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科研舞弊与生物医学刊物   作者:R. 史密斯(《英国医学杂志》编辑)   译者:外行看热闹   [译者按:生物医学界及其刊物历来是学术造假的重灾区。本文是《英国医 学杂志》编辑R. 史密斯2003年应邀给生物医学界举办的系列讲座之一,其中有 对学术不端的定义及分类和一些案例,对于中国识别和处理学术不端具有参考价 值。原文为幻灯片文件(ppt),小节号为译者所加。第5节未译。] http://bmj.bmjjournals.com/talks/   我要讲的话题:   1. 科研舞弊的危害   2. 医学界最引人注目的几个造假案例   3. 什么是科研舞弊?   4. 学术造假的泛滥程度   5. 利益冲突案例分析   6. 学术舞弊产生的原因   7. 各国应怎样对付科研舞弊?   8. 对学术论著伦理道德委员会(COPE)的评论   9. 结语   1. 科研舞弊的危害   科研舞弊就像虐待儿童罪,以前我们对此缺乏认识,而今随处可见。它动摇 了公众对医学研究和医学工作者的信任,破坏科研记录,导致错误的结论。然而 大多数国家却缺乏有效的处理和防范制度。   2. 医学界最引人注目的几个造假案例   1974年,W. 萨默林,纽约的Sloan-Kettering癌症研究所研究员,宣称成功 地将人类角膜移植到白兔身上。他用黑色标记笔在小白鼠表皮上涂上斑块,以此 伪造移植实验证据。[译注:萨默林向世界宣称成功实现了不相关的物种,例如 人与动物之间的组织移植,方法是将组织培养4至6周。实验室一名工作人员意外 地发现小白鼠身上的斑块可以用酒精擦掉,造假终于暴露。]他的不端行为长期 未得到处理,并最终归咎于患有精神失常,这是基于科学的抵赖形式。   1980年被揭露的V. 索曼,耶鲁大学医学院,糖尿病学家,发表有12篇论文, 其中的原始数据除了失踪就是伪造,最终全部被撤销。与高级研究员P. 费里格 合著的一篇论文是直接从投稿人那里偷来的,当时费里格收到论文,将其交给V. 索曼审稿。事情败露后,费里格不得不辞职。身居要职的人在论文上挂名最终演 变成造假是一个屡见不鲜的问题。[译注:索曼和上司费里格两人是《新英格兰 医学杂志》同行审稿人(peer reviewer),收到论文后不仅不予发表,而是将 作者名改成自己的大名,再转投《美国医学杂志》发表。此事使全球科学界震惊, V. 索曼从此荣登世界级剽窃大师排行榜,该排行榜中有华人杰出代表王明明。 参见。该网站专设“败 类堂”(Hall of Shame,相对于“名人堂”(Hall of Fame)),陈列有偶像 级剽窃大师的玉照和“先进事迹”简介,参见 ,恐怖主义头目本.拉 登也因在歌颂恐怖袭击者时剽窃了约旦诗人的诗而入选。步入败类堂,笔者倍感 吃惊,这不是侵犯肖像权、名誉权吗?要吃官司!然而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建 议教育部和科技部将败类堂设立为“青少年学术道德教育基地”。]   1981年,J. 达西,哈佛大学心血管学系,被发现篡改原始数据。其上司E. 布劳恩沃德认为这只是一桩孤立事件并未将他开除。几个月之后事情浮出水面, 他从多中心的研究项目中获得的数据与其他人的数据完全不同。调查表明他从事 的100多个研究课题中有大量造假,无独有偶,许多课题成果中都有著名人士署 名。[译注:J. 达西是E. 布劳恩沃德的得意门生,被认为是其手下130名研究员 中最优秀的,他使用十多年前的实验数据造假,事情败露后改行成为危重病人护 理专家。]   R. 斯努茨基,美国加州大学,心血管放射学家,在1978年至1985年间共发 表论文137篇,有时竟然平均10天发表一篇。一位审稿人对其某些成果产生了忧 虑(怀疑),这一点也说明同行审稿有时可以敏锐地觉察到造假。调查结果表明, 12篇论文为造假无疑,其余49篇有问题。他的许多论文被撤销,虽然刊物婉拒撤 销全部论文。   1981年美国国会举行对学术不端的听证会。国家科学院院长说:“科研舞弊 的问题是罕见的、是精神错乱行为的产物,是从暂时陷入疯狂的头脑中萌发的。” 听证会主席A. 戈尔说:“这类问题一直得不到彻底解决的原因之一是科学界高 层人士不愿意严肃对待这类事件。”   英国最引人注目的造假案例   1996年8月:重大突破   世界范围的媒体大版面报道:伦敦医生实现了子宫外孕重新植入,挽救了一 个生命,婴儿即将诞生。