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李冰“后裔”真假 一次非典型炒作 天府早报 2008-4-10   拥有族谱就是李冰的后人了吗?一位网友直接发言:“假,一本族谱就能证 明是李冰后人,还有没有其他旁证,不要打扮历史了。”有学者认为:李冰是何 方人士,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李冰后裔,都江堰又是如何认定呢?   李冰后裔到底是真是假?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追问家谱   不完整不能作凭据   4月8日下午4点,人民西路4号成都地方志办公室。成都市志办公室总编办主 任、成都市志副总编黄友良以及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历史学硕士许蓉生 接受记者采访。   李冰“后裔”见面会上所展示的三本家谱和神牌、长卷是其重要证据,李冰 70代后裔李保生的《李冰故里与李氏探源》一书,家谱封面及其重要页码的照片 以及书中的内容,黄友良和许蓉生都进行仔细查看。黄友良曾经做过四川移民的 研究,撰写湖广填四川的文献,曾大量使用家谱中的材料。   看完证据,黄友良的结论是:“证据来自当地人的口碑、照片、家谱。从专 业角度,不足以认定是李冰后裔。”他解释道:首先家谱从1-51代都空缺,其称 家谱造自清同治十一年,历经6次修续。“家谱在清代修,要前推到秦,不可 取。”黄友良说。   “即使家谱是完整的,仍不能作为凭据。”黄友良说,所有的家谱都有惯例: 攀名人。“从家谱材料中,单看‘二郎’,作为李冰之子被称为‘二郎’就不可 信,《史记》、《汉书》、《华阳国志》等关于李冰的早期文献,都未提到李冰 有子。”   黄友良和许蓉生同时认定:家庙是从宋朝开始修,这段时间刚好有一段官方 风气,涉及“李冰与李二郎”的家谱、家庙的修建,极有可能是当时附会的产物。   许蓉生在自己《成都城市水文化》书中———“李冰和以李冰为中心的水文 化”中,对这段风气进行过史料考证:自宋代以后,二郎神崇拜不仅在蜀中十分 广泛,在全国各地也有很大影响。朝廷的正式册封,激起了地方政府和民间对李 冰、二郎祭祀的高潮。元代,对李冰的神化在继续,宋代曾封李冰为英惠王,元 文宗至顺元年,当时还明文规定了祭祀李冰的规格。   黄友良认为:根据记载,秦以后,山西河东河西战乱时候,当地汉人被排挤 向长江以南迁移,河东李氏和陇西李氏,在魏晋南北朝非常显赫,这2个族曾大 规模向南迁移。“再往前推,有文献资料支持,也最多能推到与河东陇西李氏有 关。”   追问考察   一次考察认定李冰“后裔”   1999年10月21日,四川都江堰市考察李冰生平专家组一行五人,来到运城市 解州镇郊斜村,对该村李氏家谱和家庙进行了详尽的考察。   据当年的《运城日报》介绍,五人是中国社科汉语历史副研究员罗树凡、都 江堰市文物局文博馆员钟天康、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吴敏良、四川省水利学 会副秘书长张华松和电影《李冰》的编剧陈泽远。发出邀请的是罗树凡和吴敏良, 两人之前的工作单位分别是都江堰市志办和都江堰管理局。   4月9日下午,记者通过电话与罗树凡联系上,70多岁的罗树凡介绍说,当时 查看了家谱、实地考察家庙、拜访了老人。他们同时还去了甘肃陇西,那里曾经 是李氏中心。   据当年《运城日报》的报道,他们的考察结论是:“李氏家谱记载:‘余李 氏始祖讳冰,又名季冰,号称陆海,谥封金山顺泽侯,二郎其子也。’从家谱可 以看出李冰至少是兄弟3人,他的儿子是二郎。”   “‘五十二世祖维渊公暨五十三世祖如岗公,自宋末时父子俱以孝廉补平阳 教授,方告任归里,爰卜居是村,创立始祖家庙。’这说明五十二世李维渊的故 乡是郊斜村无疑。”   “专家们详细考察了郊斜村的家庙遗址,并察看了从家庙中砍伐的柏树做成 的棺木和二郎神像、牌位等实物后,认为李冰的故乡很可能就在这里。”   罗树凡称,1999年考察回来后,他立即给都江堰市政府打了报告,讲述发现 经过和论证,但是没有任何反响。直到2005年,他出面邀请李冰第70代后裔李保 生和第71代后裔李国栋来都江堰,才由政府接待。   追问“二郎”   严肃文献没有记载   李冰“后裔”家谱中提到“二郎”,被认定是李冰的儿子。这点被历史学者 认为是否定家谱的有利证据。   许蓉生介绍,关于李冰的最基本的背景材料十分匮乏。最早记载都江堰工程 及其主持者的是《史记·河渠书》:“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 之中。”