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中国地质大学金振民院士在《自然》文章中涉嫌作假了吗?   王泳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不端行为最近在新语丝上频频暴光, 先有成秋明、周 华伟假海归案, 后又有章军锋博士论文奖作假案和高山等自然科学奖弄虚作假案、 再后来就是金振民院士的那些事情。这几天来校园里师生议论纷纷, 过去大家对 这些有组织的弄虚作假的不端行为不是不知道, 而是敢怒不敢言, 在一个从教授 到院士、从处长到校长都一起联手欺上瞒下、多少带点“黑社会”性质的单位里, 这个利益集团对敢于揭发他们的人必然往死里整, 大家不可能不害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对于新语丝的责疑迄今未作任何回答, 所做的就是 从自己控制的网站上删除金振民、高山、章军锋、成秋明等人的“可能被人利用 的信息”。我曾问一位在校一核心部门打工的朋友: “你们怎么不澄清网上的谣 言?” 他回答说: “人家说的基本上是事实, 所以也就无法澄清了”。   章军锋博士论文奖和高山等自然科学奖弄虚作假两案都和金振民院士有直接 关系,更可以说他就是 “主要作案嫌疑人” 。若论真正的学术水平, 金振民还 真的不怎的 (作者略知一二先生在“对高山等报奖材料的一点补充”一文中也亦 提及,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8/gaoshan3.txt), 是中国地学界有名的“四不像”: “不像搞岩石的、不像搞构造的、不像搞矿物 的、更不像搞矿床的”。虽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把他介绍为”著名的构造地质 学家”, 但在野外构造地质学方面, 他比不上北大的郑亚东、南大的卢华复和苏 良舒、地大的万天丰和索书田; 在显微构造方面他不如地科院的王小风、地震局 的林传勇、地大的游振东和钟增球; 在实验岩石变形方面他不如地震局的马胜利 和何昌荣; 在构造综合总结方面他还不如本校的李德威。这些人都当不上院士, 而金振民偏就当上了, 这全靠他的一字功夫: 吹, 就是敢吹、会吹、能吹!   现让我们看看金振民是如何吹他1994年的Nature文章的。他曾在<<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20卷(1995年4期)上以“上地幔动态部分熔融研究的重 要发现”为题介绍自已1994年的Nature文章, 他慷慨激昂地写到: “该成果分别 在1994年美国(San Francisco)和欧洲(Grenoble)地球物理大会上宣读过,引起国 际同行们的广泛关注,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Nature》(自然) 杂志上(第372卷, 164-167页, 1994), 并获得了该期的成果封面,它是迄今为止, 我国少有的科学工作者获得《自然》权戚杂志的封面。”金振民的意思很清楚: 《自然》是“顶尖”的“权戚杂志”, 发表在上面的成果一定是“重要发现”, 上了《自然》封面的文章更一定是“重要”中的“重要”了。我金振民是“重要” 中的”重要”论文的第一作者(尽管文章不是自己执笔写的), 你们大多数院士都 还没有发表过《自然》文章呢? 所以, 我金振民就应该当个中国科学院院士。凭 这样“重要”中的”重要”成果,我就应得科学研究奖,一个省、部级奖不够, 两个省部级奖也不够, 至少还要再来一个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在国内, 这篇Nature文章确实让金振民一步登了天,他想要的科学研究奖来了, 想要的中科院院士有了,各种各样名誉地位有了。他当上院士那天地质大学又是 为他开新闻发布会又是晚上放烟花。可是在国外, 1994年那篇Nature文章却并没 有给他以及文章真正的执笔人 — 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Harry W. Green教授带 来好的名声。在Jin et al. (1994) Nature论文发表后的这13年里, 上地幔部分 熔融研究界的专家们在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的论文里、以及私下各种场合的讨 论中不断责疑Jin et al. (1994) Nature论文结论的可重复性。