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答复《期望北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杰出青年”郭林教授不要这样发文章》   方舟子先生:您好!   今天一早, 接到朋友的电话,讲新语丝上有对我们氧化锌纳米材料工作的 评述, 并告知把文章转给我了。   感谢文章作者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善意的批评。 但,对所写的内容,我想 说几句,做些解释。   氧化锌纳米材料的研究是我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已持续开展了8 年(先后投入了3名硕士生、 3博士生、3名博士后),主要集中在尺寸、形貌、 维数的调控和探索上述因素对产物的光学、催化特性影响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的研 究。   文中所列文章是我们在2000-2006年期间, 课题组对氧化锌纳米材料开展 的研究工作的报道。 从题目上看都是氧化锌纳米材料的的工作, 但,样品的制 备方法和形貌是不同的(表面修饰环境不同; 形貌和成分不同:纳米棒的调控、 六角星状样品、 掺杂的氧化锌薄膜等); 研究的性质也是不同的( 包括:室 温光学特性、 低温发光特性、时间分辨光谱、拉曼等特性等)。 并非像文中提 到的“许多文章是那样相似”, 很明显作者没有仔细阅读我们每篇文章的具体 内容。   下面是对所列的文章内容进行的简单解释,以便消除同行和学生误解。   (1). 2001年发表在MSE-C , 2001,16:123上的文章, 研究的内容是利 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做修饰剂制备的氧化锌纳米棒的时间分辨光谱特性;   (2). 2002年12月底发表在JACS ( 2002, 124, 14864) 的文章, 是课题组 在国际较早报道利用廉价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做软模板制备高质量氧化锌 纳米棒(直径为150nm)的报道(这个结果花费了一名博士生近1年半的时间); 结果发表后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好评;   (3). 2006年发表在J. Appl. Phys. 2006, 99, 114302 的文章, 报道的 是利用溶液法制备的直径为?10nm氧化锌细棒的温和条件下制备和光学特性的文 章;是在2002年JACS文章研究工作基础上,为了研究氧化锌纳米材料的量子尺寸 效应,改变制备条件,在氯仿和乙二醇的混合溶液体系中,使得样品直径大大减 小的研究结果;这个工作花费了一个博士生近一年的时间;   (4). 2006年发表在 Sol. Stat. Commun, 2006, 139(7): 355, 是对制备的 六角星状氧化锌样品的光致发光和时间分辨光谱特性的研究;   (5). 文中所列下面6篇文章主要是为了鼓励课题组的2名博士后和3名研究生 开拓视野和扩大交流,在站和读研期间参加国际会议被收录到会议论文集中的文 章:   (1). CHINESE JOURNAL OF LIGHT SCATTERING,2006,18(1):54; (2005年光散射年会); (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2006,20(25-27): 3635 ( special issu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dvanced materials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2005, Auckland, New Zealand, July, 10-13, 2005); (3 、4、 5、6 ). 下面四篇文章 J. Luminescence, 2007, 122: 816-818;415-417 ; 770-772 ;168-171 是2005 年2名博士后和2名研究生生参加“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uminescence and Optical Spectroscopy of Condensed Matter”会议的论文 集收录的文章。   我一直鼓励课题组博士后、研究生多参加国内外的会议,课题组的每个成员 在读期间我都在有机会情况下支持他们参加国内外的会议,以便促进交流、开阔 视野。 课题组几名从事氧化锌纳米材料研究的学生,分工不同、研究内涵也不 同, 每个人都希望把各自的研究结果对外做个汇报交流,以便得到有益的建议 和指正。 同组的几名从事氧化锌纳米材料研究的学生同时参加一个会议是很正 常的现象,在对相关性质解释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而绝不 是为了经济利益(参会是负收入的)。   本人在科研工作中的态度一直是比较严谨的,每篇文章的投出前,对实验结 果都会有多次反复验证、推敲和讨论,且每篇文章的样品我都做了备份,以备后 续性质的测试之用和备查; 一些重要结果从起步到最后发表甚至经历4-5年的 艰苦历程,对此,我的一些学生开始难以理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理 解和认同了我的科研工作原则,本人和课题组不存在制造“学术泡沫”现象。   无论如何, 要感谢评价人善意的提醒。 我会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严格要 求自己和课题组的成员, 把工作做的更深入细致;由于学识有限,我真诚的希 望国内外的同行对我们的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及时改正, 使课题组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减少失误, 使课题组发展的更好,无愧于国家对 我们的培养和支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郭林   2008. 7.30 于北京 (XYS20080731)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