医生们花一个世纪而未能实现的伟大成就。取得这一成 就的人是M. 皮尔斯,伦敦圣乔治医院医学院的高级讲师,世界著名产科学超声 波成像专家。事情最初是《英国妇产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引出的报道开始, 皮尔斯本人就是该杂志助理编辑。该论文的第二作者是大名鼎鼎的G. 张伯伦, 该杂志主编,皇家妇产科学院院长,圣乔治医学院教授兼系主任。该期杂志还刊 登有随机对照组试验论文,其作者也是M. 皮尔斯,还加了些其他人的名字 。   1996年秋,东窗事发,两篇论文均为造假。《每日电讯报》头版头条暴料: 两篇论文均为造假,并附有G. 张伯伦大幅照片。他辩解说,除了在论文上署名, 对造假并不知情。没有参与实验人在论文上挂名在医学界是很平常的事。   事件始末   圣乔治医院医学院的一名年轻医生对这两篇论文提出了怀疑。调查随即展开 并发现:有关的宫外孕病人根本不存在,随机对照组试验中的病人也是子虚乌有。 一步步追查至1989年的论文,其中3篇造假,3篇中有2篇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 上。造假论文全部被撤回,在此之前发表的论文也被置疑。皮尔斯被解职,接着 被英国医学委员会(GMC,或称全英职业医师注册委员会)除名。张伯伦“退 休”,即辞去全部职务,名流生涯惨淡结束。其罪名为“论文挂名”,这一做法 在其医学生涯开始时习以为常,而后演变成丑闻,使其晚节不保。   英国处理得最缓慢的造假案例   A. 巴内基和T. 彼得斯早在1990年发表在英国肠胃病学会刊物《肠道》上的 论文,论述肠炎中由药物引起的肠道病理,含有被篡改的数据。同一期刊物还登 载有准备提交给英国肠胃病学会的一篇摘要,原本要求撤稿但仍然刊登出来。直 到2001年3月这两篇论文才被撤销。巴内基因其成果,其中包括该造假论文获得 的伦敦大学外科学硕士学位并未被取消。2000年12月巴内基被正式定罪,罪名为 篡改数据的严重职业舞弊,被停职。2002年9月又被定罪,罪名是涉及经济问题 的严重职业舞弊,被除名。   2001年3月巴内基的顶头上司T. 彼得斯教授被定罪,罪名是严重职业舞弊, 对科研成果造假未能采取措施。英国医学委员会举行的听证因实验数据的记录本 被Kings医学院“有选择地销毁”而受阻。1991年Kings医学院的权力机关进行了 (内部)调查,但未将结果通知英国医学委员会和《肠道》杂志。   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是:医学界是否有一种对科研舞弊熟视无睹的文化传统?   3. 什么是科研舞弊?   美国人为其定义争论了多年。欧洲人倾向于一个概述而不急于建立一个具体 的、可操作的定义。   美国科研诚信委员会于1996年所下的定义:科研舞弊是重大的不轨行为,包 括:非正当地挪用他人的知识产权或成果,蓄意阻挠科研进步,或增加科学记录 遭到破坏的风险,或不履行科学研究活动的诚信。在提出、从事或报告科研的过 程中,或在审阅他人的提议或科研报告中,这些行是违反伦理道德的,是不能接 受的。   1999年英国的一个统一意见工作组提出的定义:科研人员的行为,无论有意 还是无意,未能达到高尚的伦理道德和科学标准。   对科研舞弊的初步分类,接严重程度排列:   第一类   伪造,无中生有编造数据或案例   篡改,任意篡改数据   剽窃,抄袭他人观点、数据(包括图、表)或文字而不注明原作者   未经科学伦理德道委员会同意而从事的科研   第二类   不公开承认某些数据缺失   有意忽略外层数据而不公开声明   将在临床试验中产生的副作用的数据排除在外   进行人体试验而未获有知情权一方的同意,或无法证明未获伦理道德委员会 同意的原因   第三类   发表逻辑不严谨的分析而不公开声明分析的逻辑不严谨[译注:post hoc 为 拉丁语,意为错误的前提导致荒谬的推论]   学术论著挂名   不提及参与撰写学术论著的其他作者   重复发表论文[译注:重复发表与一稿多投(duplicate submission)有所 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掩盖利益冲突   第四类   试图发表尚未全部完成的科研成果   未对现有的科研成果进行全面搜索(查新)便开始进行新的科研项目   什么是造假?需要有一个全面的分类。