直到《汉书·沟洫志》中,班固才把“蜀守冰”记为“蜀守李冰”。   自汉至晋,在《风俗通义》、《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文献中,李冰 身上逐渐增加了种种神秘色彩,这位蜀郡太守一步步被衍化成了一尊神灵。1974 年,在都江堰内江发现汉灵帝建宁元年造的李冰石像。石像说明,当时的地方政 府已经视李冰为神,为镇水护堰之神。   “二郎形象是四川历史上出生的神仙。”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研究员罗开玉介 绍,都江堰历史早就有传说,李冰作为郡守,只是负责指挥,辅佐李冰修都江堰 的人,最早认为是杨磨,晋代《华阳国志》曾记载杨磨应该是当地人,部落巫师 兼首领,修都江堰过程中协助了治水。   罗开玉说,这是“二郎”雏形,随后南北朝到唐代是“赵二郎”,宋至明是 “杨二郎”,到清代演变成“李二郎”。“三位二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 相重合,这种情形,在中国神话中是一个有趣的现象。”罗开玉说。   “李冰有无儿子?严肃文献中没有记载,边角材料可以佐证。”四川水利科 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冯广宏说。冯广宏从1958年开始就在成都水利系统工作。   追问祭祀风   政府“疑案从有”   “有些活动是出于搞旅游、宣传需要。”罗开玉评价此次李冰“后裔”现身, 是从旅游景区考虑,并没有从学术方面考虑。多年研究都江堰历史文化,罗开玉 给自己定位为都江堰文化研究中比较严谨的学者。“地方政府想把节日搞的热闹 点。”他说,这是政府和学者的区别:政府从形式出发,学者是考虑真假,两种 不同思维,两种目的。基于这种道理,他笑称:“千万不要用学术方面去较真政 府行为。”   对于李冰后裔一事,许蓉生和黄友良认为就是一个炒作,“不管赞同还是批 判,只要公众关注,目的就达到了。”在许蓉生看来,都江堰有不少名片,但都 不及李冰“后裔”轰动。   清明节刚过去,全国此起彼伏的祭祀风潮,从孔明到黄帝、孔子等,不一而 足,揭开历史这片遮羞布,政府的公祭活动唱的到底是哪出大戏?“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学者们给予同样的解答。许蓉生说,现在的风气是“地方名人拉得 越多,历史渊源越长,旅游人就越多。”他看来,眼下的政府都呈现一个奇怪的 心态:“法律上讲究‘疑案从无’,法庭上只是嫌疑人,经过举证,法律判定才 能认定是罪犯,但政府是‘疑案从有’,千方百计把‘疑’认定为‘有’。”   追问公信力   “别廉价变卖公信力”   李冰“后裔”的事情已经画上了尾声,但是学者们却关注到历史考证以外的 事情。李冰是都江堰的灵魂人物,整个都江堰历史文化的精神支柱,也是旅游景 区的精神支柱,涉及李冰和都江堰历史第一前提是慎重。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研究 员罗开玉认为,都江堰政府没有当回事,觉得是简单的商业活动。   “政府应该慎用公信力。”黄友良认为:这件事情考验的是政府的公信力, 政府如何行使公信力。对于一定的行为认定,要遵循一定调查程序和严谨的态度。 “政府应慎用自己的公信力,不要把公信力廉价变卖,随意发布不经过严肃学术 程序考证的信息,从而自己降低自己的公信力。”黄友良说。   方舟子:   这是在鼓励造假   知名打假斗士方舟子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表达了观点。   “不管这些人是否真的是李冰的后裔,都毫无意义。即使他们真是李冰后裔, 在经过六七十代的遗传之后,他们与李冰的血缘关系并不会比别人更接近,而且 文化是不能通过血缘遗传的,他们不会比别人更具有‘李冰文化’。我们可以崇 敬伟人,但大可不必因此爱屋及乌,连伟人的后裔,甚至是六七十代的后裔也去 崇敬。伟人的后裔不应该具有任何特殊性。政府去捧伟人后裔本就不应该,何况 捧的是真实性非常可疑的‘伟人后裔’。这是在鼓励祖先崇拜,更是在鼓励造假, 鼓励大家都去跟历史名人攀亲。既然要弘扬的是文化,那么就应该专注于文化自 身,而不要去炒作与文化无关的东西,更不要纵容、支持造假,那样反而显得很 没文化。”(谭晓娟 赵霞 方炜 向宇) (XYS2008041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