这些专家中,最 著名的有: David L. Kohlstedt (此人一辈子研究上地幔的部分熔融, 是世界上 公认的最权威的专家; 金振民曾在他的实验室中进修过, 没有因为金振民曾是他 的学生就不怀疑其结果,很可能因为了解了他才怀疑其结果)、Mark E. Zimmerman、M.J. Daines、Ulrich H. Faul、Ian Jackson、A. Dimanov、G. Dresen。Zimmerman and Kohlstedt在不久前的文章中还格外强调: “Finally,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re is no evidence for melt wetting of all of the boundaries as reported by Jin et al. (1994) ”, 见: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partially molten lherzolite, Journal of Petrology, 45, 275-298, DOI: 10.1093/petrology/egg089, 2004)。吴信在《关于金振民院士 用来评上院士、获得大奖的成果》一文中对此也做一些初步的总结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8/jinzhenmin.txt)。 面对众多的公开责疑, 无论是第一作者金振民还是文章的真正执笔人Harry W. Green都一直保持沉默, 也没有拿出新的实验数据反驳同行们的批评和责疑或证 明他们Nature文章的正确性。据说, 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从此再也没有资助过 Harry W. Green的实验室研究上地幔的部分熔融,Jin et al. (2004) <<自然>> paper 成为该实验室第一篇也是最后一篇“研究”上地幔部分熔融的文章。倒是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后来资助过金振民做部分熔融研究, 可惜没出什么东西。   在实验科学领域,如果同行们说你的实验结果不能被重复, 也就是说你的实 验不是涉嫌造假,就是实验自身出了什么问题 (你可能由于水平有限没有发现问 题、或故意隐瞒了问题)。为什么金振民做出来, 其他人实验就做不出来呢? 有 个中国学者曾就这个问题请教了上地幔部分熔融的大专家Ulrich H. Faul教授 (原先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现在美国波士顿大学), 他说: “Accident! It was an accident。” 他认为, 金振民等不被重复的实验是实验出了事故才有的“结 果”, 因为他本人曾在一次事故实验中“成功地”重复了金振民等的实验 — 当 地幔岩样本在实验事故中混合了围压介质NaCl、叶腊石或其它材料时, 熔体就 “湿润”了大部分橄榄石晶界。   凭我本人对金院士的了解,认为他涉嫌造假的可能性不是完全没有的。在和 白武明合写的《动态部分熔融作用及其地球物理意义》(地质科技情报, 993, 第 12卷, 第1期, 93-100页)文章中, 金振民写道: “我国河北大麻坪二辉橄榄岩实 验结果,两面角为45 o-52o (金振民和Green, 1991)”, 这说明此时他们的实验 结果还是和David Kohlstedt等许多人的结果一致的。可是, 同一批实验结果在 Jin et al. (2004) Nature和金振民等(1997, 中国科学, D辑, 27卷,第5期, 401-406)的文章中却被描述成“大部分熔体沿矿物颗粒边界呈熔融薄膜形式出 现”, 即两面角约为零。前后自相矛盾, 其中之一必为假。另外, Jin et al. (2004) 《Nature》文章中图1b和金振民等(1997)《中国科学》文章中图4a是同 一张照片, 在Nature文章中说是地幔岩样本GL-469, 但这个样本号却没有出现在 中国科学文章中15个样品的列表中, 看样子发生张冠李戴了?   金振民院士不是不知道他文章中的问题和国际同行对它的评价,但所有这些 都没有影响金振民在国内一遍又一遍吹嘘他Nature文章的信心和勇气。这确实是 常人所不及的! 这恐怕也就是学术上比他强得多的许多人当不上院士获不得科学 研究奖的原因吧!   吹牛如同吸毒会上瘾, 牛会吹得越来越大, 最大时正是牛爆之时, 被炸得最 惨的还是吹牛者本人。金院士, 好自为之吧! 另外, 今后也请善待自已的研究生 吧! (XYS2007100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