最好有良好职业操守规章制度,而目 前我们已经制订了几个。   4. 学术造假的泛滥程度   很明显,取决于学术造假的定义。   严重造假与轻微造假之间有何关系?   两者各不相干吗?   轻微造假会发展成严重造假吗?   轻微科研舞弊与严重科研舞弊之间有何关系?   S. 洛克所做的调查研究   询问了80位科研人员,均成朋友熟人,大多数是英国人,大多数是医学界教 授。不采用随机采样,百分百回答率。其中半数以上的人听说过造假案例,半数 以上的人曾发表过模棱两可的科研成果,其中仅有6篇论文被撤销,所有人回答 问题时支吾其词,不用“造假”一词。   美国国会的调查听证会,共有700个案例。英国医学委员会处理过30个案例。 (英国)论著发表伦理道德委员会(COPE)收到并讨论过150多个案例。   科研舞弊的泛滥程度   重复发表大约占全部公开发表论文的五分之一。   医学刊物上的论文作者大约有五分之一极少参与或完全没有参与研究。   医学刊物上论文的大多数作者涉及利益冲突,但利益冲突的公开声明不到5%。   5. 利益冲突案例分析(译文略)   6. 学术舞弊产生的原因   为什么不会发生?在其他全部人类活动中也会发生。   原因之一是必须发表论文的压力。   其次是训导不足,没有教导高尚的从业操守,有时反而教导的是舞弊的窍门。   人们可以侥幸逃脱惩罚,因为社会制度是在信任的基础上运转的。   7. 各国应怎样对付科研舞弊?   医学界及其领导层对这一问题要有足够的认识。   有一个独立权力机构来进行调查、预防、教育和研究这一问题。   对什么是造假达成共识   对造假举报人的保护   有专门机构来调查造假传闻   公正的审理制度   高尚从业操守的规章制度   高尚从业操守的教育制度   8. 论著发表伦理道德委员会(COPE)   人们对向医学刊物提交论文的作者诚信的担忧日益增长,针对这种担忧, 1997年成立了论著发表伦理道德委员会,由英国医学刊物《英国医学杂志》、 《肠道》和《柳叶刀》的编辑组成。   论著发表伦理道德委员会有五大目标:1)对医学期刊编辑提出的案例提出建 议,2)出版有关这些案例详情的年度报告,已出版3期,参见 ,3)提供从业规范指南,4)鼓励科研,5)提供 教学和培训。   (如果英国传统权力机构感到羞愧,也会采取适当的对应措施)   论著发表伦理道德委员会的处理的第一批案例,103个:   有确切舞弊证据的80例,有几例移交雇主处理和移交主管机构处理。   其他的问题有:不公开说明的重复发表或一稿多投29例。署名纠纷18例,篡 改数据15例,未获得有知情权一方同意11例,从事违反伦理道德的医学研究11例, 未获得伦理道德委员会同意10例。   9. 结语   科研舞弊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大多数国家尚未建立一套严密的应对机制 来处理这一问题。为了避免公众对医学研究信任的崩溃,建立严密的应对机制是 必要的。物理学界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你们(物理学界)的行动比我们还迟缓, 哇。[译注:物理学界的最新最严重的造假案例是2002年被查出的德国三十多岁 的年轻博士J. H. 肖恩(Jan Hendrik Schon)。1997年获德国Konstanz大学博 士学位,2000年进入美国贝尔实验室(Bell Lab)。共发表90篇论文,从2001年 开始在世界顶尖学术刊物《科学》和《自然》上发表论文,其速度惊人,有时平 均8天发表一篇,内容包括超导体、激光、纳米技术和量子物理学。“最伟大的 成果”是采用有机物分子制造出了分子大小的晶体管,极有可能开启电子学新纪 元,使计算机芯片不再使用硅材料。论文发表后物理学界人士就开始怀疑有假, 其中的数据过度精确,一些地方违反物理学基本原理。加卅大学伯克利分校的L. 索恩教授发现论文中两个不同的实验竟得出一模一样的数据。2002年贝尔实验室 指定斯坦福大学的M. 比斯利教授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24项造假传闻中有16项 被证实。2002年10月《科学》撤销8篇论文,2003年3月《自然》撤销7篇论文。 2004 年6月被德国Konstanz大学取消博士资格。(详情参见 )] (XYS2006053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