在 如何尊重和遵守处理学术成果宣传和学术质疑(包括个人实名举报和媒体调查) 的准则方面所反映出来的双重标准,却让人看到了另一个极端趋向。司魏之争若 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川人的“个别人的弄虚作假很容易造成国际科学界对国人的 偏见”的担忧(川人《其实很简单:给魏院士支一招》XYS20060508),将不可 避免的成为一个可悲的现实。   “关于魏于全院士伪造数据的争执现在似乎开始降温了,各种声音也越来越 小”了 (东郭女士《为什么魏于全不敢出示原始记录》XYS20060506) ,司魏之 争会不会就这样不了了之?“要说川大开了过新闻发布会,魏于全论文中是否有 假一案就可到此为止,我看只能是少数人一厢情愿。”(陶世龙《冷看川大魏于 全事件之二:可以打上句号了吗?》XYS20060508)就算是川大的官方表态给司 魏之争画上了句号,让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但司魏之争已经在中国学术界划下 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一个前所未有的红色警示。 小生说的还是挺有道理:我 们深信中国正在大踏步地进步之中,也深知还有一个曲折的过程。“丘魏事件” 在当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史上不可不有,也决不会就此圈得了一个句号。” (小 生《司老先生的叹息与呐喊》XYS20060508) 君不见,教育部这不刚出台《关于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对于学术不 端行为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XYS20060511)。希望《人民日报》 刊登这封“公开信”也是发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信号。 (XYS2006051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