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也谈《论语》   nuance   《论语》本是中国有史以来最畅销的“畅销书”,鼎盛时还被选为高考(科 举)考试大纲。于是辅导材料风起云涌,最有名的当属朱(熹)老师的《章句集 注》。“五四”以后,《论语》式微,畅销书榜首的地位终于被《毛选》《语录》 等取代。“各领风骚数百年”嘛,也是常有的事儿。可是“野火烧不尽”,居然 它最近又热了一把。“五四”先贤如果知道了,恐怕也要大跌眼睛。   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对《论语》感兴趣?愚以为“《论语》热”同“唐装热” “汉服热”一样,无非是中国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找寻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的表现而已。   现代化(modernization)的过程是一个文化大融合的过程。以前老死不相 往来的国家和文明已经可以互通有无,切磋琢磨。尤其是有了廉价交通(空运) 和通讯(互联网)以后。文化融合的结果是一种无国界的“世界文化”。比如在 伦理方面,诚实、宽容、守信、开明成为了在任何一个文明国家都会受到赞许和 尊敬的品德,并不需要读了《论语》才知道。类似的教诲《圣经》里有,《佛经》 里有,《古兰经》里也有。那么同样是一个人格健全的现代人,中国人和别的国 家人还有什么区别吗?“世界公民”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有了祖国呢?越来越多的 中国人感受到了这种失落感,于是他们反过来寻根,造成了《论语》今读的巨大 需求。   所以今人读《论语》的目的,与古人完全不同。《论语》的内容已经变得不 再重要,重要的反而是形式。首先,即使你从来没读过论语,生长在中国,你已 经不可避免地知道了很多来源于《论语》的中国式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念。比如 孝敬,比如守信。其次,既然《论语》是中国第一畅销书,它早已经进入了汉语 语言。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最近刚看到新语丝里的一片文章,作者已经 知道这句“俗”话,只是不知道它是“子曰”而已),比如“斯文”(斯文扫 地),比如“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句正好送给乱读《论语》的于丹),比 如“三十而立”(而立之年),比如“后生可畏”,数不胜数。试想如果你想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却得要一位台湾或者新加坡朋友告诉你它出自《论语》 “子曰”,会有多尴尬?最后,如上文所述,《论语》里至少是有关个人修养方 面的内容,在任何一个文明的经典中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更不要说几千年了, 人类关于个人修养、精神健康的科学知识已经不知道比古人多了多少,还得靠读 一本发霉的书吗?   至于《论语》里面不关于个人修养的东西,也就是大三阳网友所愤愤不平的 那些,在我看来,就跟学懂了微积分的人再来看牛顿的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 学原理》一样,就算当时是多么有开创性的方法和间接,现在看来都不希罕了, 更不要说漏洞百出了。   “五四”先贤教我们不要读《论语》,并不是什么禁忌,不过是怕我们没有 鉴别能力。如果你对自己的免疫能力还没有信心,大可不必读《论语》,活得照 样好好的,还可以吟一句“刘项原来不读书”解嘲;如果对《论语》好奇,想知 道个究竟,最好去读好一点的辅导书,比如杨伯竣先生的《论语译注》。否则被 于丹的乱读所害,以为“小人”就是“小孩子”,贻笑大方。   04/25/07 (XYS2007042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