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失衡的大学   陈吉德(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提起大学,人们喜欢用象牙塔作比喻,因为大学向来是远离世俗、追求真理 和良知的独特天地,直接影响着民族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可如今,这座象牙塔 表面上看来依然巍峨耸立,美轮美奂,但内部已经千疮百孔,严重倾斜。   最明显的是行政人员与教学科研人员之间的失衡。大学里的工作人员主要分 为两类:一类是行政人员,主要负责招生、宣传、党建、后勤、总务等一系列工 作,教学科研人员顾名思义主要负责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此,我并不像一些人所 认为的那样:教学科研人员是主体,因此比行政人员重要;只想说,这两类人员 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没有行政人员的服务和管理,教学科研人员 的“传道、授业、解惑”等活动就根本无法进行;反之,没有教学科研人员的教 学和科研,行政人员的服务和管理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二者的地位应该是平 等的。但在有些大学,行政人员的地位却远远高于教学科研人员。且看如今在很 多大学都实行的岗位津贴制。很多学校规定,讲师相当于科级,副教授相当于副 处级,教授相当于处级。这种“相当”的结果是,即使你是全国知名的教授(要 知道,这可是大学发展的根本保证),津贴也绝对不会超过处长(哪怕是保卫处 长)。在一些厅级或者更高级别的大学,其结果就更滑稽了。比如一个副教授 (相当于副处级)当上了副校长(相当于副厅级),那岗位津贴肯定就会高于教 授(相当于处级)。   上述“相当”是公开的,看得见的,还有些东西是秘密的,见不得人的。有 人在皖南的一所大学做过调查,毕业五年的年轻教师,平均存款不足四万元,加 上学校的住房补贴,总计不到六万。所在城市房价平均三千元一个平米,也就是 说,买一个八十平米的住房需要工作二十年。而一个科级年级主任,同样工作五 年,就可买起一百平米的住房。如果在一些搞教务、总务、招生、采购、基建等 有实权的人物身上,“秘密”的东西就更多了。   由于行政人员的待遇高于教学研究人员,所以,很多人都想往行政岗位上挤。 结果就是行政岗位人满为患。南京某大学有三千多人教职工,行政人员竟然多达 两千多名。我真不知道,在一所两万名学生的大学中,到底有多少行政工作需要 两千多人去做?人满为患也就人浮于事。有些人上班的“任务”就是上网、聊天、 看报纸。难怪有人说,大学是个养老的好地方。人浮于事就使得有些单位成了聋 子的耳朵——摆设。统战部门不统战,保卫部门不保卫,纪检部门不纪检。在一 次职称评审过程中,笔者的一位同事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反映到学校纪检部 门,纪检部门只是说“这个事情我们调查调查”,便没有了下文。   行政人员的待遇高于教学研究人员的最根本原因是一系列的政策是行政部门 本身制定的,他们自然就会把政策向自己倾斜。你若说制定的政策不合理,他们 立即会严肃而且颇受冤枉似地对你说,这些重要的政策都是经过学校教工代表大 会通过的。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所谓的教工代表大会(当 然有教学科研人员参加)多半成了认认真真搞的“形式”、踏踏实实走的“过 场”。   其次是引进人才与校内人才的失衡。引进人才,争强竞争机制,加快发展步 伐,此乃常理。为此,一些大学积极制各种优惠政策,想方设法广揽人才,尤其 是优秀人才。问题是在有些人看来,只有从校外引进的才算人才,校内原有的无 论如何优秀都不算人才。比如,有些学校规定,引进的人员如果有博士学位,就 是所谓的高级人才,可享受称职、住房、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安排家属工作等 方面的“最惠国待遇”。假如你原来就在工作岗位,辛辛苦苦地拿到了博士学位 (所谓在职攻读),即便是成绩优秀,也算不上任何人才,当然与上述各种待遇 无缘,于是有些人只好另谋他路。这种现象被戏称为“引来女婿,气走儿子。” 笔者的一位同学博士毕业后曾向她所在的学校反映这种不公正待遇,人事处长对 她说,不向校外人才倾斜,人家能来吗?连北大、清华都是这么做的。这真是匪 夷所思。难道北大、清华这么做,就说明是正确的吗?照此逻辑,我们都可以去 抄袭或者向狗熊泼硫酸了。   对于引进人才与校内人才的失衡,有些人不以为错,反以为对。南京某大学 的一位领导经常在不同场合说,谁要是对学校不满意就走人,还有很多人挤破头 往我们学校进呢。听了此话,我不寒而栗。请问,在“硕士多如狗,博士满街走” 的今天,在膳食科长都有资格申报博导的今天,在只要给我十本书就能写出一本 书的今天,有很多人挤破头往学校里进,难道就能说明这种失衡现象是正常的吗? 如果要等没有人挤破头往学校里进,才来解决问题,恐怕是病入膏肓,为时已晚。   以校外和校内的身份来论来三六九等,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其实,大学最应 该是崇拜知识或者说以知识论“英雄”的地方。在我看来,不管是校外或校内, 在职或脱产,潇洒如西门庆或丑陋如武大郎,只要有学识,就可算人才。否则, 就有可能让一些外罩博士光环而内无学识的人(这样人现在并不少)在光天化日 之下混入“人才”的殿堂。   再次是特聘人员与非特聘人员之间的失衡。这种失衡是上述失衡的一个变种。 所谓的“特聘”是指学校以极为特殊的政策让一些优秀人才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 来工作。其目的可谓是多种多样,有的是为了及时吸收学科最前沿的知识,有的 是为了壮大申报硕士点或博士点的队伍,有的是为了显示领导者的政绩(此乃作 秀也)。特聘人员的待遇当然高于非特聘人员。比如,有的学校规定,岗位津贴 教授最高是三万元,特聘教授是五到十万元。于是各种弊端纷至踏来:一是非特 聘人员怨声载道,有的外逃,寻求被特聘机会。二是特聘人员在特聘期满后立即 将住房等财产一卖,立即走人,再到其他学校特聘。这与明星走穴并无二致。三 是有的特聘人员、特别是知名教授同时被几个学校特聘,所以,在有些学校只能 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果戈里的长篇小说《死魂灵》中,乞乞科夫到处收买死人 名单,然后当成活人拿到民事局骗取钱财。这种“活着”的死人被称为“死魂 灵”。而如今,不见其影的、“活”的教授被列入有关名单,那当然是“活魂灵” 了!   产生上述各种失衡现象的原因是有关政策的制定者鼠目寸光,自以为是。难 怪人们纷纷抱怨,有些学校是一群不懂教育的、低智商的、心胸狭窄的、疾贤妒 能的、动机不纯的、招摇撞骗的人在管教育!记得王蒙写过一篇“内行与外行” 方面的文章。文章说,内行管内行,内行管外行,外行管外行都好办,最难办、 也最可怕的是外行管内行。这种入木三分的说法对如今的大学来说也是适合的。 (XYS2006071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