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之尾《天气预报究竟能有多准?》太过草率了   晨星   没有找到之尾文中“《京华时报》3月22日报道”在哪里,不过在sohu上找 到了《法制晚报》3月21日的报道《北京气象台回应气温预报不准 承诺将提高准 确率》(http://news.sohu.com/20070321/n248874556.shtml),至少第一段和之 尾文的开头是一样的。   本人是学气象的,虽不在业务部门当班不清楚这次北京具体过程怎样,但就 《法制晚报》的报道看,后面北京气象台的解释是说得通的,摘录如下:   “对此,市气象台表示,尽管现代数值预报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 针对自由大气层(1500米以上的大气)的演变情况,但是,由于低层空气受到近 地面非常复杂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的气温预报还主要是通过在统计预报的基 础上,由预报人员综合判断的方法制作的。例如,在综合各种气象信息的基础上, 预报员预测19日本市气温将较高。但是在北京特殊的地形和偏东气流作用下,低 空形成了一个异常稳定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该系统不仅造成了部分地区出现毛 毛雨,北京上空完全被低云笼罩,严重影响到日照升温。”   之尾自称“外行人”,“外行”并不可怕,现在网上资源那么多,不懂就学 嘛。但是一知半解的“外行人”往往比较危险。   比如“我的感觉是,就目前天气预报的能力而言,...”。科学怎么能说 “感觉”呢?科学讲的是客观测量,要的是统计结果。现在预报出现如此大的 “偏差”当然是罕见的,否则也不会成为新闻上报纸了。不知之尾的感觉根据在 哪里?   又比如“咱种地的老农尚能预报天气,比起气象台也‘偏差’不到哪儿去”, 这和说“中医治病和西医也‘偏差’不到哪儿去”或者说“民科水平比起科学家 也‘偏差’不到哪儿去”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老农凭经验抬头看看要乌云来 了要下雨了还差不多,不要说做全球全国全省的10天趋势预报,就是做个市区的 48小时短期预报都不可能。当然,瞎蒙还是有一定几率蒙对的。   “欧洲天气预报中心”的正名是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http://www.ecmwf.int/)。ECMWF 公开发布的全球预报和我国气象部门主要参考的都是其3-10天中期预报图 (Deterministic medium-range forecast charts),三个预报量——海平面气压 场、850hpa风场和500hpa高度场,而且是按洲画的很大范围的略图,既没有地面 气温也没有城市预报,不知之尾打算如何“收听”?ECMWF全球预报的是大尺度 变化,按北京气象台解释此次是“低空形成了一个异常稳定的中小尺度天气系 统”,在全球模式结果中看不出来也属正常。顺便说一下,中国气象局的T213全 球模式正是来自ECMWF。   之尾的“感觉”是如此地没有根据,由是其“感慨”也就很容易让人怀疑了。   “差不多把北京所有旅游景点都包括进去”的预报正是业务部门预报水平不 断提高(有众多统计及学术文献为证,具体从略)的一种表现,精细化和定制服务 是当前的趋势,各个国家都如此。而说“有些有差别也仅仅是山区和平原之间地 形引起的固定温度差”就信口雌黄了,大气在不停运动,风向风速时刻都在变化, 不知道2m高度的地面气温如何能够“固定”?不要说“不同区县”,就是北京市 不同的城区,这边下雨那边天晴都是常见的,“5℃之差”没什么不可能。再者 如“有风,空气质量就好;没有风空气质量就不好”也是相当大而化之的论调, 都不值得一驳了。   必须承认中国当前的气象预报水平和核心技术(高性能计算/数值模式/卫星等) 离最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但是像之尾这样的无端揣测并没有什么意义。另外,天 气预报是非常专业和前沿的科学技术,怎样让老百姓和专业用户能明白天气预报 的意义,也是一个问题。多次在长途旅行中遇到陌生人发问,“气象?是文科 吧?”,很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也就难怪会有人拿天气预报和股评作比了。   科学普及任重而道远。   题外话:   1950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 成立。今年March 23 World Meteorological Day的主题是Polar meteorology: Understanding global impacts,欢迎关注。(http://www.wmo.int/wmd/) (XYS2007032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